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記憶:土井鑲井和水

【記憶】土井鑲井和水

我家就在青土湖邊,可自打我懂事起,就沒見過青土湖裡有水。見過的只是:湖底的貝殼,隨流沙移動,裸露著的蘆根,枯死的植被,半死不活的白刺,風起黃沙滾,對面不見人,羊騎牆驢上房的場景。聽父輩們講,過去的青土湖碧波盪漾,水草豐美,水鳥嬉戲,魚遊鳥嗚,蘆葦搖曳。後來湖中的金水牛讓某囯鬼子盜走後,湖中的水漸漸的少了,到上世紀五九年完全乾涸。而據資料記載:再往前不說,青土湖在民囯時期,仍有一百多平方公里的水域,就在解放初期也有七十多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積呢。石羊河的末端從家鄉的東邊經過,河水流入青土湖。就在我剛記事時,父輩們春耕時,由於地脈飽滿,套牲口犁地時,還要穿著牛皮加工的“皮鞋”,才能進地耕地。說明青土湖乾涸們時間不久,地脈仍飽滿,地下水很淺。

我記事起,家就住在乾涸青土湖邊,我的家鄉很缺水,就連人畜飲水都很困難。在我七八歲的時候,就記得人畜飲水,主要是依靠挖的土井,好在那時青土湖乾涸不久,地下水很淺,挖井很容易,對於人畜飲水還沒有太大的危機。記得那時候,生產隊裡有很多的土井,有圓形的有方形的,取水的工具就是在漏斗(柳條編制的)上栓一根繩,人力打水即可。那時的土井的水,除了保證人畜飲水外,也可用於自留地澆菜。那時的牲畜在生產隊裡的飼養院集中飼養,生產隊裡有專門的井供牲畜用水。到了七十年代中期,地下水越來越深,人畜飲水更加困難,土井越挖越深,人們就把土井挖的很深,用石塊或者是木板,紅柳柳條籌鑲成鑲井,每個生產隊根據人口,牲畜的多少,決定鑲幾口鑲井,鑲井邊上裝上臥杆(一種取水工具),草繩,漏斗等,使用人力取水,解決當時的人畜飲水的困難。

到了八十年代初期,地下水更深了,水質也越來越差,人畜飲水更加困難,到了可用危機來形容的程度,嚴重地威脅著人畜安全,人們不得不想法在水渠的底部挖土井,鑲鑲井,以緩解人畜飲水危機。每當要澆河水使用水渠時,就把鑲井口用厚塑料布蒙上,再壓上事先做好的井蓋,壓上泥土,以保證河水過後,鑲井能夠繼續使用,而且河水過後的短時間內,水質也很好。可以保證生產隊裡的人畜飲水。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湖邊的家鄉人,人畜飲水問題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為了能取上人們的生活用水,人們不得不起五更,睡半夜,有的人甚至為了一擔水,乾脆一夜不睡覺,等在井邊,等井裡滲出水,打水擔水。有的時候有的人家打不上水,做飯沒水時,也有向別人家借水的事。再到後來,人們不得不套上架子車帶上水桶,到水質條件好的地方去買水拉水,以解燃眉之急。

到了九十年代初中期,河水越來越少,地下水的水質越來越差,人畜飲水到了最最危機的時候,不但嚴重地影響了人們的生存,就連年輕人談對象,找老婆都成了嚴重問題。女方家一聽小夥子是那裡那裡的人,人家就頭搖的像波浪鼓似的。這當然不能抱怨人家,這確實是我們的生存條件出現了嚴重問題。面對現實,人們不得不思考眼前的實際問題,想辦法解決制約人們生存的水的問題。活人總不能讓尿脹死。人們靜下心來,充分討論,集思廣益,想到了集資打深井,徹底的解決人們生產生活生存中面臨危機。

可集資打深井,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打深井,設施配套當時要三十多萬元的投資,這麼大的一筆款項,在當時來講可是天文數字啊。況且,深井打成後,水質如何,不得而知,因此,打深井解決問題,也面臨著極大的風險。但大家認為:為了人們的生存,不得不狠下心來,背水一戰。此後,大家就開始求爺爺告奶奶的,走上了籌款之路。找銀行貸款,找親戚朋友借錢,有的人甚至不惜借“高利貸”,籌好了款子,找打井隊,立井架,開鑽打開,人們膽戰心驚的心境中,期待著深井的打成,指望著深井生存生活,指望著深井帶來豐收,帶來希望,改善生存生活條件,增加收入,還清借貸。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深井打成了,水質特好,人們奔走相告,相擁而泣,喜淚珠湧。燃放炮仗,喜上眉梢。甘甜的深井水,喝了一碗又一碗,人們歡樂的場景,很難用言語形容。因為從那天起,家鄉的人們,徹底的解決了困擾著人們生存生活的嚴重危機,使人們的生活從此有了希望。

每當回老家時,走在家鄉的小路上,走在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上,看到那些遺留在家鄉土地上的那些土井鑲井的舊址,總會讓人思緒萬千,生產隊裡土地上的土井,鑲井的舊址很多,像是遺留在家鄉人身上的累累傷痕,難以抹去。可也反映出了青土湖乾涸後,湖邊家鄉的人們,人畜飲水的變化軌跡,找水用水的歷史,也反映出了家鄉的人們,在與大自然抗爭中的智慧。家鄉的人是平凡的,可更是智慧的人,偉大的人!

忘不了家鄉的那些:土井的,鑲井的舊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