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潤研究院:中國AI專利數量是世界第一,美日緊隨其後

相信大家對我國科技實力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越來越多的應用落地去造福人類社會。而在AI方面,我國實力也毫不遜色於其他國家。近日,胡潤研究院發佈了《2019中國人工智能企業知識產權競爭力百強榜》,對500多家中國人工智能主流企業的各個方面進行評比,結果出人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

胡潤研究院:中國AI專利數量是世界第一,美日緊隨其後

2016年,那場谷歌AlphaGo與世界第一棋手李在石的圍棋比賽,讓人工智能概念火遍全球,中國也把大量資源投入到該領域中去,並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截止至2018年,中國企業在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這三個領域的專利申請總量都位居世界第一,緊跟其後的是美國和日本。

在知識產權競爭力的排行榜中,以技術為本的華為毫無疑問是中國第一。華為如今已經完成了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的建設,也意味著其AI戰略的執行進入新的實施階段。互聯網霸主BAT也不意外的佔據前五,百度在智能家居、自動駕駛與智能雲領域已經取得前瞻佈局;阿里巴巴的達摩院、阿里雲、物聯網等也發展得如火如荼;騰訊作為將AI技術運用於醫療領域的主要推動者之一,致力於為醫生和患者提供最有科技含量的服務。而被網友冠上“加工廠”的小米則位居第四,其實小米在loT領域有著不錯的成績。

胡潤研究院:中國AI專利數量是世界第一,美日緊隨其後

除了以上這些企業,海康威視、科大訊飛、國家電網等多家企業都在人工智能領域有著非凡成就。雖然中國的專利申請數量較多,但是在申請人前十的排名中沒有一箇中國人入圍,前三名分別為富士通、佳能和三星電子。造成這樣的局面,有可能是因為中國申請人極為分散,未能形成強有力的競爭,專利佈局還有待加強。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約為339億元,預測2025年的市場規模能達到1500億元,該市場還是一片藍海。未來的趨勢也朝著大規模商業化、人類專家顧問級別的深度學習、人工智能實用主義、人工智能衝擊勞動密集型產業這四方面發展。

胡潤研究院:中國AI專利數量是世界第一,美日緊隨其後

總而言之,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基礎條件已經具備,未來十年內都將是人工智能技術加速普及的爆發期。同時,人工智能也會帶動其他相關技術的持續進步,推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專利的申請數量多少或許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能夠真正服務於人類社會的應用有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