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所在的银河系迟早要与仙女星系相撞,到时候人类该怎么办啊?逃又逃不掉?

墨潭


人类文明的进化历程很短,而星系碰撞融合的过程又很漫长,所以我们根本无法体会到星系融合带来的那种壮阔景观。两个数十万光年大小的星系发生碰撞融合,几乎不会影响到一颗恒星系的运行,人类也不会受此困扰。我们要知道星系融合在宇宙中是非常常见的现象,下图片中就是哈伯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处在不同阶段或者不同星系之间的融合过程。


星系融合在银河系实际上有过发生的历史,天文学家通过对银河系部分结构观测,发现过星系融合留下的痕迹,银河系诞生之初就吞噬过多个自己的卫星系,现在银河系只存在两个卫星系也就是大小麦哲伦星系,在南半球肉眼可见。可以看下边图片中所显示的星系,全部都属于本星系群内,并且都是肉眼可见的。

仙女座星系(M31)也属于本星系群的一员,距离我们大约254万光年,在光污染较少的偏远地区这个星系是肉眼可见的。天文学家发现这个星系呈现蓝移现象,意味着它正在向银河系运动,速度大约每秒300公里。按照这个速度大约需要30亿年才会和银河系接触,开始碰撞融合,正规过程可能持续三四十亿年。最终融合形成的就是大的椭圆星系。


银河系大约含有3000亿颗恒星,而仙女座星系含有的恒星超过一万亿颗。但是相对于广阔的空间尺度,恒星还是会显得很稀松,例如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比邻星,还要在4.22光年之外哪!两个星系融合本质上就是整体结构趋于稳定的过程,两颗恒星相撞的几率几乎为零。

但是有一点不得不令人担忧,那就是在星系融合的过程中其他大型恒星的接近或者飞掠,都可能扰动太阳系内的小行星等天体。太阳系的边界被认为是奥尔特云的范围,直径为2光年左右。距离太阳越远受到的引力控制越小,在其他恒星的扰动下可能有大量的长周期彗星或者天体碎片,向着太阳系内层飞来,天体撞击可能影响不到天体本身,但是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来说可能就是灭顶之灾,6500万年前的恐龙就是灭绝于小行星撞击地球。


比较尴尬的是人类文明目前看起来又上天又下海的,实际上抗击打能力也并不强,至少面对小行星撞击目前就没有特别好的办法。但是如果这场撞击发生在几十亿年以后那就完全不用担心了,就是把猪放在地球上让它发展几十亿年,也能完美应对了。

在未来人类担忧的不应该是星系的融合,而是太阳即将进入红巨星时代,届时它的外边缘能达到火星轨道的位置,地球会被红巨星吞进肚子里,那我们的结果可想而知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寻找新的家园。



科学黑洞


在广袤的宇宙中,星系之间的碰撞是常有的事情,比如现在正在宇宙中上演着碰撞与融合的星系IC2163星系与NGC2207星系,以及NGC5159星系与M51星系,科学家通过望远镜观测到了这一场景,不过,这样的场景不是像大家脑海里想象的那样很快速的碰撞与融合,实则是非常漫长的过程,整个的碰撞与融合过程需要长达几亿年甚至十数亿年的时间。

NGC5159星系与M51星系

仙女星系距离地球有254万光年之遥,也就是说,现在仙女座星系中恒星发出的光线照到地球这里,地球上的人需要等待254万年才能看到,或者这样说,我们现在观察到的仙女星系的模样是它在254万年前的样子,当时的人类祖先还在过着茹毛饮血的日子呢。

根据现在的天文观测,仙女星系正在以每秒110公里的速度靠近银河系(仙女星系的光芒出现蓝移现象),大约在38亿年之后与银河系相撞,之后将进入到漫长的融合过程,长达十亿年之久,并且两大星系中心的黑洞也会融合,然后两个星系将形成一个更大的椭圆星系。

地面上观测到的星系碰撞,想象图

有人会问,宇宙正在膨胀,星系之间都在互相远离,为何它们之间还会相撞?

在宇宙中,暗能量导致宇宙膨胀,膨胀是无处不在的,不过,膨胀也只是在大尺度上更加明显,根据修正过的哈勃常数值:H=67.80±0.77km/s/Mpc,这个意思是,在空间距离上每增加326万光年(1Mpc就是1百万秒差距,也就是326万光年),星系远离地球的速度就增加67.80±0.77km/s。

仙女星系与银河系共处于跨度为1000万光年的本星系群中,它们在距离上相互之间离得很近,又同属于一个星系集团,这个庞大的星系集团又共同绕着更大层面上的质心公转,因此,暗能量带来的膨胀效果抵不过由物质引力带来的收缩效果,所以,它们有着相互靠近的运动趋势,并将会相撞。

有人还会问,如果它们之间相撞了,那太阳咋办?地球咋办?人类咋办?人类文明需要逃吗?

杞人忧天了,这个不需要担心。一不说时间之久远,就说星系之间的碰撞过程吧,难道你认为会有其它恒星与太阳相撞吗?不用担心,宇宙空间是极其空旷的,空旷得吓死人,就拿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比邻星来说吧,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塞得下2800万个太阳,这么空旷的星系环境,要想发生恒星的直接碰撞,这真是走了狗屎运了。

比邻星所在的半人马座α星恒星系距离太阳很遥远

其实,该担心的不是38亿年之后的星系大碰撞,而是太阳正朝着红巨星演化,这个才是真正的地球杀手,不过呢,也不需要担心,当太阳开始对地球生命产生损害的时候,那已经是二十几亿年之后的事情了,二十几亿年的时光,人类科技会发展到不可思议的地步,届时还会怕这点威力的天文事件吗?

无论是太阳的红巨星还是星系间的大碰撞,都是二三十亿年之后的事情了,我们没有必要为那时的人类文明担忧,可以想象的是,如果那时候还有人类文明的话,该会有多么的先进啊。


科学船坞


据科学家分析:银河系和仙女系相撞已成定局,但是将发生在非常非常遥远的40多亿年后。

40亿年是什么概念?地球从诞生至今过去了46亿年,而人类从诞生到今天也不过才经历了数百万年。

两星系相撞会怎样?

星系相撞不同于行星相撞会产生爆炸,因为存在万有引力,恒星与恒星之间是绝对不会直接相撞的,而是会根据各自的引力互相作用,与行星等重新调整自己所处的位置。

一旦银河系和仙女星系发生碰撞,只有不到0.02%的星球会发生碰撞摩擦,大部分星球经过融合以后会形成新的系统。除此之外,在碰撞过程中,一些尘埃气体云会受到挤压和扰动,因此会孕育出大量的恒星,空旷的宇宙空间会再次变得生机勃勃。

融合过程大概会持续30亿年,也就是说70亿年以后银河系和仙女星系会形成一个更大的椭圆星系。

人类该怎么办?

相比于40亿年后发生的星系碰撞,人类更需要花大量的精力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

全球变暖

快速的工业发展导致大量的温室气体被排放,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增多、冰川融化。

环境污染

垃圾的随意丢弃,污水的大量排放让地球的生态环境越来越糟糕,不仅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衰减,人类自身的健康也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战争

随着技术的不断前进,人类给这个世界添加了很多新东西,比如核武器、生化武器,以及一些高能粒子碰撞器等。这些东西因为人性的罪恶被带上了战场,最终毁灭的是人类自己。

此外,在两星系相撞之前太阳会因能量的耗尽而变成红巨星,在太阳变为红巨星前10亿年,人类就已经不存在了。因为随着太阳内部氢元素聚变反应越来越剧烈,太阳对外释放的热量也越来越高,那么地球上的温度也会越来越高,人体将无法抵抗如此高温,逐渐走向灭亡。

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如果人类真的肯一直和平发展下去,几十亿年的时间是足够将文明提升到新的台阶的。到那时可能研制出了新的动力能源,造出了足以飞出太阳系走向更远宇宙空间的飞船。

所以,根本不必考虑银河系和仙女系合并会造成怎样的影响,人类如果再不做出改变,团结一致保护环境,发展新能源科技,控制住贪婪的本性减少战争,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走向终点。

<strong>

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镁客网~


镁客网


这是一个什么鬼问题,连杞人忧天都不如,没一点知识文化……

放心吧,到那时,人大概进入了四维度,八维度,甚至二十维度了。人类已经不需要什么地球天球了,炸了也好废了也好,都已经无所谓了。人类在那时完全可以自由的到外空系任何星球上生活,星球间来往如隔壁邻居一样方便。试问这地球撞了也好,炸了也好,和人有什么鸟关系。

这正如地震和蚂蚁,地震再大,只要不把蚂蚁直接压死,蚂蚁难道还能知道什么地震?会有什么害怕心理?岂不笑话!

谁在今天能知道几十亿年后的地球会发生什么,谁又能知道几十亿年后人会进化成什么。也许人进化成科幻片中的外星人,只是一个影子,可以任意来去,那谁还会贪恋一个破地球呢?


yangZgon


根据天文学家的观测,银河系和仙女系目前正以每小时100万公里的速度相互靠近,而考虑到两者的距离足足有220万光年,那么到碰上了至少还有30到40亿年的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人类来说,这可是一个很漫长的时间,因为人类文明史也不过才5000年而已,怎么就就可以想到30亿年之后发生什么样子的事情会对自己有什么样子的影响呢?要知道,人类能不能活到几十亿年之后,还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毕竟谁也无法保证人类不会成为地球上下一个灭绝的生物。

当人类开始探索宇宙的时候,我们才了解到宇宙到底是多么浩瀚无垠,宇宙的年龄138亿岁,而宇宙的可观测直径达到了930亿光年,太阳系不过是银河系悬臂上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恒星系统,在银河系中也完全没有存在感,而银河系固然有20万光年的直径(最新的数据,以前说是银河系直径10万光年),在宇宙中也不过是一粒尘埃罢了。可是对于人类而言,太阳系就已经足够大了,大到我们现在还无法走出去。



我们知道太阳是有寿命的,而太阳寿命的长短也直接决定了地球上的生命能存活多久,太阳正处于生命的壮年,按道理它还可以发光发热50亿年的时间,这个时间对于我们来说是太漫长了,不过别高兴太早,因为根据科学家的预测,太阳在大约10亿年之后就会进入膨胀阶段,而这个时候太阳辐射量也会明显增加,到时候地球上的温度可能就不太适合人类生存了毕竟地球上的温度只要上升六摄氏度,那么地球上的很多地方将会被海水淹没。


而银河系和仙女系的碰撞发生在30多亿年之后,到那个时候地球上说不定早就没有了人类了。但是还是有人觉得不放心,要是两者撞上的时候地球上还有人类的话,那么人类岂不是要被撞成渣渣?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担心,星系的碰撞和一般物体的碰撞不是一个概念,星系之间的物质是很分散的,就拿恒星来说,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也在4光年之外,那么按照这个比例的话,恒星与恒星之间的距离是恒星直径的千倍有余,这就像是在一个足球场上随机丢两个乒乓球一样,你觉得直接碰上的概率会很大吗?实际上,与其说是星系的碰撞,倒不如说是融合,对于地球而言,能够被仙女系的星球直接撞上的概率跟一个人走在街上被陨石砸死的概率差不多。所以就没有必要为此担心了。


镜像宇宙


其实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的碰撞,大概要在40亿年之后,而40亿年之后有没有人类都不好说。

即使人类科技水平足够发达, 能够活到40亿年之后,那么40亿年后银河系与仙女座星系的合并,也不会对太阳系造成任何影响。这其实,和星系之间的形成有关。

恒星系的形成

我们以我们所生活的太阳系举例,在45亿年前在太阳第一代恒星爆炸后,形成了一片巨大的分子云,后来,这些分子云内部有一个地方出现了引力坍塌,而这些分子云也在引力的作用下慢慢汇聚在一起,最终形成了一个天体。

因为天体的质量越大,引力也越大,所以内部的温度也越高。因此这颗天体的内部很可能呈等离子态,并发生核聚变反应,这时这颗天体成为了一颗恒星,也就是太阳。

形成恒星之外的其他边角碎料也在各自的引力下,形成了行星等各种天体,并在太阳的引力下,围绕着太阳运动。以上就是太阳系的形成过程,宇宙中的恒星系基本上都是这么来的。

星系系统的形成

恒星系是在分子云的引力作用下形成的,但像银河系这样庞大的星系,形成原理和这个就有些不同了。无论是银河系还是仙女座星系,这些星系之所以如此庞大,是因为他们是“吃"其他星系来壮大自己队伍的。

比如:银河系,从过去100亿年前到今天,银河系都在不断吞并比自己小的星系或者恒星系。

科学家们发现,时至今日人马座星系,每绕银河系一周,都有部分恒星或者恒星系被银河系吞并。而这种吞并行为,在宇宙中非常常见。

银河系与仙女座星系的碰撞

了解了星系是怎么来的之后,你会发现,宇宙中的星系都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也就是说,质量小的星系,会被质量大的星系所吞并。

根据科学家估计发现,银河系直径大概是15万-18万光年,略微小雨仙女座星系直径的20万光年,而这两个星系又在相互靠近之中,因此一旦发生碰撞,未来质量较大的仙女座星系会吞并质量较小的银河系。

不过,也有科学家指出,未来仙女座星系和银河系并不会正面碰撞,而是会发生侧面摩擦,仙女座星系会吞并部分银河系恒星系。不过具体数据要等到更精确的观测才可以计算。

银河系与仙女座星系碰撞,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其实,即使银河系与仙女座星系发生正面碰撞,对人类的影响都不大。

首先,恒星是有寿命的,质量越大的恒星,寿命越短;质量越小的恒星,寿命越长。我们人类都希望与天同寿,其实不如说,希望与褐矮星寿命一致,因为直到今天,都没有一颗褐矮星走到生命尽头。

太阳个头介于两者之中,寿命将维持在120亿年左右,也就是说,太阳将在70亿年后不再发光,演变成一颗白矮星。但是太阳将会在20亿年后,变得不再适宜人类生存。

因此银河系与仙女座星系碰撞,对人体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其次,即使40亿年后,地球仍适合人类生存,那么银河系与仙女座星系的碰撞也不会对地球造成什么影响。

这是因为宇宙实在是太太太空了,平均密度大概相当于1立方米只有不到1个氢原子的程度。各个天体之间相互距离也十分遥远,比如离我们最近的比邻星星系,距离地球都有4光年之久。

离地球最近的月球,最近时距离都有36.3万千米。

而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的碰撞是发生在大尺度上的,所以不会对人类造成任何影响。

反而是当银河系与仙女座星系合并时,星空变得很漂亮,如果你有幸能观测到天空,那么你将会看到这样的画面。


钟铭聊科学


据说这个对地球的影响并不大,相对于太阳死亡而言。

唯一的办法,就是星际航行,也就是那里有战斗就逃出哪个地方。理论上是能做到的,实际上很难很难。

你要在星系间不停地穿梭,时刻躲避可能发生的危险,寻找最适合生存的地方。

也不要找什么宜居星球了,你的飞船就是你的家。

当然了,这个太空城要足够的大。至于具体有多大,这目前还是个问题。我粗略估计,不能低于一个海南岛那么大,也就是半径100公里左右吧。不能比这个再小了。

为什么是这么大呢?因为一个自然保护区或者国家公园,起码需要这么大。

把海南岛地表一米的土石方全部送到太空,需要多少年呢,我粗略估算,每天往太空发送一万吨,需要大概一万年,这在目前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将来也许能做到吧,但愿能做到。


通行证用户


仙女座星系,它是我们人类肉眼可见的最远的天体之一,距离我们在230万光年之外,但是天文观测发现这颗星体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向我们银河系靠近,速度达到了每秒钟大约120公里左右,天文学家们估计大约在30亿年后这两大星体将开始相撞,之后合二为一。


银河系大约有1500亿颗恒星,仙女座星系的规模比银河系大了一倍,大约有3000亿颗恒星,这些恒星中的大部分还都携带着行星,就像太阳带着地球等行星一样,那么当这两大天体发生碰撞的时候,像太阳和地球这样的天体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呢?它们会不会也撞在一起?最终成为一片尘埃团呢?



美国航空航天局有两位科学家经过计算机精密模拟发现,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相撞之后,其中各自恒星相撞的几率几乎为零,这可能出乎大多数人的预料,因为如此规模的两大天体和拥有如此之多的恒星与行星等星球,它们撞到一起之后竟然不会发生恒星相撞的情况,让人有些想不透。



其实这并没有多么让人无法理解,我们可以这样想象一下,虽然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中都有非常多的天体,但是这些天体之间的距离却是非常遥远的,离太阳和距离最近的比邻星相比,两者远达4.22光年,而太阳的直径只有140万公里,比邻星的直径要少得多,只有20多万公里,如果把太阳和比邻星都看着一辆小汽车,那么它们之间的距离就相当于地球的直径,想一想如果在地球的南极和北极平行相开动这两辆小汽车,它们怎么会相撞呢?



所以当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相撞的时候,由于天体之间的距离都很大,所以这些天体之间发生相撞的可能性极小,地球很可能会安然无恙,如果我们人类到那时候仍然存在的话,也只是会发现夜空中多了一些星星而已。

如果有一种潜在的危险是,由于银河系中心和仙女座中心的恒星非常密集,星体之间的距离也很近,并且空间中存在着大量的高浓度的宇宙辐射,那么如果太阳系和地球被带入这样的环境中的话,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将会被完全破坏掉,而且太阳系行星运行可能将变得紊乱,那么地球也将会有撞到别的星体上的可能。


Light


虽然宇宙空间正因为暗能量的存在而加速膨胀着,但膨胀速度只有67.3千米每秒每百万秒差距(67.3 km/s/Mpc)也就是每326万光年67.3km/s


这个数值意味着空间膨胀在数千万乃至数亿光年的尺度上才会被明显感觉到,生活在小小太阳系内的我们是完全感觉不到宇宙在膨胀的,甚至对直径20万光年的银河系以及距离它254万光年的仙女座星系来说,宇宙空间膨胀的力量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因此在宇宙中相隔几百万光年的星系彼此发生碰撞的可能性是非常非常大的,因为在这个尺度上星系间的引力要远远大于空间膨胀。


哈勃望远镜升空以来就为我们拍到过不少星系碰撞的“宇宙车祸现场”,而百年前的埃德温.哈勃更是通过分析仙女座星系光谱就确定了仙女座星系和银河系在未来“必有一撞”

现代天文学家根据两者的相对速度以及位置变化信息最终确定了仙女座星系和银河系在37.5亿年后会发生“侧撞”现象,但人类文明完全不需要害怕这种星系大碰撞。


因为宇宙中恒星和恒星之间的密度太低,其距离普遍都在3到5光年左右,所以未来仙女座星系和银河系撞击时恒星和恒星几乎不可能相撞,两个星系最后的结局是互相穿过然而再在引力作用下反复拉扯直至稳定成一个质量和体积更大的星系。

事实上对人类来说最多20亿年后地球乃至太阳系就不适合居住了,因为太阳光度每一亿年差不多就要增强1%,所以20亿年后地球海洋很可能就被蒸发完了。


宇宙观察记录


天文学家只是根据目前银河系与仙女座星系的运动趋势分析未来的走向,目前两大星系以大约110公里每秒的速度靠近,大约35亿年之后会相撞,天文学家并没有说一定会相撞,只是给出的分析预测。

即使真的会在35亿年之后相撞,与人类有任何关系吗?

如果人类真的足够幸运能够把文明延续到35亿年之久,简单想象一下到时候人类文明能够达到何等高度?任何一个想象力再丰富的人都不可能想象出来。不要说35亿年之后了,就算是200年之后的人类科技水平你能想象出来吗?计算机诞生前的前50年,没有任何人能想象出计算机的出现!

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35亿年之后人类肯定早已经离开地球,离开太阳系,离开银河系,朝着更浩瀚的宇宙深太空迈进,届时有必要担心两大星系相撞吗?话说过来,如果说35亿年之后人类科技水平连逃离银河系的水平都没有达到,我们也活该灭亡!

而如果人类在银河系与仙女座星系相撞之前就灭亡了(这种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担心“人类该怎么办”不更是多余的吗?

同时,更重要的一点,星系之间的相撞并不想现实生活中我们见到的那种相撞,并不是像汽车相撞那样直接,与其说“相撞”倒不如说“融合”更为准确。两大星系之间的融合过程并不是瞬间完成的,而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我们甚至都感觉不到。如今我们的银河系一直都在融合周围的小星系,但对地球和太阳系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最后说一点,别担心35亿年之后的事情了,想象35年以后或者3年以后的事情更为现实,比如说房贷什么时候还完?汽车是不是该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