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节俭衣着朴实的这个南安人,为家乡文化教育捐资超3000万

生活节俭衣着朴实的这个南安人,为家乡文化教育捐资超3000万

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关键是办好小学教育。 ——吴定基

  “定基业老骥协力,织霞晖雏鹰可期”,在石井镇厚德中心幼儿园一块石头上,吴定基题写了人生格言。多年来,吴定基为帮助家乡繁荣发展,慷慨捐输3158.2万元资助家乡兴办文化、教育事业。爱国侨领李光前长子李成义评价他“心系家国,情倾公益,慷慨捐输,当仁不让,深孚众望,更重要的是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活节俭衣着朴实的这个南安人,为家乡文化教育捐资超3000万

捐赠资金超3000万

92%用于教育文化事业

  与学生们席地而坐围成一圈,笑容灿烂;接过学生鲜花,还俏皮地敬礼;在幼儿园,与孩童们一起玩耍,“六一”儿童节会演上即兴演唱《大海呀故乡》……在石井镇厚德小学内,挂着一幅幅吴定基与学生们的合照。

生活节俭衣着朴实的这个南安人,为家乡文化教育捐资超3000万

 “吴定基先生虽身居异域,却心系桑梓,特别是他非常关心学生,连续多年在‘六一’儿童节回到家乡,与孩子们一起度过,才留下了这些珍贵的照片。”这段时间,厚德小学校长吴溪源忙着整理“爱心献故园、慈善报桑梓”吴定基、李织霞伉俪事迹展的资料,看着墙上的一幅幅相片,他不禁想起与吴定基先生的第一次见面。

  那是1993年的春夏之交,天气乍暖还寒。当时吴溪源是厚德小学的教导主任,正忙着处理学校工作。突然,一名女老师急匆匆跑过来,“主任,你快去看看,有一个人拿着相机在学校里四处拍摄”。

  吴溪源在校园里遇到了拍摄者,“中年男子,上身穿衬衫,衣着朴素”,这是吴溪源的第一印象。招待对方到会客室,问起是哪里人、为何进入校园拍摄,该男子回答说:“我来自新加坡,受香港朋友委托,带来5000元捐给厚德小学。”

  交接完捐款后,男子希望吴溪源带着他到石井后店村走一走。看古厝、走村庄,在吴溪源的带领和讲解下,他们将后店村逛了一圈,对方在离开前还要了一张后店村平面图。直到离别,吴溪源都不知道对方的姓名,更想不到他们以后会有数十年的相交。“后来,每次相见,吴定基先生还是和第一次见面一样,衣着朴素。”

  厚德小学于1932年创办,是1980年后店村旅菲侨亲吴世良捐建的两层教学楼。1994年11月,后店村旅居新加坡侨亲吴定基、李织霞伉俪返梓,看到厚德小学简陋的旧校舍成了危房,对乡亲和师生们许下承诺,“要尽心尽力捐建一座新校园”。

  “小学教育是国家培育英才的起点。”吴定基认为,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关键是办好小学教育。小学阶段除了读书识字,更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素质,成为一个热爱生活、贴近生活、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的孩子。

  那时,吴溪源才知道,他接待过的那个衣着朴素的中年男子,正是吴定基。

  此后,吴定基多次返乡,为厚德小学新校园选址,并最终确定在风景秀丽的碧云岩山下。“当时吴定基先生还表示附近山地要预留建设中学。”吴溪源说,1995年年底,厚德小学新校址正式动工建设,4个工程队同时进场施工,仅用一年时间,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总投资807万元的新校园就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新校园规模宏大,不仅有教学楼、礼堂、实验楼、宿舍楼等,还配套建设了游泳池、体育场等,仅400米标准跑道在当时就极为少有。为纪念旅菲侨亲吴世良对厚德小学的贡献,吴定基将新校园教学楼定名“吴世良教学楼”,并题写楼名。

  “吴定基先生捐建了多所学校建筑,却没有一栋楼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吴溪源告诉记者,吴定基曾说“以最初的捐赠者命名,就是要传承华侨精神”。

  20多年来,吴定基长期支持家乡教育事业,捐资296.1万元建设石井厚德中心幼儿园,先后捐资624.3万元建设厚德中学教学楼、体育运动场等。2002年厚德小学被评为福建省示范小学,2008年厚德中心幼儿园被评为南安市优质幼儿园,他资助的厚德中学教学质量也在快速提升。2012年,南安市政府批准石井镇设立“厚德学园”。

  

生活节俭衣着朴实的这个南安人,为家乡文化教育捐资超3000万

厚德学园,培育几代石井人。

厦门大学“成枫楼”、金淘镇晨光幼儿园、国光二中、南安市工业学校、南安市青少年宫……多年来,吴定基及夫人李织霞捐赠公益事业建设资金超3000万元,其中投入教育、文化事业就达2900多万元,占92%,足见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

为家乡公益事业

争取建设资金达1.4亿

  在吴定基身上,还有另一个重要身份——工程项目调研员。

  上世纪90年代初,为帮助家乡发展公益事业,爱国侨亲李成枫秉承新加坡李氏基金主席李成义先生意愿,倡导和支持创立南安市芙蓉基金会,重新搭建起中断30年之久的李氏基金与家乡联系“桥梁”,掀开了南安侨乡公益事业新的一页。

  李成枫担任芙蓉基金会名誉理事长的4年里,吴定基始终陪同其奔走于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家乡之间,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确定家乡学校、医院等诸多重大公益建设项目。

  1995年,为了芙蓉侨乡的繁荣发展和光前学村的建设,李成义昆仲委任李织霞和吴定基为“工程项目调研员”,负责评估及调研李氏基金委托芙蓉基金会承办的所有公益工程建设项目,进一步密切李氏基金和芙蓉基金会的联系。

生活节俭衣着朴实的这个南安人,为家乡文化教育捐资超3000万

1995年,吴定基先生(右四)与南安市芙蓉基金会理事长李兆生先生(右三)前往新校园建设现场视察。

  光前学村、光前医院等建设现场,都留下了吴定基的身影。当时,芙蓉基金会创会理事长李兆生常陪同调研,“泉州光前医院、南安工业学校的建设,国光初级中学的筹划乃至学村每一建设工程的项目,吴定基、李织霞都细心听取,认真审核,提出宝贵、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吴定基夫妇对家乡公益事业的热情,让李兆生深为感动。“可以感受到大家的心往一处想,互相信任、互相支持。”

  在李兆生看来,为创建一流学村,帮助家乡发展成为“民殷财阜”的先进地区,吴定基夫妇呕心沥血,竭力争取李氏基金把发展家乡公益事业放在首要位置,在其任上一起争取到的捐助家乡公益事业建设资金达1.4亿元,使家乡公益建设欣欣向荣,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得到长足的进步,学村设施不断完善,办学水平迅速提升,步入全省乃至全国的先进行列。

  1995年12月18日,李成义给芙蓉基金会理事长的信中,高度赞扬吴定基夫妇“深受乃父爱国爱乡精神之影响,大有先人遗风,具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心系家国,情倾公益,慷慨捐输,当仁不让,深孚众望”,深表赞同他们继任其先父的遗缺。

  吴定基:1943年出生于新加坡,祖籍南安市石井镇后店村。身居异域,心系桑梓。吴定基自身极其节俭,却乐于回馈社会、关爱他人,对文化、教育、交通及扶贫济医等公益慈善事业慷慨解囊,多年来捐资3000多万元。创办幼儿园、迁建小学、助建中学,设立南安市厚德学园,并捐资建设厦门大学嘉庚楼群“成枫楼”等。1995年11月-2012年8月,吴定基受新加坡李氏基金委任为南安市芙蓉基金会工程项目调研员,芙蓉基金会同时聘其为名誉理事长,2010年还聘为该会第五届监事。因为南安公益事业发展作出显著贡献,福建省人民政府为其颁发“捐赠公益事业突出贡献奖”金质奖章、奖状,并在南安市石井镇厚德小学为其立碑表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