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故事:菊花黃 增收忙

嶽西縣冶溪鎮白沙村將目光瞄準特色種植——菊花。基地建設2年來,村級集體經濟連年增長。一朵朵菊花,在壯大集體經濟的同時,也成為普惠村民的致富花。

11月11日,儘管立冬已過,但金絲皇菊依然處於盛花期。嶽西縣冶溪鎮白沙村50畝菊花基地裡一片金黃。20餘名村民正在基地裡採摘,田裡一派繁忙景象。

“採摘從10月底開始,一天要摘十幾個小時。”貧困戶餘年紅說。

採摘下來的金絲皇菊運到基地旁邊的烘房,在烘房門前,黃詩付和徐豔松正麻利地擺盤。記者在現場看到,每朵金絲皇菊都有巴掌大,整齊排列在烘盤上,黃燦燦的一片。而在他們身後,擺滿菊花的烘盤已層層架起,等待烘乾。

“每天的收入根據工種不同,在80—100元。”徐豔松說著,擺盤動作一刻不停。

白沙村是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村,當年有貧困戶236戶、693人,通過發展養殖業,已於2016年出列。2017年,白沙村集體經濟主要來源油料加工廠停辦,集體經濟僅靠光伏顯然不足。如何發展?只能另闢蹊徑。

“當年,冶溪鎮鎮長王全橋通過考察,發現菊花前景很好,最高每畝可產生2萬元收益。帶我們從黃山學習回來之後,便確定了種植菊花的發展方向。”白沙村第一書記方少春介紹。

2017年,白沙村和其他兩個村共同試種了120畝,效果不錯。2018年,白沙村整合扶貧資金,在村部旁邊建起菊花基地,並在本村流轉了50畝,開始試種。

小小菊花如何帶動扶貧,又如何助力集體經濟?白沙村支委汪術兵介紹,2018年菊花基地試種,便為集體經濟增收14萬,已超過了過去油料加工廠和光伏收益的總和。同時還有100餘戶農戶在此務工,當年便發放務工費近10萬元,戶均可增收1000元,其中貧困戶就有35戶。

看到菊花基地的帶動效果,2019年白沙村在菊花基地種植30畝基礎上,又發展了周邊農戶種植20畝。雖然今年遇到嚴重旱情,菊花有所減產,但由於價格上升,菊花基地效益依然可觀。

方少春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受旱情影響,目前畝均可產乾花60斤,但現在每斤價格達到150元,所以畝均效益可達9000元,50畝收益就是45萬元。

收益如何分配?在方少春看來,發展集體經濟最終目的是為村民謀福利。2018年,基地務工人員還僅限為基地周邊農戶,而今年,村裡很多村民都有很高的積極性。為讓更多村民享受到菊花基地的好處,務工人員也從基地周邊村民組擴大到全村。

“以貧困戶優先為原則,每個村民組每天輪流的方式,帶動全村村民在基地務工。”方少春介紹,預計今年將發放務工費17萬元,餘下的資金可為來年基地建設做準備,也為村莊後續發展建設提供資金保障。總之,要讓菊花基地成果惠及每一個村民。

(記者 常 豔 通訊員 徐進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