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的運行規律,商品房只漲不跌?

房價的運行規律,商品房只漲不跌?

房屋作為一種商品,符合一般商品的價格運行規律,即供求關係決定價格。因此,本篇文章,我們嘗試從供應、需求兩個方面,對房價的運行規律進行分析

一、供應方面

1、土地供應:由於我國土地屬於集體所有,因此土地供應由地方政府決定,同時,地方政府的大部分收入來源於土地出讓所得。

由上,可得出兩個結論:

(1)政府出讓土地,需要走審批流程、競拍流程等,因此,土地供應速度比較遲鈍,不能對市場快速做出反應。

(2)由於地方行政收入的大部分來源於土地出讓,因此地方政府有很大的動力,來維持甚至推高土地出讓價格。因此,地方政府會控制土地出讓總量,來確保土地供應保持“緊俏”狀態。

2、新建商品房供應

開發商競得土地後,進入報建、開發流程,待符合預售資格後,擇機銷售商品房。

這裡有兩點需要說明:

(1)開發商從拿地到銷售,一般需要3-5年,週期較長,難以對市場做出快速反應。

(2)開發商拿地後,並不是不受限制的任意開發。政府在出讓土地時,已經規定了該地塊的容積率、綠化面積、配套建築等,因此,一塊土地可最終提供的商品房數量是有限的。

(3)早些年,有些開發商拿地後,屯著,不開發,等過幾年,周邊配套成熟後才開發或者轉讓,這些因素進一步影響了商品房的供應。當然,現在政府已經要求限期開發,但是對於有些資金充裕的開發商,仍會有意識的控制開發進度、銷售進度,這些因素也影響商品房供應。

3、二手房供應

由於市場95%以上的商品房處於使用狀態(自住或出租),因此,即使房價出現下降,由於絕大部分房產被長期使用著,難以銷售,因此,輕易不會出現大量拋售現象;而當房價上漲時,原本想賣房的業主,由於預期未來房價仍會上漲,因此往往將已經掛牌尚未出售的房子收回,進一步導致房源緊張現象。另一方面,近年來政府一直在打壓投資性物業,導致市場上投資性物業比例大幅下降,進一步導致市場上二手房供應短缺。

綜上,由於新建商品房供給對市場反應滯後,供給數量有限;由於二手房供應數量有限,導致商品房總體供應是短缺的、被動的。

二、需求方面

1、由於我國人口總量絕對數值仍在增加,放開二胎等政策,因此,長遠來看,需求總量仍然旺盛。

2、我國當前處於快速城市化階段,人口從鄉村向城鎮、從小城市向大城市加速流動,導致大城市人口進一步聚集。

3、大部分在城市奮鬥的青年一代,其父母仍在老家,且由於獨生政策,考慮帶小孩、盡孝等因素,往往會千方百計將父母接來城市生活,進一步擴大住房需求。

4、當前社會處於快速變化階段,社會階層的躍升、家庭裂變、工作調動等因素,均會對住房產生需求。

5、理論上,人們對住房面積的需求是無止境的。當你有小兩房時,你想要換三房,當你有三房時,想要換四房,當你有四房時想要換五房。。。人們的居住需求永遠“少一間”。

6、商品房是省心、安全、多功能的高回報投資品,因此,人們的投資需求永遠“少一套”。

7、當房價上漲時,上漲預期進一步激發購買需求;

8、即使房價下跌,結婚、離婚、生育、工作調動等導致的住房需求不容易受影響(不消失、不推遲)

9、一旦涉及到首付款下調、基準利率下調、貸款利率打折等宏觀利好政策,購買需求立即釋放,相比住房供應,住房需求強勢、旺盛、變化快。

綜上,由於商品房既是好的投資品,又是居住必需品,且由於我國人口總量大,人口基數仍在增加、快速城市化導致人口進一步聚集、人們的居住需求原則上只擴大不縮小等各種原因,導致商品房需求旺盛、強勢。

三、在實際交易過程中,商品房出售由價高者得,因此,商品房的出售價格是由所有潛在買家中,購買力最強的人決定的。這相當於其他購買力沒那麼強的人被淘汰了。租賃過程也如此。市場中的表現就是:最終的富裕人群是物業持有者。他們居於整個食物鏈的最頂端。

綜合上訴分析,本文得出結論:由於商品房的供應數量受控制、供應速度慢,供應被動;而需求旺盛、需求強勢,需求主動,且商品房的最終價格由市場中最有購買力的人群決定,因此,長期來看,商品房只漲不跌,漲是規律,跌是意外,這就是房價的運行規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