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蘆》一等獎教案,板書設計的尤其好

14 我要的是葫蘆

《我要的是葫蘆》一等獎教案,板書設計的尤其好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本課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寫的,開頭和結尾之間存在著鮮明的對比。針對這個特點,教學中採用了變序閱讀法,先學習第1自然段和最後一個自然段,再讓學生帶著“可愛的小葫蘆為什麼會落了呢”這個問題學習中間兩個自然段。在自主探究中感悟這個問題,在朗讀、想象中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動,在討論交流中領悟故事說明的道理。教師始終扮演引導者、點撥者的角色,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很好地培養了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1.與葫蘆相關的工藝品、圖片、視頻。

2.生字詞卡片,句子訓練的課件。

學生準備:生字卡片。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藉助插圖,談話揭題

1.導入: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了一件禮物,你們看這是什麼?(出示葫蘆實物,課件出示帶拼音的“葫”“蘆”二字)教師指導學生注意“蘆”在詞語“葫蘆”中讀輕聲。相機介紹葫蘆自古以來的功用、葫蘆文化。(課件出示相關葫蘆製品、葫蘆工藝品圖片)

2.揭題:同學們,剛才我們認識了葫蘆,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一個關於葫蘆的故事,故事的題目是“我要的是葫蘆”。(教師板書題目,學生讀題目)

3.質疑:讀了題目,你最想知道什麼?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誰要的是葫蘆?他得到葫蘆了嗎?)

設計意圖:圖片與生字結合,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利用圖片,引導學生將字形與字義聯繫起來,提高識字效率。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課件出示自讀提示,引導學生自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預習時圈畫的生字多讀幾遍。

(2)引導學生和同桌交流你是用什麼方法來記住生字的。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教師檢查學生識記生字的情況。

(1)鼓勵學生舉手對老師、同學大聲說說自己識記生字的金點子。

(2)學生彙報識字方法,教師相機激勵、指導。可以指導學生根據字的偏旁,判斷該字的字義與什麼有關,如:“盯”和眼睛有關;“棵”和樹木有關;“怪、慢”都是豎心旁,跟心裡的想法、感受有關。可以指導學生採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識記,如:“葫、蘆、感、蚜、盯”這5個字。“賽”可以通過和熟字“寒”比較來記憶字形,“賽過”是“比過”的意思。

設計意圖:誰都希望體會成功的喜悅。在生字教學的環節,教師給孩子們創設了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讓他們大聲地讀、大聲地說,在教師的激勵中獲得成功的愉悅感,產生學習的自信心。

三、詞句訓練,感知內容

1.教師用課件出示葫蘆藤的圖片,提醒學生讀好“藤”的讀音,“藤”是後鼻音。藉助插圖,瞭解藤的特點,識記“藤”字。再指名讀“葫蘆藤”,然後引導學生髮現:三個字都是草字頭,草字頭的字大多跟植物有關。

2.課件出示下列句子,指導學生逐句朗讀,注意句中的停頓,並相機進行詞語的運用練習。

(1)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後,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

(2)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我要的是葫蘆》一等獎教案,板書設計的尤其好 朗讀時,第(2)句要讀出期盼的語氣。第(3)句要讀出疑問的語氣。

(3)那個人/感到很奇怪,說:“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

(4)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第(1)句。

明確“雪白”是表示顏色的詞語。此處可進行詞

語拓展練習,如“橙黃、湖綠”等。 《我要的是葫蘆》一等獎教案,板書設計的尤其好

課件突出“雪白”,引導學生說說“雪白”的近義詞是什麼。(潔白)還有什麼東西也是雪白的?(雪白的棉花、雪白的雲朵……)鼓勵學生用“雪白”說一句話。隨文識記“謝”字,“謝”在日常生活中,大多表示“感謝、謝謝”,而在這裡指葫蘆花謝了。可以用查字典的方法,進一步理解“謝”的意思。

第(2)句。

課件突出“自言自語”,引導學生理解“自言自語”是自己跟自己說話的意思,並引導學生思考:在什麼時候才自言自語?並用“自言自語”說一句話。觀察插圖中人物的神情、動作,進一步理解“盯”是指注意力集中地看,比“看”更進一步。

第(3)句。

讀出反問的語氣。

第(4)句。

課件突出“慢慢”,指導學生用這個詞說一句話。

3.引導學生再讀讀這些句子並思考:從句子中讀懂了什麼?發現了什麼?

設計意圖:挑選課文中的幾個句子讓學生朗讀,一是為了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和運用詞語,豐富語言積累;二是為了引導學生從句子中發現一些信息,從而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四、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1.鞏固生字。

(1)課件出示字謎,引導學生猜是什麼字。

①領隊在前。(鄰)

②有眼不見燈火。(盯)

(2)鼓勵學生編字謎或做動作,大家猜字。

猜字謎,如:“治”,水在臺邊;“怪”,又下有土,心在一旁,與奇連用,並不尋常。

做動作,如:“想、盯”。

2.指導書寫。

(1)課件出示本課要求會寫的生字:棵、盯、治、怪。讀一讀,說一說有什麼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教師範寫,學生書空。

棵:左窄右寬,左高右低,“果”的撇、捺要舒展。

盯:左窄右寬,左高右低,“丁”的橫拉長些,豎鉤收筆靠近豎中線。

治:左窄右寬,左低右高,第四筆撇折的折點在田字格的中心左側。

怪:左窄右寬,左高右低,“又”捺舒展,右下部“土”最後一橫不宜超出橫撇和捺的寬度。

(3)學生在書上描紅、書寫,然後組詞。

(4)讓學生把寫得最滿意的字拿給同桌看,並介紹經驗。

設計意圖:用猜字謎、做動作的方式,使學生在輕鬆的課堂氛圍中鞏固生字,激發了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

五、鞏固練習,回顧總結

1.選詞填空。

結果  成果  果實

(1)種葫蘆的人不治葉子上的蚜蟲,(    )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

(2)我們要珍惜他人的勞動(    )。

(3)秋天,果園裡(    )累累,一派豐收的景象。

2.總結:那麼可愛的小葫蘆,又有種葫蘆的人天天看,細心呵護,為什麼會一個一個都落了呢?下節課我們要幫種葫蘆的人找找原因。

設計意圖:本環節一是鞏固學生對詞語的積累,以及運用詞語的能力;二是回顧課文內容,引發學生思考,為下一課時進一步分析課文做鋪墊。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導入新課

1.填上合適的詞語。

葫蘆藤——(    )的葫蘆藤(細長、美麗、綠色……)

葫蘆花——(    )的葫蘆花(雪白、美麗、可愛……)

小葫蘆——(    )的小葫蘆(可愛、綠色、嫩嫩……)

蚜蟲——(    )的蚜蟲(害人、可恨、討厭……)

2.選擇幾個自己喜歡的詞語,說幾句話。

3.導入: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個關於葫蘆的故事。(板書題目,指讀題目)

設計意圖:遊戲活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看圖比較,找出不同

1.看圖說話。

(1)課件出示插圖一。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說說圖上的內容。

(2)課件出示插圖二。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說說看到了什麼。

2.課件同時出示兩幅圖,引導學生比較發現兩幅圖有什麼不一樣。

(1)人的表情不一樣:一個是面帶微笑,一個是滿臉驚訝。

(2)葫蘆的葉子不一樣:一個是綠綠的葉子;一個是枯黃的葉子,有的還有小孔。

(3)葫蘆不一樣:一個是掛在藤上,一個是落在地上。

3.過渡:這兩幅圖為什麼會不同呢?讓我們趕緊走進課文,去讀讀這個故事吧!

設計意圖:課堂導入環節的關鍵是激起學生的閱讀期待。這裡利用課文插圖,讓學生比較不同,從而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對故事的內容充滿期待。

三、前後對照,提出問題

1.自讀課文,找出描寫這兩幅圖的段落。(學生自讀後再交流)

2.指導學生學習第1自然段。

(1)課件出示課文第1自然段和第一幅插圖。

(2)教師範讀,學生思考:葫蘆長得怎麼樣?是從哪裡看出來的?

(3)學生交流,相機課件出示: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後,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啊!

(4)指導學生朗讀第1自然段,抓住關鍵詞“每天、看幾次”指導重音朗讀,讀出對葫蘆的喜愛之情。引導學生注意“細長”“長滿”“雪白”“多麼”等詞。(板書:種葫蘆 長葉、開花 結小葫蘆)

(5)引導學生說出葫蘆的生長過程。

3.指導學生學習第4自然段。

(1)課件出示第4自然段,引導學生自讀。

(2)學生讀後交流:要用難過、傷心、可惜的語氣讀,慢一點兒,聲音低一些。指導學生朗讀這個自然段。

4.學生交流質疑:這麼可愛的葫蘆,為什麼最後落了呢?

設計意圖:由圖片到文字,讓學生在讀文中進一步體會前後的不同,從而提出最想弄明白的問題,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意識。

四、探究問題,朗讀感悟

1.讀課文第2、3自然段,教師引導學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自己的理解。 

《我要的是葫蘆》一等獎教案,板書設計的尤其好 引導學生了解“因為……所以……”是表示因果關係的關聯詞語。

2.指導學生讀、悟句子。

(1)同桌分角色練習朗讀,一人讀描寫種葫蘆的人的心理及語言的句子,另一個人讀描寫鄰居的語言的句子,一邊讀一邊體會。

(2)課件出示下面的句子,引導學生朗讀、感悟。

①有幾個蟲子怕什麼!

引導學生思考: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關注感嘆號,讀出滿不在乎的語氣。(板書:葉上長蟲 不管)

②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引導學生了解感嘆句表示的感情有讚頌、

喜悅、憤怒、嘆息、驚訝、傷悼等。《我要的是葫蘆》一等獎教案,板書設計的尤其好

引導學生思考:從兩個感嘆號中讀出了什麼?要讀出他盼望葫蘆長大的急迫心情。(板書:只盯葫蘆)

③一個鄰居看見了,對他說:“你別光盯著葫蘆了,葉子上生了蚜蟲,快治一治吧!”

引導學生思考:鄰居為什麼這樣說?要讀出鄰居為他著急的心情。(板書:鄰居勸)

④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引導學生思考: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關注問號,讀出反問的語氣。(板書:不治)

(3)男女生分角色朗讀。

3.想象說話,引導學生體會這個人的心理活動。

(1)課件出示:

①有幾個蟲子怕什麼!他認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葉子上的蟲還用治?他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學生自主交流。

①有幾個蟲子怕什麼!他認為有幾個小蟲子不要緊的。

②葉子上的蟲還用治?他想的是蟲子生在葉子上,又沒有生在葫蘆上,他只要葫蘆,不要葉子,所以葉子上的蟲子不用治。(板書:只要葫蘆)

4.組織討論:他想得對不對?葉子上的蟲到底要不要治呢?

(1)小組討論。

(2)在班上交流自己的想法。

①他的想法不對,葉子上的蟲子不治,就會越來越多,這樣葉子就會被蟲子吃光,葫蘆就吸收不到營養,因此長不大。

②他的想法不對,葉子長得好,葫蘆就長得好;葉子沒了,葫蘆就會落下來。

5.小結:看來,葉子和葫蘆之間是有聯繫的,種葫蘆的人只想要葫蘆,卻沒想到葉子對葫蘆的重要作用。葉子綠,葫蘆就長得好;葉子黃了,葫蘆就會落下來。(板書:結果 蟲更多 葫蘆黃、落)

6.品讀感悟:指名讀,評讀,教師示範讀,師生分角色讀。

設計意圖:圍繞中心問題,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採用讀一讀、說一說、議一議的方式,使學生由淺入深,由初步感悟到深入理解,通過不同形式的讀,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領悟,從而體會探究性學習給他們帶來的樂趣。

五、討論總結,揭示寓意

1.鼓勵學生思考:種葫蘆的人看到他的葫蘆都落了,有什麼表現呢?他會想些什麼呢?

2.引導學生之間討論,然後在班上交流。

3.引導學生思考:學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麼?(板書:只要葫蘆不管葉 葉枯果落無收穫)

4.學生自由說,教師引導學生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我們不能只看重結果,而不重視過程”的道理。

5.續編故事: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這一次,他會怎麼做呢?結果會怎麼樣呢?課後自己寫一寫。

設計意圖:此環節通過討論,深入體會種葫蘆的人的想法,自然領悟了故事蘊含的道理。讓學生課下續編故事,這是對課堂內容的延伸,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六、觀察示範,指導書寫

1.課件出示本課要求會寫的字:謝、想、言、鄰。讀一讀,說一說有什麼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教師範寫,學生書空。

謝:“身”居中,較瘦長,下面的撇右端不出頭,“寸”的橫筆寫在橫中線的上面。

想:上長下短,“木”末筆捺要變成點;“心”要略扁,第二筆是臥鉤。

言:呈倒梯形結構,第二筆橫要寫得長些,下面兩橫要寫得短些,三橫等距。

鄰:“令”的第二筆捺要變成點,“阝”的第一筆橫撇彎鉤一筆寫成,寫得大一些。

3.學生自行練習書寫並組詞。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每個學段都要指導學生寫好漢字,要求學生寫字姿勢正確,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書寫質量。本環節教師先範寫,而且邊寫邊提醒學生關注字的整體佈局,關注筆畫的書寫要領,這樣,長此以往,學生就會積累不少寫好字的秘訣。

板書設計

《我要的是葫蘆》一等獎教案,板書設計的尤其好

教學反思

課後,我讓學生續寫這個故事,給了學生一個開頭“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這樣,不僅促進學生了解種葫蘆的人錯在哪個地方,進一步理解了寓意,而且鍛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我要的是葫蘆》一等獎教案,板書設計的尤其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