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投入20萬,升不上重點高中之二:好學生不是教出來的

一個遠房親戚打來電話,說他孩子上八年級了,每科都是三、四十分,讓我在學校找幾個老師給孩子一對一補補。並一再安排我,不在乎錢,一定要找幾個好老師,他的要求不高,只要能把孩子的成績提上來就行。

我的天哪,“只要能把孩子的成績從三、四十分提高到八十來分就行”,這個條件還不高!只要考試不作弊,這樣差的八年級學生考高分比買彩票中大獎都難!其實,不僅是他,很多人也都是這樣認為,學生是老師教出來的,只要能找個好老師,就能教出好學生,所以,很多家長充分應用各種資源,想方設法把孩子送進名校。不可否認,名校的理念與氛圍,名師的方法與經驗,更有利於孩子成長。但無數事實證明,好學生不是老師教出來的,而是學生依靠自己不斷努力學出來的,事實就擺在那,無須置疑:

第一,同一個班級,任教老師完全相同,但學生成績差異很大。

第二,如果能教出來,文學家、科學家的後代豈不都是文學家、科學家?他們肯定很認真教育自己的孩子,為什麼絕大多數孩子沒能繼承父輩衣缽成名成家?當然與稟賦有關,也與教育理念有關,文學家、科學家等在各自領域是專家,但不一定教育專家,也正是他手把手的教反而制約了孩子的發展。

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家長應該和老師積極配合,及時瞭解學生真實情況,發掘學生優點,多表揚多激勵,讓孩子充滿信心,激情投入。同時,更要了解孩子不足,幫助孩子克服短板,努力趕上。

這個道理家長都明白,但通過何種途徑如何及時瞭解孩子,並進行專業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瞭解孩子一般有三條途徑:第一是家長日常觀察,直接進行分析判斷;第二是通過孩子任課老師及同學,側面瞭解;第三是通過分析學校測試卷,瞭解孩子不足。

第一、第二兩個方面是“定性”考核,比較直觀,但太感性,可能會被表象所迷惑而發生誤判;而第三個方面是“定量”考核,更為理性,基本能反應學生一個時期的知識水平及能力發展情況,更科學可靠。

現代社會,一個人從上學到退休,一生經歷了無數次的考試,考試的作用一般有兩個:

第一:甄別與選拔功能。通俗的說就是“你管你上”,如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試、公務員考試及事業編考試等都屬於這一類。

第二:反饋與矯正功能。中小學生期中、期末及平時小測驗等都屬於這一類,通過考試科學分析失分原因,及時矯正習慣及方法上的不足。

學生考試失分,一般有三個原因:

①沒學好,或因為態度不端正或因為能力達不到或因為方法不正確。這一點,很難在短期內改變,但找準原因,對症下藥很重要。

②做事不細緻,審題馬虎。與性格有關,與經歷有關(如家長包辦過多,長期得不到鍛鍊,造成觀察能力及動手能力弱等),但要杜絕“假馬虎”(基礎掌握不牢)。

③技術性失誤,如審題抓不住關鍵、書寫潦草、格式不正確(不能頂格寫、不用序號或括號、大小寫不分、答題卡填塗有誤)等。這一類問題的出現,與當前老師不能親自批改作業關係很大,只要多注意,技術性失誤很容易改正。

不同階段不同科目的試卷分析方法不可能一樣,但基本都有規律遵循。以小學數學為例,通過一張試卷就可以看出學生的薄弱環節。

第一種方法是按題型分析:

①如果選擇與填空錯誤多,基本上是基礎不紮實,因為選擇與填空多考查基礎知識。

②如果計算題錯誤多,那就多練習計算題,提高學生基本計算能力。

③如果應用題錯誤多,則是思維能力不足,要強化訓練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第二種方法是按內容分析:

①錯誤內容呈散點狀分佈,即選擇、填空及後面的筆答題出現的錯誤不集中,分佈在各個單元,這是能力問題,出現這種情形,短時間內難以彌補。

②錯誤內容呈集中分佈,即選擇、填空及後面的筆答題出現的錯誤,集中在某個單元,原因可能有兩個:其一是能力問題,該單元內容需要某些特殊的思維能力,如學習立體圖形,需要抽象思維能力,學生能力達不到;其二,是態度問題,學生在學習該單元時,沒有用心,因為現代社會誘惑太多,學生可能貪玩或上網,沒有認真學習該單元。

不論什麼原因,都要想方設法彌補,否則,暫時性學習障礙就會變為永久性學習障礙,永久性學習障礙的通俗說法就是差生。

因為“好學生不是老師教出來的,而是自己學出來的”,所以家長應走出盲目誇大教師作用的誤區。無論是課堂學習還是家庭作業,都應該時時刻刻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當學生遇到難題時,應自己動腦思考,家長和老師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直接上網搜答案。

為什麼有些學生考試成績及排名忽高忽低?因為他還是二流或三流學生,有時考試內容恰好是他複習到的,所以得分高;有時,考試內容他還沒有掌握,就被打回原形。作為有擔當的教師,應該變“輔導”為“指導”,以打造一流學生為己任,指導學生不斷減少失誤,提高能力。當孩子成為了一流學生時,自然能創造一流的分數;一流學生可能偶爾發揮失常,考出二流成績,但二流或三流學生在沒有成為一流學生前,不要奢望他考出一流分數。

那麼,一流學生具有哪些特質呢?可從以下幾個維度考察:①目標明確;②態度端正;③習慣良好;④學法得當;⑤能力突出。其實,最重要的是前四個維度,能力突出不過是前四個維度的“副產品”。

一流學生更能適應激烈的升學競爭,但“煉”成一流學生的過程卻無比艱辛,幾乎每一個發展階段,每一個環節都要注意到,不容有失。

透視教育現象,迴歸教育本質,本系列大約二十個專題。

家教投入20萬,升不上重點高中之二:好學生不是教出來的

透視教育現象,迴歸教育本質:五線縣級市,初中三年家教投入20萬,升不上省重點高中系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