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50歲的“同學”,年級第一,獲獎學金,還是醫師主任

大三學生蔡佳麗的50歲生日前夕,收穫了一份特別的禮物:自己以年級第一的成績獲得了國家獎學金。

今年50歲的蔡佳麗,除了是一名大三學生,還有一個身份,是湖北省孝感市某婦幼保健院的科主任。48歲的時候,她選擇了一邊工作一邊複習高考,最終以320多分的成績被湖北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錄取。

大學期間,她邊讀書邊上班,學校單位兩頭跑,成績優異。大二時,她以高出第二名71分的成績拿到了年級第一名。

在同學們眼裡,她是特別拼的“阿姨同學”,在女兒眼裡,她是超級厲害的“超人媽媽”。而談起自己這段經歷,她總說: “累,但快樂著。”

48歲時參加高考

“衝刺一個月忘記了白天與黑夜”

談起自己48歲參加高考的初衷,蔡佳麗說:“可能沒上成大學是我心裡一直的遺憾吧。上學時家裡條件不太好,就被父親從安陸一中的教室裡帶走,轉讀了包分配的中專,就這樣自己的大學夢被擱置了。”

2016年,蔡佳麗的女兒在上大學了,家裡的事情沒那麼多了,而當時單位又鼓勵大家參加高考提升下自己,於是她就開始醞釀著去參加高考。10月,蔡佳麗給自己報了名,“我沒上過高中,底子還是差,報完名才發現差距原來這麼大。最開始,我連參考書都沒有,還要四處借書,也不知道有什麼樣的學習方法,我就用手機上網查。”蔡佳麗說:“那會兒還在單位上白班,科裡也挺忙的,晚上回到家才能認真看書。能擠出來的時間本來就不多,所以從那時候開始,我就停止大多數社交活動了,朋友圈也不看了。”

對蔡佳麗來說,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最後衝刺的一個月。“當時領導批准我最後一個月不用上班了,讓我一門心思在家複習,那個月我床上堆的都是書,每天累了就眯上眼睛休息一會,醒了就起來看書,感覺生活裡除了吃飯睡覺就是看書。我還記得那時候每天看窗戶,窗戶外面一會兒黑一會兒白,我壓根兒不知道是什麼時間了。”

这位50岁的“同学”,年级第一,获奖学金,还是医师主任

時至今日,蔡佳麗的床頭還是會放很多書。

除了身體上的累,蔡佳麗坦言,面對高考,心裡也是很累的。“那個時候壓力超大。衝刺的前半個月,我還很慌張,感覺看了什麼腦子裡都一片空白,我當時很著急,還向我老公‘求救’,他就又幫我去四處借複習資料。我複習不進去的時候,還崩潰地哭過,但哭過之後又對自己說,自己選的路,怎麼也要走下去啊,於是哭完擦乾眼淚,我就繼續拿起書繼續看。”

2017年6月,48歲的蔡佳麗和很多十八九歲的高中生們一起進入了高考考場。“考試的那幾天狀態還可以,沒有之前那麼緊張了,也沒有睡不著。”不久後,高考成績出來了。“當時真的挺害怕的,我都不敢查成績,我和老公都不敢查,還是讓我在外地上學的女兒查的,女兒查完之後告訴我考了320多分,我和老公都激動死了。”蔡佳麗說,至今都記得那一刻的心情,那一刻覺得,之前的一切都值了!

邊上班邊上課,拿到國家獎學金

18門考試總分超過第二名71分

2017年9月,蔡佳麗開學了,也開始了新的一輪學習加上工作的“連軸轉”。“因為考的是全日制的,所以週一到週五上課,平時是住在學校裡的,然後我週五開始就回單位上班,晚班連著早班上,上完兩天。五一、十一、端午、中秋等假期都在上班,還不夠的,我就寒假暑假再補上。”

这位50岁的“同学”,年级第一,获奖学金,还是医师主任

工作中的蔡佳麗嚴謹細緻。

紫牛新聞記者瞭解到,學校離蔡佳麗在孝感市的家有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從家裡到單位開車還需要15分鐘,因為時間緊張,所以蔡佳麗都是從學校直奔單位,“大一的時候,家就像一個加油站,回到家洗完澡換身衣服,馬上又要趕去上下一個班。”蔡佳麗一週只能在家裡住一個晚上,她的老公在安陸市公安局刑警大隊工作,他們夫妻倆往往半個月才見上一面。

醫學生的期末考試,是一場硬仗。對兩頭忙的蔡佳麗來說,更是極大的挑戰。“醫學生的考試有十幾門,考試周的時候真的是特別累,幾天連著考,要連考好幾場,每次考完回到家,都有那種戰場上回來的感覺。”蔡佳麗說:“那時候老公都看不下去了,怕我身體吃不消,我每次回家,他都是做完飯等我,還給我燉湯補身體。”上學的這兩年,家裡開啟了無條件支持的模式,家務都被70歲的母親包了。

聊起自己的考試成績,蔡佳麗笑了:“其實我每次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考了多少分,我都沒有去查,因為太忙了,也因為對於學習,我喜歡只管耕耘,不問收穫。”蔡佳麗笑著說。

这位50岁的“同学”,年级第一,获奖学金,还是医师主任

大學校園裡,長髮飄飄的蔡佳麗看起來很年輕。

蔡佳麗告訴紫牛新聞記者,因為考進這所大學很不容易,得到了家人朋友還有領導同事的全面支持,所以上課的時候,就想著一定要好好學,要認真對待每一門課,不然的話都覺得對不起幫助自己的人。

正是因為有這種認真與堅持,蔡佳麗的學習成績非常好。去年拿到了國家勵志獎學金,今年評上了國家獎學金。蔡佳麗的班主任王洪濤老師說,湖北職業學院的醫學院共有近4000名的學生,只有4人獲得了國家獎學金,而且蔡佳麗同學在2017級學生中成績排名第一。“今年期末考試一共18門課,蔡同學總分比第二名高了整整71分!”

这位50岁的“同学”,年级第一,获奖学金,还是医师主任

蔡佳麗獲得國家獎學金。

王老師說,新生入學時的晚自習,班主任和同學們見面,走進教室的時候,我看到她坐在最後,還以為是學生家長,後來才知道,原來是班上的學生,“當時就讓我吃了一驚!”

而隨著之後的上課和接觸,王老師打心眼裡佩服這個特別的學生:“她比我還大幾歲,她是有條件可以自己申請半工半讀的,因為學校有這個政策,對於在職的,尤其是專業對口的是可以申報的,但是她並沒有,而是選擇堅持下來,真的是非常不容易。我平時是帶著同學們上晚自習,我就能看出來蔡同學自習時候的專注,她的書都被她密密麻麻地寫著筆記,有些書都翻爛了。”

这位50岁的“同学”,年级第一,获奖学金,还是医师主任

班主任王老師說蔡佳麗是最努力的學生。

有趣又貼心的蔡阿姨

帶著同學變學霸

“我和蔡阿姨玩得特別好,完全不覺得她有50歲了,她和我是同齡人。”蔡佳麗的同班同學李宇珊說,印象裡蔡阿姨真的是一個特別熱愛學習的人,上課的時候,其他同學聽不懂都不吱聲,只有蔡阿姨一到聽不懂的時候,就會舉手提問,一定要把問題弄懂為止。“有一門課是生化,當時涉及到的化學知識大家都半懂不懂,但是隻有蔡阿姨,特地因為這個去請教了她的一個在當化學老師的初中同學,完全弄懂後還過來教我。”

李宇珊告訴紫牛新聞記者,自己受到蔡阿姨的影響很大,大一的時候自己的成績也不是很好。一次期末考,考完了一科後她就準備去宿舍睡覺了,但蔡阿姨邀請她去圖書館看書,於是她和蔡阿姨一起復習了一天,迎接第二天的考試。結果,這次期末考她考得還不錯,從那時候開始,她開始覺得學習好也是很快樂的事,於是第二年越發用功了。今年,她是蔡阿姨班上的第二名,也獲得了獎學金。

这位50岁的“同学”,年级第一,获奖学金,还是医师主任

蔡佳麗上課的教學樓。

“我平時很喜歡和蔡阿姨聊天,她生活裡也是很幽默很有趣的人,我記得有一次晚上和她一起在學校散步,我倆聽到有很好聽的笛聲,我們跟著音樂聲走過去見到了一位老師傅,因為我們都很喜歡這個笛聲,就一起拜了師,然後跟著他學了一年的笛子。”李宇珊說。

蔡佳麗告訴紫牛新聞記者,在學校裡和二十歲出頭的大學生一起上課,總能遇到一些好玩兒的事,比如時常有學生把她當成老師。“有時候學生會的幹事來班上通知事情,看到我在座位上,就立馬喊老師好。然後我們同學都笑了,就給他解釋,我是班上的‘阿姨同學’。”

这位50岁的“同学”,年级第一,获奖学金,还是医师主任

學院醫學生們的課堂

“與這些比我女兒還小的同學相處,很愉快,也沒有那麼巨大的代溝。同學們還喜歡和我聊聊自己的心事,孩子們有的喊我蔡阿姨,有的喊我蔡媽媽,還有的同學會開玩笑地喊我‘小蔡’,與他們在一塊兒,我都感覺自己變得年輕了。”

今年6月,學校的大二學年結束,之後一年是實習。繃緊發條長達兩年之久的蔡佳麗終於可以稍微地鬆一口氣了:“我終於有點自己的時間了。”

聊起前兩年超級拼的日子,蔡佳麗說:“很多人會問我,你這麼大年紀了,去學習,能學到什麼呀?其實我最大的感覺就是,上學的時候整個人的心境都是不一樣的。參加高考,邊上班邊上學都是最特殊的經歷,也正是因為這段極其高壓又忙碌的日子,教會了我以後面對各種情況都能坦然從容。”蔡佳麗說,女兒可能也是受到了自己的影響,工作了幾年後今年也在準備考研,“我和女兒說,如果你暫時找不到方向,有點迷茫的話,就靜下心來好好學習,學習能夠沉澱下很多東西,也能更好地看清之後的路。”

这位50岁的“同学”,年级第一,获奖学金,还是医师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