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亲戚借了6千,事后当提款机”:有些“滴水之恩”,你还不起

“跟亲戚借了6千,事后当提款机”:有些“滴水之恩”,你还不起

01

常言道:欠什么都不要欠人情。对此马萧萧深有体会。

马萧萧,小城镇的普通家庭,爸妈只是工厂的流水线工人,每人一个月两千的工资,却要养活一家四口,生活上早已经是捉襟见肘的份了。

10年马萧萧考上大学的时候,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她爸在工作中不幸被机器砸断了手指。好在老板报了工伤,再加上工友的捐赠,她爸的手指是保住了,但家里的积蓄也全用光了。

即便如此,吃够了没文化的亏的马爸爸还是决定,无论如何都得送她去上大学。为此,她妈只好厚着脸皮一家一家去向亲戚们借钱。

可嫌贫爱富惯了的亲戚,对破落的马萧萧一家哪有那么好脸色。估计是担心他们以后还不起,亲戚们为了拒绝借钱也是拼了,什么理由都想得出来。

最后只有二姑家,勉强借了6千块。

可谁又能想到,为了这区区的6千块人情债,马萧萧后续要用了多少钱填补。

02

“跟亲戚借了6千,事后当提款机”:有些“滴水之恩”,你还不起

话说马萧萧上了大学后,因为自知家里的情况,自然是勤工俭学,不仅努力争取奖学金,还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兼职家教,为省路费甚至连着几个春节都没回家,很快她就攒够了还二姑家的6千块钱。

12年春节期间,马萧萧回家拜年的时候,就专门拎着大包小包的零食礼盒去二姑家还债去了。

谁知这一趟登门,简直就是马萧萧噩梦的开始。

原来在喝茶寒暄的过程中,马萧萧无意中提到自己大学所在的城市离香港很近,如果他们要买什么东西都可以帮忙带。

结果当马萧萧开学之后,二姑就隔三差五打电话过来,要么交代帮表弟带双球鞋,要么就是帮她带一些药品、洗发水之类的,关键是每次她都不提给钱的事。

好在那些零零碎碎的日用品值不了多少钱,马萧萧也只能迫于之前向二姑借钱欠下的人情,咽下这些哑巴亏。

03

值得庆幸的是,14年马萧萧毕业的时候,不仅她顺利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就连她的家里,也因为爸妈辞职后开的小吃店有了起色,一家人的生活终于过得越来越好。

16年的时候,马萧萧结婚了;18年,马萧萧跟老公用这么多年攒下来的积蓄,供了一套80几平的小居室,一切似乎都在往美好的方向前进。

“跟亲戚借了6千,事后当提款机”:有些“滴水之恩”,你还不起

可就在这时,二姑不知道从哪里道听途说,觉得马萧萧嫁的是个富二代,并且在一线城市里干着的是月入过万的活,家里现在有钱了。

今年国庆的时候,她居然跑到马萧萧家里,张口就要借10万给老家盖新房。

10万!这哪是一个普通工薪阶级的房奴能负担得起的数字。马萧萧只好一遍遍地跟二姑解释,自己老公只是农村背景,他们那点工资平时还要负担房贷,实在给不了那么多。但如果她真的急用,自己可以给她凑出5万。

结果,二姑非但不信,还翻脸不认亲,冷嘲热讽马萧萧有钱了就抠门,也不懂知恩图报。

一番话噎得马萧萧胸口疼。

04

当马萧萧跟帮妈讲述她的这段经历时,帮妈觉得不止她心口疼,帮妈的一口老血都快喷出来了。

难怪都说世间人情债最难还。

难在哪里?难就难在,人情债没办法量化。即使经济上清偿了,在亲情和所谓的中国式’恩情’的纠缠中,永远没有两清的时日。

说到这,帮妈想到一个朋友,有一次他表弟决定做个小本生意,但急需进货的钱,就来他家问一下能不能借钱。

由于表弟借款8万,数目比较大,于是那个朋友就提出写张欠条,亲兄弟明算账嘛。其实这看似有点冷血,但实际上,却恰恰是为了维系两个人的亲情出发的。

“跟亲戚借了6千,事后当提款机”:有些“滴水之恩”,你还不起

你想如果一个是碍于情面勉强借出,一个仗着感情迟迟不还,那么掉进钱眼里的亲情,就容易产生隔阂和猜忌,再往后一旦爆发,更可能发展成鱼死网破的争执。

那倒不如现实一点,一开始就把欠条摆出来,讲明公事公办,不用互欠人情,反倒给彼此定心。这样懂道理的人自然理解,而想占便宜的人也不敢乱来,岂不两全其美。

05

此外,还有另一个朋友,买车的时候还差2万,于是他就找银行贷款了。当时问他这个小数目为什么不找亲戚好友借就好了,贷款还得给利息。

结果人家说,能用贷款解决的,尽量不要去欠人情。

银行虽然要给利息,但利息很低,还完了便一身轻;可是向亲朋好友借钱,尽管不用利息,但人心变幻难测,难免日后不会产生一个想法:我在你最困难的时候拉了你一把,你现在有钱了,怎么就不能多给我们一点。

这个朋友的想法看似消极,但也不是没有道理,我们心里也深知,很多东西一旦跟金钱挂钩,难免就变了味。

倒不如不涉及金钱地交往,才能保持感情的纯粹。

“跟亲戚借了6千,事后当提款机”:有些“滴水之恩”,你还不起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棒子打死,现实中肯定也存在会为亲人慷慨解囊、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人。如果你有幸遇到了能经受住金钱考验的亲情、友情,就请大家好好珍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