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军医在国际上首提名为“中国结”的肩袖缝合新技术

中国结是我国欢庆节日的传统装饰品,深受人们喜爱,也打上了浓厚的中国特色烙印。今年10月,在第六届亚洲关节镜学术大会暨第三届北京大学运动医学论坛上,来自龙海的第909医院全军骨科中心主治医师郑佳鹏推出了一种新的肩袖修复技术,得到了参会的国内外同行高度认可。因该创新成果酷似中国结,于是郑佳鹏意味深远地给它命名为“中国结”。

漳州军医在国际上首提名为“中国结”的肩袖缝合新技术

据了解,早在2016年6月的亚洲运动医学大会暨国际关节镜与运动医学论坛上,同样是郑佳鹏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一种新半月板损伤类型的命名和定义,即“半月板郑氏损伤”。同年9月,在第37届世界骨科大会上他进一步推广了这项研究成果,当时引起国内外不小的轰动。

漳州军医在国际上首提名为“中国结”的肩袖缝合新技术

在献花和掌声面前,郑佳鹏没有迷失方向,而是瞄准新的科研目标继续前进。肩袖是覆盖于肩关节前、上、后方之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等肌腱组织的总称,对维持肩关节的稳定和活动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一旦发生损伤将严重影响上肢功能。历时三年多的刻苦钻研,郑佳鹏将自创的原本用于内侧半月板根部撕裂伤的双锁定环缝合技术,创造性地应用到肩袖损伤的修复当中来,取得了显著疗效。跟传统技术手段相比,“中国结”具有操作简单、生物力学优异和内固定物使用少等特点,尤其适合肩胛下肌或小肩袖的损伤修复。该技术的相关文章目前已经被关节镜领域专业杂志《Arthroscopy Techniques》正式录用,即将刊登发行。

近年来,我国肩关节镜技术虽发展迅速,但一些理念和技术仍然是步西方先进国家的后尘,真正自主创新的理念和技术还较少,这次漳州军医提出的“中国结”缝合技术,使国际骨科前沿领域再次有了中国医务人员的身影,为祖国和家乡人民争得了荣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