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李世民是同一时代,可惜英雄不能并存于世,一代英豪至此败亡

李世民抓获窦建德后,呵斥他:“我征伐王世充,关你什么事?你竟敢越界而来,冒犯我军士的锋锐!”窦建德大义凛然,毫不畏惧,:“今天我不自己来,恐怕有劳你走远路去取。”

世民让之日:“我自讨王世充,何预汝事,而来越境,犯我兵锋!”建德日:“今不自来,恐烦远取”《资治通鉴》

他和李世民是同一时代,可惜英雄不能并存于世,一代英豪至此败亡

李世民

窦建德是什么人呢,为什么说他是和李世民一样的英豪?

窦建德,贝州漳南(今河北故城县)人,历史记载,他是东汉大司空窦融后代,辽东宣王窦拓玄孙。那好像也没啥用,反正到他这一代,已经是个农民了。古代的农民,成年后,接上祖辈的锄头,村里娶个媳妇,生小孩,做农活,安安稳稳就是一辈子了。

但是,他却不一样。

曾经有个同乡死了父母,家境贫寒无力安葬,当时窦建德正在耕田,听到后直叹气,立即放下农活,主动送去办理丧事所需要的全部财物。因为这事,让他在乡里小有名气。隋炀帝大业七年,朝廷招兵征讨高丽,郡里挑选勇敢优异的人当小帅,于是委任窦建德为二百人长。

他和李世民是同一时代,可惜英雄不能并存于世,一代英豪至此败亡

窦建德起义时

他是要建功立业的人,这二百人的队伍,还远远满足不了他的胃口。直到,他遇到了孙安祖。

孙安祖是个杀人逃犯,因为反抗征兵,杀了县令跑了。窦建德收留他,还给他指了一条路:现在正值乱世,不如暂时落草为寇,等待时机,建一番事业。孙安祖答应了。

本来想着等待时机成熟,再干一番大事,但是,发生了一件事,加速了窦建德的起义。

蓨县人高士达兴兵造反招集了一千多人,在清河郡一带活动。当时往来于漳南县境的各股盗匪,沿路屠杀抢劫当地百姓,焚烧房屋,惟独不到窦建德的家乡骚扰。因此郡里县里料定窦建德跟盗匪们相互勾结,就拘捕了他的家属,不论老少都杀掉了。窦建德听到他全家被杀,来不及悲伤,率领他手下的两百人逃跑投靠了高士达。

加入组织后,窦建德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干了,把他的军事才能和军事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隋朝派将军郭绚率领一万多人攻打他们。窦建德使起了苦肉计,他让高士达留守根据地,自己精选强兵七千人出走,假装跟高士达闹矛盾要叛离他。高士达公开窦建德叛逃,还拉出一名俘虏来的女人诈说成窦建德的妻子,当着留守部队的面杀掉。窦建德则装假派人送信给郭绚请求投降,愿意当先头部队,打败高士达来为妻子报仇。郭绚相信了,带领军队跟随窦建德来到长河边界,准备跟他订立盟约,共同干掉高士达。结果可想而知,窦建德突然攻打他们,大败郭绚。

隋朝廷又派杨义臣率领一万多人讨伐他们。窦建德对高士达说:“隋朝的将领会打仗的只有杨义臣,刚刚打败张金称,长途跋涉进攻我们,锐气正盛,我们应该避其锋芒。请让我带着军队拖着他们,使他们想打又打不到,白白地拖他几个月,等他的将士们疲劳厌倦了,乘机打他个猝不及防。”

前面的一战,窦建德名气大涨,都快超过高士达。虽然,他说的很合理,计谋也很好。如果这次还听他的,那他高士达还怎么立足。最终,高士达选择不听,而且还不让窦建德出战,他要去建功立威。果然,过了五天,杨义臣大败高士达,而且还让他领了盒饭。隋军乘胜追击,围攻义军大本营。军营的守兵本来就少,听说高士达已被打败,大家都四散逃跑了。窦建德最后只带着一百多人逃到了饶阳县。

他和李世民是同一时代,可惜英雄不能并存于世,一代英豪至此败亡

窦建德剧照

后来,窦建德偷偷返回平原县,收拾义军的遗体,都掩埋好,还为高士达举行葬礼。又招集逃散的士卒,得到几千人,军队又振奋起来。当初,匪徒们捉到隋朝的官吏和当地士绅全都杀掉,惟独窦建德一定以礼相待。最初得到饶阳县的长官宋正本,奉为贵客,跟他商讨大计方针。此后隋朝郡县的长官逐渐地献城投降他,军队气势更加兴旺,精兵强将达十多万人。

前面两次的镇压没效果,朝廷要给他们来点更猛的料。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派遣右翊卫将军薛世雄率领三万人马讨伐窦建德。

听说薛世雄来了,窦建德又用回惯用的套路——示弱。挑选几千名精兵埋伏在河间县南部边界的沼泽里,各城镇的守军全部拔营伪装偷跑。薛世雄以为窦建德害怕自己,并不构筑军事设施。窦建德探清这些情况,亲自率领一千名在凌晨偷袭薛世雄。隋军睡眼惺忪,而且正好遇到浓雾,两军辨认不清,隋军撒腿就跑,自相践踏,死了一万多人,薛世雄带着几百人逃走,剩下的部队全被打败。

做了几次小买卖,积累了一些资本,终于可以主动出击了——攻打河间县城。县城被围困许久,粮食耗光,又得到隋炀帝被杀的消息,河间郡丞王琮带领官吏向百姓宣告噩耗。

他和李世民是同一时代,可惜英雄不能并存于世,一代英豪至此败亡

机会来了,窦建德派遣使者进城表示哀悼,王琮乘机托付使者请求投降。王琮带着官吏们双手反绑在背后来到军营门前。这时,窦建德展现了他政治家的风采,亲自为他们松绑,跟他们谈论隋朝灭亡的事,王琮低头弯腰伤心痛苦时,窦建德也抽泣起来。有的将领向窦建德提议说:“王琮长时间抵抗我军,被杀的人很多,没有办法才出城投降,我们要求煮死他。”窦建德说“:这是一位有节操的人。正好予以提拔任用,以便鼓励忠心侍奉国君的人,怎么能够杀他。从前在高鸡泊一起当盗匪,也许可以随便杀人,如今要稳定百姓平定天下,怎能伤害忠良呢?”于是在军队里传布命令说“:以前跟王琮有仇的人,如今敢于煽动人心,罪灭三族。”当天任命王琮为瀛州刺史。

诸贼帅或进言曰:“琮拒我久,杀伤甚众,计穷方出,今请烹之。”建德曰:“此义士也。方加擢用,以励事君者,安可杀之。往在泊中共为小盗,容可恣意杀人,今欲安百姓以定天下,何得害忠良乎?”因令军中曰:“先与王琮有隙者,今敢动摇,罪三族。”《旧唐书》

他和李世民是同一时代,可惜英雄不能并存于世,一代英豪至此败亡

窦建德有远大志向,和其它农民起义不一样。其它人每当有了一点小家当,就开始贪图享受,奢靡,自大狂妄。但是,他每当攻陷城镇,所得到的财物,一起分发奖赏给各位将领,自己一样东西都不要。又不吃肉,日常吃的只是蔬菜、脱皮粟米饭。他的妻子曹氏不穿丝织衣裳,小妻、侍女只有十几人。进聊城后,得到上千名宫女,都是天香国色,当即遣散。得到隋朝文武官员和骁果军上万人,也遣散,听凭他们到哪里去,还任命隋朝的黄门侍郎裴矩为尚书左仆射,兵部侍郎崔君肃为侍中,少府令何稠为工部尚书,其他人按照才能专长授予官职,交付实权。他们中有想到关中和东都去投奔别人的,照样发给足够的衣物食粮,派兵护卫,送出辖区。而且还联合隋朝残部和突厥。充分展现一个优秀政治家的才能。

按照这样的发展下去,他应该是朱元璋、刘邦等人物,可以建功立业,流芳百世。但是,他偏偏遇到了李世民。

620年,经过几年的重组兼并,曾经上百支的各路英豪如大浪淘沙一般,所剩无几。其中,李渊、李世民父子,窦建德,王世充是最大的3支力量。李渊、李世民在长安建立唐朝政权,而窦建德、王世充分别在河北和河南建立夏国和郑国。三个政权,形成鼎足之势。

他和李世民是同一时代,可惜英雄不能并存于世,一代英豪至此败亡

王世充剧照

7月,李渊命李世民率部攻打王世充。手下猛将如云,大家都认为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没想到,李世民一路畅通无阻,仅仅用了3个月,就兵临城下,将郑国都城洛阳围得水泄不通。

王世充被迫无奈,向窦建德寻求援助。

窦建德有一万条理由拒绝王世充的求助。因为在一年前,王世充曾经进攻他的地盘黎阳。窦建德毫不客气地反攻王世充的地盘殷州。两人由此反目成仇。事实上,当窦建德将此事交给部下讨论时,大部分人都反对救援王世充。

只有中书舍人刘斌一人坚持救援王世充。他说:“今唐有关内,郑有河南,夏居河北,此鼎足相持之势也。闻唐兵悉众攻郑,首尾二年,郑势日蹙而唐兵不解。唐强郑弱,其势必破郑,郑破则夏有齿寒之忧。为大王计者,莫若救郑,郑拒其内,夏攻其外,破之必矣。若却唐全郑,此常保三分之势也。若唐军破后而郑可图,则因而灭之,总二国之众,乘唐军之败,长驱西入,京师可得而有,此太平之基也。”

在刘斌看来,如果李世民破掉王世充,夏国必然有唇亡齿寒的忧患。不如及时救援王世充,保留郑国,维持三足鼎立的局势;甚至还可以破灭唐朝军队后,顺便灭了郑国,长驱直入攻灭唐朝,统一天下。

窦建德采纳了刘斌的计策。

“及建德结阵於汜水,秦王遣骑挑之,建德进军而战,窦抗当之。建德少却,秦王驰骑深入,反覆四五合,然後大破之。建德中枪,窜於牛口渚,车骑将军白士让、杨武威生获之......七月,秦王俘建德至京师,斩于长安市,年四十九。”《旧唐书》

窦建德在和李世民这次交战,失败被俘,并且在长安斩首示众,年龄才四十九。

他和李世民是同一时代,可惜英雄不能并存于世,一代英豪至此败亡

窦建德剧照

他有胆识有远见,是一个英雄豪杰,更是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推翻隋朝的暴力统治中作出了光辉的贡献。但是,他遇到了那个时代比他更厉害的李世民,也只能退出历史舞台,关于他的表演也拉下了帷幕。

举世不知何足怪?力行无顾是豪雄。这句话是他的毕生写照。

我是老鱼,关注我,每天和你一起看世界,品历史,长见识,树人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