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節儉衣著樸實的這個南安人,為家鄉文化教育捐資超3000萬

生活節儉衣著樸實的這個南安人,為家鄉文化教育捐資超3000萬

提高高等教育的質量,關鍵是辦好小學教育。 ——吳定基

  “定基業老驥協力,織霞暉雛鷹可期”,在石井鎮厚德中心幼兒園一塊石頭上,吳定基題寫了人生格言。多年來,吳定基為幫助家鄉繁榮發展,慷慨捐輸3158.2萬元資助家鄉興辦文化、教育事業。愛國僑領李光前長子李成義評價他“心繫家國,情傾公益,慷慨捐輸,當仁不讓,深孚眾望,更重要的是有一顆金子般的愛心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生活節儉衣著樸實的這個南安人,為家鄉文化教育捐資超3000萬

捐贈資金超3000萬

92%用於教育文化事業

  與學生們席地而坐圍成一圈,笑容燦爛;接過學生鮮花,還俏皮地敬禮;在幼兒園,與孩童們一起玩耍,“六一”兒童節會演上即興演唱《大海呀故鄉》……在石井鎮厚德小學內,掛著一幅幅吳定基與學生們的合照。

生活節儉衣著樸實的這個南安人,為家鄉文化教育捐資超3000萬

 “吳定基先生雖身居異域,卻心繫桑梓,特別是他非常關心學生,連續多年在‘六一’兒童節回到家鄉,與孩子們一起度過,才留下了這些珍貴的照片。”這段時間,厚德小學校長吳溪源忙著整理“愛心獻故園、慈善報桑梓”吳定基、李織霞伉儷事蹟展的資料,看著牆上的一幅幅相片,他不禁想起與吳定基先生的第一次見面。

  那是1993年的春夏之交,天氣乍暖還寒。當時吳溪源是厚德小學的教導主任,正忙著處理學校工作。突然,一名女老師急匆匆跑過來,“主任,你快去看看,有一個人拿著相機在學校裡四處拍攝”。

  吳溪源在校園裡遇到了拍攝者,“中年男子,上身穿襯衫,衣著樸素”,這是吳溪源的第一印象。招待對方到會客室,問起是哪裡人、為何進入校園拍攝,該男子回答說:“我來自新加坡,受香港朋友委託,帶來5000元捐給厚德小學。”

  交接完捐款後,男子希望吳溪源帶著他到石井後店村走一走。看古厝、走村莊,在吳溪源的帶領和講解下,他們將後店村逛了一圈,對方在離開前還要了一張後店村平面圖。直到離別,吳溪源都不知道對方的姓名,更想不到他們以後會有數十年的相交。“後來,每次相見,吳定基先生還是和第一次見面一樣,衣著樸素。”

  厚德小學於1932年創辦,是1980年後店村旅菲僑親吳世良捐建的兩層教學樓。1994年11月,後店村旅居新加坡僑親吳定基、李織霞伉儷返梓,看到厚德小學簡陋的舊校舍成了危房,對鄉親和師生們許下承諾,“要盡心盡力捐建一座新校園”。

  “小學教育是國家培育英才的起點。”吳定基認為,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質量,關鍵是辦好小學教育。小學階段除了讀書識字,更重要的是培養良好的素質,成為一個熱愛生活、貼近生活、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的孩子。

  那時,吳溪源才知道,他接待過的那個衣著樸素的中年男子,正是吳定基。

  此後,吳定基多次返鄉,為厚德小學新校園選址,並最終確定在風景秀麗的碧雲巖山下。“當時吳定基先生還表示附近山地要預留建設中學。”吳溪源說,1995年年底,厚德小學新校址正式動工建設,4個工程隊同時進場施工,僅用一年時間,佔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總投資807萬元的新校園就建設完成並投入使用。

  新校園規模宏大,不僅有教學樓、禮堂、實驗樓、宿舍樓等,還配套建設了游泳池、體育場等,僅400米標準跑道在當時就極為少有。為紀念旅菲僑親吳世良對厚德小學的貢獻,吳定基將新校園教學樓定名“吳世良教學樓”,並題寫樓名。

  “吳定基先生捐建了多所學校建築,卻沒有一棟樓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吳溪源告訴記者,吳定基曾說“以最初的捐贈者命名,就是要傳承華僑精神”。

  20多年來,吳定基長期支持家鄉教育事業,捐資296.1萬元建設石井厚德中心幼兒園,先後捐資624.3萬元建設厚德中學教學樓、體育運動場等。2002年厚德小學被評為福建省示範小學,2008年厚德中心幼兒園被評為南安市優質幼兒園,他資助的厚德中學教學質量也在快速提升。2012年,南安市政府批准石井鎮設立“厚德學園”。

  

生活節儉衣著樸實的這個南安人,為家鄉文化教育捐資超3000萬

厚德學園,培育幾代石井人。

廈門大學“成楓樓”、金淘鎮晨光幼兒園、國光二中、南安市工業學校、南安市青少年宮……多年來,吳定基及夫人李織霞捐贈公益事業建設資金超3000萬元,其中投入教育、文化事業就達2900多萬元,佔92%,足見其對教育事業的重視程度。

為家鄉公益事業

爭取建設資金達1.4億

  在吳定基身上,還有另一個重要身份——工程項目調研員。

  上世紀90年代初,為幫助家鄉發展公益事業,愛國僑親李成楓秉承新加坡李氏基金主席李成義先生意願,倡導和支持創立南安市芙蓉基金會,重新搭建起中斷30年之久的李氏基金與家鄉聯繫“橋樑”,掀開了南安僑鄉公益事業新的一頁。

  李成楓擔任芙蓉基金會名譽理事長的4年裡,吳定基始終陪同其奔走於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家鄉之間,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確定家鄉學校、醫院等諸多重大公益建設項目。

  1995年,為了芙蓉僑鄉的繁榮發展和光前學村的建設,李成義昆仲委任李織霞和吳定基為“工程項目調研員”,負責評估及調研李氏基金委託芙蓉基金會承辦的所有公益工程建設項目,進一步密切李氏基金和芙蓉基金會的聯繫。

生活節儉衣著樸實的這個南安人,為家鄉文化教育捐資超3000萬

1995年,吳定基先生(右四)與南安市芙蓉基金會理事長李兆生先生(右三)前往新校園建設現場視察。

  光前學村、光前醫院等建設現場,都留下了吳定基的身影。當時,芙蓉基金會創會理事長李兆生常陪同調研,“泉州光前醫院、南安工業學校的建設,國光初級中學的籌劃乃至學村每一建設工程的項目,吳定基、李織霞都細心聽取,認真審核,提出寶貴、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吳定基夫婦對家鄉公益事業的熱情,讓李兆生深為感動。“可以感受到大家的心往一處想,互相信任、互相支持。”

  在李兆生看來,為創建一流學村,幫助家鄉發展成為“民殷財阜”的先進地區,吳定基夫婦嘔心瀝血,竭力爭取李氏基金把發展家鄉公益事業放在首要位置,在其任上一起爭取到的捐助家鄉公益事業建設資金達1.4億元,使家鄉公益建設欣欣向榮,文化教育、醫療衛生事業得到長足的進步,學村設施不斷完善,辦學水平迅速提升,步入全省乃至全國的先進行列。

  1995年12月18日,李成義給芙蓉基金會理事長的信中,高度讚揚吳定基夫婦“深受乃父愛國愛鄉精神之影響,大有先人遺風,具有一顆金子般的愛心和無私奉獻的精神”,他們“心繫家國,情傾公益,慷慨捐輸,當仁不讓,深孚眾望”,深表贊同他們繼任其先父的遺缺。

  吳定基:1943年出生於新加坡,祖籍南安市石井鎮後店村。身居異域,心繫桑梓。吳定基自身極其節儉,卻樂於回饋社會、關愛他人,對文化、教育、交通及扶貧濟醫等公益慈善事業慷慨解囊,多年來捐資3000多萬元。創辦幼兒園、遷建小學、助建中學,設立南安市厚德學園,並捐資建設廈門大學嘉庚樓群“成楓樓”等。1995年11月-2012年8月,吳定基受新加坡李氏基金委任為南安市芙蓉基金會工程項目調研員,芙蓉基金會同時聘其為名譽理事長,2010年還聘為該會第五屆監事。因為南安公益事業發展作出顯著貢獻,福建省人民政府為其頒發“捐贈公益事業突出貢獻獎”金質獎章、獎狀,並在南安市石井鎮厚德小學為其立碑表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