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真的來自外太星嗎?答案就藏在《聖經》中的第12個天體

既然地球曾被來自其他地方的高級智能生物造訪過,那麼,一個更進一步的假說就是:在另一個星球上,存在著比我們更為高級的文明。在過去,圍繞外星高等生物的推測,都認為他們來自火星或者金星。

然而,現在我們相當確定,這兩個地球的鄰居既沒有高等生物也沒有高等文明。所有那些仍持有地球曾被造訪觀點的人將眼光放到了其他的星系,認為那些更加遙遠的星球才是這些外來宇航員的故鄉。

這些假說的優勢是,它們既不能被證明是真的,同時也不能被證明就是錯的。而劣勢則是他們所提出的外星“故鄉”到地球的距離之遠,對我們這種生物來說完全是個幻想,即便是光速也需要很多很多年才能到達。由此,這些假說的倡導者又提出了另一種假設,那就是,他們當初進行的只是通往地球的單程旅行:一隊宇航員執行不返回任務,或者是一艘失控的宇宙飛船迫降到了地球。

這很明顯不是蘇美爾人所說的天國諸神。蘇美爾人認為有一個“天國居所”的存在,那是一個“純潔之地”,“太初的居所”。當恩利爾、恩基和寧呼爾薩格去了地球並在那裡安家的時候,他們的父親阿努則在天國裡做統治者。這可不是在眾多的經文中偶爾才提到,而是有著詳細的“神祇名單”,並在阿努“純潔之地”的王座前,明確地寫上了 21對神祇伴侶的名字。

阿努自己則親自統治著一座巨大而輝煌的宮廷。就像吉爾伽美什提到的那樣(《以西結》書也有同樣的觀點),那是一個由寶石鑲嵌著的美麗花園。阿努和他的結髮妻子安圖及 6 個妾、80 個子孫(其中有 14 個是安圖所生)一起生活在那裡,還有他的總理大臣,三個管理 Mil(火箭船)的指揮官,兩位武器管理員,兩位掌管寫作知識的大師,一位財政大臣,兩位主法官,兩位“有著聲音印記的”神和兩位大文士和他們手下的助理文官。

美索不達米亞文獻常常提到阿努居所的富麗堂皇,以及那些守衛在大門前的全副武裝的神祇。關於阿達帕的神話,記錄了恩基向他提供了一個 Shem :

為他指一條通往天國之路,

到那要上去的天國。

當他升到了天堂,

他到達了阿努之門。

塔穆茲和基茲達守衛著阿努之門。

阿努的王座室是眾神集會的地方,有SHAR.UR(皇家獵手)和SHAR.GAZ(皇家殺手)守護。這裡有苛刻的進入和就座禮儀:

恩利爾進入了阿努的王座室,

坐在了右邊皇冠的地方,

阿努之右。

艾進入了阿努的王座室,

坐在了神聖皇冠的地方,

阿努之左。

古代近東的天地眾神不僅是從天國來,還可以回到天國去。阿努偶爾會從天國來到地球進行訪問;伊南娜至少兩次去了阿努的天國居所。恩利爾在尼普爾的中心裝備著“天地紐帶”。沙馬氏管轄著鷹和火箭發射地。吉爾伽美什去過永恆之地並返回烏魯克;阿達帕也有過類似的旅行並在之後回到了地球;這樣做的還有《聖經》中推羅的國王。

古斯塔夫·古特博克對一些講述阿普卡爾——源於蘇美爾文 AB.GAL,意為“偉大的領導者”或“指點方向的大師”的阿卡德詞語——的美索不達米亞文獻的研究,證明了他們就是我們已經知道的、被描述為“鷹”的“鳥人”。

為他們歌功頌德的文獻提到,他“從天堂帶著伊南娜,在伊安納神廟降落”。這一段以及其他一些文獻都指出,阿普卡爾是駕駛著太空船的納菲力姆的宇航員。

雙向旅行不僅是可行的,而且還是預先制定好的,因為我們已經知道,在決定於蘇美爾修建眾神的門廊巴比利之後,諸神的領袖解釋說:

當要去太初之地,

你們一起起飛,

應該有個夜裡休息的地方,

來接納你們。

當從天國而來,

你們一起降落,

應該有個夜裡休息的地方,

來接納你們。

同時,蘇美爾人並沒有說他們的神來自遙遠的星系。眾神居所的“遺址”在這裡顯露了出來,它就在我們的星系裡。

我們看見過沙馬氏穿著他的制服,就像是鷹的指揮官。他的兩個腕關節,戴著看上去像是表的物體,用金屬扣卡住。其他的鷹的描繪顯示出,所有重要人物都戴著這樣的東西。而它是真正有用還是僅僅作為裝飾,我們無從知曉。

只是所有的學者都同意,這些物件表示的是圓花飾——由中心放射出來的“花瓣”串。

人類文明真的來自外太星嗎?答案就藏在《聖經》中的第12個天體

這種花飾是古代神廟符號中最常見的裝飾,盛行於美索不達米亞、西亞、小亞細亞、塞浦路斯、克里特和希臘。比較被認同的觀點是,將這些花飾作為神廟符號是因為它們代表著生長或者某種已經風格化的天體形象——行星環繞的太陽。這些古代宇航員將這樣的符號放在制服的腕部更是支持了這一說法。

從一個關於阿努的天國門廊的亞述描繪可以看出,古代人熟知的一個星系就像我們現在的太陽系。

人類文明真的來自外太星嗎?答案就藏在《聖經》中的第12個天體

門廊兩側是兩隻鷹——指出需要他們的服務才能到達天國居所。帶翼的球——象徵著至高無上的神聖——的標誌在門廊上。它被架在月牙和七顆天體之間,象徵著(我們相信)阿努被恩利爾和恩基環繞著。

這些符號所指示的天體到底在什麼地方?哪裡才是天國居所?古代的藝術家們用另一個描繪來回答:一個大的天神將自己的光束散發到 11 個環繞著他的小一點天體上。這是指的太陽,由 11 顆行星環繞。

當然這並不是唯一一幅有這種場景的畫,柏林博物館的另一幅古代近東的作品,就描畫了相似的事件。

人類文明真的來自外太星嗎?答案就藏在《聖經》中的第12個天體

當柏林圖章上的天體或者神祇被放大之後,我們可以看見,七個天體環繞著一個大的、發光的星星,它們依次由 24 個小球連接著。這僅僅只是巧合嗎?我們星系也剛好有 24 個行星的衛星。

人類文明真的來自外太星嗎?答案就藏在《聖經》中的第12個天體

當然,也有一些蹊蹺。描繪著太陽和 11 個天體的這些圖案表示著我們的星系,我們的學者告訴我們太陽系由太陽、地球和月亮,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組成。也就是說,除開太陽,只有十個行星,哪怕把月亮也算上。

但這並不是蘇美爾人想說的。他們認為,我們的太陽系是由一個太陽和11 個行星(包括月亮)構成的,除了我們今天已經知道的行星,我們的星系還有第十二個成員——納菲力姆的家園。

我們可以稱之為“第十二個天體”。

在我們考證這個蘇美爾信息的準確性之前,讓我們回顧一下我們自己的天地觀。

今天我們知道,在巨行星木星和土星後面——在宇宙中這種距離甚至可以忽略,但對人類來說這是極其遙遠的——還有兩顆較大的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以及第三個,小一點的冥王星。但這樣的觀念其實也是不久之前的事。

天王星的發現是用天文望遠鏡證實的,那是在 1781 年。在觀察它接近 50 年之後,一些天文學家指出它的運行軌道是受了另一顆行星的影響。在一系列精確的計算和推斷之後,那顆被忽略的行星——海王星在 1846 年被天文學家們指出了所在位置。接著,19 世紀末,又有證明指出海王星受著某種未知力場的拉扯。那麼還有另外的行星存在於我們的星系嗎?這個問題在1930年結束,天文學家通過觀測發現了冥王星,併為其定位。

而在那些更早的歲月,人們相信我們的星系只有七顆行星:太陽、月亮、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而地球當然不被算成行星,因為它理所當然是宇宙中心,其他天體都圍繞著它運行——地球是神創造的最重要的天體,上面住著神最偉大的造物:人。

我們的教科書當然有著這麼一章,讚揚尼古拉斯·哥白尼發現地球僅僅只是一顆普通的行星,在一個“日心說”系統中圍繞太陽運行。這個發現動搖了地心說和地球的神聖地位。由於他懼怕狂怒的天主教會,一直等到他去世的時候(1543 年)《天體運行》一書才得以出版。

幾個世紀之前的發現時代,哥倫布、麥哲倫和其他航海家的發現,也證明了地球不是平的而是圓的。這是哥倫布通過精確計算和在古文獻中搜尋答案發現的。有一名支持哥白尼的教會人士,名叫卡蒂諾勳伯格,在 1536 年寫給他的一封信中寫道:“我發現你不僅知道古代數理的基礎,還創造了一個全新的體系……地球是運動的,而太陽才是中心,它居於最主要的位置。”

基於希臘和羅馬的理念,人們認為地球是平的,被遙遠的天空覆蓋著,而天上則佈滿了星星。與那些鑲在天幕上的星星不同,有七個行星(希臘語中的 wanderer,意為“流浪者”)繞著地球轉。這七個行星根據一週七天和它們的名字來命名:太陽,Sun(星期天,Sunday);月亮,Moon(星期一,Monday);火星,Mars(星期二,Mardi);水星,Mercury(星期三,Mercredi);木星,Jupiter(星期四,Jeudi);金星,Venus(星期五,Vendredi);土星,Saturn(星期六Saturday)。

人類文明真的來自外太星嗎?答案就藏在《聖經》中的第12個天體

這種天文觀點來自公元 2 世紀時埃及亞歷山大城的天文學家托勒密。托勒密的宇宙觀一直延續了超過 1300 年——直到哥白尼將太陽放到了宇宙中心。

當一些人將哥白尼稱為“現代天文學之父”的時候,其他人則認為他更像是一個早期理念的研究員和重現者。事實上,他深入研究了托勒密之前的希臘天文學文獻,比如希帕恰斯和薩摩斯島的阿里斯塔克斯。後者於公元前 3 世紀指出,如果太陽——而不是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話,那天體的運行便能夠得到很好的解釋。事實上,比哥白尼早大約 2000 年,希臘的天文學家已經從太陽開始,通過正確的順序排列了那時已知的天體,而且認定是太陽,而不是地球,位於星系的中心。

日心說的觀點僅僅是被哥白尼重提了;而更有趣的是,公元前 500 年的天文學家比公元 500 年和公元 1500 年的天文學家知道的都還要多。

的確,學者們現在都很難解釋,為什麼先是後希臘再是羅馬認為地球是平的,它浮在一層黑暗之水上,水下則是哈迪斯或者“冥界”。而更早的希臘天文家們留下的證據,卻顯示他們反而知道得更多。

希帕恰斯,生活在公元前2世紀的小亞細亞,討論過“冬至與夏至的標誌移動”,現在這個現象被稱為分點歲差。但是這種現象只能在“球面天文學”中進行解釋,也就是需要一個球形的地球,被其他一些球形天體環繞著,並且,都在一個球面宇宙中。

那麼希帕恰斯早就知道地球是球形的了?他的計算和推測是基於球面天文學的嗎?與之同樣重要的,還有另外一個問題:這種歲差現象可以通過將春分時間和黃道帶星座上太陽的位置(從地球上看上去)進行聯繫來觀測。然而從一個星宮向另一個星宮的切換需要 2160 年。很顯然,希帕恰斯不可能活那麼長的時間來做這樣的天文觀測。那麼,他是從哪裡得到這樣的信息的?

尼多斯的歐多克索斯,一個比希帕恰斯早兩個世紀的小亞細亞數學家和天文學家,設計了一個天球,這個球上描繪了黃道帶的星座。但是如果歐多克索斯將天想成一個球形,那麼地球呢?他會認為這個球狀天是依賴在平面地球上——這是個最尷尬的安排——或是他知道球狀地球由球狀天包圍著?

人類文明真的來自外太星嗎?答案就藏在《聖經》中的第12個天體

歐多克索斯的研究原本已經失傳了,但感謝阿拉託斯的詩歌讓它們得以留存到我們的時代。阿拉託斯是公元前 3 世紀的詩人,他將天文學的事實“翻譯”成詩歌的語言。在這首詩中——聖保羅一定很熟悉它,他曾引用過——這些星座被極為詳細地描述,“畫滿了”,並把它們的分組和命名歸在了一個很遙遠的年代。“昔時之人構想的系統和命名,他們找到了合適的名字。”

那些被歐多克索斯認為構想星座的“昔時之人”是誰?從詩中明顯的線索來看,現代天文學家相信,希臘經文描述的天,就跟在公元前 2200 年的美索不達米亞所觀測到的一樣。

同時,小亞細亞的希帕恰斯和歐多克索斯都被認為有可能是從赫梯得到這些知識的。也許他們甚至還去過赫梯的都城,看見過那些刻在岩石上的神聖隊列;因為在那些行進的神祇中,兩個牛人舉起一個球體——它可以很好地激發歐多克索斯設計他的天球。

人類文明真的來自外太星嗎?答案就藏在《聖經》中的第12個天體

是否那些生活在小亞細亞的早期天文學家,比他們的繼任者更瞭解情況,因為他們利用了美索不達米亞的資源?

實際上,希帕恰斯在他的記錄中證實了,他的學說是基於已積累了上千年的知識的。他稱他的導師為“埃裡克、博爾西巴和巴比倫的天文學家”。羅茲的吉米紐斯命名“迦勒底人(古巴比倫人)”為月球精確移動的發現者。史學家迪奧多羅斯·塞庫魯斯,在公元前 1 世紀寫下的文字證明了美索不達米亞天文學的精確。他陳述道:“迦勒底人為行星命名……在他們星系的中心是太陽,那朵大光;其他行星都是他的‘後代’,反映著太陽的位置和光輝。”

已知的希臘天文學知識源頭是迦勒底;那些早期的迦勒底人掌握了比他們的後人都還要偉大和精確的知識。一代又一代,遍及整個古代世界,“迦勒底”這個名字是“占星師”和天文學家的代稱。

亞伯拉罕從“迦勒底的烏爾”中出來,當他討論著希伯來未來的後代時,被上帝告知應凝望星星。確實,《舊約》充滿了天文信息。約瑟將自己和兄弟同 12 個天體進行比較,族長雅各將他的 12 個後代與黃道十二宮建立關係來祝福他們。對於天的科學劃分,以及其他天文學的信息,由此在古代近東流行起來,那時可比古希臘要早得多。


想了解更多人類起源的秘密,趕快來看《地球編年史》吧,絕對會讓你腦洞大開,直呼哇哦——

人類文明真的來自外太星嗎?答案就藏在《聖經》中的第12個天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