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宜宾」屏山县“四全”健康扶贫模式 助力脱贫不返贫

「改革宜宾」屏山县“四全”健康扶贫模式 助力脱贫不返贫

【编者按】长江首城·中国酒都·中华竹都——宜宾,是一座极具改革创新精神的城市,1992年在全国率先打响中小企业改革“第一枪”,成就了“改革名市”的殊荣。迈步新时代,宜宾市上下紧紧围绕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的奋斗目标,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全力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次第开花的崭新景象。为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今日头条》连续推出宜宾市近年来创造的改革典型经验,与全国各地互动交流。

针对医疗卫生基础薄弱、医疗人才短缺、要素保障不足等问题,屏山县以全省县乡村卫生一体化改革试点为契机,探索建立全覆盖排查、全员化参与、全过程统筹、全方位保障“四全”模式,扎实推进健康扶贫,有效破解贫困群众因病致贫返贫难题,因病致贫返贫率降由2012年的42.6%降至10.3%。该经验入选国家卫计委《基层卫生结合改革典型经验材料汇编》。

全覆盖排查

摸清家底确保应保尽保

针对贫困群众健康档案不完善、对自身健康状况评估不准确等问题,屏山县出台《开展脱贫攻坚健康筛查的通知》,明确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筛查责任,全覆盖开展三轮筛查排查。

一是集中排查消除“风险点”。开展健康扶贫大走访活动,组织镇、村医务人员全覆盖入户走访调查42826名贫困群众,通过沟通交流、上门问诊等方式全面了解贫困群众身体健康状况,对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给予现场确诊,对存在重大疾病风险的贫困户立即组织到县乡医疗机构检查确认。

二是全面体检消除“空白点”。采取集中体检和巡回体检相结合方式,财政全额承担体检费用,镇、村负责组织所有贫困群众按期参加,用3个月时间对全体贫困群众进行体检摸排,确保不漏一人。

「改革宜宾」屏山县“四全”健康扶贫模式 助力脱贫不返贫

开展全民健康免费体检和入户宣教

三是义诊筛查消除“薄弱点”。协调四川华西医院、宜宾市一医院等对口帮扶医院30名专家,组织4个医联体280名骨干医生组团服务,定期深入屏边、清平等偏远地区和彝区开展集中义诊筛查,重点排查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等疾病。截至目前,共义诊5.28万人次,筛查出大病336人、慢性病3370人、重病247人。

全员化参与

充实力量确保病有所医

针对医疗人才短缺、基础条件薄弱等问题,通过人才“县招乡用”改革、基层卫生院达标建设、市县乡联建医联体等方式,全面补齐医疗卫生短板,确保“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一是选强专业人才。县财政划拨315万元医疗人才专项基金,用于引进中高级职称、特殊紧缺专业等医疗人才。创新实施“岗编分离、县招乡用”管理模式,由县级医院牵头,乡镇医院参与共建县乡医联体4个,医联体内医疗单位空缺编制收归县级医院统筹使用,乡镇卫生院人员由县级医院统一招聘派驻。采取简化考聘程序,放宽报考年龄、学历要求、专业限制等方式,吸引医务人员等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工作。目前,已引进医务人员311名,基层医疗机构空编率由45%减少到10%以内。

二是培优医护力量。抢抓“市带国贫县”机遇,与宜宾市一医院、二医院等三甲医院建立上下级医疗机构对口帮扶和人才共享机制,由上级医院定期选派医生到县内医院指导开展手术示教、疑难病例讨论等。与四川华西医院组建远程会诊平台,引进北京、浙江等地176名医疗专家和骨干医生轮流坐班,为县内重症患者提供远程“面对面”诊疗服务。目前,县域内就诊率达90%以上。

三是做好贴身服务。选派336名优秀村医到274个村(社区)执业,由村医生与贫困户“一对一”签订健康服务协议,负责完善贫困群众健康档案、常见病巡诊、康复护理指导等工作,为贫困群众就近提供健康管家服务,贫困群众享受健康贴身服务实现全覆盖。

全过程统筹

完善机制确保救治有效

针对贫困群众普遍存在“大病拖、小病扛”的问题,细化“三个一批”救治举措,将健康扶贫落实到人、精准到病。

一是大病集中救治。将食管癌、胃癌、儿童白血病等12项病种患者列入大病专项救治范围,确定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作为救治主体,宜宾市一医院和二医院作为后备救治主体,整合市县乡三级医疗力量和对口帮扶医疗专家等资源,组建大病救治临床诊疗专家组,为大病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病情严重的通过远程会诊、邀请专家现场会诊等方式提供技术支持;经专家组会诊认定在县级医院无法救治的疑难重症,迅速转至市级定点后备医院诊治。

「改革宜宾」屏山县“四全”健康扶贫模式 助力脱贫不返贫

开展入户体检

二是慢病签约服务。对患高血压、糖尿病、精神障碍等慢性疾病的,在对口帮扶力量中安排1名全科医生或相关专业的执业医生提供帮扶,并为慢病患者发放包含用药目录、用药禁忌、诊疗周期等内容的医疗须知手册。针对幼儿、孕产妇、65岁以上老人等易患慢病的重点人群,实行季度入户随访,定期开展健康体检,确保病情及时发现、及时控制。

三是重病兜底保障。将依规转诊到省、市医疗机构救治的贫困户患者、县内单次住院总费用超过5000元患者纳入重病兜底保障范围,实行倾斜性精准支付政策,从医保补助中单列保障资金,按照“应助尽助”原则,实施兜底帮扶,确保个人支付占比不超过10%。

全方位保障

长效推进确保看病无忧

针对资金保障力度不足、诊疗成本上升过快、基层医疗机构接诊积极性不够等问题,切实加强要素保障和监督考核,确保健康扶贫长效开展。

一是强化资金保障。县财政划拨500万元设立首期健康扶贫救助基金,根据兜底保障所需额度及时调增,目前已使用700余万元。在脱贫攻坚工程项目中,全额预算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达标建设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账管理,目前已投入资金1400余万元。财政全额保障并打捆使用医务人员绩效管理资金,艰苦边远乡镇医务人员较同类医务人员绩效补助平均提高10%—40%,形成向基层一线、边远山区倾斜的工作导向。

「改革宜宾」屏山县“四全”健康扶贫模式 助力脱贫不返贫

开展健康扶贫巡回义诊活动

二是控制诊疗成本。引导县乡医院建立内部成本控制制度,超过200元的检查费用原则上需经审批后使用,引导贫困患者使用医疗救助范围内的药物和器械。执行处方用药规定和药品零差率销售,对贫困患者开具一般处方不超过14日用量,急诊处方不超过5日用量,属特殊慢性病、老年病或路途遥远等特殊情况的,经医患双方签字确认后用量可适当延长。

三是严格考核监管。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方案》,采取专项督导和综合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每年两次对医院开展考核,对年终考核排名末两位医院的院长和分管院长进行诫勉谈话,对连续两年排名倒数第一的实行末位淘汰。组建扶贫医疗救助管理委员会,对重病兜底、诊疗费用管理等推进滞后的医疗机构按规定进行通报、约谈和查处,并作为医务人员绩效考核、评先评优、职称职位晋升和医师定期考核依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