控糖多年沒效果,可能是這4大「陷阱」害了你

控糖多年沒效果,可能是這4大「陷阱」害了你

每10個糖尿病患者當中,有3~5個人腎臟有問題,雖然前期沒有明顯症狀,但等到真正有感覺的時候已經太晚了。

控糖多年沒效果,可能是這4大「陷阱」害了你

糖尿病腎病持續發展,患者就會面臨尿毒症、腎衰竭等可怕後果。

糖尿病的其他危害也早為大家所知: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足,甚至很多癌症都與糖尿病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糖尿病的危害很大,如果能科學有效地控制血糖,便能極大地改善糖尿病造成的靶器官損害,避免多種遠期健康風險。

所以,控制血糖是治療糖尿病的重中之重。

控糖多年沒效果,可能是這4大「陷阱」害了你

今天,祝博士邀請到解放軍總醫院內分泌科 母義明主任為我們一一解答。

控糖多年沒效果,可能是這4大「陷阱」害了你

01 糖尿病及其併發症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主要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所致或兩者兼有而引起。

控糖多年沒效果,可能是這4大「陷阱」害了你

糖尿病的最大危害是損傷血管,血糖經過肝臟把糖輸送到血管裡之後,再經過心臟把它分佈到全身。血糖一旦超過正常範圍,幾乎全身所有的細胞、組織、器官都會受到影響。

血糖增高會破壞血管,被損傷的血管易出現動脈硬化。每個腎臟大約有100萬個小的過濾器(腎單元),用來把不好的東西過濾掉,把好的東西重新吸收。

  • 如果動脈硬化發生在腎臟,灌注腎臟的動脈就會越變越細,造成腎臟過濾功能下降;
  • 如果動脈硬化發生在眼底血管,就有可能出現糖尿病眼病;
  • 如果發生在大血管則增加了發生心腦血管意外的風險......

通常來說,糖尿病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併發症的發生率也隨之越來越高。

在糖尿病前期如果能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有可能使疾病逆轉。如果已經罹患糖尿病,治療的核心就是控制血糖水平。

嚴格控制血糖水平,能極大地減少併發症發生的風險。同時,積極監測血糖和相關靶器官損害也尤為重要。

控糖多年沒效果,可能是這4大「陷阱」害了你

02 常見的控糖誤區

誤區1 空腹血糖正常便可高枕無憂?

空腹血糖指的是一個人禁食8~10小時之後測出的血糖水平,它比餐後血糖更可靠。一旦空腹血糖高了,多半是患有糖尿病。

但是依靠空腹血糖判斷,容易漏掉一部分處於糖尿病臨界值的患者,這時候需要測餐後血糖,進一步檢查、診斷。

糖尿病患者在餐後血糖達到高峰後會持續保持高血糖狀態,血糖下降較慢。

餐後血糖是指測於餐後兩小時的血糖水平,國際上規定餐後兩小時血糖超過11.1毫摩爾/升為糖尿病,大於等於7.8毫摩爾/升為糖耐量減退(餐後兩小時是指從開始吃飯算起)。

所以,如果測出的空腹血糖在正常值內接近上限或是處於臨界狀態,應引起重視,及時就醫,進一步檢測或是予以干預。

誤區2 吃蔬菜後血糖不會升高?

進食後血糖升高的情況與食物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性質和含量密切相關,並不能簡單地認為「吃蔬菜不會升高血糖,吃主食就會導致血糖升高」。

控糖多年沒效果,可能是這4大「陷阱」害了你

1⃣️ 蔬菜中也存在部分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的種類,吃多了對控制血糖不利。

通常來說,綠葉蔬菜碳水化合物含量只有2%~5%,而山藥、藕、土豆等蔬菜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為15%~25%,有些甚至可以達到30%,糖尿病患者在進食的時候一定要小心。

2⃣️ 食物的形態對於血糖也有一定的影響。

控糖多年沒效果,可能是這4大「陷阱」害了你

將山藥、土豆、藕製成山藥泥、土豆泥、藕粉後,更易被人體消化、吸收,患者的血糖水平也會更快地升高。

食材處理得越細緻,吃下去的食材形態越破碎,對血糖的提升作用就越明顯。

控糖多年沒效果,可能是這4大「陷阱」害了你

誤區3 吃無糖食品不會導致高血糖?

無糖食品中常見的木糖醇和阿斯巴甜都屬於甜味劑,這些甜味劑並不會直接升高人的血糖,但也不代表我們就可以放心大膽地食用。

甜味劑會讓大腦興奮(與攝入糖分後相仿),大腦興奮後會激發人的食慾,使人攝入更多的食物,這對控制血糖是不利的。

根據國家食品安全的有關規定,每100克(毫升)食物含糖(果糖、葡萄糖、麥芽糖、蔗糖)量低於0.5克即可標註為無糖,所以無糖食品並不一定做到了「百分之百不含糖」,大量食用對血糖仍有不利影響。

此外,關於無糖食品中甜味劑的安全問題,一直存在爭議,故而食用不建議超量、過於頻繁。

控糖多年沒效果,可能是這4大「陷阱」害了你

誤區4 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米飯?

據統計,米、面等主食依然佔中國糖尿病患者每天飲食總量的60%。

臨床上不吃米飯但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與仍將米飯作為主食但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均很常見。

其實,控制血糖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米飯作為飲食中的一種,對血糖有一定的影響,但並不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在保證血糖水平受控的基礎上,患者可以適當吃些米飯。

如果盲目減少主食甚至禁食,胰島反而會因為長期缺乏刺激而功能減退,以合理的量進食碳水化合物能刺激胰島素分泌,從而維持機體必要的胰島功能。

控糖多年沒效果,可能是這4大「陷阱」害了你

03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建議

No.1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原則

1⃣️ 控制主食總量,每餐不要超過100克(二兩)。

2⃣️ 根據自己的併發症情況選擇主食,如果沒有胃腸併發症,可以加入適量雜糧和雜豆。

3⃣️ 每餐最後吃主食且放慢咀嚼速度,幫助減緩吸收速度。

No.2 糖尿病患者一般進食順序

控糖多年沒效果,可能是這4大「陷阱」害了你

1⃣️ 素湯,含油脂少的清淡的湯。

2⃣️ 蔬菜和蛋白質。

3⃣️ 碳水化合物。全程注意細嚼慢嚥。

其實進餐的順序對血糖的影響也很大。很多患者會採用先喝湯、後進肉菜、最後吃主食的順序進餐,以圖減少進食對血糖的影響。

這一進食順序是對的,但是操作中有2點需要注意:

1⃣️ 湯的選擇很重要。

餐前喝湯千萬不要選擇肉湯或是其他油脂含量高的湯,否則會攝入過多的熱量,對控制血糖十分不利。

2⃣️ 進餐速度不宜過快,需細嚼慢嚥。

控糖多年沒效果,可能是這4大「陷阱」害了你

餐前喝湯會稀釋胃酸,降低消化功能,因此,有胃酸不足、消化功能差等胃腸不適的患者不建議先喝湯。

04 監測血糖的方法

控糖多年沒效果,可能是這4大「陷阱」害了你

1⃣️ 測血糖一般選擇前4指指腹的兩側,避開中間的位置,可避免感染,而且兩側神經分佈要少一些,能減少痛感。

2⃣️ 扎出的第一滴血不能採用,以避免出現誤差。

3⃣️ 取血完成之後,用棉籤按壓住取血位置3分鐘以止血。

指血血糖能作為血糖監測的途徑,但不能作為診斷的依據。靜脈採血測的是血清血糖,用的是靜脈血,而指尖採血用的是全血(動靜脈混合血),二者測出來的血糖不完全一樣。

雖不能作為診斷依據,但指血糖高還是要引起重視。


內容支持 《祝您健康·養生堂》雜誌

微信公眾號 鳳凰養身研究所(WeChat id:znjk283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