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一座祠堂六姓共建共用

潮汕的祠堂文化博大精深,幾乎每個村落都有祠堂分佈,形式也多種多樣,除了普通的祠堂外,還有婆祠、師祠等“小眾”祠堂,既有同一地方同一姓氏共用的祠堂,還有不同地方同一姓氏共用的祠堂,而在汕頭市潮南區兩英鎮圓山村,則有一座更加獨特的祠堂。

潮汕一座祠堂六姓共建共用

汕頭市潮南區兩英鎮圓山村是一個多姓氏混居的村莊,因村後有一座名為“圓山”的山岡而得名。村裡人口一萬餘人,村民大多從事種養業,一些人外出創業或者務工。和潮汕其他鄉里一樣,圓山村也分佈多座祠堂,而最讓人感興趣的是村中這座“六順祠堂”。只見祠堂大門兩旁鐫刻一副描金對聯,上聯為“六親和睦同舟共濟秉持祖訓承先啟後”,下聯為“順年佳景齊心協力光耀宗德繼往開來”。讓人感興趣的還有“六順祠堂”的命名。

潮汕一座祠堂六姓共建共用

汕頭市中華傳統文化研究會監事 蔡嶽河:這個祠堂的名起的非常有意思,俗話說:六六大順。

而其實“六順祖祠”中這個“六”字蘊含著更特別的信息。當地村民表示,歷史上這個祠堂是由六個姓氏聯手合建、共同使用。其中,圓山村顏氏先祖是在清朝從福建遷移而來的。

圓山村村民 顏鎮松:我們的祖先是從福建遷移過來的,當時到這個地方來的時候人數比較少,也比較貧窮,沒可能建祠堂,於是組織了本鄉鄰近6個姓,集體籌建起來,才有可能建這個祠堂。這個祠堂主要是顏、羅、張、莊、廖和肖,這六個姓氏方式集體捐資來建起這個祠堂,所以叫做“六順祖祠”。

潮汕一座祠堂六姓共建共用
潮汕一座祠堂六姓共建共用

六順祖祠始建於清光緒甲午年,即1894年,初建時,限於圓山六個姓氏的經濟條件,祠堂的規模並不是很大,但後來經歷多次修建,特別是2014年進行大修之後,六順祖祠修緝得富麗堂皇,相當美觀!石刻、金漆木雕、壁畫、嵌瓷等,潮汕民間傳統工藝美術也運用得淋漓盡致、恰到好處,寓意豐富、勸人向善,弘揚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潮汕一座祠堂六姓共建共用

汕頭市中華傳統文化研究會副主席 柯文彬:六順祖祠的特點是和諧共享,潮汕地區乃至全國其他地方的宗祠,一般是以宗族的血緣關係來建的,即是說一個姓氏來建的佔絕大多數,所以有時一個祠堂最多是兩個姓氏來共建,圓山村這個六順祠堂非常特別,獨一無二,說明圓山村6個姓氏非常和睦和諧,是有利於社會的穩定發展的,所以六順祖祠值得弘揚和點贊。

潮汕祠堂通常都是有堂號,其作用是區分同一姓氏的不同分支,但因“六順祖祠”為6個姓氏所共建、共有與共享,不能偏向於某一姓氏,於是祠堂的堂號也頗為特別,叫做“同德堂”。意在鼓勵6個姓氏的異性兄弟同心同德、攜手並肩、繁衍發展。六順祖祠大門背面還有“信義流芳”這四個大字,寓意“講誠信重情義”,這也是6個姓氏共同的價值取向。

潮汕一座祠堂六姓共建共用

汕頭市中華傳統文化研究會監事 蔡嶽河:他們的堂叫做“同德堂”,意思是,雖然不同姓氏,但人人都應該行善積德,應該同德同心來傳承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所以他們的祖祠、祖訓都是共同的。如六親怎麼和睦同舟,所以他們的思想是有合力的,而且這種行為更加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潮汕一座祠堂六姓共建共用

“聚族而居,族必有祠”,作為中原移民的後代,潮汕人受中原宗族文化影響深廣,姓氏意識、尋祖意識十分強烈,並通過廣建祠堂表現出來。圓山村的“六順祖祠”就將這種觀念發揮得淋漓盡致。

潮汕一座祠堂六姓共建共用

汕頭市傳統文化研究會副主席 柯文彬:六順祠堂是潮汕地區可以說是唯一的6個姓氏來建這個祠堂,祠堂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通過祠堂可以反映一個村莊的時代文明和人文歷史,我們建祠堂的主要目的是通過祭祀,關鍵的宗旨是追遠和報本,所以每一年通過一些重大節目來祭祀先祖,達到敦睦族親鄉誼以及和諧文明,同時也能夠調解族內一些民事糾紛,並決定族內一些大事,在促進社會和諧方面比較有重要的作用。

潮汕一座祠堂六姓共建共用

圓山村6個不同姓氏的先祖突破宗族的侷限,聯手共建“六順祖祠”,這背後有老一輩人非凡的智慧和包容心,在當時,這無疑是一大創舉,同時,它也為豐富多彩的標籤祠堂文化百花園,增添了一朵奇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