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段奕宏这位低调演技派,我真不知道还有如此好的悬疑犯罪片

在上个月公布的金鸡奖提名中,《暴雪将至》出现在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段奕宏)之中,从东京电影节获奖再到国内主流电影奖金鸡奖的提名,令很多影迷感到惊喜。

《暴雪将至》是一部很典型的代表近年来国产文艺片创作方向的电影,犯罪片的模式架构、充满悬念的剧情、冷峻凛冽的影像、时代与个人的永恒命题。在此将以《暴雪将至》作为分析对象,结合近十年来的部分高口碑影片,简要分析一下国产文艺片的新方向。

人文内核与类型外衣

通俗地说,类型片通常具有很强的商业性,它是指在成熟的实践下、经过市场反馈调节形成的一些具有固定程式并拥有广泛受众的影片类型,例如,动作片、战争片、爱情片等。很多时候,观众的观赏思维与创作者的表达思维上存在偏差,因此,用类型片的形式将丰富的主题内涵、人文关怀诉诸大众,是一种看似折中妥协却十分有效的方式

要不是段奕宏这位低调演技派,我真不知道还有如此好的悬疑犯罪片

将人文内核包装在类型片的外衣之下王家卫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例如,处女作《旺角卡门》即是对当时流行的黑帮片的一种化用,《东邪西毒》也是一种现代型武侠片,尽管它们讲的都是“王家卫式”后现代都市的生活状态与情感世界,但仍旧需要张学友、林青霞、张国荣等明星用通俗的台词来获得最大传播层面的效果。

要不是段奕宏这位低调演技派,我真不知道还有如此好的悬疑犯罪片

在2010年后的近十年之间,越来越多的新导演和高口碑文艺片采用类型片的形式。周子阳的《老兽》可以窥见魔幻现实色彩,而刁亦男柏林电影节获奖的《白日焰火》、忻钰坤的《心迷宫》、《暴裂无声》则是近年来最典型的案例,在悬疑片与犯罪片的外衣下,对诡谲莫测的复杂人性、时代变迁下的世事沉浮进行了理性又不失锋芒的书写

董越的《暴雪将至》所运用的类型同样是悬疑片与犯罪片,曾令很多观众联想到《杀人回忆》。纵然侦查并非影片的核心,但用戏剧性与故事性使得观众对影片产生兴趣,也不失为一种巧妙的方法。

个人命运与集体记忆

《暴雪将至》讲述的是从19972008年的故事,从香港回归到北京奥运,从国营工人下岗大潮到南方大雪个人的命运总是与集体的记忆紧密相连

。因为故事背景的相似性,令很多观众想到《钢的琴》。

要不是段奕宏这位低调演技派,我真不知道还有如此好的悬疑犯罪片

如果说张猛执导的《钢的琴》是时代变迁下的工人挽歌,用冷峻的纪实影像追悼一代人的青春理想,严酷辛酸却不失幽默与温情;那么董越导演的《暴雪将至》则是历史洪流里小人物的咏叹调,个人梦想的幻灭与亲情友情的破碎,极尽浪漫写意,去充满着苦楚与凄凉。

《钢的琴》中纵有对逝去的一代人生活方式与精神世界的悲悯情怀,却更多地用感性的人间温情与朴素的伦理道德之美,诸如父辈无私的亲情、爱人之间的互勉互励、失落者之间的共情,来消解过分压抑的失落与愁绪。王千源独具冷幽默的暖男特质,秦海璐外冷内热的那份挥洒自如,都使得影片透着一股温情脉脉的人性之光

要不是段奕宏这位低调演技派,我真不知道还有如此好的悬疑犯罪片

而《暴雪将至》则是彻头彻尾的凛冽与阴冷。并非是贾樟柯电影中的“边缘人”,余国伟是一个称职的模范,也用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兄弟朋友的钦佩。但他的失落恰来自于理想的遥不可及,自恃不凡,对自己的“侦查”天赋引以为傲,渴望进入事业编,却遭到大队长的冷漠与嘲弄。对破案的渴望与不惜一切的拼搏,实则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那种孤注一掷的决绝

余国伟,余下的余,国家的国,伟大的伟。既是余下,亦是多余。当他发出“我要活出自己的精彩”的呼喊并踏上寻找个人价值认同与尊严的道路时,善良又倔强的他,最终事与愿违,搭上了三条人命,甚至赔进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要不是段奕宏这位低调演技派,我真不知道还有如此好的悬疑犯罪片

一部文艺片的主角从剧本到影像呈现的过程中,必然要选定一个具有表现力的演员。通常既不需要时下最具号召力的票房红星,也不需要梅丽尔·斯特里普式表演凌驾于影片之上的“强势型”演技派。段奕宏之于《暴雪将至》正如王景春、咏梅之于《地久天长》,不会喧宾夺主,看似寻常平凡,却透着平民式的悲欢与个体生命的坚忍与顽强

要不是段奕宏这位低调演技派,我真不知道还有如此好的悬疑犯罪片

段奕宏:“我对自己这个截断的表演要求是有的,介于剧本基础之上,怎么样去找到这个电影的气质和这个人物的气质,在这个基础之上怎么去成全我对表演的要求。”

要不是段奕宏这位低调演技派,我真不知道还有如此好的悬疑犯罪片

段奕宏的表演不显山不露水,延续了此前一贯的含蓄内敛的表演特色,少即是多,将角色的特质内化于心,用含而不露的眼神传达出超过单一情节本身的丰富性内涵。余国伟的恃才傲物与怀才不遇,不满与愤懑,压抑与不甘,无奈与迷惘,困顿与失落。段奕宏的外表温润平静,内心暗流涌动,因此获得了东京电影节的影帝。

去文本化的影像叙事

在过往的电影里,老一辈导演本着“文以载道”的精神,注重电影剧本自身的文学性与文字本身的表意功能,而以张艺谋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通常借用对文学作品的改编通过电影语言批判并反思传统文化。从以贾樟柯、王小帅为代表的第六代导演开始,不仅用个人叙事消解了集体叙事,更是将影像本身置于表达的主体地位,而非文本。而《暴雪将至》也是近年来风格化影像的代表。

要不是段奕宏这位低调演技派,我真不知道还有如此好的悬疑犯罪片

董越:“我希望观众在看整个片子时,能够通过强烈的影像质感沉浸于此,在阴冷的氛围下感受故事的气质。”

首先,是对地方自然风貌精髓的展现,正如《白日焰火》里冰冷凛冽的东北哈尔滨,《老兽》中干燥枯竭的西北鄂尔多斯,湖南衡阳取景的《暴雪将至》中则将南方城市的闷热潮湿以一种写意的影像完美呈现,连续不断的绵绵阴雨勾勒出一种苦闷与阴冷,这种躁动与阴骘映衬着人心的不安与癫狂

要不是段奕宏这位低调演技派,我真不知道还有如此好的悬疑犯罪片

其次,捕捉特定时期的人文特色,本片可谓是从摄影、美术、造型方面全方位的体现,电影的故事发生在国营厂区文化即将消逝之际。破败的厂房、闲置的废楼、老绣的器具、空旷的枯城,营造出一种“废墟”之感,衰败的本身并非是一种美,之所以感染人心,在于它见证着时代的发展,凝聚了几代人的青春血汗,寄托了无数人理想与憧憬的

厂房追逐一场戏,融情于景,将情节置于意象之内,将人物的命运集结交叉在即将爆破的工业机器之中,调度精彩,可谓是影片最浓墨重彩的一比。连绵大雨,老旧的机器,并将时代变迁、人世纷扰寓于其中。

要不是段奕宏这位低调演技派,我真不知道还有如此好的悬疑犯罪片

而本片中的各色人物群像,皆有摆脱不掉的困惑,或是愤世嫉俗、或是漂泊无依,均有逃脱不了的人生可困顿。阴郁的基调、悲悯的愁绪,使得影片有着鲜明的“黑色电影”(Film noir)色彩

在好莱坞黄金时代的经典黑色电影中,女性通常是游走在正邪之间,充满着神秘、诡谲与魅惑,就像《双重赔偿》里的芭芭拉·斯坦威克。 而本片里的女性角色还是东亚语境下的典型,象征着绝对理想化的单纯与美好,是故,江一燕的角色也被认为是过于功能化。

要不是段奕宏这位低调演技派,我真不知道还有如此好的悬疑犯罪片

而这何尝不是导演整部影片“黑色电影”模式下的一种“一黑到底”?连最纯粹美好的爱情尚无法治愈男主角心中之殇,那种绝望,有着力透纸背的深邃力量。暴雪象征着一种自然界的不可抗力,出来后的余国伟,遭遇了一场迟到11年的暴雪,公交车上播放着欢快的时代曲,余国伟的脸上没有悲与喜,有的只是百味杂陈后的万念俱灰。

要不是段奕宏这位低调演技派,我真不知道还有如此好的悬疑犯罪片

“人总是喜欢回到他得意的地方。”余国伟回到他生涯最光辉的劳模大会表彰的地点,却发现老工人并没有记得厂里有过这号人物。这种刻意“模糊”的处理使得这个“罗生门”式的故事更有一种寓言性的意义,正如他苦心苦役搜罗到照片、去灯光广场寻人确认之时,对方那个意味深长的大笑。

要不是段奕宏这位低调演技派,我真不知道还有如此好的悬疑犯罪片

他倾尽全力所追求的东西,于别人而言是毫无意义的,于时代洪流中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这种荒诞与黑色幽默,并非是反讽,更像是一种自我消解。因为,我们何尝不是在追求自我价值、固守个人执念的同时,受尽冷落与揶揄,可那又怎样自己的人生仍旧是由自己主宰,仍旧需要拼搏与努力

纵使影片尚有细节上的不足,但影片还是作为国产文艺片的代表获得了今年中国电影最高奖金鸡奖导演男主等的多项提名。可以看得出主流电影圈对影片的喜爱,而越来越多的观众也摆脱了将反映现实生活视作晦暗的浅层娱乐思维。由此可见,在未来的银幕上,还会看到更多优质的反映现实的高品质国产佳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