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的“前生今世”

英雄是群体生活的产物,早在人类社会发展初期,人们就已经出现了早期的“神的意志”,在大自然面前的束手无策,促进了人类社会群体需要有“超人”的出现才解决这些问题。英雄的出现与之而来的是大众心理的英雄崇拜,自然也是对超常能力,对成功的渴望,对英雄人物的膜拜。这是人类社会自发展以来,就一直根深蒂固的潜意识文化。

小丑的“前生今世”

好莱坞,这座造梦“美国梦”的巨大影视工厂,从诞生之初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超级英雄”的想象,从《终结者》再到后来的《超人》《X战警》《复仇者联盟》系列等,这些“超级英雄”电影也毫无例外的成为了美国好莱坞电影工厂最成功的传统模式之一。

小丑的“前生今世”

融合下的“美式超级英雄”

美国建国至今,文化历史虽短,本身并不具有悠久的英雄文化,但是由于移民文化的影响和冲击,美国的英雄文化深受希腊罗马神话和罗马史诗文化的英雄。因此我们看到,无论是“超人”还是“钢铁侠”“美国队长”,他们都是骁勇善战的勇士,一个追求崇拜理想而受人尊敬的“英雄”。在外来文化和美国本土的“英雄”需求文化之下,两者融合行程了美国式的超级英雄。

小丑的“前生今世”

在二战之后,美国急需“超级英雄”的存在来获得“精神支撑”,而在这漫长演变的过程中,“超级英雄”漫画也就此诞生,他们以“正邪对立”“战斗联盟”“坎坷情路”“平民化”“科技化”“标志性的英雄服饰和武器”,给后世的一代又一代的观众们树立起“超级英雄”意识,这也为后来的漫改电影留下巨大的一笔财富。

纵观美国地道“超级英雄”史,唯有一位“超级英雄”是特殊的,在世界百大超级反派英雄的排行榜中,他排行第一位,而在DC的人物史上也只有三类:正反派和小丑。

小丑的“前生今世”

中世纪与“愚人文化”

小丑,最早来源于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小丑”,它是一种特殊性的喜剧人物,小丑的形象大多数都出现在莎士比亚的大量的悲剧,喜剧和历史剧中。它与普通的喜剧人物有着莫大的区别,并不是每个被讽刺的喜人物就能够被称之为“小丑”。在易红霞的《诱人的傻瓜:莎剧中的职业小丑》中具有启发性的提出了“莎士比亚”的“类傻瓜的形象”,而这些“类傻瓜”往往远离崇高和庄严,他们总是表现出不容忽视的人生智慧以及对生活的睿智。

小丑的“前生今世”

在“愚人文化”所赋予了每个“调笑者”烙印之后,它们也被写进了欧中中世纪的一个重要的世俗节日,甚至在后来愚人节和愚人舞的混合题材大量的出现在欧洲的文学,论文,木刻和版画中。比如布兰特《愚人船》,科洛兹《驳疯狂的爱情》,加卢斯《垄断与社会,光明穿上的庸众》,到了后来的文艺复习时期,这些“调笑者(小丑)”被赋予了新的历史角色,它们不再是站在舞台上作为可笑的配角,而是作为真理的卫士站在舞台的中央,它们在黑白交互的时代中,当所有人都因愚蠢而忘乎所以的时候,它们的出现则会提醒每一个人,保持清醒睿智。

小丑的“前生今世”

莎士比亚的“小丑”分类

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广义的小丑分类是一个表面化的问题。在他的著作中直接标注“傻子”的戏剧中包括《李尔王》《雅典的泰门》《威尼斯商人》,标注“职业小丑”的戏剧中包括《奥赛罗》以及《第十二夜》,而标注“调笑者/弄臣者”则把偶偶《暴风雨》《亨利四世》,而到了“小丑(聪明的傻子)”则出现中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中的费斯特身上。事实上,莎士比亚也曾试图用以“标签化”的方式将三者“小丑”进行区分,但在实际的创作中,莎士比亚本人也曾经常混淆三者之间的界限。

小丑的“前生今世”

我们重新对“小丑”分类的识别和区分是必要的,小丑/傻子必须都是穿着愚人的彩衣,在严格的社会制度之下,他们都是低俗的喜剧人物形象,由于他们并非是出身于旧式的传统贵族,他们始终不被社会所认可,甚至沦为了上层人物所取笑的对象,在逐渐的压迫和反抗之中,这些“小丑”也冲突了最后的“道德”束缚,但与此同时他最终也被黑暗所吞噬。

小丑的“前生今世”

后世的“小丑”

在历史的演变和戏剧艺术的发展中,“小丑”极具幽默讽刺的夸张怪诞也被放大,它的出现促发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社会规范,社会秩序,以及传统的道德反思与批判。从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小丑”再到DC以及各类文学作品所赋予的后世“小丑”,它们都在各自的时空内被赋予了放肆的权利。

在莎士比亚喜剧中,人们是应该是原谅“小丑”的一切嘲讽或者是茅房,它在莎士比亚戏剧中是被“特许放肆的傻子”,而到了现在的漫画和漫改电影中,由于“小丑”卑微而又无法摆脱的依附身份,社会地位和社会鲸鱼,它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小丑的“前生今世”

后世的“小丑”在舞台上的表现,通过用以现实存在的“巨石”去砸开现实社会中所存在的褶皱或者是裂缝,用毁灭来谈毁灭,用悲离来谈悲离,因此它注定是压抑的,它注定是黑暗的,在这个走向压抑和黑暗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那些背后所存在的“严格社会等级”和“超越狭隘认知和陋习”的可能性。

我们今天所谈论的“人为的傻子”可以揭示自我与社会真相,为观众提供无伤大雅的娱乐,以及少量人类才所拥有的普遍智慧。正如俗语:天才都是疯子,一个在左,一个在右,一个提供喜剧,一个提供悲剧。而今天的“小丑”属于“右”和“悲剧”,他们用以“自我毁灭”的方式,从打破常规的各种道德劝诫中,给大众提供机敏的观察世界的视角。

小丑的“前生今世”

杰昆·菲尼克斯的“小丑”

这些“小丑的反常规”都是基于常情常理,而并非是以“知识”或以“道德”“出身”上的优越性。我们透以“认为傻子”的表现的丰富性来洞悉今天社会的问题。所以当我们回到《小丑》中,看到杰昆·菲尼克斯饰演的“小丑”在近乎癫狂的表演和最后的绝望的时候的瞬间转折,才意识到原来一切都是这么的顺利。

我们无需剧透,就能够从“小丑”的人物形象上所探知,这部电影必定是气氛压抑,暴力美学让人猝不及防,那些精神病患者,边缘人群,社会底层人物,被压迫在“道德”真空中最后绝望的小人物,注定会让观众们入木三分,让人绝望的.....

小丑的“前生今世”

每部电影其实都是半成品,它最终是在观众的体验和理解中变得完整。至于电影《小丑》的艺术成就已经无需多言,在电影理解上有些人看到了危险和煽动,有些人会看到警示和提醒,也会有人看到这部电影而盲目的跟从又或者是呼呼的睡去。

在这个平庸的时代,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有人赞同有人摇头,有人兴奋有人不悦,这都很正常。但是让人不寒而栗的电影才更让人感觉到恐惧。

小丑的“前生今世”

电影《小丑》或会随着时代的洪流,而逐渐淡化影响力,但后世的“小丑”却还是会以各种形式存在着,它们始终站在舞台的中央,向“愚昧的大众”着亮着红灯,警示着众人。——END

小丑的“前生今世”

参考文献:

[1]周小玲.试论美国电影中的英雄情结[J].渝西学院学报, 2002 (6) .

[2] 莎士比亚.福柯.疯癫与文明理性时代的疯癫史[M].刘北成, 杨远婴, 译.北京:三联书店, 2012:15-17.

[3]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4:35.

[4]杨周翰.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79:89.

[5]美国漫画改编电影中“超级英雄”原型批评——以DC公司和MARVEL公司出品的系列为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