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千年古村——狄家庄

冀州有一句相传多年的民谣:“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数了南北二京就数冯邸二庄。”这其中的“邸庄”,就是现在的冀州区徐家庄乡狄家庄村。该村距市区西偏南10公里,村北是宽敞的郑昔线交通要道。古老的西沙河由村北蜿蜒流过,潺潺的流水昼夜与这个古村庄为伴,述说着这里的沧桑岁月。


一.村庄溯古及御封药王邳彤。

狄家庄原名叫邸家庄。旧时,村西北乾之地是条京师通衢,南来北往的客商和进京赶考的举子,来来往往,车马辐辏,川流不息。村中街巷纵横,国槐杨柳生长茂盛,遮阴蔽日,商号、客栈、饭馆、私塾星罗棋布,民居厅堂房廊,飞檐耸脊,门窗雕花,临街玉立。

衡水故事 | 冀州千年古村——狄家庄


靠近京师大路的村西北角是座玉皇庙,东北角是三教堂(佛、道、儒),大街东口是:东三观庙(刘、关、张)、西街口是:西三观庙(天、地、水,即:唐尧、虞舜、大禹),中央是瘟神庙(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仕贵,总管中瘟史文业)、千手千眼佛在北菩萨庙。千年古村——狄家庄其它方位还有玉官爷庙、南海大寺、土地庙等九座。它们都根据村庄的地运风水分别建在不同的位置。至今村里的老人还流传着“西北角是玉皇庙,东北角是三教堂,文武三官两头坐,瘟神菩萨坐当阳(央)”的民谣。

后来一次特大洪水,把村庄吞噬了四分之三,只剩下了村东南角一块,即现在狄家庄的位置。20世纪70年代,经过大规模的平整土地后,村民在村北农田挖地时,偶尔还挖出过锅头(炊灶)、圆孔的圆钱等文物。

由于历史的原因,原邸家庄所遗存的史料已经相对匮乏。但至今在狄家庄一带仍流传着药王邳彤是狄家庄人的传说。说起邳彤,许多人并不陌生,他是东汉时期刘秀的二十八员宿将之一,也是药界圣地——安国药王庙中的药王,从现存史料上看,只记载了邳彤是信都(今冀州区)人。

据传,历史上邸家庄村廓庞大,村民分四个部落凡聚族而居,族系分别有邳、回、狄、白等氏族。邳彤,字伟君,即为邳姓一族,于汉元帝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生于邸家庄,其父邳吉为辽西太守,其兄邳祝终身陪伴母亲身旁,姑母叫邳月芳。

邳彤自幼聪明伶俐。青年时,他看到社会动乱,灾害不断,百姓常常遭受疾病的折磨,遂立志学医,以济世救人。在家人的支持下,父亲为他延请名医予以施教。邳彤刻苦钻研古籍,从九州十八县专心搜集研究民间偏方验方,未出三年,便能四乡出诊,药到病除,天长日久,医名鹊起。。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哀鸿遍野,民不聊生。邳彤认识到,只靠个人医术,实难达到济世救人之目的。在征得父亲的同意后,毅然放弃从医,胸怀匡扶社稷的宏大抱负,踏上了仕途。 邳彤凭着自己过人的才智很快升任和成卒正(相当于太守)。当王朗(王莽)割据邯郸,伪称王室时。邳彤博采众长,力言刘秀以河北为立足之地匡扶汉室,被采纳。后刘秀在邳彤等人帮助下,建立了东汉。邳彤为光武帝中的二十八员宿将之一。史学家范晔论曰:“一言可以兴邦,斯近之矣。”这样邳彤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一言兴邦”的开国功臣。

衡水故事 | 冀州千年古村——狄家庄

那么邳彤是如何到的安国,又成为药王的呢?

据史志,东汉建武九年(30年),农历十月十五日,邳彤在河北巡视途中卒于祁州(安国)。故遗体敬葬于祁州城南关,墓旁栽了棵枣树。千年古村——狄家庄

据传,北宋初,皇上的女儿得了怪病,经诸多名医诊治不见疗效。这天清早,一位自称祁州南关人的童颜鹤发的俚医欣然揭榜直奔皇宫,经诊断后,让公主服了他自治的枣状药丸,便飘然而去。谁知公主服药后不久,上吐下泻,昏昏欲睡,好像死了一般。总管见状,急令侍卫速追俚医,数名太监速领一班侍卫拍马冲出南门。只见那人正不慌不忙向祁州方向行走,谁知不论怎样扬鞭狂追,总是与那人保持丈八距离。眼看到了祁州南关,一眨眼,那人便在道旁墓前的一颗大枣树下不见了。众人在墓前枣树下,转来转去始终找不到俚医踪影。

踌躇之际,皇宫又一队人马飞驰而来,只听传来呼喊:“皇上有旨,公主病已痊愈,请医者回宫领赏!”经查询地方官民,方知此处乃是东汉大将邳彤之墓。于是太监们就断定是邳彤显灵为皇上解忧,拨马回报。皇上听了龙颜大悦,遂敕修庙宇,建起邳王神阁,竖了墓碑,以感其恩。百姓看到皇室来修庙进香,便将邳彤尊为“药王”,

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宋徽宗步其皇祖后尘,追封邳彤为“灵岲侯”,旋封“灵贶公。民间邳彤“药王”之神灵又堂而皇之地走向了政界。至南宋咸淳六年(1270年),度宗赵祺又敕封邳彤为“明灵昭惠显佑王”。自此,皇封“药王”名正言顺,神明远扬,为全国所崇仰。安国也成为“药不经祁州没味,医不到祁州不灵”之圣地。

衡水故事 | 冀州千年古村——狄家庄

二、村名的更改及宋朝大将狄青。

邸家庄为什么改村名为现在的狄家庄呢?据传,是因宋朝名将狄青而命名。

宋统和二十六年(1008年 ),狄青生于山西省汾州西河(今汾阳)一农民家庭。狄青自幼丧父,跟母亲生活,因家境贫寒,狄青随母离家乞讨。后流落到了冀州,定居在信都城西南十八里邸家庄(今狄家庄村)。

邸家庄有着崇文尚武的良好传统。狄青少年时在乡里拜师习武,后遵母命,拜王禅老祖为师,随武师习拳练武,尤善箭术。宋朝多战事,1038年,狄青投军。狄青每次临战,十分勇猛头读,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是益知名,并积功至都指挥使。不久,攫狄青为枢密副使。

宋重熙二十二年(1053年),狄青率兵出奇制胜,大败敌军,夺取邑州(今南宁市),恢复广西全境安宁。宋仁宗闻捷大喜,擢狄青为枢密使,掌管全国军机国防。

狄青官拜枢密副使的消息传到他幼年定居村庄后,村民皆以为荣,遂以狄青之姓将村名改为狄家庄村。

至今,还有狄母葬于狄家庄村北庙前的传说。据传,狄青是宋太祖四子赵德芳的小舅子。有一年,赵德芳去南方巡视,狄母随行看望老家,不幸病故梓里。葬于玉皇大庙前,后来,其弟狄兴也葬于此地。

衡水故事 | 冀州千年古村——狄家庄

三、庙宇文化与古文化遗存。

狄家庄村曾有一座玉皇庙(祠)。现在,遗址明显,仍保存有两通“重建玉皇庙碑记”的石碑。

据碑记:唐朝时期,在村西北乾之地,京师大路东建有大帝玉皇祠一所,计三间,立古碑一通,在元末明初兵戈之争中倾颓涂地。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村民白敬祖等率众在旧址重建大帝玉皇祠。天顺四年(1460年),有庄子社富民张敖等再次重修。弘治十四年(1502年)三月竣工。翌年(1503年),镌修一丈二尺龙头龟坐青玉皇行祠碑一块,题刻:“重建玉皇庙记”。

嘉靖年间(1522~1566年),居民朱人桂等,再次聚财率众整修庙宇。大明隆庆五年(1571年)又立石碑一块,题刻:“冀州狄家庄村重建玉皇上帝庙碑记”石碑一通。碑文记:玉皇上帝“普济群生,广及十方,功极高而无比。”碑文还记:有功德者要“非所以报” “虽不期福之至而自至矣” “赏善而罚逆,神之灵验”。

衡水故事 | 冀州千年古村——狄家庄

当时,“上用琉璃脊,内塑玉皇大帝金像,白板奢华锦绣”,“八旅通行无不知者” ,庙内香火兴盛火爆。几十年后,因一次洪水,将庙宇淹没,神像损毁。

古碑文还记载:建庙余金数万两,铸一金香炉,一尊金犁牛,埋于塔上,离地七尺七,黑牛耕地,尚指可得出此金。相传,经几代人寻找金香炉,费了不少心机,未能找到。后来了一南蛮子,按八卦方位,在“离”地的位置,距庙碑七尺七寸远,挖了七尺七寸深,取出一圆球。圆球用一层布、一层漆缠绕,剥开层层漆布,里面有碗口大小的金香炉。有人量了量漆布,正好是七尺七寸长。

1946年,晋冀鲁豫抗日军政大学驻扎在松篱村、冯家庄一带。因冯家庄与狄家庄只有一场之隔,且军政大学的学员们每天都在这一场地操练兵马或到附近村庄进行抗日进步宣传,在军政大学的宣传动员下,狄家庄村民拆掉了玉皇庙,用其木材盖起了学堂。

2003年,狄家庄又在原址盖起了三间玉皇庙,沿袭正月初九、九月初九的庙会节,贴上古碑上那幅似懂非懂的古对联。上联是:日 晶 安天下,下联是:月朋 定乾坤,横联是: 品 口。这幅珍联源于何时?出于何人之手?何意?增加了几分民间文化和乡土文化的神秘色彩。

衡水故事 | 冀州千年古村——狄家庄

四、姓氏沿革及近代自然村落的发展。

村民桂善镇和尚伯俊家珍藏的清朝年间的《家谱》,从中看到,明永乐二年(1404年),尚氏、桂氏奉诏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尚氏至今已沿袭了19代,桂氏沿袭了17代。相传,始祖尚科林弟兄三个,迁民时他哥三套着“黄牛大马车”,拉着石头碾子,石头磨来的。长兄定居于狄家庄,次兄定居于尚家庄(现会尚家庄),老三定居东庄村(现小寨乡东庄)。现狄家庄村中;小寨村西的尚家碾子、尙家磨;桃城区安夏寨家传的石碾、石磨,此遗物或是尚氏同出一脉的例证。据桂氏家谱记载,从高祖桂铎至今,明清两代有2名举人,10名生员(秀才),1名廪膳生,1名六品,1名监生,1名守偹和12名武生(武举)。尚氏家族中在清朝年间还出了一位吏部尚书和平南敬亲王。

桂氏17世桂华堂(延达),解放前曾在江苏邳县(现邳州)官湖任区长,后擢任邳县知州。他的功绩有:一是垦殖芦地 4000公顷,发展农业。二是修堤筑坝,兴修水利。三是建庙修祠,祭祖崇礼。四是为当地庶民除了一霸。使一方百姓安居乐业,物阜民丰。

1943年,冀州大灾荒,狄家庄及北方人不少投奔于他,仅狄家庄就有六、七十人,不管是谁,来者他都热情接待,或安排官职,或安排活干,不愿留下来的他就给足钱粮回家渡荒。同时,他还在官湖开了一条故衣街,专供冀州人做买卖,概不收税,深得众乡亲怀念。

解放后他从天津回归故里,行医看病。“文化大革命”期间,江苏红卫兵曾到狄家庄揪他回苏接受批斗,那些曾受他恩惠的先祖子孙们把他藏起来,对闯来的“造反派”说:“这人早就死了。”使他晚年避免了一场政治灾难。桂华堂于1980年在狄家庄安然瞑目,享年82岁。

清光绪廿一年(1895年),康有为偕弟子梁启超到冀州城西十八寨进行“变法”(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视察。受到统领十八寨寨主桂老同及村民的热情款待。他俩下榻于狄家庄桂开卿先生家的北楼上,常在此畅谈议事,纵横捭阖,挥斥方遒。桂家对其照顾备至,康有为临走时为表谢意,特为桂开卿家写了一块匾牌,上书:“恩榮天賜”。“文化大革命”前夕,其儿子桂茂朋还在自家大门洞里高悬此匾,光耀门楣。

随着历史长河的流动,狄家庄村民姓氏及家族不断重组排列。目前,该村有姓氏9个,分别是:桂、尚、朱、李、周、张、刘、韩、赵,均为汉族。虽然邳、狄、回等姓氏已在历史长河中被湮灭,桂、尚、朱已成为村内首门族系。但东汉药王邳彤、宋朝大将狄青的故事,至今仍为村民津津 乐道。

衡水故事 | 冀州千年古村——狄家庄

狄家庄淳朴的民风养育了无数英杰俊士。民国廿九年(1940年),中国共产党在狄家庄建立党支部,桂文刚任第一任村党支部书记。还有曾受到国家主席刘少奇接见的农业专家桂崑长、曾任北大物理系党委书记的桂增杰、曾任南京军区高炮某师师长的桂以凤、湖南长沙第一政治学院院长的尚清泉、博士后导师桂兰蕰(女)、尚彦军、齐齐哈尔市市长的朱洪庆、驻保加利亚使馆商务参赞的尚松彦等

改革开放以来,狄家庄人思想开放,学以至先,积极创业发展经济,1997年实现小康,并先后被评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先进村、全市创建文明生态先进村……

(文/ 陈振胜 蔡 明 注:此文2013年2月已收入冀州文史系列丛书第十集:《冀州名村名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