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不敢看的體檢報告,到底藏了什麼危險

年輕人不敢看的體檢報告,到底藏了什麼危險

前一陣子,“90後不敢看體檢報告”的話題上了熱搜。相比起賬單,年輕人更不敢面對的是自己的體檢報告。

這並不是矯情,而是實實在在的風險。《2019上海白領健康指數報告》顯示,98.75%的人會在體檢中查出異常,比非法貸款還容易暴雷。

再年少輕狂的人,翻開體檢報告的那時候也是慫的。平時熬起夜一個比一個猛、加起班一個比一個拼的人,到了體檢出結果的時候,都像等待月考成績的高中生。

試想想看,打開體檢報告,撲面而來的是膽結石、腎囊腫、甘油三脂高、脂肪肝、前列腺肥大、血壓偏高、尿酸高、肝血管瘤、腰椎間盤突出、甲狀腺結節、頸椎病,這可比裝神弄鬼的恐怖片恐怖多了。

更多的危險,都隱藏在你的這份體檢報告單裡。體檢單上令人頭大的項目和數據,到底在警告你哪些健康風險?

心血管病找上了年輕人

看到體檢單上超標的血壓血脂,你才知道自己一直離心血管病不遠,卻有病而不自知。

隨著城市化的進程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中國人群的疾病譜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持續上升[1]。

2017年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表明,心血管疾病是城鄉居民總死亡原因的首位[2]。

年輕人不敢看的體檢報告,到底藏了什麼危險

高油高鹽高糖的飲食,也是心血管病的一個危險因素

然而,有自知之明的人卻不多。2018年西安交通大學發表的研究顯示,在一萬多位受訪的中國成年人中,高血壓的實際患病率達到了28.8%,但只有15.7%的人知道自己血壓有問題[3]。

雖然高血壓常被視作老年病,但殘酷的現實是,年輕人的高血壓患病率正不斷上升[4]。

年輕人面臨著巨大的工作壓力,而這種壓力,80年代來就被公認為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4]。

年輕人不敢看的體檢報告,到底藏了什麼危險

2016年4月27日,北京,凌晨時分結束工作員工在辦公室行軍床上睡覺

2017年發表的一項湖北地區的調查還發現,就職業來說,勞心不勞力白領的高血壓患病率比起藍領工人要高得多[4]。

同樣被年輕人忽視的還有高血糖。2013年的全國調查顯示,成年人的糖尿病標化患病率為10.9%,然而知曉率只有不到四成,年輕人的知曉率甚至比老年人更低[6]。

另外,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也在持續壯大。2015年時,我們已經有3.16億菸民,中國男性的吸菸率已經超過了一半,菸民們平均居然一天要抽15根菸還多[5]。

如果你愛抽菸,除了關注體檢單上肺相關的指標,更要關注你的心血管。

慢性腎病,高尿酸血癥、高膽固醇血癥,這些問題也都與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心血管病,只是一個開始[2]。

懸在每個人頭上的猝死風險

心血管病最可怕的一點,就是它會突然奪走人的生命。

2009年阜外醫院牽頭的一項覆蓋了國內四個代表性城市的大樣本調查發現,中國人群的年度心源性猝死率,每10萬人中就有41.8例[6]。

這個數字雖然比老牌西方國家要低,但卻是同期日本、韓國、新加坡的兩倍以上[7]。

年輕人也不能逃脫猝死的威脅,2016年中山大學發表的一項研究則顯示,在該校法醫中心屍檢的一千多宗心源性猝死病例中,主要的受害者是中青年男性[8]。

年輕人不敢看的體檢報告,到底藏了什麼危險

2011年6月15日,西安市一男子猝死在上班路上

在每個奉行加班文化的職場,都流傳著關於猝死的都市傳說,而它也正逐漸威脅著全世界年輕人的生命。在新的一年裡,每一萬人中大約有4個人會猝死,你所在的城市有多少人?

要預測猝死是非常困難的,而從發病到死亡往往不到一個小時,你永遠不會知道在你身邊行色匆匆走過的那位上班族,會不會就是下一個犧牲品。

男生更要注意,目前國內猝死病例的男女性別比例約為5:1,這可能與男性的工作壓力、家庭壓力、長期精神緊張及不良的飲食習慣有關[9]。

年輕人不敢看的體檢報告,到底藏了什麼危險

2013年11月3日,北京地鐵。對於當代年輕人來說,加班晚回家已成常態,增加猝死風險

想要預防猝死,只能採用最簡單最笨的方法。

重視常規體檢,可以在早期發現血壓升高等等問題。已經有這些風險的人,則要避免喝酒和劇烈的情緒變化,一旦感覺到身體不適,一定要及時求醫[9]。

幽門螺桿菌感染

拿到體檢單,發現自己的血項肝功能都正常,你可能鬆了一口氣,完全想不到體檢單上還有一個小小的角落,隱藏著致命的危險。

中國人的幽門螺桿菌陽性率超過了55%。這是一種能在胃部生存、能夠通過唾沫傳播的致病菌,是導致消化潰瘍以及胃癌的主要病因[10]。

年輕人不敢看的體檢報告,到底藏了什麼危險

2016年1月12日,意大利,科學家從一具5300年曆史的木乃伊身上檢測到幽門螺旋桿菌的痕跡

2012年,中國超過六成的新發胃癌病例要歸咎於幽門螺桿菌感染[11]。絕大多數感染者並不表現出症狀來,所以不會意識到自己已經被感染,更不會無端端跑去檢查,發現就晚了。

別以為年輕就沒事。從2006年到2013年,中國的胃癌死亡率增加了8.2%;但其實30歲以上組別的患病率是下降的,唯有0~29歲年齡組的胃癌死亡率增加了16.2%[12]。

今年年初上海交大發表的一篇論文也認為,即使是讓毫無症狀的人去做幽門螺桿菌的篩查,長遠地說也是划算的,及時發現治療消化疾病,這是替你以後能夠省錢[13]。

年輕人確實是需要養生養胃了,可是如果幽門螺桿菌一直賴在那裡,怎麼看都更像是在養蠱。

年輕人不敢看的體檢報告,到底藏了什麼危險

雖然粥很好喝,但並不養胃

好消息是,幽門螺桿菌的治療並不複雜,在中國的大部分地區,標準三聯療法的治癒率已經降到了80%以下[14],但治療方案可以調整,相比之下,幽門螺桿菌還是比乙肝、結核好治多了。

久坐帶來的頸背腰痛

如果體檢單顯示你的五臟六腑都狀態良好,你還是不能就此放鬆。天天坐辦公室,趕緊看看自己的腰椎頸椎怎麼樣吧。

2009年,研究人員在廣州調查了兩千多位10~18歲的學生兒童,發現這些花骨朵們腰背痛的患病率已經高達29.1%[15]。

年輕人不敢看的體檢報告,到底藏了什麼危險

大部分學生就是這樣從小學坐到高三

腰背痛是成年人中的常見病,而青少年時代的腰背痛很有可能延續到成年,並常常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惡化。十年過去了,從小低頭伏案的90後的頸肩腰背,估計已經磨合的快廢了。

肌肉緊張勞損、韌帶扭傷等非特異性因素帶來的頸背腰痛,是極為常見的疾病,也是全球範圍內致殘的主要原因。學生、辦公室上班族的發病率很高,主要是因為長時間維持著不正確的姿勢[16]。

2015年,浙江一項針對平均年齡29歲白領人士的調查顯示,有頸痛或腰背痛問題的人分別都在八成左右。

工作時間過長、或是電腦屏幕沒有擺放在正前方的合適高度,都是頸背腰痛的危險因素。另外,冷刺激也是公認能導致肌肉骨骼系統疼痛的危險因素,所以辦公室溫度最好不要調得太低[17]。

年輕人不敢看的體檢報告,到底藏了什麼危險

上班族幾乎就是這樣,一坐就是七八個小時/ unsplash

在頸背痛的廣大人群中,少數人可以在體檢中查出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等明確的病因。這些問題並不意味著要立即手術:大多數腰背痛都可以通過鎮痛藥、多鍛鍊活動來改善控制。

85%以上的椎間盤突出患者可以在6周內自行恢復,除非症狀持續加重惡化,否則一般保守治療就可以了[17]。

可怕的腫瘤

在體檢時,最嚇人的結果莫過於存在於各處器官的結節和腫物,醫生告訴你腫瘤標記物偏高,估計你會當場嚇暈。

別說,體檢的時候查出這些還是很常見的。2018年發表的一項針對華北地區的調查顯示,在七千多位受試者中,肺結節的發病率達到了26.32%[18]。

不過你不用怕,肺結節固然有可能是早期肺癌,但在40歲以下人群中,這個概率低於3%,只有當患者年齡大於60歲時,惡性腫瘤的概率才會超過一半[18]。

年輕人不敢看的體檢報告,到底藏了什麼危險

2017年11月2日,太原,一位患癌女孩仍然備戰高考。雖然很多人覺得自己離癌症很遠,但是很多癌症確實有年輕化的趨勢

另一種經常查出來的病,是甲狀腺結節。

2016年,浙江省的調查顯示,在18~44歲人群中,甲狀腺結節的查出率達到了接近五分之一[19]。好消息是,大多數甲狀腺結節是良性的,大多數人只需要定期隨訪觀察,不需要立即做手術。

年輕人不敢看的體檢報告,到底藏了什麼危險

2015年12月8日,泰安市中心醫院甲狀腺外科的一臺手術,大部分甲狀腺結節不需要手術,但還是要注意危險

然而比較特別的是,甲狀腺結節和肺部結節截然相反,對前者來說,越年輕,越危險。

甲狀腺結節在成人中的惡性幾率大概只有10~14%,而未成年人中的惡變率幾乎翻了一倍[20]。

湖北省的一項研究也發現,對於甲狀腺結節患者來說,“小於40歲”是最終檢驗為惡性腫瘤的獨立危險因素[21]。查出了甲狀腺結節,你要更小心一點。

不過更要小心的是你的肝。中國是肝癌大國,長久以來,乙肝病毒的感染一直被視作肝癌發生的主要原因。

然而,雖然中國依靠乙肝疫苗的接種,實現了對新生人口乙肝感染的有效控制,但是肝癌的發病率只在2000~2011年下降了一下,如今又回到了增長的狀態[23]。

年輕人不敢看的體檢報告,到底藏了什麼危險

2014年11月10日,深圳,封口的乙肝疫苗。中國乙肝疫苗進展顯著,但是肝癌的另一個因素,非酒精性脂肪肝卻在加劇肝癌的禍害

這意味著,可能有乙肝以外的肝病在悄悄推動肝癌的發生。

在西方國家,非酒精性的脂肪肝是肝癌發生的主要原因,而它在中國的發病率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飆升。近十年間從18%跳躍到了29%,已經超過了西方國家的平均患病率(25.2%)[22],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十幾年裡,還將繼續迅猛地增長下去[23]。

其實這並不讓人意外: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幾個重要危險因素,包括肥胖、含糖飲料和睡眠不足等,都是很難戒掉的肥宅快樂元素[24]。

少吃零食多睡覺,佛系生活或許才是社畜保命的關鍵。

本文文獻及科學性已經北京協和醫院腫瘤學研究生何一白審核

參考文獻:

[1]Zhang, S.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China: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Europace 2015, 17, ii14–ii18,

[2] 陳偉偉; 高潤霖; 劉力生; 朱曼璐 《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7》概要. 中國循環雜誌 2018, 33, 1–8,

[3]Su, M.; Si, Y.; Zhou, Z.; Shen, C.; Dong, W.; Fan, X.; Wang, X.; Wei, X. Comparing the income-related inequity of tested prevalence and self-reported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 Int. J. Equity Health 2018, 17, 1–12, doi:10.1186/s12939-018-0796-

[4] Liu, X.; Xiang, Z.; Shi, X.; Schenck, H.; Yi, X.; Ni, R.; Liu, C. The Risk Factors of High Blood Pressure among Young Adults in the Tujia-Nationality Settlement of China. Biomed Res. Int. 2017, 2017, 8–13,

[5] Landsbergis, P. A.; Diez-Roux, A. V; Fujishiro, K.; Baron, S.; Kaufman, J. D.; Meyer, J. D.; Koutsouras, G.; Shimbo, D.; Shrager, S.; Hinckley Stukovsky, K.; Szklo, M.; Landsbergis, P. Job strain, occupational category, and hypertension prevalence: The Multi-Ethnic Study of Atherosclerosis HHS Public Access. J Occup Env. Med 2015, 57, 1178–1184,

[6]Hua, W.; Zhang, L. F.; Wu, Y. F.; Liu, X. Q.; Guo, D. S.; Zhou, H. L.; Gou, Z. P.; Zhao, L. C.; Niu, H. X.; Chen, K. P.; Mai, J. Z.; Chu, L. N.; Zhang, S. Incidence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China. Analysis of 4 Regional Populations. J. Am. Coll. Cardiol. 2009, 54, 1110–1118,

[7]Wong, C. X.; Brown, A.; Lau, D. H.; Chugh, S. S.; Albert, C. M.; Kalman, J. M.; Sanders, P. Epidemiology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Global and Regional Perspectives. Hear. Lung Circ. 2019, 28, 6–14

[8]Wu, Q.; Zhang, L.; Zheng, J.; Zhao, Q.; Wu, Y.; Yin, K.; Huang, L.; Tang, S.; Cheng, J. Forensic pathological study of 1656 cases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Southern China. Med. (United States) 2016, 95, 1–8

[9]Ding, Z.; Yang, M.; Wang, Y.; Wu, S.; Qiu, X.; Liu, Q.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769 cases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from 2006 to 2015: a forensic experience in China. Forensic Sci. Med. Pathol. 2017, 13, 336–341

[10] Hooi, J. K. Y.; Lai, W. Y.; Ng, W. K.; Suen, M. M. Y.; Underwood, F. E.; Tanyingoh, D.; Malfertheiner, P.; Graham, D. Y.; Wong, V. W. S.; Wu, J. C. Y.; Chan, F. K. L.; Sung, J. J. Y.; Kaplan, G. G.; Ng, S. C. Global Preval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Gastroenterology 2017, 153, 420–429, doi:10.1053/j.gastro.2017.04.022.

[11]Huang, H.; Hu, X. F.; Zhao, F. H.; Garland, S. M.; Bhatla, N.; Qiao, Y. L. Estimation of cancer burden attributable to infection in Asia. J. Epidemiol. 2015, 25, 626–638

[12]YIN, J. I. E.; SONG, J.-N.; BAI, Z.-G.; CAI, J. U. N.; ZHANG, J. U. N.; ZHENG, Z. H. I.; WU, H.-W.; YE, P.-P.; GAO, X. I. N.; ZHANG, Z.-T. Gastric Cancer Mortality Trends in China (2006-2013) Reveal Increasing Mortality in Young Subjects. Anticancer Res. 2017, 37, 4671–4679.

[13]Chen, Q.; Liang, X.; Long, X.; Yu, L.; Liu, W.; Lu, H.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screen-and-treat strategy in asymptomatic Chinese for preventing Helicobacter pylori-associated diseases. Helicobacter 2019, 24, 1–13

[14]Xie, C.; Lu, N. H. Review: Clinical manage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china. Helicobacter 2015, 20, 1–10

[15]Yao, W.; Mai, X.; Luo, C.; Ai, F.; Chen, Q.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of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among 2083 schoolchildren in China. Spine (Phila. Pa. 1976). 2011, 36, 1885–1890

[16]Ye, S.; Jing, Q.; Wei, C.; Lu, J. Risk factors of non-specific neck pain and low back pain in computer-using office worker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study. BMJ Open 2017, 7, 9–11

[17]Rubin, M.; Neurologist, A. 椎間盤髓核突出. In 默沙東診療手冊; 2019; pp. 1–3.

[18]He, Y. T.; Zhang, Y. C.; Shi, G. F.; Wang, Q.; Xu, Q.; Liang, D.; Du, Y.; Li, D. J.; Jin, J.; Shan, B. E. Risk factors for pulmonary nodules in north China: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Lung Cancer 2018, 120, 122–129

[19]Gu, F.; Ding, G.; Lou, X.; Wang, X.; Mo, Z.; Zhu, W.; Zhou, J.; Mao, G. Incidence of thyroid diseases 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after 15 years of salt iodization. J. Trace Elem. Med. Biol. 2016, 36, 57–64

[20]Osipoff, J. N.; Wilson, T. A. Consultation with the Specialist: Thyroid Nodules. Pediatr. Rev. 2012, 33, 75–82

[21]Huan, Q.; Wang, K.; Lou, F.; Zhang, L.; Huang, Q. X.; Han, Y. F.; Sun, H. C.; Zhu, L.; Lin, P.; Song, J.; Liu, F. Q.; Wang, Q.; Hou, W. K.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yroid nodules and risk factors for malignant nodules: A retrospective study from 6 304 surgical cases. Chin. Med. J. (Engl). 2014, 127, 2286–2292

[22]Zhou, F.; Zhou, J.; Wang, W.; Zhang, X.; Ji, Y.; Zhang, P.; She, Z.; Zhu, L.; Cai, J.; Li, H. Unexpected Rapid Increase in the Burden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China From 2008 to 2018: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Hepatology 2019, 70, 1119–1133,

[23]Estes, C.; Anstee, Q. M.; Arias-Loste, M. T.; Bantel, H.; Bellentani, S.; Caballeria, J.; Colombo, M.; Craxi, A.; Crespo, J.; Day, C. P.; Eguchi, Y.; Geier, A.; Kondili, L. A.; Kroy, D. C.; Lazarus, J. V.; Loomba, R.; Manns, M. P.; Marchesini, G.; Nakajima, A.; Negro, F.; Petta, S.; Ratziu, V.; Romero-Gomez, M.; Sanyal, A.; Schattenberg, J. M.; Tacke, F.; Tanaka, J.; Trautwein, C.; Wei, L.; Zeuzem, S.; Razavi, H. Modeling NAFLD disease burden in China, France, Germany, Italy, Japan, Spain, United Kingdom, and United States for the period 2016–2030. J. Hepatol. 2018, 69, 896–904

[24] Perumpail, B. J.; Khan, M. A.; Yoo, E. R.; Cholankeril, G.; Kim, D.; Ahmed, A. Clinical epidemiology and disease burden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7, 23, 8263–827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