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故事:菊花黄 增收忙

岳西县冶溪镇白沙村将目光瞄准特色种植——菊花。基地建设2年来,村级集体经济连年增长。一朵朵菊花,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也成为普惠村民的致富花。

11月11日,尽管立冬已过,但金丝皇菊依然处于盛花期。岳西县冶溪镇白沙村50亩菊花基地里一片金黄。20余名村民正在基地里采摘,田里一派繁忙景象。

“采摘从10月底开始,一天要摘十几个小时。”贫困户余年红说。

采摘下来的金丝皇菊运到基地旁边的烘房,在烘房门前,黄诗付和徐艳松正麻利地摆盘。记者在现场看到,每朵金丝皇菊都有巴掌大,整齐排列在烘盘上,黄灿灿的一片。而在他们身后,摆满菊花的烘盘已层层架起,等待烘干。

“每天的收入根据工种不同,在80—100元。”徐艳松说着,摆盘动作一刻不停。

白沙村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村,当年有贫困户236户、693人,通过发展养殖业,已于2016年出列。2017年,白沙村集体经济主要来源油料加工厂停办,集体经济仅靠光伏显然不足。如何发展?只能另辟蹊径。

“当年,冶溪镇镇长王全桥通过考察,发现菊花前景很好,最高每亩可产生2万元收益。带我们从黄山学习回来之后,便确定了种植菊花的发展方向。”白沙村第一书记方少春介绍。

2017年,白沙村和其他两个村共同试种了120亩,效果不错。2018年,白沙村整合扶贫资金,在村部旁边建起菊花基地,并在本村流转了50亩,开始试种。

小小菊花如何带动扶贫,又如何助力集体经济?白沙村支委汪术兵介绍,2018年菊花基地试种,便为集体经济增收14万,已超过了过去油料加工厂和光伏收益的总和。同时还有100余户农户在此务工,当年便发放务工费近10万元,户均可增收1000元,其中贫困户就有35户。

看到菊花基地的带动效果,2019年白沙村在菊花基地种植30亩基础上,又发展了周边农户种植20亩。虽然今年遇到严重旱情,菊花有所减产,但由于价格上升,菊花基地效益依然可观。

方少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受旱情影响,目前亩均可产干花60斤,但现在每斤价格达到150元,所以亩均效益可达9000元,50亩收益就是45万元。

收益如何分配?在方少春看来,发展集体经济最终目的是为村民谋福利。2018年,基地务工人员还仅限为基地周边农户,而今年,村里很多村民都有很高的积极性。为让更多村民享受到菊花基地的好处,务工人员也从基地周边村民组扩大到全村。

“以贫困户优先为原则,每个村民组每天轮流的方式,带动全村村民在基地务工。”方少春介绍,预计今年将发放务工费17万元,余下的资金可为来年基地建设做准备,也为村庄后续发展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总之,要让菊花基地成果惠及每一个村民。

(记者 常 艳 通讯员 徐进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