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買房還可以抵抗通貨膨脹嗎?

理財日記貓


現在買房抵禦通脹,不是一個好想法。估計是很難了。

先說通脹吧。

現在正常的貨幣發行在8%左右,而經濟增長在6.2%左右。也就是通脹在1.8%左右。

那麼按照正常的觀點來看,房價也要保持1.8%的年增長速度,才能完全低於通脹。

但是,目前房價已經處於“凍結”狀態,也就是漲不動了。甚至有一些城市,房價已經開始下調,這樣的話,房價增速是跟不上通貨膨脹速度的。簡單一點,也就是現在購房是不能低於通脹的。

而且,很重要一點是,房價目前已經處於高位,大部分沒有買房的人都認為買不起房,很多已經買房的人,也淪為“房奴”,也就是收入用於支付房貸之外,已經所剩無幾。

房價泡沫已經呈現,那麼未來房價上漲的恐怕難攻堅是極其有限的。

還有一點是,目前房地產依舊處於調控狀態,國家房住不炒戰略得到堅決執行,這樣有進一步遏制了房價上漲趨勢。

也就是未來房價上漲,存在很大不確定。甚至有可能房價還會略有下跌。

最好的抵禦通脹的模式,就是不斷加強自己賺錢能力,其他什麼依靠房子,依靠股票,依靠黃金,都是不靠譜的。

因為貨幣超發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常態,不過超發的幅度有大小差異而已。而能夠抵禦通脹的,就是自己賺錢能力增長速度,超過國家貨幣超發速度。

比如十年以前你一個月能夠賺5000元,5年以前你一個月能夠賺10000元,現在一個月能夠賺2萬元,十年以後一個月能夠賺10萬元,那麼你賺錢能力總是領先於貨幣超發速度,那你就擁有了一個永恆的抗通脹能力。這個賺錢能力也包括投資能力。

比如十年前你買房了,也是一種能力。


波士財經


過去買房,可以抵禦通貨膨脹,未來買房,基本上可以跟通貨膨脹的同期,但是買房會利用到槓桿,那麼在通貨膨脹的路上,可能要考慮成本,舉一些很簡單的例子,假如你買了160萬的房子,按揭100萬,按揭20年,每月還款6500左右,總的利萬55左右,相當於20年後,你的房子是210萬買的,如果那個時候房子值210萬,那麼相當於沒有通貨膨脹,也沒有抵禦通貨膨脹,而是剛剛好成本。



假如到時候房子漲成了420萬,基本上可以抵禦通貨膨脹,相當於翻了一倍,但是房子又回隨著時間的推移,價值出現遞減,雖然沒有增長的那麼快,但是也要把這方面的考慮進去,相當於成本,所以房子真實能抵禦通貨膨脹的概率,需要進行精確的計算,理論上應該怎麼講呢?

上理論房價的增長,和的經濟增長速度,基本上是等於同步的,也就是說今天的房價,一定是20年前房價和今天房價,對應的是20年前的經濟形勢和今天的經濟形勢,比例差不多,通過膨脹的差距就是貸款利息,會增加我們暫時的房價,只要你進行了按揭,就等於房價增長了40%以上,用透支了今天40%的房價,來抵抗20年後的通貨膨脹,一定會有一點點差距,不過不大,但是非常值得。

好了,就說這麼多吧!關於投資購房,還有什麼其他的疑問可以隨時關注公眾號,樂福居,這裡會有一系列關於購房的一些小常識,等你來哦。


樂福居


買房是可以抵抗通脹的,並且從歷史的經驗來看,普通老百姓通過買房抗通脹的效果是最好的!對於絕大部分的老百姓來說,對抗通脹的方式只有股票,理財和房產,而股票是一項高風險的投資,大部分的人是以虧損為主。而保本低風險的理財普遍只有3%-5%,根本跑不贏每年7%以上的通脹,所以賣房就是唯一的方式了!!


要知道房子雖然在未來幾年裡不會出現暴漲和暴跌的情況,但是10年,20年的角度來看還是緩步向上的節奏!其次買房是一個購房者付款30%,銀行借款70%的投資,更何況還有30年的借款利息!那麼隨著時間越來越長,你的貸款壓力將越來越小,但是你卻能用30年以後的錢在如今換成房子,其實變向提升了固有資金的購買力!


舉個例子來解釋,一套房子200萬,你出60萬,銀行出140萬,你豈不是問未來30年後的你借了140萬來購買房子?要知道你現在只有60萬的資金,未來30年後只有現在可能不到10萬的購買力。但是拿30年後的140萬來買現在的房子可是實打實的140萬購買力啊!所以無論是對抗通脹也好,投資也罷,買房都是對於老百姓來說最好的選擇!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謝謝您們的支持。


琅琊榜首張大仙


現在買房能不能抗通脹,這個問題需要分幾個方面來談:

1 長期來看,買房可能是抗通脹最有效的方式.不管什麼時候買房,放到5年,10年,20年或者更長時間週期來看,貨幣貶值是大趨勢,買房都是不錯的抗通脹財富保值增值的方式.

2 買什麼樣類型的房子能抗通脹?一般推薦是優先買住宅產權的房子,商業辦公樓商鋪酒店式公寓廠房等類型的房子強烈不推薦,能不買就不買,賣出時買方很少,稅費極高,被坑被套牢的概率大,受電子商務影響大!需求會愈來愈少!抗通脹效果有可能化為烏有!

3 買哪裡的房子更能抗通脹,最優答案是一線城市核心區花園小區住宅,其次是二線城市核心區住宅,再其次是三線四線城市政府所在核心區附近小區帶學區房住宅,五線六線城市房產大部分只有居住價值,抗通脹效果最低!一般不推薦!

4 有錢現在就買房,能買一線城市不買二線,能買二線不買三線城市,以此類推!歡迎拍磚!


上海房地產市場觀察


通貨膨脹是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產物,是由市場來決定的。人為的干預雖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通貨膨脹的問題。

實際上,市場上的大多數商品價格都是在一直上漲的,從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的到。舉個最平常的例子來說,十年前100元錢和現在約100元錢從購物上來比,已經貶值很大了,和20年前就更無法比了。那麼以後呢?肯定是越來越不值錢。這就是我們平常說的‘’除了錢不漲什麼都漲‘’。其實我們現在就生活在一個物價天天上漲的時代,儘管我們天天喊物價上漲,實際上還沒有到真正的通貨膨脹期。最近市場上豬肉的價格持續上漲,人們就感覺受不了了,試想如果我們的生活必需品都像豬肉一樣上漲,那會是什麼樣子?如果所有的商品都一齊上漲呢?而且還要持續很長時間呢?如果發生這種情況,那就是通貨膨脹了。

不難想象,如果是通貨膨脹,想通過買房來抵禦風險,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不但不可能,而且房子還會變得不值錢。當然這樣的情況也不會發生的。

現在的情況是物價確實在不斷上漲,人們擔心手裡的錢會越來越不值錢,想通過買房增值抵消物價上漲。我想說的是,過去行,現在確實行不通了。因為房子的價格還在高位運行,買房成本太高,而且政府一再強調穩房價,上漲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投入大量資金買房的話,下去幾年價格幾乎沒有變,實際上已經賠本了。如果是貸款買房,付出的成本會更大,這還不考慮銀行貸款利率上浮因素。這就是說無論是自有資金買房還是利用槓桿率買房,只要房價不大幅上漲,都跑不贏今後的物價上漲。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物價上漲是必然的,即使房價也會持續微漲的話,想通過買房來抵抗物價上漲也會有一定困難的。

真誠希望大家評論,發表你的意見。


平淡如水5343


先說結論:買房可以抵抗通貨膨脹,前提是買到好房子。買房也可以讓你不但沒方法抵抗通脹,甚至變成負債累累,原因是你買到了差房子。

首先,閉著眼睛買房都能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買房對專業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

放到幾年前,甚至十幾年前,逼著眼睛買房都能賺錢,甚至賺大錢。但這個行業到目前已經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全世界普漲的格局已經變化,現在是區域分化,有的城市漲,有的城市跌。同一個城市,有的區域漲,有的區域跌。

當旁邊的樓盤在漲,你的樓盤在跌的時候,這酸爽,誰試過誰知道。

其次,什麼樣的房子,叫做好房子?

一看城市。四大一線城市>強二線城市>省會城市>地級市>小縣城。核心是看人口是不是在持續流入,經濟是不是持續往好的方面發展。

二看區域。CBD>近郊>遠郊。如果有密集的產業人口,近郊和遠郊可以加分。

三看樓盤。開發商品牌和物業管理品牌是首先要關注的內容。

四看戶型。最好是面積適中、不要太小也不要太大,流動性不好。產品不要有硬傷,例如西向、暗廚、暗廁等等。

只要買了以上的好房子,你不但能跑贏通脹,還可以好好的賺一筆。

以上。

我是曾英傑,專注研究粵港澳大灣區的地產老兵,暢銷書《一本書讀懂粵港澳大灣區房地產市場》作者,華南城市研究會副會長。歡迎關注、留言、提問和交流。


英眼看灣區


洛神吟曲悼月殤,你猜買房不買房?專業金融問題回答者告訴你。

現在是2019年9月。這個故事要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房產去庫存說起,關鍵點在於:1、為什麼要去庫存?2、如何去庫存?誰是購買主力?3、去庫存結束了嗎?4、國家的目的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每次鎖緊房市都會帶來一波房價上漲?最終解決問題:購房是否可以抵禦通貨膨脹!下面一一道來,看看國家的思路是什麼:

1、為什麼要去庫存?因為當時房市已經岌岌可危,多家房開公司破產,民間融資過多,如果產生連鎖反應,將會影響影響國計民生,以及金融安全,必須要把房賣出去!

2、如何去庫存?誰是購買主力?通過國開行向各級政府發放棚改項目貸款,許多政府是無法支付拆遷款的但又想賣地的?通過“貸款-拆遷-賣地-還款”的操作,可以無風險進行土地金融。購買主力不是普遍認為的炒房者,而恰恰是拆遷戶,每戶幾百甚至上千萬資金流入房市,或者是直接分得若干套房,帶動了炒房者群體。

3、這裡可以明確告訴大家,除個別地區,基本上已經停止了,因為大部分地區國開行棚改項目貸款已經停止發放,失去棚改貸款,如無源之水。

4、國家的目的很明顯了:承認房價確實過高,但不能以經濟發展為代價強行打壓房價,所以只能鎖住流動性,降低房產投資價值,以時間換空間,穩住房價,只要房價漲幅不高於工資漲幅,若干年後,房價也就不貴了。所以每次房產調控後都會迎來一波房價上漲,是受流動性限制的剛需導致的。

綜上所述,既然目的是用通貨膨脹緩慢釋放房產壓力,你還想用投資房產來抵禦通貨膨脹,豈不是南轅北轍嗎?

以上是我的觀點,謝謝。


洛神吟曲悼月殤


個人觀點:買房抵抗不了通脹的,主要原因:

1.房屋空置率,現在國內存在大量的空置房屋,且逐漸加深老齡化程度,在未來一定時間段內房屋購買慾望會逐漸下降;

2.國家調控:近年來國家在大方向上是在抑制房價增長,各地也出臺了相關的限購、限賣政策,大大抑制了炒房客的生存空間。出臺房產稅的基礎原因在於要住房去商品化,從而實現國家經濟支柱行業的轉型;

3.房企的改頭換面:各大國內知名房企在18年下旬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轉型或變現,這不可說不是一個信號;

4.現狀:國內部分三四線城市及大部分縣城房價還在漲,其實是有原因的《棚戶區改造》,但是大部分地區的棚改是按照平方算現金直接給錢的,而不是平方換平方給住宅,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信號?空置房屋太多,已經超出了政府的預期;再者,18年9月份起一線城市和各大二線城市的新房成交率和二手房成交率逐步下降且成交金額遠低於同期,這可能是最明顯的信號了;

5.所謂剛需:青年人想結婚,需要買房,但是,以90後為例,有多少人是可以獨立全部房款或者首付的?又有多少家庭可以支撐的起?已經有幾代中國人被房子牢牢的套鎖上,如果繼續下去,未來遠不可期啊。

最後:未來房屋去商品化是國家的政策性的趨勢,各位不要給炒房客做接盤俠了,要小心哦。同時:工資跑不贏通脹,難道現在房價就跑的贏?別傻了,不要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


鄒佳運640


現在買房是可以抵禦通脹,但要有一個附加新的條件,那就是要注意購買住房的位置。中國的房地產經過了10年的上漲,所有的投資渠道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著一定欺騙性和風險性,只有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不存在這樣的問題。

“再不買,房子就買不起了”,這句話幾乎成了過去10年房地產行業顛撲不破的真理。雖然最近幾年,國家一直在調控房價,但房價依然維持在一個穩定的區間,雖然並沒有大漲,但相信也很難跌下去。對於一些保守的投資者來說,購買住房依然是資產保值的一個選擇。



但如果你想抵禦通脹,那麼就說明你不僅需要資產的保值,還有一定的增值要求。那麼如果你在購買房產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房子的自身增值條件。

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就是,一定要購買主線城市的住房,北上廣深一線城市自不必說,這類城市的住房是剛需,無論什麼時候都具有保值和增值的功能,甚至投資的功能都比較強大。一些優質的二線城市住房也具有一定的投資優勢,比如杭州、南京等等,這些地方由於經濟發達,文化繁榮,人居環境良好,已經成為宜居好選擇,而且本身的房價並不高,最近有溫和上漲的趨勢,保值增值能力比較強。

除了考慮房子本身的質地外,如果有條件還可以考慮房子的功能,比如商業用房由於能夠用於商務應用,也有很強的增值功能。

在中國,優質的房地產一向都有抵禦通脹的保值增值功能,只要你選擇得當,這個投資渠道是比較簡單和管用的。


小散李大鵬


想通過買房來抵抗通貨膨脹,首先你得判斷未來房價的大致走向,如果是房價震盪向下,你不僅不能抵抗通脹,還會出現虧損,就目前的經濟形勢和人口結構來看,現在買房來對抗通脹有點不合適,未來的房價大概率會高位逐漸震盪下行,理由如下:

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老百姓的購買力越來越小:

隨著房價的迅猛上漲,能買得起的人越來越少,而此時,我國的經濟下行壓力又在逐步加大,各個企業裁員、縮減規模的情況越來越多,工作都不穩定,怎敢放心貸款二三十年去買房?先存點錢準備過冬才是正道。

二、我國商品房的空置率過高,有價無市現象非常明顯:

據網上報道的數據顯示:目前有6500萬套空置房,空置率達21%,2018年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超過5億平方米,雖然目前價格沒有出現明顯下跌,但是有價無市現象很明顯,因此,如果是用來做投資抵抗通脹的話,不太合適。

三、2018年新生人口大幅減少,人口老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

2018年我國的新生人口是1500多萬,死亡人口993萬,淨增人口只有500多萬,新生人口出生率創下了自1961年以來的新低,隨著80後逐漸退出剛需的行列,90後人口又比80後少近5000萬,再加上許多90後的剛需他們父母都已經買房,因此,真正的剛需比較少了,所以,從人口結構來看,現在投資房產不合適!

圖:我國新生人口數量變化

四、貸款買房可能會給自己未來的經濟狀況帶來麻煩:

首付三成買房實際上是一種加槓桿的投資行為,它加了三倍多的槓桿,這樣的負債率比一般的公司負債率要高很多了,如果你的工作非常穩定可能還意識不到風險,一旦以後隨著經濟下行公司要裁員了,你手中沒有一定數量的現金,還得每個月還大額貸款,那時你會很難受的,因此,在目前經濟形勢下,我建議大家不要再去高負債的去買房了,不確定性因素太多了!

以上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