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國內外那些耳熟能詳作家的墓誌銘

曾有作者告訴研習君在寫作這條道路上很猶豫,不知道自己能堅持多久,不知道終點會在哪裡。

研習君想了又想,決定和大家聊一聊作家墓誌銘這個話題。

What!?

聽起來咋有點怪怪的?

不要急……

墓誌銘是作家給自己的蓋棺定論,可以說是一生的總結。人對自己最深刻的瞭解,總是在生命最後時刻。

生前也許會追名逐利、聲色犬馬,但將要死去時候會將自己這一生最想傳達的信息留給世人。如果說寫作者需要一個人生戰略的話,那麼瞭解作家墓誌銘是學習人生戰略的最便捷方法。

閒話少敘,依次開聊:

NO.1 嚴肅派

·司湯達:米蘭人亨利·貝爾,寫過,愛過,活過

這也許是世界上流傳最廣的作家墓誌銘,但這個墓誌銘的主人其實並不是米蘭人,而且他更為人熟知的名字是——司湯達。《紅與黑》是他的代表作。

扒一扒國內外那些耳熟能詳作家的墓誌銘

眾所周知,司湯達是法國人,他為什麼偏偏自稱米蘭人呢?

作家木心曾給出一個解釋:視野高遠的藝術家都是沒有祖國的人,或者說,他們只能是世界公民,是融入世界的人類主義者。如果說最終作家還是要選擇一地作為自己墓誌銘上的祖國,那麼請選擇你的所愛之地。

“寫過,活過”的中間,是“愛過”,顯然愛這個詞在作家一生中佔據著殊為重要的位置。

扒一扒國內外那些耳熟能詳作家的墓誌銘

司湯達一生並不算長,只活了59歲,而且他在文學上起步很晚,三十幾歲才開始發表作品。司湯達在世時並沒有被當時的人們十分重視,直到另一位大師巴爾扎克的高度推崇,才引起人們對他的刮目相看。

司湯達專門寫過一本不同凡響的《自戀回憶錄》,以闡述自己的情感與創作歷程。他是一位對記述自己情有獨鍾的作家,作品帶有很強的自傳色彩。

他以準確的人物心理分析聞名,後世的尼采們甚至把他尊為心理學的大宗師。

愛與寫作是司湯達二十歲之前就確立的兩大人生理想,而這兩個目標在臨終的司湯達看來已經全部實現了。可以說是人生贏家無疑了~

·格雷厄姆·格林:我最愛看的是事物危險的邊緣,誠實的小偷,軟心腸的刺客和疑懼天道的無神論者。

格雷厄姆·格林是真正的諾貝爾獎陪跑健將,他一生共獲得了21次提名(比村上春樹多了不止一倍),但一次都沒有獲獎。不過這並不影響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全世界的讀者普遍認可他是20世紀最偉大的屈指可數的幾位作家之一。

扒一扒國內外那些耳熟能詳作家的墓誌銘

格林的小說在善與惡、美與醜、黑與白之間進行創作,其小說中的悖論,其作品中的掙扎與糾結都讓人心有慼慼。

“愛看危險事物的邊緣,誠實的小偷,軟心腸的刺客”,全都是矛盾,卻全都是人生,自問自己內心深處的人性,誰敢說自己不是這樣呢?而格林的作品,全都建基在這樣最本真的人性表達上。

與司湯達的大器晚成不同的是, 28歲的他就以《斯坦布爾列車》暴得大名,此後他一路開掛,寫作生涯持續半個世紀,直到85歲去世。

躁鬱症 / 間諜 / 諾貝爾獎恩怨

格林患有躁鬱症,這對他的寫作和生活造成了很大影響。他在給妻子的信中說:他的“性格和家庭生活格格不入”,他還說:“不幸的是,這種毛病也是一種財富。”

令人驚奇的是,軍情六處(沒錯就是007供職的那個單位)曾不拘一格降人才,因看中格林的觀察與分析能力,而忽略的他的躁鬱症,把他招至麾下做一名職業間諜,而這種特殊職業生涯也為他的寫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和素材。

格林與諾貝爾獎的恩怨,是一段文學史上著名的公案。被提名21次卻0獲獎,這事要發生在研習君身上,估計本君早因躁鬱症自刎了……

至於格林為什麼沒有獲得諾貝爾獎的原因,大致有三種說法:

首先是因為當時格林的作品非常暢銷,評委覺得他並不需要諾獎的獎金;

其次,格林寫過很多犯罪間諜小說,評委認為他不是一個嚴肅作家;

最後,就是諾貝爾文學獎一直以來對發達國家作家的忽視,以平衡獲獎人所在地區的關係。比如最近的解密資料顯示,1961年,格林在諾貝爾獎候選名單上排在首位,不過最終委員們還是因為要支援不發達地區,而把當年的諾獎頒給了更需要諾獎獎金的南斯拉夫作家。

對於格林最終未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一事,很多人為格林鳴不平。馬爾克斯曾說:“雖然把諾貝爾獎授給了我,但也是間接授給了格林,倘若我不曾讀過格林,我不可能寫出任何東西。”

·克爾凱郭爾:一個個人

扒一扒國內外那些耳熟能詳作家的墓誌銘

克爾凱郭爾除了是作家還是現代存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和現代人本心理學的先驅,不過他本人最認可的身份是,一個堅定的個人主義者,這就是墓誌銘上一個“個人”的由來。

木心曾評價,他用藝術的方式表達思想,對後世影響極大。

退婚與寫作

1837年,24歲的克爾凱郭爾在做新聞記者的時候,與15歲的少女雷吉納相愛,三年後他們訂了婚,但彼時越來越強烈的個人主義思想讓克爾凱郭爾對家庭這種集體生活產生了懷疑,於是他最終選擇退婚。

由此可見,一百多年後的克爾凱郭爾門徒薩特與波伏娃,終生同居卻始終不婚,其根源正是來自克爾凱郭爾這裡。

但需要說明的是,克爾凱郭爾只是不相信婚姻,並非不相信愛情,事實上此後他寫的每一本書都是獻給雷吉納的,可以說他終生都在愛著她,只是這種愛是個人主義式的,也許過於個人主義式了。

有道是,徹徹底底的“一個 個人”。

·金庸:這裡躺著一個人,在二十世紀、二十一世紀,他寫過幾十部武俠小說,這些小說為幾億人喜歡。

扒一扒國內外那些耳熟能詳作家的墓誌銘

金庸其人,無需多講,“凡有華人處皆看金庸”。

值得一提的是,金庸寫武俠,完全是誤打誤撞,他自己一直認可的身份是“報人”,他曾反覆說:“辦報是真正拼了性命來辦的,寫小說是玩玩”;“武俠小說只是消遣,沒什麼價值”。

不過到頭來,讓世人真正銘記在心的,卻還是他的小說。研習君認為,這正說明了好故事對於人性的不滅價值。

NO.2 逍遙派

·海明威的墓誌銘:恕我不起來了!

扒一扒國內外那些耳熟能詳作家的墓誌銘

這位硬漢作家,面對死亡,沒有恐懼、沒有絕望、沒有悲悲切切。有的卻是釋然和幽默。

·蕭伯納墓誌銘:我早就知道無論我活多久,這種事情一定會發生的。

一直活到94歲的老蕭同志,以如此的幽默提醒世人輕鬆看待死亡。

·雨果墓誌銘:希望我的墳墓和他們的一樣,這樣,死亡並不使人驚慌;就像是恢復了過去的習慣,我的臥室靠著她的睡房。

扒一扒國內外那些耳熟能詳作家的墓誌銘

·雪萊墓誌銘:他並沒有消失什麼,不過感受了一次海水的變幻,成了富麗珍奇的瑰寶。

·葉慈墓誌銘:對人生,對死亡,給予冷然之一瞥,騎士馳過。

·古希臘“喜劇之父”阿里斯托芬墓誌銘:美樂女神要尋找一所不朽的宮殿,終於在阿里斯托芬的靈府發現。

來來來,咱們不妨暢聊下,如果為自己寫墓誌銘,你會寫什麼呢?

研習君先說為敬:寫過,愛過,研習過!

點擊屏幕右上【關注】按鈕,讓你的寫作不再迷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