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动资产”到“游动资产”,论资产的风险

从“流动资产”到“游动资产”,论资产的风险

文 | 步日欣

从“流动资产”到“游动资产”,论资产的风险

獐子岛的扇贝,又双叒叕跑了!

11月11日,在“双十一”全民购物狂欢的气氛中,獐子岛悄悄地发布了一则公告,据公司抽测结果判断,2017年和2018年存量底播虾夷扇贝平均亩产不足2公斤和3.5公斤,而之前的正常亩产则在25公斤左右,也就是说,目前存在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减值风险。

獐子岛,2014年因“扇贝跑了”而闻名A股,这次又一次扇贝失踪,算是拍上了续集?

2014年10月30日,獐子岛就曾发布公告,因北黄海遭到几十年一遇异常的冷水团,公司2011年和部分2012年底播的虾夷扇贝绝收。

虾夷扇贝这种资产比较特殊,就是那种可以做蒜蓉粉丝的大扇贝,跟笼子里养的可以清蒸的刺扇贝,养殖起来不太一样,需要将扇贝的种苗撒播到海底,属于散养模式,等到了收获期,就去收获,美其名曰,海洋牧场。

正是因为如此,太多不可控因素,而且扇贝会跑啊,动不动就跑。生不见扇贝,死不见扇贝壳的情况经常出现。

从企业财务报表角度,这些跑掉的扇贝,属于生物资产,是资产的一个门类。而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大部分风险,都跟资产有关。

今天就谈谈资产的风险性。

《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资产的定义比较拗口,“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用分类枚举法进行描述,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非流动资产包括长期投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同时,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中,特意对资产的减值做了规定。资产减值,就是跟资产的风险性相关,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也就是资产贬值了。

今天谈的风险,主要针对一些常见的有风险资产。

首先是前面提到的扇贝,生物资产,又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养殖的扇贝、鸡呀鱼呀、大田农作物之类的,属于消耗性生物资产;而生产性生物资产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具有工具的属性,比如耕牛、产奶的奶牛、生猪娃的老母猪、看家护院的狗等等。

关于生物资产的风险性,请参照之前的文章:《家财万贯,带毛不算》。

关于存货的风险,更是被大家熟知。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存货的风险,简单来说,屯进仓库里的货,有可能升值,也有可能贬值,更有可能被一把火烧掉。

会计师事务所到企业进行审计的时候,最有意思的环节就是存货盘点了,也叫盘库存,见的多了,什么奇葩存货都能见到,什么盘点方法都要用到,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能到金库留着口水数金块,也要能到塘底数王八……当然也有更奇葩的,比如康美药业乾坤大挪移的340亿存货,化身为漫山遍野的林下参苗,就算派一个加强连的审计师,数一年也数不完啊。

关于长期投资的风险,最怕的莫过于投资的企业出问题了,经营业绩下滑还好说,最坏的情况就是破产,一旦破产,投进去的钱估计就要打水漂了。

新能源企业产业下行,也连累了上游的动力电池厂商,龙头企业比克动力的业绩也一落千丈。因此,其股东之一,长信科技分别按照可收回金额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差额,计提了减值准备。

这还是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更多时候,很多股东都是“哑巴吃黄连”式地忍耐着,其实很多时候,投资的企业都形同破产了,还是强撑着。不管怎么样,企业存续着就说得过去,因为一旦破产,就兜不住了,损失就浮出水面了,面子上很难挂得住。

商誉,资产中的最大一个雷。商誉主要产生于对外并购之后,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

商誉需要每年进行减值测试,如果没有发生减值,就会一直留存在这个科目里,长久存在,越积累越多。去年,有消息放出来说商誉要改变游戏规则,从“每年减值测试”变更为“每年摊销”,吓趴了很多账上趴着巨额商誉的上市公司,因此,一连串的爆雷,商誉爆雷不到20个亿,在A股根本排不进前10!当然,这种爆雷属于自爆,属于财务洗大澡。

应收账款对应的风险,主要是坏账,账款逾期、产生坏账……就是应收账款的减值迹象,可收回金额就成了未知数。

科创板上市公司中,前几天爆出的那颗雷,刚刚上市的容百科技破发,就因为应收账款的问题,而导致业绩变脸。作为别克动力的三元正极材料供应商,账上趴着对比克动力2.07亿的应收账款,受比克动力经营能力的拖累,目前这些应收账款大部分逾期,存在无法回收的风险。

从“流动资产”到“游动资产”,论资产的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