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五虎四小龙”,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去哪个大学更好?

在机械工程专业方向,一直有一个“江湖”排名榜,也就是所谓的“机械五虎四小龙”之说,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他们在江湖上的地位和相关情况,如果对机械专业有兴趣,可以尽量往这几个学校上靠一下。

1、 机械五虎将

(1) 清华大学(天勇星)

“机械五虎四小龙”,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去哪个大学更好?

地址:北京市海定区清华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介绍

机械工程是工业之母,是实现我国强国之梦的重要基石。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始建于1932年,其前身为清华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学系,是清华最早成立的工科系之一。1952年,院系调整,成立了清华大学机械制造系,之后历经变迁,机械系的广大教职工面向国家需求和机械工程的发展前沿方向,不断开拓新的领域,为国家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做出重要贡献,也造就了一支分布在机械工程学院各系(机械工程系,精密仪器系,热能工程系,汽车工程系,工业工程系)的机械工程优秀人才队伍,2012年12月27日,经学校批准,由原机械工程系和原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中机械工程学科的教职工组建新的机械工程系(简称:机械系),并以其为主建设清华大学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迈上新的台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目前机械系拥有包括5名院士在内的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有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成形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精密超精密制造装备及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生物制造与快速成形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高端装备创新设计制造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科研基地,还建有机械工程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字化制造系统虚拟仿真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工科机械基础教学示范中心,现代测试教学中心和创造性设计实验室等多个教学中心或基地。

机械工程系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千人计划”教授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1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奖获得者9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3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6人。共计165人,其中在职教授49人,副教授7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9人。另有85名在站博士后、171名合同制人员。

(2) 上海交通大学(天雄星)

“机械五虎四小龙”,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去哪个大学更好?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溯于1913年上海工业专门学校设立的电气机械科,是上海交通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在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发展史上,创造了许多中国第一:中国最早的内燃机、第一台自动扶梯等等。更为引以自豪的是,新中国的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核潜艇、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架超音速民航客机……许多都是在学院校友的主持和直接参与下完成的,在1999年国务院表彰的两弹一星功臣中,钱学森、王希季等均毕业于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改革开放以来,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以创建世界知名学院为奋斗目标,综合实力得到快速提升。

在这近百年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从无到有,从创建时的几十个师生、几间教室,今天已发展到拥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动力与能源工程、工业工程与管理三个系及一个二级学院核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及核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学科,3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授权博士点、14个二级学科授权博士点、13个授权硕士点和7个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点、5个本科专业。学院有447余名教职工,其中教师330余名;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目前在学院工作的"973"首席科学家6人,中组部"千人计划"获得者8人,"青年千人计划"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8名、"长江学者"讲座教授5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7名、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0名,青年拔尖人才1名,青年长江学者2人,教育部创新团队计划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2个。在读博士生780余名,硕士生1400 余名,工程硕士1422余名,本科生1700余名。学院拥有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上海)、振动冲击噪声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动力机械与工程、太阳能发电及制冷、复杂薄板结构数字化制造、网络制造与企业信息化、核电工程技术9个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一大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大奖,大批由学院培养的学生已在制造、动力、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担任重要职务或技术骨干,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制造、动力、能源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1年6月,机械动力学院完成国际化评估,由世界知名学者组成的评估专家组一致认为,学院在过去5年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整体实力接近世界前50名,部分研究领域已经跻身世界一流。目前学院已被列入国家17所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院之一,并围绕"建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为根本任务的世界一流学院"的目标,从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和体制机制几个方面逐步实施一系列改革。

在教育部学位中心2017年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机械工程学科位列A+(前2%),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进入A档(前2-5%),核科学与技术学科位列B档(前20-30%),整体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2018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机械、航空&制造工程名列第25,2018年我校工程学ESI学科排名第8,进入全球前万分之一,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发挥了重要作用。

(3) 华中科技大学(天猛星)

“机械五虎四小龙”,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去哪个大学更好?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始建于1953年,前身系华中工学院机械工程系,1988年更名为华中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一系,1994年更名为华中理工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组建之初,从当时的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等单位抽调的一批精英以及一批从欧、美、日、前苏联等地学成回国的海内外学子汇聚在一起,白手起家、顽强拼搏,打造了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成长的雏形,奠定了今天发展的基础。

学院现设有8个系,拥有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信息化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级研究平台;拥有国家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国家机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2个国家级基础教学平台;拥有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拥有机械基础课程实验中心、机械学科专业课程实验中心、先进制造与装备技术综合实验中心等3个教学科研实验平台。学院现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点和10个硕士点,每年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产品设计、测控技术及仪器(精密仪器方向)等四个本科专业方向招收本科生,目前在校就读的本科生近2000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博士研究生450余人。作为科技产业领域的孵化器,近十年来,学院先后孵化出2个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衍生出以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一批面向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技术转化平台。

目前,学院有专业教师210余人,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及青年学者1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及青年首席科学家共4人、“863”专家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人、“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6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奖者3人。2004年,学院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研究团队首批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2007年,“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获批为国家级教学团队;2009年,“机械学科测控课程群教学团队” 获批为国家级教学团队;2011年,获批“高性能数字制造装备的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2013年,“微纳米制造与纳米测量技术”研究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

近十年来,学院承担并完成的国家和企业科研项目千余项,科研经费连续保持华中科技大学前茅;先后获得国家科技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优秀教材奖等共5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共100余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达700余项;有6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1999年,以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为核心的华中科技大学CIMS中心荣获了国际制造工程师(SME)颁发的大学领先奖;2002年,在全国重点学科评审中,学院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和机械设计及理论两个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其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在全国重点学科评审中名列第一;2003年,学院的机械电子工程学科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7年,“机械电子工程”增选为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被首批列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同时,学院被教育部列为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9年,学院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0年,我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列入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0年,机械工程领域获得全国首批“工程硕士(设备监理)研究生培养单位”;2011年,我院机械工程学科领域工学博士、工程硕士均列入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2年,机械工程一级学科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第三轮学科评估,排名并列第一;2016年,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

学院还先后与美、英、德、日、韩、俄、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等多所大学、研发机构和著名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办学和合作研究关系。近十年以来,学院先后主办并主持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会议10余次,开展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0多项,近20人次在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大会上做主题报告。除此之外,还与美国伍斯特工学院、英国Warwick大学、德国Aachen大学、法国梅茨工程师学院、韩国启明大学等多所国外高校建立了长期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

(4) 西安交通大学(天威星)

“机械五虎四小龙”,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去哪个大学更好?

地址:陕西身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机械工程学院

交通大学机械工程教育源于1913年的电气机械科,历经百年的变迁和发展,堪称为中国机械工程教育发展的缩影。机械工程学院的前身为机械工程系及机械学系。1956年机械工程系(当时名为机械制造系)随校迁至西安;1985年成立了机械学系,1994年6月两系合并成立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是交通大学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学院之一,聚集了众多机械工程领域的知名专家及教授,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声誉。作为机械工程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机械工程学院多年来为祖国的机械工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是我院最有成就的校友之一。

机械工程学院建设目标是:瞄准创建世界一流机械学科,为国家培养优秀的机械工程领域高级科学技术人才;面向机械工程领域开展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促进我国机械工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机械工程学院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双聘院士3人, 973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青年长江学者”3人,国家人才项目入选者10人,"万人计划"入选者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国家“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入选者26人,陕西省教学名师2人,陕西省科技新星7人。学院现有教职工270余人,其中教授80人,副教授81人,研究员4人,高级工程师11人。目前在校本科生1200余人,全日制博、硕士研究生1800余人,非全日制攻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300余人,非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50余人。

机械工程学院有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点和7个硕士点),覆盖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设计学等7个专业,并设有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

依托机械工程学院建设的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中国西部质量科学与技术研究院,1个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引智基地,10个省部级科研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专业系,8个科研研究所。通过“211工程” 、“985工程”、一流学科建设和“双一流”建设,机械工程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均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十年来,获得国家级二等奖以上奖励8项,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28项,承担了国家973、863、科技支撑、重点研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点及重大、国防预研等重大项目300多项。2008年至今,机械学院已经获批以卢秉恒院士、王煜教授和机械学院院长陈雪峰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三项“973计划”项目。同时,在“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重大专项中,获得主持项目8项,作为主要研究单位参加项目60余项,并承担了高速高效加工与工艺创新平台的建设。2014年,由西安交通大学牵头,联合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以及7家企业共同组建的“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成功获得批准,围绕高速高效精密加工、基础零部件、3D打印等技术领域,取得了初步协同创新成效。2016年至今,梅雪松教授等十位教师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年,陈雪峰教授等三位教授牵头国家首批“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重大专项基础研究项目,并进入“两机”配套条件建设序列,在国民经济主战场领域发挥了西安交大机械学人的作用。

经长期建设,学院形成了在摩擦学与转子动力学、机械故障诊断、高速高精加工与装备、3D打印、MEMS传感器、微纳制造及生物制造领域的研究特色与优势,瞄准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目标迈进。

(5) 哈尔滨工业大学(天立星)

“机械五虎四小龙”,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去哪个大学更好?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

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成立于1993年,其前身是始建于1920年的电气机械科,是哈工大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其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许多中国第一:如我国第一台弧焊机器人和第一台点焊机器人、第一台数控超精密加工机床、第一台空间在轨维护机器人等,是全国首批硕士点(1981)和博士点(1986)学科、首批(1987)博士后流动站、首批(1998)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单位。2007年被评为国家首批一级重点学科,现拥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械电子工程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国防重点学科、精密与微纳制造国防紧缺学科、工业工程国防紧缺学科。学院机械工程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档。

机电工程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综合素质好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师和专职研究人员233人,其中,教授博导11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万人计划、国家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跨/新世纪人才等高端人才50余人。机电工程学院现有全日制学生3074人,其中博士生558人、硕士生801人、本科生1715人。是国内首批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机械类专业,2010年首批参与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获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在人才培养基地方面,学院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科工委技术工程中心、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和1个装备设计制造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以及微系统与微结构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互动媒体设计与装备服务创新文化部重点实验室等1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中心。还拥有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和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近5年来,年均到款科研经费近3亿元,获得国家科技奖4项、国家教学奖3项、省部级奖励43项。形成了基础研究、应用预先研究和工程化应用及产业开发有机结合的科研体系。哈工大机械专业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凝练出了极端作业机器人及其自主行为和交互控制技术、精密和超精密制造理论及其相关技术、机械系统及关键基础零部件设计理论与技术、极限环境模拟与系统集成技术、复杂系统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及其寿命管理、微纳制造理论及其相关技术、生物机械工程相关理论和应用技术、工业设计学理论与技术等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学术方向。科研成果“空间机械臂技术”、“神光III激光装置中的靶场光电及控制系统”分别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空间折展与锁解机构”获中国机械工程领域十大重要科技进展。

在国际合作交流方面,哈工大机械专业先后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普渡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巴斯大学等多所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与国际知名学者及其团队在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方面长期深入合作。建设有“装备设计制造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中德空间机器人技术联合实验室”哈工大-英国布鲁内尔大学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海外学术合作基地。每年均有大量国际知名学者来校讲学或工作,学生在校期间可参加丰富的国际著名高校交流项目;同时,学生CSC公派出国留学人数始终位于全国前矛。

2、 机械四小龙

(1) 吉林大学

“机械五虎四小龙”,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去哪个大学更好?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988号

机械与航天航空工程学院

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55年的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机械制造系,由交通大学、华中工学院和山东工学院的相关专业组建而成,同年在全国首批招收研究生。1997年与原吉林工业大学工程机械系、农机系相关专业整合,成立原吉林工业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2000年后,原吉林工业大学力学系,原吉林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相关专业教师并入,成立新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中,学院被列为学校重点建设单位。2018年6月,在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基础上,成立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

学院的机械工程学科,2007年被遴选为首批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017年,统筹建设的机械电子工程学科被遴选为国家级国防特色学科;在国家“双一流”建设中,以机械工程作为牵头学科的机械与仿生工程学科群,被教育部批准为吉林大学重点建设的一流学科群。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机械工程学科评估结果为A-。所在的工程学ESI全球排名进入前1%。

学院下设机械工程、力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全国首批“先进制造领域”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建有机械工程和力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国家级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机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机械工程专业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获批国家首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2年通过了有效期为6年的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院建有6个系、1个教学中心、4个实验教学中心和1个工程训练中心。拥有11个部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个国家质检中心和1个国家认可实验室。正在建设吉林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航空航天工程研究院和吉林大学(重庆)研究院。交叉建设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仿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学院拥有两院双聘院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青年学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唐敖庆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以及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和吉林省突贡专家等一批高层次人才。

经过60多年的建设,学院发展成为在校本科生达1800余名,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900余名,教职员工320余名的装备制造业公认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培养了以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立鼎、闫楚良为代表的2万余名毕业生,获得了一批国家和部省级科技教学成果奖,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湖南大学

“机械五虎四小龙”,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去哪个大学更好?

地址:湖南长沙岳麓山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的前身为1908年兴办的机械科,是湖南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

学院现设有机械工程、力学2个一级学科,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0个硕士点、4个专业硕士点;机械工程、力学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机械工程学科是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建有国家高效磨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等2个国家级科研机构,以及特种装备先进设计与仿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汽车电子控制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汽车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激光制造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核装备可靠性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机械装备绿色再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先进复合制造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7个省部级科研基地;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和“111” 创新引智计划基地。

学院目前设置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工程力学等5个本科专业。现有教职工22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海外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1人,青年“千人计划”特聘教授5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2人,国家“863”领域专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万人计划”4人,“青年长江奖励计划”1人,“芙蓉学者”特聘教授3人,“百人计划”2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2人,教授65人,副教授67人,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稳定。学院在籍学生3500余人,其中研究生1500余人,本科生2000余人。

(3) 燕山大学

“机械五虎四小龙”,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去哪个大学更好?

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河北大街西段438号

机械工程学院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型机械系。195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型机械系及相关学科整建制迁至工业重镇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成立哈尔滨工业大学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学院,当时设置的机械类专业有轧钢机器及工艺、锻压设备及工艺、冶金设备和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4个本科专业。1985年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在秦皇岛创建分校(燕山大学),南北两校分设机械一系、机械二系和冶金机械系、机械系。1997年南北两校合并,正式更名为燕山大学,同时南北两校四系合一,成立机械工程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323人,其中教授96人(含博士生导师47人),副教授86人。学院拥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河北省燕赵学者1人,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4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人,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一层人选3人,河北省教学名师5人,河北省首届(2017年)“军民融合十大人物”1人。学院现有学生4501人,其中本科生2966人,硕士生1344人,博士生191人。

学院以重型机械及装备为特色,以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加工工程等重点学科为基础,在国内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学院拥有机械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含有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材料加工工程为河北省重点学科,机械电子工程、军用机械设计及理论和军用关键材料为国防特色学科。

学院拥有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河北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2个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4个中国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个河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地,1个河北省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

(4) 合肥工业大学

“机械五虎四小龙”,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去哪个大学更好?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193号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目前有5个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机械工程(宣城校区);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工业工程、环保装备及工程;3个工程硕士授权点:机械工程、工业工程、动力工程;3个高校教师系列硕士学位授权点: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工程;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工业工程、环保装备及工程,4个省级重点学科:机械工程(A类)、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代汽车制造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机械与车辆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科研基地:汽车技术与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机械工业绿色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工业车辆重点实验室(共建)、安徽省汽车NVH与可靠性重点实验室(共建)、安徽省低温与制冷重点实验室(共建);7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汽车技术与装备工程中心、安徽省汽车自动化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汽车VNH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锻压数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安徽省冶金精整成套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安徽省水处理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安徽省粉末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院的大部分学科专业已有60年的历史,也有部分是新兴学科专业。

学院设有8个系:机械设计工程系、机械制造工程系、机械电子工程系、工业工程系、真空与过程装备工程系、工程图学系、飞行器制造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宣城校区);有机械实验教学与研究中心、安徽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还有摩擦学研究所、噪声振动研究所、汽车装备工程研究所等二十几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

全院现有在岗教职工18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0人、教授(研究员)43人、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74人、讲师(助研、工程师)6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28人。有在读脱产博士后4人、博士生115人、硕士研究生781人、工程硕士研究生469人、本科生2075人。

科学研究一直是学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院的组织和全体教职工的努力,科学研究无论在承担的项目的数量和质量方面均取得长足的发展。近5年来,学院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等100多项,研究经费7000多万元。服务区域经济建设,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是学院的科研特色之一。与多家企业联合成立研究中心和研究所,承担横向课题300多项,研究经费约2.8亿元。近5年来,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在国内外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0多篇,形成了若干在国内外有影响、有特色的研究方向。

学院的主要研究机构有:

噪声振动研究所、摩擦学研究所、汽车装备工程研究所、安徽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研究中心、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与数控装备)研究所、特种加工研究所、安徽省汽车技术及制造装备工程研究所、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制造系统工程研究所、制造过程检测、控制与管理研究所、新型机电传动研究所、数字化家电研究所、数字化管理与管理可视化研究所、绿色设计与制造研究所、真空科学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所、液压气动技术研究所、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研究所、汽车装备工程技术研究所、机器人研究所。

学院的主要研究方向有:

·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 振动与噪声工程

· 摩擦学及摩擦学设计

· 绿色设计与制造

· 制造过程监测与控制

· 数控技术及数控装备·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 振动与噪声工程

· 摩擦学及摩擦学设计

· 绿色设计与制造

· 制造过程监测与控制

· 数控技术及数控装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