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人也爱喝“啥汤”

爱上徐州的100个理由002:

神人也爱喝“啥汤”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特产,一座城市有也有一座城市的习性。

徐州人喜欢喝“啥汤”,是出了名的。无论是达官富人还是布衣百姓,无论是耄耋之年的老者还是背着书包上学的青春少年,无论是多有名气的牛人神人还是普通打工者,都喜欢这一“口”。

其实“,啥汤”的”啥“并不是这个字,而是“食“字旁加上“它”字。这个字是徐州人民的独创的,字典查不到,电脑里也打不出,小爱叔觉得用”啥“和汤组成“啥汤”也挺有创意。”啥”是一个问声字,表示非常惊讶的意思,把这个拆开来说,即“一口不想丢下”,可见徐州人对”啥汤”的喜爱程度。

或许入乡随俗的缘故,时间长了,小爱叔也爱上这“啥汤”,小爱婶和儿子受小爱叔的影响,也不例外。

小爱叔来到这城市第一眼见““啥汤”觉得不怎么起眼,跟家乡的“马糊汤”很相似,轻呷了一口,没有“马糊汤”那样的稠和鲜,第一感觉有一股米粉清香,一种大米刚炒过的那种香味,还有点酸,一种淡淡的酸,汤汁柔和、绵软。

那股清香味与淡淡的酸味,在口腔中滑过入肚,顿时暖暖感觉充溢全身,浑身绵长深远,回味无穷,让人无法用语言形容……

之后小爱叔和徐州本地人一样,也爱上了这”啥汤”。

每每周末儿子从学校回来时,小爱叔总是要买回两三碗,外加半斤热烫烫的煎包或黄澄澄的油条相佐,一品徐州这特有的人间”美味”。

说起”啥汤”,小区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徐州人”便热情地告诉了小爱叔这东西的由来,他讲自己祖祖辈辈几代人都靠卖”啥汤”谋生活,老人说:

“啥汤”又叫酸辣鳝鱼汤(音SHA TANG),古时叫雉羹。之所以叫SHA汤,是因为在徐州许多饭馆早点铺经常会看到标以““饣它汤”这个字,但这个字在字典里是查不到的,只能用徐州话SHA来解释。

据说在远古时代,彭祖在徐州这建立了大彭氏国。当时的尧帝操劳国事病倒了,彭祖进献了用野雉熬制的汤羹,使尧帝恢复了健康的,雉羹由此而名传天下。而彭祖后来成为中华意经和养生学的鼻祖。

啥汤,(饣它 汤)是以大骨与母鸡熬汤,配以麦粒等粮食熬煮的汤,并加姜葱等香料。

自从彭祖创制雉羹以来,历代皇帝都把雉羹视为珍品。到了清代,有一次乾隆皇帝下江南,无意中路过徐州,品尝此汤,很是惬意,便问厨师:“是啥汤?”。

答曰:“就是饣它汤”。

当乾隆看到、尝到的同时,已悟出是雉羹;便又问厨师“啥汤怎样写的?”

厨师文化不高顿时傻了眼,用手指比画着“食”字右边加个“它”字,即今天沿用的“饣它” 字。事后不久,乾隆传诏:封徐州Sha汤为“天下第一羹”。

在徐州,要想喝到最正宗最地道的“啥汤”,一定要去解放南路上的马市街Sha汤店。它开设于清代光绪年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早上6、7点钟,来这儿吃早餐的市民就已经排起了长队。马市街饣它汤店一天制作平均在1800碗左右,分店也都在一天几百碗,整个算起来,一天也得达到2800碗左右。啥汤”没有门派之分,但有正统之争。

马市街位于徐州户部山内,也是徐州仅存的古街之一,明代末期至清代中叶,因骡马市闻名,陆续演变成集马鞍具、染料坊、杂货铺、小吃铺等商家云集、买卖兴隆的商业街,具有2000多年历史,300多年商业史,也是成为徐州商业文化、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被誉为“千古繁华地,徐州不夜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一座城市有每一座城市的生活习惯。

爱上一座城市的同时,也会不由自主城爱上一座特有的风味美食。徐州的”啥汤”是徐州人最喜欢食用的早餐,小爱叔漂居这座城市时间久了,也逐步被改变了生活习性。

每次老家来人时,小爱叔总免不了亲切地说一句:明天早上,我们去喝本地特产“啥汤”,来尝尝徐州人耿直爽辣的味道!

神人也爱喝“啥汤”
神人也爱喝“啥汤”
神人也爱喝“啥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