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懂得超限效应,孩子就不会那么烦你

经常看到宝妈留言说,现在的孩子太难教了,自己多说一句话,他就开始不耐烦,根本没办法沟通下去。

不止这位宝妈有这样的烦恼,很多家庭都有这样的现象:明明是为了孩子好,多叮嘱两句,孩子反而不高兴了。

就拿吃青菜来说,你肯定是这样对孩子说的“不要挑食,多吃点青菜,有维生素,挑食的孩子长不快,一定要多吃青菜,不能只吃肉,知道了吗?”,看到孩子无动于衷,然后你又说了一遍,结果孩子更加不吃了。

宝妈只想说句,我太难了!

其实错在哪?并不是孩子,而是你太啰嗦了,引起了孩子的逆反心理。

如果你懂得超限效应,孩子就不会那么烦你

著名的超限效应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就如同你叫孩子多吃青菜一样,不断地给孩子灌输青菜的好处,其实说一遍就可以了,因为孩子不理解青菜的营养,而你说的越多,孩子就越反感。

不仅是吃饭这问题,包括写作业,你叫孩子写作业时,第一次叫他写,他会答应你;你第二次叫时,他可能就不耐烦了;第三次、第四次叫时,他就会说“知道了,烦死了”。

你叫的次数越多,越接近他反感的界限,最后达到临界点,他就开始逆反了。

所以,孩子不是无缘无故地烦你,很可能是你不断地唠叨,让他产生了厌烦。

如果你懂得超限效应,孩子就不会那么烦你

说的越多,话语力越弱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一个现象,孩子往往会听严肃、话少的长辈或者老师的话,为什么?因为他们说的少,每次说时都是简短而有力的话,孩子就能听得进去。

就像再刺头的孩子,到了军队,在教官面前就像只小猫一样,服服帖帖,对于教官的指令从来都执行的很彻底,因为教官说话不拖泥带水,不唠叨。

所以,想要孩子能听进去你说的话,就不要啰嗦,能简洁地表达时就表达,能说一遍时就不要说第二遍、第三遍。

想要孩子不烦你,就不要做唐僧,一天到晚在孩子面前念叨。

如果你懂得超限效应,孩子就不会那么烦你

长话短说,少说

如果避免超限效应,就是要改掉唐僧念经似的唠叨,这样孩子才不会烦你。

在吃饭时,只说一句“多吃点青菜,不要老吃肉”这就够了,他要吃自然会吃,不吃时你说的再多也没用。

孩子看电视时,说一句“再让你看5分钟,然后去写作业,我不会再说第二遍,自己安排好时间”就够了,如果他还不写作业,那就让他第二天挨骂,自然就长记性了;这比你一直唠叨效果来的更立竿见影。

所以,在孩子说“我知道了,烦死了”,你就应该意识到自己说多了,引起了他的反感,就要马上闭嘴,走到一旁,让孩子安静下。

没有人喜欢一件事反复地被别人拿来说,反复强调,好像没你不行一样,你是如此,孩子也是如此。

懂得超限效应,才能更好的沟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