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海康等共討 如何“破局”AI落地應用瓶頸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成熟與發展,人工智能在安防行業的滲透度不斷加快,安防的邊界正在不斷拓寬,原有的安防格局在不斷被打破。2019年,我們看到越來越多開放平臺的出現,也看到了越來越多的企業湧入“AI+安防”的賽道。但與此同時,我們也看見“AI+”時代越來越多的問題開始湧現出來。

在a&s舉辦的“中國安防十大品牌論壇”上,來自國內八家安防企業海康威視、華為、泰科、澎思科技、熙菱信息、以薩技術、博思廷以及宇泛智能,針對業界非常關注的“如何打破AI應用瓶頸”展開了坦誠的對話,參與對話的企業涵蓋了業界大中小規模的代表性中外品牌,從不同的側面和角度呈現給大家對產業格局和應用問題的看法,頗具參考價值。

  圓桌論壇主持人:a&s中國區總經理 關玉娟

華為、海康等共討 如何“破局”AI落地應用瓶頸

  嘉賓:

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企業事業群解決方案部總裁 李亞亞

  華為中國區智能安防解決方案銷售部總工 張濤

  江森自控旗下泰科安防解決方案亞太區高級產品經理 張寧

  北京澎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公共安全業務部總經理 茹敏

  上海熙菱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張登

  北京以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王堃

  北京博思廷科技有限公司CEO 王巍

  杭州宇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OO

蘇亮亮

華為、海康等共討 如何“破局”AI落地應用瓶頸

  

  a&s關玉娟: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興起,安防行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所有高新技術名詞和應用不斷疊加到安防行業應用當中去。在宣傳層面已經是無AI不安防,但在實際應用中要讓客戶為AI買單,依然存在不少難度,請問AI在實際落地應用中的瓶頸和痛點有哪些?

  海康威視李亞亞:目前看來算法,數據和場景仍然是三個常見的痛點:算法是指AI應用落地時,仍需要專業技術人員來支撐AI的應用落地,雖然對於AI的瞭解也逐步加深,但相關技術研發人員不足,帶來的是AI應用落地時的高成本。第二個點是數據素材,在法律允許的條件下,獲取真實的、有效的數據是一個長期且艱鉅的工作過程,而且沒有捷徑可走;三是對場景應用的研究,雖然當下不少企業對一些具體的某些細分場景的研究較好,但更多細分場景多樣化、個性化,仍然是一個痛點,說到根本還是涉及到對於場景業務理解深度以及投入產出比的衡量。

華為、海康等共討 如何“破局”AI落地應用瓶頸

  華為張濤:大家都在談AI,目前安防行業的人工智能到底處於什麼階段?現狀並不樂觀,比如從智能攝像機的角度上來看,目前智能攝像機的滲透率只有百分之十左右。華為也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AI推廣這麼多年為什麼沒有普及?我們從中看到了一些問題。第一是芯片與算力的問題。任何算法、任何的應用都需要一個基礎平臺進行支撐,但在攝像機領域,原有的主流芯片能力根本無法達到複雜算法的要求,一定程度制約了智能在監控的普及;華為也是看到了這方面的問題,推出了不同算力的芯片和SDC攝像機,加速AI在攝像機的落地。第二是算法的問題。人工智能賦能安防已經有很長時間,但實際上真正商用的算法儲備非常少,除了車輛比對、人臉等算法相對成熟,其他的一些算法如人員結構化,或者在某些特殊行業的算法如水面漂浮物檢測、火焰檢測、安全帽檢測等算法由於沒有良好的生態和開放的平臺承載,在落地上遇到了很大挑戰;第三個問題則體現在應用上。現階段應用與大數據緊密結合在一起,應用涉及運營和各類數據,如何將應用與大數據進行融合,也是當前急需解決的難題。

  

泰科張寧:在安防行業,泰科既是一家產品提供商,又是一家系統集成商。作為外資品牌,AI也是泰科未來發展的核心戰略之一。我將從價值和價格以及應用三方面來討論這個問題。首先應該是價值。這裡說的價值就是我們所提供的AI解決方案,究竟能給客戶帶來什麼價值?是不是足夠吸引人們去使用新的技術;其次是與價值最相關的價格。當前國內已經湧現了一大批優秀的算法公司,但未來市場是不是將會對算法進行合理的定價,使得商業用戶能夠真正把它落地到商業應用當中去。人工智能技術對於商業用戶來說並不是一種剛性需求,他們需要藉助一些合理的定價來切入整個安防市場;最後還是應用。我覺得這是安防行業比較大的瓶頸。隨著安防行業逐漸智能化,安防企業能否真正實現智能應用落地,需要經歷長時間的考驗。

華為、海康等共討 如何“破局”AI落地應用瓶頸

  a&s關玉娟:所以這也在提醒企業,對於公安和交通行業,AI應用可能是剛需。但是對於大量非公安、非交通的商業和民用場景應用中,以合理的價格購買匹配的價值一定是非常重要的考量點。如果不能解決價值與價格的落差,客戶根本不會買單。

  澎思科技茹敏:我覺得AI落地難主要還是與對行業的理解有關。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AI公司進入安防行業,造成產品在市場投入時落地難的主要原因在於本身對安防行業的痛點並不瞭解。而不管是AI還是安防,智能化的最終目的在於服務行業、服務大眾。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對客戶的痛點有深刻的瞭解,然後再利用自身的AI能力去解決這些痛點。但目前看來,除了對客戶需求的理解不夠深刻,由於缺乏專業知識,客戶對自己的需求也並不明確,這使得AI落地難的問題變得越來越明顯。

  熙菱信息張登:其實AI最大的痛點還是產品化,而產品化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企業與用戶的產品思維不一致。企業擅長用技術性的思維進行產品研發,而由於對技術沒有深入的理解,用戶對於產品的需求更多體現在實用性上。也就是說,如何設計一個更好、更容易讓用戶理解的產品至關重要;二是在某個大規模的場景中,如應急管理應用中,一個大規模的基於特定場景算法的迅速形成,給數據沉澱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一旦一種類似谷歌Bert的能大幅降低對數據訴求能力出現,將加速整個AI技術場景化的使用。回到我們今天討論的話題,什麼叫做AI能力落地?這是一個真正形成差異的問題,AI能夠真正通過產品、通過場景化去變現,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這才叫落地;第三個重點在於數據治理。對於安防來說,下一個熱點一定是在視頻圖像整個傳輸獲取過程中,如何獲得一個更為高效的數據治理能力和手段,這也將是推動整個AI落地的堅實基礎。

  以薩王堃:我們所理解的AI落地的難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數據,一個是場景。因為AI對數據的依賴性特別大,如算法的訓練對數據樣本具有極強的依賴性,甚至大於對算法的依賴;另外從場景來看,目前AI場景需求中存在很多偽需求。在某個場景中,這類需求並不能解決某個痛點問題,基於這類需求來進行場景落地具有很大的難度。且隨著用戶需求越來越多樣化,AI場景化也必須變得越來越多樣化。

  博思廷王巍:我先提及一個看法:關於落地難,我認為當前AI落地公安和交通行業並不難,落地在非公安、交通行業才難。在其它眾多行業,主要存在四大落地難題:第一個是產品化問題,從需求端來看,我們對用戶只能進行引導而不是改變,且用戶能改變的程度並不大,速度也不快。從供給端廠商角度來看,產品化真的不夠,目前的產品還僅僅停留在技術層面,而未能給用戶解決更多的實際需求;第二個是AI技術和價格門檻都很高。隨著技術普及和產品化完善,技術門檻正在一步步降低。對於價格門檻而言,由於前期投入成本太高,原廠商們往往不願意或不能把價格門檻降下來。

但從整個AI的發展態勢來看,我認為降價尤其是軟件降價勢在必然;第三是產品的適用性問題。就當下看來,AI產品的適用性還不夠,產品的研發還處於“隨大眾”階段,小眾市場的並未引起大家的太多關注;第四點在於渠道發展。安防行業的發展需要遵行行業規則,任何一個環節的發展都需要顧及,每個環節都應該能夠盈利,而不是僅僅某個環節受益即可。要想解決AI落地難,必須讓渠道賺到錢,渠道才能有動力將AI推到每一個細分行業的每一個場景,讓AI無處不在。

  宇泛智能蘇亮亮:我覺得AI落地主要是兩個預期的問題。第一個預期是在兩三年前,人工智能項目還不接地氣,用戶對人工智能並沒有太嚴格的要求。但隨著認知的改變,用戶對人工智能項目的要求越來越嚴格,更加關注人工智能項目能解決哪些實際問題。正是因為預期的變化,導致了整個市場對AI落地的要求變得非常嚴格;第二個預期則是企業的AI項目落地時,其對市場的預期是否合理。也就是說,企業自身的定位,就決定了自己對市場的預期是什麼。此外,安防行業正處於多領域多技術交叉的階段,如果僅僅按照安防的思維去進行落地的話,應該是一件很片面的事情。所以在整個安防鏈條裡,如果能跨界與另外一些公司達成合作,或許能收穫三方共贏甚至是多方共贏的成果。

主持人a&s關玉娟:目前企業的產品發佈會,感覺是各出奇招、百家爭鳴的態勢,但是在實際應用方案中又感覺同質化問題嚴重。請問各位貴司如何強化差異化,或者有哪些突破性的研發和創新應用?

  海康威視李亞亞:基於人臉,車牌等智能應用,因為價值大,各個廠家都在力推,進而也帶來同質化問題。但我們也發現,每個行業都存在獨特的細分需求,因此海康威視也提出了“智賦百業”的設想。我們基於這樣一個設想,就考慮從智能應用的進入門檻這個問題入手,目的就是讓更多的企業掌握智能應用的能力。因此海康威視也從算法訓練,軟硬件產品,解決方案等多個維度進行創新推動。比如發佈了基於端到端的AI開放平臺以及配套的軟硬件產品,幫助用戶和合作夥伴能夠快速進行零門檻的智能開發;在算法專業性方面,海康威視也在努力提供一些技術,比如小樣本學習技術等,目的也是降低智能應用的使用門檻。

  華為張濤:華為一直視頻監控領域堅持持續創新,在業內率先提出了視頻雲和SDC軟件定義攝像機的方案,今年華為將SDC做到了商業化的應用,我們為此打造了一個類似收集應用市場的算法商城,中小企業可以在這個算法商城中去自定義、自訓練自己所需要的算法,通過算法商城可以將一些最新的算法加載到華為的SDC攝像機上快速部署應用。另外,華為今年在5G方面的進度也相當令人驚喜,5G的出現,將能使安防業務覆蓋更加全域化、自由化和簡捷化,未來視頻監控與5G的結合一定會給視頻監控的發展帶來新的商業模式及創新應用。

華為、海康等共討 如何“破局”AI落地應用瓶頸

  泰科張寧:“保護客戶未來的價值”是泰科的核心服務理念,所以泰科在現有的系統中深度挖掘客戶的需求,再根據客戶的需求提供定製化解決方案,從而解決客戶的實際問題。

  泰科不僅僅是一個解決方案商和設備商,我們一直致力於成為客戶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在中國市場,泰科將抱著合力共贏的心態與更多行業夥伴展開合作,持續在商業建築、機場、零售等重點領域發力,築就更安全和更智慧的城市和建築。

  澎思科技茹敏: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客戶對AI應用的需求變得越來越高,他們希望市場能出現一個產品或者一個系統來滿足他們所有的需求,而不願意為一個又一個AI產品進行重複買單。所以澎思的做法就是首先提升自己的硬實力,通過算法、軟硬件和垂直場景的解決方案去滿足客戶需求,服務安防行業。而為什麼現在會出現AI不好用的問題,因為客戶在接觸了很多系統後,發現這些系統的數據都是孤立的,不能很好的應用,從而使得用戶對AI產品的使用率不是很高。所以我們希望能夠打造一種產品,既能兼顧產品本身的數據信息,又能讓這些數據信息藉助AI算力提供一些增值服務,打破用戶不想用的心態。澎思科技在安博會期間會推出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解決方案,就是希望能夠將匯聚到的數據進行深度應用,提供更豐富的、切實有效的服務。

華為、海康等共討 如何“破局”AI落地應用瓶頸

  人工智能在交通和公安領域的落地效果很好,其根本原因在於很多安防企業都在服務公安、交通領域,對這兩個領域的痛點了解的非常透徹。而公安、交通領域只是安防行業的一小部分,AI要在安防行業全面落地,就必須摸清所有的客戶痛點,畢竟AI最終還是用來做社會服務。

  熙菱信息張登:大家都在談公安和交通,是因為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社會治理的資金投入力度,也就是說它們既有需求又有需求成本的存在。但這兩年我們也逐漸看到了一個現實,不少AI企業會通過融資來搶佔市場項目,這種惡性競標的行為打破了整個安防生態的平衡,不利於產業的發展。在這種背景下,安防行業或許會有一種“貼身”的服務模式呈現出來,這種“貼身”服務模式將把用戶需求擺在首位。而對於企業來說,如何結合自己的能力,通過項目擴大化的方式去彌補項目中的價格差異,這點其實非常重要。

  以薩王堃:作為一家AI行業公司,我們認為AI要落地首先要考慮企業定位的問題。這個定位包含幾方面的定位:一是能力的定位,在整個AI行業中我們能做什麼?在這方面,做公安行業的實戰平臺就是以薩給自己的定位;二是價值的定位,我們認為AI並不是一個產品而是一個工具,用來幫助用戶以及企業來解決某些問題;三是業務定位。不同企業的業務定位大不相同,以薩在安防行業業務定位就是公共安全,包括社會治理。企業在對業務進行定位時,必須對整個行業的痛點了解透徹。所以企業真正想把AI做到落地,就必須根據自己的優勢,明確自己在能力、價值以及業務三方面的定位,然後把AI技術在各自的業務領域用到極致,解決實際的問題。

  博思廷王巍:AI落地難已經是全行業的難題,尤其在很多中小行業當中。基於博思廷多年的實戰經驗,我把全行業分為中高端和中低端兩個市場來進行落地。中高端市場強調技術深化,強調深度,而中低端市場對價格敏感,強調性價比。且就目前市場的發展態勢來看,由於中低端市場有巨大空間但並未引起行業的重視,未來中低端市場一定是安防行業的巨型增量市場,大有可為,而企業現在需要針對中低端市場考慮怎樣做的問題。但必須提及的是,儘管中低層注重性價比,但企業一定不能打價格戰,價格戰對於全行業有害而無一利。最後,對於安防廠商而言,“能為用戶做什麼”的重要性遠遠高於“我能做什麼”,唯有如此才能讓AI應用更好的落地。

  而針對AI落地難的問題,博思廷推出了一個普惠級的AI平臺軟件產品G6s,這個平臺裡已經內置了人臉、視頻結構化、事件檢測等8大類共50多種豐富、準確率高但極具性價比的算法和應用,涵蓋了長尾市場的70%以上的共性需求,客戶可根據自己的需求,在G6s平臺裡隨心選擇和更換算法。這樣就降低了AI技術門檻和價格門檻,可以真正把AI落地用起來。

  宇泛智能蘇亮亮:剛才王總所提及的增量市場,正是宇泛智能目前所處於的市場,增量細分的話,增量裡面有存量,就目前的發展速度來看,增量數量不多、存量改造不夠,使得整個增量市場的增長並未達到預期。

  而對於AI落地難的問題,我認為可以用“剋制”兩個字總結。“剋制”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企業要明白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好高騖遠,在現階段過多投入下下一階段的事情;另一方面就是商業模式。如果一家企業沒有劃清自己與合作伙伴之間的邊界,合作伙伴並不會與之合作且公司財政支出也將提高。一但企業確定了自己的商業模式,公司的業務範圍、實力也將隨之確定。舉個例子,宇泛智能Pass平臺的接口從2017年開放至今,經過將近三年的積累,已基本覆蓋了全場景的業務應用需求,並將這些需求在平臺中逐漸標準化。如此一來,公司能夠非常快速高效地響應用戶的需求。而通過這種商業模式,公司的業績也提升上去了。

a&s關玉娟:目前技術迭代和社會演變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今天我們還在討論AI落地瓶頸之時,已經有企業預言普惠AI將要在三年左右來臨。那在座的各位認為,普惠AI究竟還需要多長時間?企業迎接普惠該做些什麼準備?

  海康威視李亞亞:對於普惠AI到來的前景還是比較樂觀的。剛才提到普惠AI是帶來的各種壓力,反過來思考,這也許更是動力。AI普惠會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也使得安防企業不再拘泥於傳統安防領域,進而延展到行業智慧應用等其他領域,整個大市場的容量增加也會給每個企業都會帶來新機會。作為企業這個時候是要找到具體的落地應用場景,這些場景是可以明確定義和可以衡量商業價值的,只有這樣企業才願意持續地進行AI投入;另外要考慮把其他技術與視頻AI技術融合,比如從“視頻+AI”延展到“AIOT”。最後要多方合作,技術廠商,硬件產品、軟件應用、解決方案等各方廠家合作,協同發力,以合理的成本投入創造出用戶認可的價值服務,相信這個時候普惠AI就會到來。

  華為張濤:對於AI的普惠我持樂觀的態度,我認為AI普惠應該就是在未來兩三年的時間。我們可以參考智能手機的發展,智能手機面世之際業內普遍認為智能手機普及至少需要五到十年時間,但結果不到三年的時間,智能手機就已經普及。再來看看AI攝像機,隨著AI芯片性價比的提升,千元級的AI攝像機也已經相繼面世,我相信智能安防和智能手機一樣,會很快普及並服務社會。至於如何應對AI普惠帶來的壓力,我認為在這個過程中,AI普惠帶來的機遇會大於挑戰,產業發展必然會帶來變化,而且這種變化是勢不可擋的,而企業要做的就是挑戰自己的策略,敞開胸懷擁抱AI帶來的變化。

  澎思科技茹敏:何為AI普惠,就是AI真正融入到老百姓的生活當中,讓老百姓都能感受到AI帶來的方便。從三個層面來看,首先儘管人工智能在近三年的時間裡突然爆發,但老百姓對人工智能的接受程度正在逐漸提高,AI普惠將成為不爭的事實;其次從政府層面來看,目前各地政府都在主導並推進AI數字化項目的落地,例如當下智慧社區的建設。可以展望的是,在政府的推助下,AI將逐步走進家庭,人人都能感受到AI帶來的進步;第三,隨著算力精度的提升以及國產芯片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企業將投入到智能化設備的生產中去,智能設備將逐漸民用化。而智能設備的民用化,也將推進AI普惠的進程。

  熙菱信息張登:對於AI的普惠本人秉承謹慎的態度。得益於深度學習框架的開源以及GPU芯片開放能力的發展,中國人臉識別市場迅速發展起來,普通程序員也可以基於開源算法迅速搭建出一款人臉識別模型,且僅在性能上存在差別。而我秉持謹慎態度的原因在於,按照當下AI發展態勢來看,如開放平臺的湧現、產品價格的降低,中國很快就能實現AI普惠。但現在唯一可能會遇到一個難點——資本寒冬。資本寒冬的出現意味著AI普惠一定要經歷大量試錯,而試錯又需要資本推動,如果資本市場不能進一步回暖,AI普惠的進程就會放慢。

華為、海康等共討 如何“破局”AI落地應用瓶頸

  以薩王堃:我認為AI普惠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不僅涉及到軟件的升級,還涉及到硬件的協同。從以薩的角度來看,人才問題是AI普惠的最大難題之一。安防行業的智能化對安防行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工程技術人員不能只對單一產品有所瞭解,更要對整體系統進行了解,而且還能快速領悟客戶的安防業務需求等。但這類行業綜合性複合型人才,在安防行業面臨著巨大的缺口。

  博思廷王巍:究竟怎樣的程度才能說實現AI普惠,我個人的觀點是,目前1.8億臺的攝像機裡如果超過一半的攝像機實現了智能功能,AI普惠就基本實現。此外,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以及算力及應用在提升的同時,價格也進行了下降,按照這種速度,AI普惠應該只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但AI普惠也一定也將帶來不少的挑戰,行業一定是在試錯的同時得到發展。

華為、海康等共討 如何“破局”AI落地應用瓶頸

  宇泛智能蘇亮亮:談到AI普惠的話題,汽車、電腦以及蘋果手機的普惠應該能給我們帶來不少的思路。也就是說,AI要想普惠,必須需要一個非常創新的商業模式,而不是按照傳統安防的模式把AI進行落地。這個創新的商業模式必須把所有的企業和人員都能調動起來。如果商業模式創新的話,我認為近兩年的時間AI就能實現普惠。此外,隨著AI產品價格的不斷下降,AI普惠的時間也將加快。

  但我們也要看到,AI普惠的同時,公民隱私問題、數據安全問題也開始凸顯出來,這是各家企業都需要注意的地方。

主持人a&s關玉娟:最後,請問各位如何看待明年的市場和商機?有哪些“礦”值得我們去“挖”?

  海康威視李亞亞:AI落地應用依然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機會點,從今年的實際業務來看,人工智能應用已經深入多個領域,不僅僅是公安,交通等傳統領域。海康威視AI開放平臺註冊用戶數大幅度增加也說明了這一點,而且落地的場景維度也很豐富。另外我們也發現,用戶的關注點也從設備智能物聯上升到了場景智能物聯,這也說明大家都在積極研究細分場景的應用落地問題。最近一年來也有很多成功的應用案例,成功案例的背後是合作伙伴嚐到了甜頭,也使得他們形成了差異化優勢。我們對明年的市場趨勢保持樂觀,人工智能的應用會越來越多地延伸到如園區、零售,金融,能源等更多的細分行業中,我們也會積極與眾多解決方案合作伙伴一起,攜手共創新未來!

  華為張濤:剛才大家都談到了行業,都認為公共安全、交通行業做得非常成熟,而且在公共安全、交通行業中,很多厲害的企業如AI四小龍等的競爭都非常激烈。但在未來幾年,我認為中小型市場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因為在這些非交通及公共安全的客戶的需求正在不斷湧現,在過去五年的時間裡,中小企業市場的需求一直沒能得到滿足,如果哪個安防企業能夠把SMB市場的應用做的非常成熟了,我認為明年對於他們來說將是很好的機遇,當然,機遇之中也充滿了挑戰。

  泰科張寧:泰科明年要做的事情,就是將客戶對智能安防解決方案的剛性化需求打造成實實在在的產品,形成客戶所需要的產品形態,切實推進AI的場景化落地。

  澎思科技茹敏:這又回到了今天的主航道——安防。當下我們所談及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建設,在監管層面的確已經較為完善,但怎樣落實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要求,切實推進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依舊是值得考慮的問題。所以明年澎思將著重把社會面的治安防控水平與監管面的安防拉到同一個水平線上,助力提高治安防控管理、服務和應用水平。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AI安防的普惠。

  熙菱信息張登:客觀來看,全球經濟增長速度的放緩的確給安防企業帶來了不少壓力,這將促使企業的業務重心將從政府業務嚮應用端推進。而這個過程中有兩個關鍵因素:一是企業要量力而行,全面定製化會給企業帶來更多的壓力;二是企業在實施某個具體項目時,不僅要考慮項目本身,後期的運營和服務等因素也要納入考量範圍。

  以薩王堃:從當前整體經濟態勢來看,明年安防行業的頭部企業的影響將不大,但對那些還處於創業期的公司來說,將帶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那些已經進行過融資但還沒有上市的公司,資本將給AI行業帶來阻礙。而安防行業主要還是由中小型公司組成,如果明年這些公司還沒有找到自己細分落地的場景,解決不了用戶的需求,他們的生存壓力將很大。

華為、海康等共討 如何“破局”AI落地應用瓶頸

  博思廷王巍:整體來看,明年AI應用落地的數量應該是遞增的,並不會受到資本收縮的影響而有所減少,但增長的速度估計將有所放緩,尤其是剛才所提及的中高端市場,但是中小型市場將迎來新的機會。那在這種嚴峻的市場環境之下,企業必須根據自己的實力和優勢,找準符合自己的最佳“賽道”進行切入。此外,企業發展最大的敵人其實就是自己,唯有戰勝自己,企業才能更好的發展。

  宇泛智能蘇亮亮:明年對於宇泛來說還是有不少壓力。一方面慘烈的價格拼殺使得當前安防行業的環境較為惡劣,這也迫使我們將推出一些新的產品或平臺,但能不能爆發還是個問號;另一方面,宇泛也在規劃如何更高效更高質量的去抓住更多項目,給企業帶來更多的生長空間。

華為、海康等共討 如何“破局”AI落地應用瓶頸

  主持人a&s關玉娟:謝謝所有嘉賓給我們帶來了這麼多有價值的觀點,他們也從各個角度給在座各位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觀點和感受。AI在安防行業還有很多空白的空間和機會,企業能不能找準自身的定位,能不能抓住屬於自己的空間和機會,這才是每家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希望本次圓桌論壇能給大家帶來有價值的思考和共識,祝福安防企業在AI時代新的生態中共生共贏,明年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