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退休、引才……你关注的这些热点问题,权威答复来了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继圆满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县(市、区)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之后,市

政府新闻办再次推出“壮丽70年·重点民生部门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11月13日15时,温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平台上举行“温州人力社保,打造最贴心的民生工程”主题新闻发布会。

温州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徐顺聪,温州市人社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董旭辉,温州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正长,温州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道钮出席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家政、退休、引才……你关注的这些热点问题,权威答复来了

问题一

中国网记者:请问徐顺聪局长,家政服务业一直是温州市民非常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刚刚您介绍了在规范提升家服业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努力,那么在明年,人力社保局有没有什么更新更好的举措呢?

温州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徐顺聪:

刚刚我向大家介绍了,我市正在申报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国家级试点。根据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我们有很大希望能争取到这个试点落户温州。明年的家服业相关工作,主要围绕着试点来做,推动整个行业向四个“化”迈进。

一、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推进市场行为规范化。一是加快家政业立法工作。我们已经完成《温州市家庭服务业管理条例》草稿,明年希望通过立法,规范家政服务经营行为,维护家政服务业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服务业健康发展,对家政企业准入和退出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对雇主和从业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和规范。

二是建设社区家政服务点。以温州市家服市场为依托,把家政服务各项业务向市区范围(含鹿城区、瓯海区、龙湾区、洞头区、经开区)内各个社区延伸,建立社区家政服务点,5年内实行市区全覆盖。三是加强温州市家政行业监管。将以家政诚信体系为抓手,加强全市性的家政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在市区试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对家政企业、从业人员和雇主实行红黑榜制度。

二、开展培训提升行动,推进家服人员职业化。一是加大培训力度,统筹推进“春潮行动”“工会技能培训促就业行动”“巾帼家政服务专项培训工程”。以城市为主体,以温州家政服务龙头企业、大中专院校、职业学校、专业培训机构等为依托合理有序地开展专项培训行动,倡导标准化培训,注重培训实效。明年人社系统家服人员培训目标是将达到2万人。二是开展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大赛。举办全市性的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大赛,充分展示家政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在提升家政从业人员技能水平的积极作用。

三是设置各类技能优质家政从业人员认证。实行年度审核、年度考核制度,定期对优质家政从业人员服务能力进行评估,不合格的将优质家政从业人员认证资格予以收回。

三、加强网络技术支持,推进经营管理信息化。一是打造“互联网+”家政模式,推进家服业智慧化改革。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家政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充分发展和利用5G技术和大数据管理手段,在家政服务过程中留下数据脚印,全力打造温州的“智慧家政”新模式。二是创新线上信息服务模式,打造“温州家服云”信息平台,实现雇主在手机上完成在线挑选服务,在线沟通聊天,在线视频面试,在线签订合同,在线服务评价的全流程线上服务模式。三是创新家政机构和从业人员信息管理模式。将家政企业、从业人员信息多渠道引流至平台管理,实现刷脸认证、信息互通。将系统采集的信息共享给公安部门,进行相关家政人员信息比对,防止有劣迹的家服人员进入市场,把牢人员准入关。

四、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推进配套服务长效化。一是扶持家政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大学生创立家政服务企业。明年将有计划、有方向、有对象带领本地家政企业外出,前往家政资源丰富地区招引家政服务人员,开展属地培训、来温就业行动。同时大力支持开展家政企业员工制试点工作。鼓励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在免费培训、商业保险、合同签订、灵活工时、员工住宿方面开展有益探索,扶持一批小微家政企业向规上企业发展,实现成果转化。二是鼓励在温高校和技师学院设立家庭服务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对涉及养老、家政、民政、社工等家庭服务相关的专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更好地满足家政服务行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三是积极组织线上线下家政服务专场招聘会,搭建企业与劳动力供需对接平台。以温州市家政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和温州市家庭服务市场为依托,实现家政企业、家政服务人员和雇主线上实时的交流对接,同时举办多种主题的线下家政服务招聘会,实现供需三方面对面匹配。

众所周知,家服业的规范发展是个全国性的课题。家服市场的乱象可以说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这个问题,仅靠我们人力社保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合力;同时我们这些政策、这些措施的推进,由点到面,由浅到深,都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我想在这里向温州市民呼吁,给家服业多一点耐性,多一点支持,我相信,假以时日,温州的家政服务业将会越来越规范,越来越专业,越来越多的市民能够用上素质过硬、人品过硬的“放心保姆”。

问题二

浙江之声记者:请问董旭辉副局长,退休手续的办理一直是群众的一件“烦心事”,需要跑多个部门、多个窗口、填写多张表单、提交多次材料,来来回回跑好几趟。今年温州人力社保局推出了退休“一件事”办理,请你介绍一下主要内容,开办以来成效怎么样?

温州市人社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董旭辉:

正如这位记者所说的,退休相关事项确实是群众办事的一个“堵点”。今年我们针对这个问题,推出了退休“一件事”办理。我们把原来需要到人社部门、医保部门、公积金中心分头办理的与退休关联度紧、群众关注度高、风险可控制的所有涉及退休事项进行梳理、整合,全力构建职工退休“一窗受理,一表申请,一站服务,一次办结”的经办服务模式,实现事项跨部门联办,解决了群众办理退休业务多头跑、重复跑、缴费年限难审等问题,提升了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在前期将平阳县作为温州市试点的基础上,按照应纳尽纳的原则,突破性地增加更多联办事项,实现涉及18个部门、共计25个事项的“温州版”退休“一件事”,涉及部门和联办事项数量均位居全省第一。具体做法有三个方面:

一是“一平台”数据流转,一网通办。以大数据为依托,通过深入推进多部门退休“一件事”联办,实现相关部门的信息系统与大数据局开发的退休“一件事”平台互联互通,支持通过省公共数据平台获取办事所需申请材料,推动跨部门退休联办事项“一网通办、一窗受理、一证通办”,完成审批信息传递、数据共享、同步审批,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同时,依托政务服务网(“浙里办”APP),推进退休“一件事”平台与政务服务网(“浙里办”APP)无缝对接,实现退休“一件事”“免跑腿”线上办理。

二是“一窗口”综合受理,一站办结。按照“收办分离”要求,将人力社保内部和跨部门业务整合为“一窗受理”模式,变“6个部门最少各跑一次”为“只跑人社部门一次”。按照“一件事”联办要求,完善和优化“办理退休”服务标准化办事流程。办事群众只需前往社保一个窗口即可受理社保、医保和公积金等退休相关业务,实现退休“一窗”综合办结,改变退休办理跑多部门、往返跑、排长队、耗时长等现象。

三是“一张表”承诺联办,一步到位。将办理退休“一件事”所需材料归并整合,25个事项申请表合并成一套综合申请表。取消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和盖章环节,以数据流转获取信息取代申请人重复提供相关材料。办事群众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承诺选择办理“养老退休”“医保退休补缴”“公交老人专用卡优惠”等;如符合享受特殊工种、劳模退休、高级专家退休等一次性补贴,或者高级职称退休、高级技师退休等增加养老金待遇的,可实现“一并申请”进行相应的待遇申领,办理时间大大缩短。

全市退休“一件事”自试点实施以来,共办理约1500件,其中浙里办APP线上办理96件,累计为退休人员减少跑路次数1万次以上。在申请表单方面,群众办理全部事项至少需要填写12张表格,现在只需填写一张《温州市退休“一件事”联办申请表》;从申报材料来看,以灵活就业人员为例,从至少提供14份申报材料精简为只需一张身份证就可以办理;办理时间方面,从至少20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内发送办理结果,现场办理时间最快仅半小时。

问题三

温州日报记者:请问胡正长副局长,当前全国各大城市都在上演“抢人大战”。温州要打赢“人才净流入攻坚战”,应该如何构建良好的人才工作格局,营造良好的引才氛围,既能精准对接服务,又能提升实效?

温州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正长:

抢人大战,主要就是吸纳青年人才。吸纳青年人才,体现的是一个城市的胸怀和魅力,改善的是城市的人才和人口结构,影响的是城市的发展态势。

今年以来,在市委组织部人才办的统筹协调下,我们着力实施人才新政四十条,确保人才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开出东西南北中五条专列,组团赴昆明、西安和武汉等地大规模招聘大中专毕业生;开辟向“双一流”高校择优招聘人才的平台,在严格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基础上,实施更加科学合理的综合比选和考核程序,效果显现。本月还将举办高规格、大规模的民营企业人才周活动,作为今年引才举措的收官之举。

展望明年乃至今后的招才引智工作,如何构建良好的人才工作格局,营造良好的引才氛围,我们一直在谋划。初步设想,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努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彻底破除体制机制和程序性障碍,畅通引才绿色通道。配合市委组织部人才办为各类引进人才100%兑现人才新政40条,在就业、创业、创新方面享受到全方位的政策红利;制定《温州市人才住房租售并举实施办法(暂行)》,使得我市人才生态体现更加明显的比较优势;全力抓好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彻底破除引进人才调动办理过程中的工龄认定、社会保险接续、工资福利补发、身份认定以及重建档案等一系列程序性障碍,努力帮助引进

高层次人才解决配偶就业和子女就学问题,在体制机制层面进一步畅通引才用才渠道。确保各类人才开开心心来温,安安心心工作!

二、继续保持市本级和县(市、区)相关领导带团的良好氛围,在此基础上,鼓励、呼吁各用人单位的负责人站到招才引智第一线。今年以来,马永良部长多次亲自带团,各县市区领导也带领分团,已经产生很好的效应和氛围。今后要更多让用人单位,尤其是呼吁民营企业的老板参加走访高校、就业处长座谈等活动,并亲临招聘会现场。不仅让青年人才感受到温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对人才的重视和渴求,也让青年人才感受到用人单位招引人才的诚心和气魄,更能使招聘活动延伸出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效应。

三、努力做好宣传温州、展示温州的文章,为外出招才引智营造良好的氛围。在大中专毕业生资源和高校、科研院所资源丰富的城市,有计划地走访当地高校,建立友好、开放、紧密的合作机制。温州创业氛围浓厚,创业要素齐备,创业能人辈出,商行天下,拥有遍布全球的市场和网络。尤其是温州拥有“两区”建设国家级金名片,创业空间巨大。我们要制作面对各类层次人才群体、适应各类引才形式和场合的宣传资料和视频资料,通过高校就业处长座谈会、毕业生宣讲会和校园招聘会等形式渠道,宣传好温州,展示好温州,让青年人才感受到温州独具魅力的创业文化和氛围,以无限的创业空间和众多的成长机会吸纳青年人才。

四、制定紧缺专业人才目录,描绘好温籍生源分布图和“智汇温州、才聚两区”引才专列线路图。我们已经牢固树立了抢招才“时机”和抢人才成长“前端”的理念。现代青年人才的就业观,更多是能否安居乐业、更多创业创新要素的综合考量。我们要制定符合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需求的紧缺专业人才目录,掌握温籍生源城市高校分布图,描绘精准的“智汇温州、才聚两区”引才专列线路图。下步,我们将根据“一个目录两张图”,密集走访温籍生源较多的省内各高校,走访来温就业创业意向较高、并且人才和专业与温州产业契合度较高的地区高校,采取“一个主场加几个分会场”专列招聘、城市群巡回招聘、参加当地教育部门主办的校园招等平台,精准对接,求得实效。

五、根据生源分布图和专列线路图,依托异地温州商会人才工作站,健全人才工作构架。我们将会同组织部门和投促部门,依托本地行业协会、异地温州商会和海外温州人社团等温州独特的优势资源,在温州本地和海内外,建立系统、多样、完善的人才工作联络站,并依托市外的联络站建立温籍学子会或学子联盟。适时赋予目标任务,加入考核奖励机制,在展示温州、宣传政策、传递信息和联络沟通方面形成合力,更好地服务于全市招才引智工作。

问题四

乐清日报记者:请问李道钮局长,随着我市经济的转型升级特别是制造业向中高端环节迈进,一些企业纷纷反映“招工难、招技术工人更难”。请问我市将采取哪些举措,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更强的技能人才支撑?

温州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道钮:

技能人才的培养、开发和利用,对我市企业乃至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数量屡创新高,截至2018年底,全市技能人才总量已达112.9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8.3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5.06%。但随着我市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对技能人才也提出更高要求,出现了“就业难、招工难”这一结构性矛盾。究其原因:一是企业的培训主体作用发挥不到位。因为我市中小微企业占比高,职工流动性较大、高技能人才“跳槽”率高,所以很多企业在技能人才方面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问题。二是职业培训机构服务供给不足。社会力量办学的职业培训机构存在低小散的现象,在办学理念和规模、硬件设施、专业设置、培训模式上难以充分满足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

要解决这一结构性矛盾,除了通过多渠道大力引进高技能人才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这是当前缓解我市技能人才缺乏的关键举措。所以,我局把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作为明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并申报将其列为2020年度“全市十大民生实事”项目。根据计划,2019年至2021年,全市将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0万人次以上。为此,我局将从以下五个“维度”入手,持续扩大培训范围和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和层次。

一是加大技能培训补助投入强度。根据企业需求,实施岗前技能培训、在岗培训、脱产培训、新型学徒制等直补企业的补贴政策,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对参加培训后取得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等)的劳动者,按职业技能提升补贴目录清单和标准给予培训补贴。对依法参加失业保险且缴纳一定月份的企业职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给予1000元—2000元技能提升补贴。

二是强化技能人才选拔激励力度。实施省“百千万”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到2022年,全市推荐培育10名“杰出技能人才”、100名“拔尖技能人才”和1000名“优秀技能人才”。入选省“杰出技能人才”、“拔尖技能人才”、“优秀技能人才”者,分别奖励30万元、3万元、1万元。同时,对钳工、车工、铣工等制造业十大紧缺工种中符合条件的技师、高级技师分别给予每月500元、1000元津贴,为期3年。我局明年还将扩大紧缺职业(工种)范围,让更多高技能人才享受津贴。

三是加快培育载体建设速度。实施 “金蓝领”工程,每年组织鞋革、服装、电器等传统支柱产业高技能人才赴省内外知名院校培训班不少于6期,在温举办技能人才高级研修班不少于10期。推进公共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支持龙头企业、重点行业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对创成省、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的用人单位,分别给予不少于100万元、20万元资助。2019年至2022年,新建1家省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和5家市级专业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新建50家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四是提高评价体系多元化程度。认真落实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管理制度,做好职业资格制度与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衔接,建立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多元结合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引导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行业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展职业技能自主评价。对新建成的省、市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和认定示范企业,分别给予不少于10万元、5万元奖励。到2022年末,在全市建立自主评价和认定省级示范企业10家、市级示范企业50家。

五是提升岗位练兵比武热度。完善职业技能竞赛制度,选择重要及新兴的职业(工种),广泛开展技能竞赛。计划每年举办市县各类技能大赛100项以上。奖励在市级以上技能大赛中获奖的选手:分别奖励世界技能大赛前三名及优胜奖的新获奖者每人每次50万元、40万元、30万元、15万元;奖励全国一类技能大赛前八名的新获奖者1.5-5万元,奖励省级一类技能大赛前五名的新获奖者1-3万元。

资料:温州日报

家政、退休、引才……你关注的这些热点问题,权威答复来了

觉得内容不错

”分享给更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