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不該拿謝娜和央視主持人們比口條

在知乎有一個常年火爆的問題:

“謝娜為什麼這麼招人討厭?”

下面的回答有17275條之多。

有說她老是秀恩愛的,有說她儀態不好的,還有說她尖酸刻薄的……總之理由五花八門。

但這些理由,或多或少都帶有主觀色彩,甚至是人身攻擊。

而更多的,我也最為認可的,是說她的主持水平不夠,缺乏一個主持人最基本的素養。

抱歉,我不該拿謝娜和央視主持人們比口條

這些回答就像一本大型的控訴書,記錄著她主持生涯的種種“罪證”:

僅是湖南衛視的跨年演唱會,她就出糗無數,

把“Happy New Year”說成“happy birthday”;

抱歉,我不該拿謝娜和央視主持人們比口條

在大型晚會現場一個人自嗨,笑得蹲在地上,讓身旁人十足尷尬;

抱歉,我不該拿謝娜和央視主持人們比口條

多次搶別人口播,需要何炅反覆暗示提醒……

抱歉,我不該拿謝娜和央視主持人們比口條

被邀約主持《我要上春晚》節目主持人,結果上央視僅一期就被換掉。

抱歉,我不該拿謝娜和央視主持人們比口條

但飽受質疑的同時,她的熱度又高居不下,三天兩頭熱搜不斷,各大節目照上不誤。

我看著看著就迷惑了:

評價一個主持人,究竟是看熱度還是能力?

熱度高、粉絲多的就等於好主持嗎?

這個時候,一檔老牌神綜解開了我的疑惑——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2019主持人大賽》。

抱歉,我不該拿謝娜和央視主持人們比口條

沒錯,時隔8年,中央電視臺又帶著《全國主持人大賽》回來了。

光看評委陣容就不得不服:

敬一丹、魯健、朱迅、劉欣、高博、王冠坐陣打分。

康輝、董卿負責點評。

而主持人,則是我們最愛的“芳心縱火犯”撒貝寧。

抱歉,我不該拿謝娜和央視主持人們比口條

選手呢?

都是央視獨立節目主持人,和各省臺預備“一哥”“一姐”。

個個都是大寫加粗的優秀,讓人佩服的五體投地。

抱歉,我不該拿謝娜和央視主持人們比口條

看他們神仙打架,我也明白了一個優秀主持人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素質。

首先,

好的主持人,要做到“字正腔圓”。

主持是語言的藝術,準確表達、口齒清晰是最基本的。

看《主持人大賽》才發現,原來字正腔圓的主持人是那麼的舒服。

全程不用字幕,閉上眼彷彿在為耳朵做按摩。

抱歉,我不該拿謝娜和央視主持人們比口條

但並不是說普通話一級甲等就可以了,還要有感情,一些關鍵詞要強調、突出。

董卿在點評新聞類一號選手姚軼濱的時候就強調過語氣、語調的重要性。

姚軼濱在3分鐘自我展示,講的是他和做醫生的父親之間互相鼓勵的故事,董卿就表示,觀眾對姚軼濱這個名字是比較陌生的,“你應該(用語氣)非常強調那是我,你們之間的關係,會再次被大家明白”

抱歉,我不該拿謝娜和央視主持人們比口條

其次,

好的主持人,一定是“節奏大師”。

一檔節目往往會有時間限制,主持人要清楚掌握好每段發言的時間,只有這樣才不會耽誤節目流程。

甚至很多時候主持人需要面對即興的問題,除了做好時間把控,更要從容不迫地填充滿時間,並做好每一句都可以結尾的準備。

我們前面提到的姚軼濱,就是妥妥的“節奏大師”。

他在即興考核的時候,抽到的題目是“大眼睛”女孩蘇明娟,曾經用一張照片讓全中國為之動容,如今已然成為共青團安徽省的省委書記。

抱歉,我不該拿謝娜和央視主持人們比口條

數秒之後,他給出了關鍵詞“見證”。兩張照片的對比,是蘇明娟本人對自己生命歷程的見證,也是我們所有人對希望工程發展壯大的見證。

抱歉,我不該拿謝娜和央視主持人們比口條

但講完之後,還剩十幾秒。

但是他絲毫不慌張,而是與觀眾互動,拋出問題:

“今天年輕的朋友們,重任即將交到你們肩上,你們準備好了嗎?”

與之相反的例子就是謝娜,陳赫曾在一檔節目裡吐槽謝娜上節目不看臺本。

節目錄制開始後,謝娜用五分鐘就說完了全部內容。

逼得導演組在旁邊用小黑板提示陳赫拉回來,說,要走完節目流程。

抱歉,我不該拿謝娜和央視主持人們比口條

連最基本的節目流程都掌握不了,又何談即興呢?

接著,

好的主持人,需要“字字珠璣”。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姚軼濱能在90秒內脫口而出一篇申論範文,謝娜卻只能在節目裡“裝瘋賣傻”,其背後的差別,歸根結底還是肚子裡墨水太少。

24歲的遲茜在即興環節,出口成詩。

一句一名言,兩句一詩詞。

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園序》信手拈來:“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

抱歉,我不該拿謝娜和央視主持人們比口條

高考作文都沒她標準。

龔凡小姐姐更是結合自己編的寫詩程序,現場作詩。

輸入“撒貝寧”後,程序寫了這樣一句詩:“雅調清圓有捷才,逢君笑口便常開,玉容風骨些許矮,且帥還添半點呆。”

腹有詩書氣自華,胸無點墨的話,又如何能字字珠璣?

最後,

一個優秀的主持人,除了能力過關之外,還必須要讓人“過目不忘”。

也就是說要有特色,就像董卿說的,“沒什麼毛病未必是最高評價。”

抱歉,我不該拿謝娜和央視主持人們比口條

我對第一場新聞類的5號選手趙思衡印象很深刻。

因為他的出場方式很特別,與之間的所有選手都不一樣,模擬的就是這次主持人大賽的解說。

一邊說,還一邊脫下了自己的外套,亮出了裡面可以實時測心率的智能背心:

抱歉,我不該拿謝娜和央視主持人們比口條

“我今天就是來看看我有多緊張的。”

一下子就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把壓力輕鬆化解,變成了節目的亮點、賽場上的笑點。

再比如《奇葩說》的馬東,《魯豫有約》裡的陳魯豫,又或者在《吐槽大會》《脫口秀大賽》裡出現的李誕,他們可能沒有滿分的專業素養,但憑藉著極具風格的個人特色成為節目本身的招牌和標籤。

抱歉,我不該拿謝娜和央視主持人們比口條

特色也不是缺乏基本專業素養的遮羞布

風格千姿百態,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隨意放飛自我的哈哈哈哈哈。

在這個全民直播的時代,已經漸漸開始有“去主持人“的傾向了,專業主持人的意義似乎被消解了。

抱歉,我不該拿謝娜和央視主持人們比口條

但這並不代表我們不需要專業。

特別是在當下快娛樂的環境下,專業越珍稀,我們越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