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劾還是“政變”?特朗普站在“分成兩半的美國”

華盛頓當地時間13日上午10點,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針對總統特朗普的彈劾調查舉行首場公開聽證會。特朗普執政以來的“至暗時刻”標誌著這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正式從幕後走向臺前。

彈劾還是“政變”?特朗普站在“分成兩半的美國”

(前美國駐烏克蘭大使威廉·泰勒在聽證會作證,美聯社)

沒有贏家的“意識形態內戰”

CNN評論認為,接下來的幾個月將會給美國帶來持續數年的創傷,正如此前克林頓和約翰遜遭到彈劾的先例那樣。這一程序將會折射和激化美國的“意識形態內戰”(ideological civil war),進一步威脅美國的國家統一和發展。

彈劾還是“政變”?特朗普站在“分成兩半的美國”

(1998年,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因“拉鍊門”遭到彈劾,資料圖)

這並非美媒的危言聳聽。雖然自己曾被特朗普解職,但FBI前局長科米年初便曾在《紐約時報》公開撰文稱不希望看到彈劾發生,因為“如果特朗普被國會罷免,這個國家有很大一部分人會將其視為一場政變,它會使那些人更加遠離美國生活的共同核心,從而導致國家陷入更深的分裂。”

科米不願看到的事情顯然正在發生:聽證會開始之前,特朗普就連發推特,痛罵民主黨的“騙局”、“政變”、“獵巫”是對自己的政治迫害。而網民的意見也呈現相當程度的分裂,正反雙方各執一詞。

彈劾還是“政變”?特朗普站在“分成兩半的美國”

(佩洛西、特朗普和希夫激烈交鋒,getty image)

事實上,在眾議院發起彈劾意見投票時,已有兩位民主黨議員並未追隨黨意,其一憂心忡忡地說道:“我們的注意力都放在這些問題上,就會錯過大家真正關心的問題,像是醫保、基礎設施等,那些我們真正需要關注的問題。”

然而,民主黨領袖們幾乎沒有其他選項。在“通烏門”不斷有爆炸性猛料曝光之後,他們無法再擱置黨內自由派彈劾特朗普的呼聲,只能採取這種頗具風險的進攻手段。

在他們對面,佔據參議院的共和黨人也幾無可能在此時讓特朗普出局,對自身造成政治衝擊。目前,呼應他們的總統,多位共和黨議員表示“很忙”,沒空收看聽證會,也有議員在準備如何為特朗普辯護。

對美國來說,這可能是一場沒有贏家的戰役:如果彈劾失敗,且不論這將對未來的總統留下何種信號,逃過一劫的特朗普可能更加有恃無恐的挑戰美國的憲政慣例。到了那時,川粉和反川派之間的裂痕只會加深。

反之,哪怕彈劾真的成功,正如科米所警告的,特朗普的支持者們會將之視為民主黨發動的“政變”(特朗普在為自己辯護時已經用了這樣的字眼),又豈會善罷甘休?

撕成兩半的“美利堅分裂國”

兩黨的唇槍舌劍之間,美利堅合眾國的內部對立已經不止是國會山和白宮的高層政治劇情,普羅大眾對國家的分裂感同身受。

美國公共宗教研究所的一份調查顯示,有高達91%的受訪民眾認為國家已經極化,其中74%相信美國已經到了極端極化的境地。諷刺的是,這種對國家分裂的認知,可能是當前美國社會少有的高度共識。

彈劾還是“政變”?特朗普站在“分成兩半的美國”

(布魯金斯學會即將出版《分裂的政治,分裂的國家》)

政治領域的撕裂已經“侵入”民眾的日常,給老百姓的生活造成負面影響。皮尤民調顯示,政治現已成為美國人的主要壓力來源:分別有50%的共和黨人和60%的民主黨人表示討論政治議題是有壓力和令人沮喪的。此外,35%的共和黨人和45%的民主黨人已經不再希望看到自己的子女和支持另一政黨的人士結婚。

現在,美國人很難在家裡和不同政治立場的親戚們討論政治——除非他們想在餐桌上不歡而散。年輕人可能故意避免和支持特朗普的長輩聊特朗普,看福克斯新聞和看CNN、《紐約時報》的家庭成員之間也只能聊點與政治無關的事情,大家都把自己關在“迴音房”裡,而表面的和諧之下則是被暫時掩蓋的立場衝突。

更糟的是,政治分裂增長了美國社會的暴力風險。近期,兩項美國國家調查的數據揭示了這一危機:分別有15%的共和黨支持者和20%的民主黨支持者認為,如果另一政黨的人“去死”,國家會變得更好。另有10%的兩黨支持者認為,如果對方政黨的候選人贏得了下屆選舉,那麼採取暴力(反對結果)是可被接受的。

彈劾還是“政變”?特朗普站在“分成兩半的美國”

(CNN近日推出專題《歡迎來到“美利堅分裂國”》)

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不僅為目前已趨白熱化的2020大選,也給美國民主體制的穩定敲響了警鐘。

然而,民主黨醞釀多時的彈劾大戲剛剛上演,沒有理由不乘勢追擊,正反雙方如今狹路相逢覆水難收。長此以往,早已撕裂的華盛頓恐將在當前道路上漸行漸遠,倘若特朗普在一年後再度勝出,也只能執掌分成兩半的“美利堅分裂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