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脚刚脱钩,后脚又来吃,你以为鱼傻?其实它比你想得更聪明

钓友们,我们钓鱼的时候总会碰到鱼儿吃钩后脱钩的现象,这时候钓友就在想脱钩的鱼儿会不会吃钩呢?其实鱼儿脱钩跑鱼后吃钩不吃钩有很多原因。

鱼儿脱钩后吃不吃钩的原因,有几个方面,食物的多少、鱼儿的大小、鱼钩的大小、这几个原因,这里是老猫的意见,大家各抒己见,咱们来分析分析,相互验证。

一、食物的多少,对于鱼儿脱钩后还会不会吃钩很重要。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不管什么时候,食物最重要,这句话对于鱼儿来说,也是很正确。在水内食物充足不充足直接关系到鱼儿吃口好不好,食物充足的地方,一般鱼口不好,肥水水域鱼口一般都很差。瘦水水域鱼口一般比较好。水域内食物稀少,鱼儿的食物比较少,鱼儿不吃没办法。

前脚刚脱钩,后脚又来吃,你以为鱼傻?其实它比你想得更聪明

比如:黑坑,大家钓黑坑都知道,鱼儿在开口的时候鱼口很不错,收获很好。但是往往很多是被钓了放,放了钓。当天开竿的时候还不错,如果是回锅鱼,如果偷驴那么鱼口就很轻,有时候甚至看不清吃口。但还是能钓上来,有的鱼嘴上全是伤,有的鱼嘴都肿了!那么为什么鱼儿脱钩后还会吃钩呢?

这要从它们的生存环境说起,黑坑内没有水草、蜉蝣生物也很少,可以说除了饵料外没有其他食物。“鱼是铁饵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总不能饿着肚子啊。没东西吃只能吃饵料,这也是“饥不择食”的一种表现,冒着生命危险去吃饵。这也和我们人们是一样的,在古代闹饥荒,没有食物吃,很多人会去吃“观音土”,明知道吃了会死人,但是没办法。因为饥饿不吃东西怎么行?

前脚刚脱钩,后脚又来吃,你以为鱼傻?其实它比你想得更聪明

比如:野钓,为什么野钓有些鱼儿鱼嘴都被鱼钩挂掉了还会吃饵呢?野外钓位经常碰到鱼嘴上有伤,有的鱼儿嘴都没了,特别是鲫鱼,鲫鱼嘴唇很薄,提竿稍微用力,就把鱼嘴拉破了。这种情况鱼儿为什么还会去吃饵呢?自然水域鱼儿食物比较多,蜉蝣生物更多,相对于黑坑来说鱼儿找到食物的机会更多,那么为什么它“好了伤疤忘了疼”?

这要从鱼儿的食物说起,野外食物很多,各种水草、水蚯蚓、红虫、蜉蝣生物都在水体内生存。鱼儿对于各种水草等素食吃起来没有难度,但是对于水蚯蚓、红虫、蜉蝣生物捕食起来就很有难度,不是想吃就能吃的。我们再河边会发现,很多水蚯蚓露出头,但是人们接近的时候它们立马缩回水内。各种水生动物。都有自己应对危险的方式,鱼儿想要吃到它们不花费一点力气是不行的。

前脚刚脱钩,后脚又来吃,你以为鱼傻?其实它比你想得更聪明

钓友们的饵料都是在鱼钩上,不管是蚯蚓还是红虫还是其他动物性饵料,鱼儿捕食起来没有难度,它们自然也就非常喜欢,受不了饵料的诱惑,受不了饵料的美味,自然也会大口吃饵。钓友们用的饵料也是很美味的,香的、腥的、甜的、应有尽有,鱼儿虽说很精明,但是饵料的诱惑力太大了,真正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食物的美味也是诱惑鱼儿吃钩的主要原因。

鱼儿脱钩后吃不吃钩很大程度上是食物的多少和食物的美味程度,食物比较多它容易找到食物,就有可能长时间不吃钩,食物比较稀少,吃不到东西,有可能短时间内还会吃钩。

二、鱼儿的大小,大鱼小鱼的精明程度是不一样的

鱼儿的大小对于鱼儿的精明程度有很大影响,大鱼肯定比较精明,它们能长这大,不是几年能够长大的。几年内不知道经历了多少风吹雨打,不知道经历了多少陷阱,肯定比较聪明,脱钩后长时间不吃钩也正常。小鱼就像没有社会经验的小孩子,脱钩后有可能还会吃钩。

前脚刚脱钩,后脚又来吃,你以为鱼傻?其实它比你想得更聪明

比如:在老猫老家,有个不大的池塘,大概2亩多,水比较深,很多年没有抽水抓鱼。都知道里面有几条大鱼,每当夜深人静,或者天气比较闷热。这几条大鱼在水面翻花水花很大,有时候跳出水面。老猫也经常大钩大线蹲守,但是从来没吃过钩!有一年春节池塘附近几家人,用抽水机把水排干,竟然抓出来3条大鲤鱼,两条大的一条小的,大的30斤左右,小的也有20多斤,不知道它们生长了多久才长这么大。打窝钓鱼

水底很多气泡,锅盖大小的细密气泡,但是从来不吃钩,很精明,估计不知道被钓过多少次变的很精明,后来就不吃钩了。

比如:小鱼在天气合适的时候吃饵就非常好钓,这和它们的生存方式有关,小鱼是为了生存需要,为了躲避其他大型食肉鱼类,从而成群结队去觅食。打好窝子后鱼群只要进窝,它们就会抢食,如果鲫鱼群密度很大,它们甚至半水就开始接口。小鱼长大以后就很难大群活动,特别是夏季鱼儿长大后三五成群已经不少了,有的甚至单独行动。

前脚刚脱钩,后脚又来吃,你以为鱼傻?其实它比你想得更聪明

大鱼很精明,生存经验很丰富,能够识别危险,也能够躲避危险。想要钓获它们一半是运气一半是实力,如果大鱼被钓获多次都能逃脱,那么它们在此吃饵的时候更加精明,更不容易钓获。小鱼在野外生存经验不足,大群活动,为了觅食竞争也非常厉害,不吃饵不抢食是会被淘汰的。这么多鱼去抢食,再加上饵料的美味,它们也不会去想太多。

三、鱼钩的大小,鱼钩的大小对鱼儿的伤害相差很大

鱼钩的大小对于鱼儿吃钩后的伤害程度不一样,鱼钩大对于鱼儿伤害很大,挂破鱼嘴,挂掉鱼嘴上的肉很常见,特别是带倒刺的鱼钩,对于鱼儿伤害更大。鱼钩比较小或者无倒刺鱼钩,对于鱼儿伤害很小,这也是很多黑坑为了鱼儿减少死亡率甚至不让用带倒刺的鱼钩也是这个道理。

比如:带倒刺的鱼钩,带倒刺的鱼钩,钩条比较粗,专门为大鱼设计,中鱼后鱼儿不容易逃脱。即使鱼儿逃脱后也不容易吐出鱼钩,或者说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吐出鱼钩。碰到这种情况

鱼儿逃脱后吃钩的几率会大大延长,甚至需要很长时间也不在吃钩。

前脚刚脱钩,后脚又来吃,你以为鱼傻?其实它比你想得更聪明

老猫曾钓一条鲤鱼,杀鱼的时候才发现,鱼嘴里有一个伊势尼鱼钩,鱼钩已经锈迹斑斑,不知道在鱼嘴里多长时间。都快锈烂了,感觉即使不被钓上来,时间久了也就自然脱落了。其实鱼和人也一样,不管曾经受到多大伤害,不管伤害的人是谁,同样的错误还是会犯,只是看时间的长短。

比如:无倒刺的鱼钩,无倒刺鱼钩,钩条细,鱼钩小对于鱼儿伤害更小,有可能鱼儿脱钩后过一会就会吃钩。特别是钓小鱼的时候,小鱼生存经验差,没有大鱼那么狡猾,脱钩后可能没有几天又会去吃钩。

有次和朋友一起去钓鱼,钓点比较偏僻,平时基本没有人钓鱼,在这个地方钓鱼图个清净。鱼儿个体比较大,线组1.5+1鱼钩5号袖钩,主钓大鲫鱼。由于鱼口比较好,用的鱼竿比较硬,提竿的时候挂上来几个鱼嘴。当时并没有在意,过了2天又去钓鱼,有一条鲫鱼嘴唇少了一块,还没有长好,由于挣扎伤口都裂开了。当时就很纳闷,这才2天怎么又来吃钩了,最后这条鱼命大,放生了。

有倒刺鱼钩脱钩后,鱼儿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不吃钩,虽然鱼儿逃跑,但是对鱼儿伤害很大。无倒刺鱼钩对于鱼儿伤害比较小,有可能脱钩后短时间还会吃钩。

前脚刚脱钩,后脚又来吃,你以为鱼傻?其实它比你想得更聪明

说到最后:鱼儿脱钩后吃饵不吃饵有很多因素,首先是水域内食物丰富不丰富,水域内食物较多,鱼儿获取食物的方式也就比较多,不用费多大力气就能吃到食物,食物丰富鱼儿吃钩的几率就比较小。如果水域内食物比较稀少,鱼儿为了吃食物需要大量的时间,它们碰到美味的食物后一般不会放过,鱼儿吃钩的几率就比较大。

其次鱼儿的大小,大鱼很精明,生存技能很多,有时候不管是用什么味型的饵料,真不能诱惑它们,特别在食物丰富的水域,大鱼不吃钩很正常。鱼儿比较小就是典型的“好了伤疤忘了疼”,再去吃饵很正常,再说了小鱼相对于大鱼来说。它们竞争关系更大,大群活动不去抢食真是很难吃到食物,有时候也可能是无意中又吃钩。

最后鱼钩的大小,鱼钩比较大钩条比较粗,对于鱼儿的伤害也就比较大,如果碰到大鱼吃钩,脱钩后一般最近一段时间内吃饵的几率比较小。如果是无倒刺鱼钩,对鱼儿伤害比较小,鱼儿短时间内吃饵的几率很大。用无倒刺鱼钩钓小鱼,小鱼生存经验比较小,脱钩后用不了多久鱼儿还是会来吃钩。

这是老猫对于鱼儿脱钩后还吃钩不吃钩的理解,不知道您们有没有碰到钓上来鱼儿嘴里有鱼钩的现象,不知道你们对于鱼儿脱钩后还会不会吃钩是怎么理解,咱们一起聊聊,看看鱼儿脱钩后在去吃钩的原因是什么,还有哪些因素对于脱钩后鱼儿吃饵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