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记忆:土井镶井和水

【记忆】土井镶井和水

我家就在青土湖边,可自打我懂事起,就没见过青土湖里有水。见过的只是:湖底的贝壳,随流沙移动,裸露着的芦根,枯死的植被,半死不活的白刺,风起黄沙滚,对面不见人,羊骑墙驴上房的场景。听父辈们讲,过去的青土湖碧波荡漾,水草丰美,水鸟嬉戏,鱼游鸟呜,芦苇摇曳。后来湖中的金水牛让某囯鬼子盗走后,湖中的水渐渐的少了,到上世纪五九年完全干涸。而据资料记载:再往前不说,青土湖在民囯时期,仍有一百多平方公里的水域,就在解放初期也有七十多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呢。石羊河的末端从家乡的东边经过,河水流入青土湖。就在我刚记事时,父辈们春耕时,由于地脉饱满,套牲口犁地时,还要穿着牛皮加工的“皮鞋”,才能进地耕地。说明青土湖干涸们时间不久,地脉仍饱满,地下水很浅。

我记事起,家就住在干涸青土湖边,我的家乡很缺水,就连人畜饮水都很困难。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就记得人畜饮水,主要是依靠挖的土井,好在那时青土湖干涸不久,地下水很浅,挖井很容易,对于人畜饮水还没有太大的危机。记得那时候,生产队里有很多的土井,有圆形的有方形的,取水的工具就是在漏斗(柳条编制的)上栓一根绳,人力打水即可。那时的土井的水,除了保证人畜饮水外,也可用于自留地浇菜。那时的牲畜在生产队里的饲养院集中饲养,生产队里有专门的井供牲畜用水。到了七十年代中期,地下水越来越深,人畜饮水更加困难,土井越挖越深,人们就把土井挖的很深,用石块或者是木板,红柳柳条筹镶成镶井,每个生产队根据人口,牲畜的多少,决定镶几口镶井,镶井边上装上卧杆(一种取水工具),草绳,漏斗等,使用人力取水,解决当时的人畜饮水的困难。

到了八十年代初期,地下水更深了,水质也越来越差,人畜饮水更加困难,到了可用危机来形容的程度,严重地威胁着人畜安全,人们不得不想法在水渠的底部挖土井,镶镶井,以缓解人畜饮水危机。每当要浇河水使用水渠时,就把镶井口用厚塑料布蒙上,再压上事先做好的井盖,压上泥土,以保证河水过后,镶井能够继续使用,而且河水过后的短时间内,水质也很好。可以保证生产队里的人畜饮水。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湖边的家乡人,人畜饮水问题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为了能取上人们的生活用水,人们不得不起五更,睡半夜,有的人甚至为了一担水,干脆一夜不睡觉,等在井边,等井里渗出水,打水担水。有的时候有的人家打不上水,做饭没水时,也有向别人家借水的事。再到后来,人们不得不套上架子车带上水桶,到水质条件好的地方去买水拉水,以解燃眉之急。

到了九十年代初中期,河水越来越少,地下水的水质越来越差,人畜饮水到了最最危机的时候,不但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存,就连年轻人谈对象,找老婆都成了严重问题。女方家一听小伙子是那里那里的人,人家就头摇的像波浪鼓似的。这当然不能抱怨人家,这确实是我们的生存条件出现了严重问题。面对现实,人们不得不思考眼前的实际问题,想办法解决制约人们生存的水的问题。活人总不能让尿胀死。人们静下心来,充分讨论,集思广益,想到了集资打深井,彻底的解决人们生产生活生存中面临危机。

可集资打深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打深井,设施配套当时要三十多万元的投资,这么大的一笔款项,在当时来讲可是天文数字啊。况且,深井打成后,水质如何,不得而知,因此,打深井解决问题,也面临着极大的风险。但大家认为:为了人们的生存,不得不狠下心来,背水一战。此后,大家就开始求爷爷告奶奶的,走上了筹款之路。找银行贷款,找亲戚朋友借钱,有的人甚至不惜借“高利贷”,筹好了款子,找打井队,立井架,开钻打开,人们胆战心惊的心境中,期待着深井的打成,指望着深井生存生活,指望着深井带来丰收,带来希望,改善生存生活条件,增加收入,还清借贷。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深井打成了,水质特好,人们奔走相告,相拥而泣,喜泪珠涌。燃放炮仗,喜上眉梢。甘甜的深井水,喝了一碗又一碗,人们欢乐的场景,很难用言语形容。因为从那天起,家乡的人们,彻底的解决了困扰着人们生存生活的严重危机,使人们的生活从此有了希望。

每当回老家时,走在家乡的小路上,走在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上,看到那些遗留在家乡土地上的那些土井镶井的旧址,总会让人思绪万千,生产队里土地上的土井,镶井的旧址很多,像是遗留在家乡人身上的累累伤痕,难以抹去。可也反映出了青土湖干涸后,湖边家乡的人们,人畜饮水的变化轨迹,找水用水的历史,也反映出了家乡的人们,在与大自然抗争中的智慧。家乡的人是平凡的,可更是智慧的人,伟大的人!

忘不了家乡的那些:土井的,镶井的旧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