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個恆溫13℃的景區,比故宮人少,比喀斯特更驚豔

點擊右上方“關注”遊遍北京,帶您遊遍北京

近期北京氣溫驟降到0度以下,據說週末還有冷空氣襲來,聽起來就讓人哆嗦。

不過,在京西房山卻有這樣一個地方:它冬暖夏涼,景觀獨特,不僅是世所罕見的旅遊聖地,更是遊人們冬季打卡的不二選擇。在這個寒冬臘月,該景區內卻絲毫未受冷空氣影響,這裡就是“北京的地下明珠”——石花洞。

北京有個恆溫13℃的景區,比故宮人少,比喀斯特更驚豔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領略一下,這一大自然的壯麗奇景。

01. 被明代僧人偶然發現

明正統十一年(公元1446年),一位叫圓廣的雲遊僧人來到南車營村,見這裡風景秀麗便決定於此小憩,但盛暑中一股清涼的氣流令他倏爾驚醒,他下意識地順風望去,見陣陣涼風來自山溝北側岩石的縫隙間,好奇心驅使他去弄個明白,便掄錘握鑿在凹處乒乒乓乓幹了起來。

北京有個恆溫13℃的景區,比故宮人少,比喀斯特更驚豔

終於鑿開了一個桶口粗的洞口,他穿過薄壁的洞口,向裡爬了很遠很遠,看到了眼前一點點越聚越大的熒光,藉著熒光他看到眼前這個巨大的洞穴中裝飾著許多千姿百態、晶瑩透亮的柱狀、花狀、傘狀、球狀神奇絢麗的景物,他陶醉了,便於此奇洞為家,潛心修行。因洞內生有絢麗多姿的鐘乳石花後來便被人們稱為“石花洞”。石花洞裡四季恆溫,無論外面多熱,洞內溫度一直保持在13度,絕對是夏季避暑、冬季避寒的聖地。

如今,時間雖已過了700年,但在當代名人趙樸初先生題名的“石花洞”旁側,“潛真洞”三個剛健的楷書大字仍然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02. 上億年形成的地下明珠

石花洞是中國四大岩溶洞穴之一,另外三個分別是桂林蘆笛巖、福建玉華洞、杭州瑤琳洞。它也是國內發現的岩溶洞穴中集規模大、洞層多、沉積類型全、次生化學沉積物數量大的洞穴,其美學價值和科研價值都居世界洞穴前列。

北京有個恆溫13℃的景區,比故宮人少,比喀斯特更驚豔

那麼,如此難得的世界奇觀又是怎麼形成的呢?

大約在四億年前,北京地區曾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沉積了大量的碳酸鹽類物質。隨著地殼的運動,幾經滄桑變遷,將海底抬升為陸地。

七千萬年前,華北地區又發生了大規模的造山運動,逐漸形成了北京西山。而原海底的碳酸鹽逐漸被溶蝕成許多岩溶洞穴,石花洞就是其中之一。

簡單概括石花洞的形成,共有7個過程:淺海沉積—抬升為陸—海陸交互—復為陸地—斷裂變形—岩溶初成—地貌形成。

北京有個恆溫13℃的景區,比故宮人少,比喀斯特更驚豔

隨著地殼運動在多次的抬升與相對穩定的變化過程中,不斷的地質變遷使這裡發育成為多層多支溶洞景觀。現探明的共有七層溶洞,每層景觀各不相同,上下高差達150米。一至六層為溶洞景觀,七層為地下暗河,現在開放的是一、二層全部和三層、四層部分,整個遊覽遊覽長度達2500米。

石花洞到底有幾層,是存在爭議的。有人分6層,有人分為7層,北京地質調查所的呂金波先生卻把石花洞分為8層,他把石花洞的洞層形成和永定河的階地發育形成對應起來了,已知永定河的階地發育可以分為8個階段,因此他認為石花洞也應該分為8層。地上的河流切割地表,形成階地;地下的河流,溶蝕石灰岩,形成一層層的洞穴,道理是一樣的。”

北京有個恆溫13℃的景區,比故宮人少,比喀斯特更驚豔

石花洞中常年恆溫13℃,冬暖夏涼。洞中更是存在十大奇觀以及五個中國溶洞景觀之最。也因此,地質專家稱其為“北京的地下明珠,岩溶藝術的殿堂”

北京有個恆溫13℃的景區,比故宮人少,比喀斯特更驚豔

更值得一提的是,洞內琳琅滿目的沉積景觀記錄了北京乃至華北地區環境變化的細微信息。

研究發現,石花洞中的石筍微層記載了自公元前665年-公元1985年以來共計2650年的北京夏季逐年溫度,所以被稱為“千年溫度計”。由於石筍年層能夠直觀地告訴我們年代,因此也被稱為“天然時鐘”。

北京有個恆溫13℃的景區,比故宮人少,比喀斯特更驚豔

洞內有的鐘乳似排排巨大的豎琴,有的像飛瀉的瀑布,有的同偌大的鏡面,有的恰層層蘑菇,有的彷彿綻開的旖旎花朵。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當然,這些奇觀是經過幾百萬年甚至上億年才形成的,是大自然留給人類的寶貴財富。

03. 石花洞十大景觀

地下瑤池蓮花綻,層層鍾乳各不同。玲瓏奇景誰雕就?萬秋造化顯神工。

石花洞以天然形成的石花而得名,石花形式繁多,千姿百態,玲瓏剔透,異彩紛呈,且數量龐大為國內洞穴之最。石花洞層層相連,洞洞相通,洞內鐘乳石千姿百態,美不勝收,是極為罕見地下溶洞奇觀。

北京有個恆溫13℃的景區,比故宮人少,比喀斯特更驚豔

進入洞口便是一個大廳,四周有石筍、石柱、石塔環立,形態萬千,在彩燈的照耀下,一派瓊樓玉宇的仙宮境界。

整個溶洞層次分佈明顯,洞穴沉積物分佈密集、類型齊全、數量繁多。有滴水、流水、滲透水、停滯水和飛濺水五種沉積類型,四十多種沉積形態,幾乎囊括了地球上目前所發現的所有的沉積形態。洞內共有18個景區,120餘處景觀,分為16個廳堂,十大奇觀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一下——石花洞“十大奇觀”。

  • 1.“雄獅迎客”
北京有個恆溫13℃的景區,比故宮人少,比喀斯特更驚豔

進入石花洞,我們可以看到由滴水沉積形成的石筍,其外形像是一頭獅子,像是在歡迎著每一位前來參觀的遊客。

  • 2.“瑤池石蓮”
北京有個恆溫13℃的景區,比故宮人少,比喀斯特更驚豔

“瑤池石蓮”,遠觀,形似盛開著朵朵蓮花的蓮花池,池中的朵朵“蓮花”,地質上稱為“月奶石”。

石花洞的“遙池石蓮”,已生長了三萬二千多年,潔白豐滿,它是由大片的月級石沉積而成,實為世界稀有,中國首次發現。

  • 3&4.“白玉天蓬”&“銀旗漫卷”
北京有個恆溫13℃的景區,比故宮人少,比喀斯特更驚豔

來到第二層西支洞的最高處,只見洞頂上垂下了許多奇形怪狀的石鐘乳、石劍、石旗,潔白如玉,質地純淨,因此取名為“白玉天蓬”。洞頂上最壯觀的則是一面潔白如玉的石旗,高2.18米,寬1.1米,它是由洞頂的滴水、片狀流水協同作用沉積形成的。石花洞的這面石旗因水中雜質少、結晶慢,所以通體透明,純如脂,白如玉,故名“銀旗”。

  • 5.“騰流瀑布”
北京有個恆溫13℃的景區,比故宮人少,比喀斯特更驚豔

在西支洞的最深處,則是由流水沉積形成的石瀑布,飽含碳酸鈣的上部流水沿著洞壁裂隙向下騰瀉。瀑布高10米,寬20多米,現在看到的只是瀑布的1/3,還有2/3在洞內延伸著,這是洞內最大的石瀑布,因形似水流翻騰而得名“騰流瀑布”。

  • 6.“火炬倒懸”
北京有個恆溫13℃的景區,比故宮人少,比喀斯特更驚豔

回到第二層主洞,在中心大廳處有洞中最大的石鐘乳景觀。它是由滴水和流水沉積形成的,由洞頂向下生長。這個巨大的石鐘乳高18米,寬3米,形似一個倒懸的火炬在熊熊燃燒,因此取名“火炬倒懸”。

  • 7.“龍宮帷幕”
北京有個恆溫13℃的景區,比故宮人少,比喀斯特更驚豔

走到第二層底部,一組氣勢恢弘的景觀映入眼簾,這就是洞內最大的石幔群。石幔是由滴水、線狀流水、片狀流水依洞壁沉積形成的,其高10米、寬18米,有540片,被稱為“龍宮帷幕”。在燈光的照耀下,又像一個大型的舞臺帷幕還沒有拉開,帷幕前面站著一位報幕員,你看她身穿落地紗裙,手拿麥克風,正在為我們報幕。

  • 8.“擎天鴛鴦柱”
北京有個恆溫13℃的景區,比故宮人少,比喀斯特更驚豔

繼續往下,來到了“龍宮”。這裡距地面垂直高度78米,是第二層的最深處,同時也是洞中第六大奇觀的所在之處。眼前這兩根粗細均勻、雄偉壯觀的石柱,是由石筍和石鐘乳相連形成的,高12.6米,是洞中最高的兩根石柱。它們形態相似、成因相同、年代相近,故而合稱“擎天鴛鴦柱”。

  • 9.“龍女繡花臺”
北京有個恆溫13℃的景區,比故宮人少,比喀斯特更驚豔

第三層入口處有個石盾,叫做“龍女繡花臺”,高1.2米,直徑2.6米,是洞中最大的石盾。石花洞中大小石盾共計630多枚,是盾的王國。石盾由洞壁裂隙承壓水沉積形成,從裂隙口開始並向外呈環型逐層生長,形成上下兩個板面;若水流較大,從石盾邊緣裂隙口流出的水,可向下再形成石鐘乳或石幔。

  • 10.“火樹銀花”
北京有個恆溫13℃的景區,比故宮人少,比喀斯特更驚豔

由洞壁的滲透水、毛細水協同作用沉積形成。這一片石花分佈在長30米,寬3米多範圍內,幾乎都是懸掛在洞壁上的石花、石毛、石枝、石菊花,共同形成了形態多姿的各種石花景觀。洞中的石花多而美麗,恰似“火樹銀花”。

這麼美又如此溫暖的“打卡聖地”,你怎能不來?

石花洞遊玩提示

石花洞內常年溫度在13℃左右,但因為有水,洞內道路有些路段較溼滑,請注意穿摩擦力大的鞋子,並在行走的時候小心謹慎。洞內景觀分佈在各層,上上下下,體力消耗較大,可以準備一些食物補充體力。

石花洞景區賞玩需要時間在半天左右,可以做好計劃,和當地的潭柘寺、將軍坨等景區一同賞玩。

地址:房山區河北鎮南車營村

門票:70元

交通:天橋乘坐917路石花洞專線,917路河北莊支線(石花洞站下車轉乘特1路即到);房山43路到石花洞或者南車營村下車;北京前門遊客集散中心乘旅遊專線車旅7路(每年4-10月份的週六、日和節假日期間發車);陶然亭北門有直達石花洞的汽車

自駕線路:京石高速公路(G4)從燕山大件路(閆村)出口出,往河北鎮方向行駛15公里即到

引用文獻:

1.40度也不怕 北京避暑就去石花洞13度恆溫異常涼爽

https://m.sohu.com/a/316228465_106121

2.上下七層,層層相連,洞洞相通,石上生花,中國溶洞之最

https://m.sohu.com/a/327101686_100037359

3.休閒房山,京城腳下的一站式避暑好去處

https://m.sohu.com/a/328009763_827248

4.紫禁城外的地下宮殿

https://view.inews.qq.com/a/20191025A0461500?uid=

5.北京城恆溫13℃的地下明珠——地下瑤池蓮花綻,層層鍾乳各不同

https://m.sohu.com/a/327509517_118800

更多美文,敬請關注“遊遍北京”;關注“遊遍北京”,帶您遊遍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