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地“新生”記

天子地“新生”記

客家新聞網 曾榮華 記者曾祥堅

乾淨整潔的鄉村道路、嶄新的太陽能路燈、美麗的農家小院……初冬時節天氣漸冷,但贛州經開區鳳崗鎮天子地村卻“熱度”不減,村民們打掃房前屋後的衛生,貨運車輛來來往往,處處都展現著產業新村的喜人景象。就在幾年前,這還是個道路不通、風貌破敗的小村落。

近日,記者走進贛州經開區鳳崗鎮天子地村,探尋小村脫胎換骨獲“新生”背後的密碼。

基礎設施,從“破敗”到“齊全”

卷坑通組路是天子地村卷坑等幾個村民小組通往外界的唯一道路,就在今年10月前,這裡還是一條兩旁雜草叢生,只能通過一個人的泥巴路。

天子地“新生”记

圖為新修的天子地村卷坑通組路。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民們每次出門總是苦不堪言,都希望能把道路硬化改造好。贛州綜合保稅區駐天子地村第一書記馮勇生上崗第一天,就把這事記在心裡。後面多番瞭解才知道,這條40多年前就提出要改造的道路,卻因為土地糾紛等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

從今年6月份開始,扶貧工作隊就和村幹部一起,連續數月挨家挨戶上門對村民進行耐心細緻的講解,經常工作到晚上十一、二點,這才做通所有村民的工作。如今,這條通組路已經擴建成3.5米寬、800多米長的水泥路。卷坑組的老黨員明心蘭對此感觸頗深:“要感謝黨的好政策,扶貧真是扶到了關鍵點上,現在出行方便也安全。”

幫助村裡新(擴)建2座進村橋樑,擴寬了1條通村路,累計新修了9條通組路共計7500餘米;修補加固1條河堤,防止了大雨天河水淹沒農田,每年可為村民挽回經濟損失近10萬元;投入資金7萬元,為天子小學更換全新課桌椅;完善村內垃圾處理、排水溝、路燈、路障等設施,新裝12盞太陽能路燈......自2018年3月入駐天子地村後,贛州綜合保稅區扶貧工作隊不斷幫助村裡改善基礎設施和村容村貌,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產業經濟,從“軟村”到“強村”

走進天子地村扶貧車間,只見車間內一派忙碌景象。今年2月,江西虔大食品有限公司與天子地村簽訂了扶貧車間租賃合同,採取“企業+車間+貧困戶”方式運營使用天子地村扶貧車間,主要從事食品加工。

天子地“新生”记

圖為天子地村扶貧車間內村民正在工作。

貧困戶邱玉華就是扶貧車間工人,因一次意外丈夫殘疾,喪失勞動能力,孩子上初中,為此她整天愁眉苦臉。扶貧車間開到家門口,邱玉華整天干勁兒十足,現在每月都有2000多元收入。目前,該村扶貧車間共吸納勞動力30餘人,其中貧困戶8人,人均月增收2600元。

近年來,天子地村充分發揮地域優勢,積極融入鳳崗北部農旅產業扶貧建設項目,實現土地流轉1500餘畝,吸納了勞動力30餘人就近就業,增加了務工收入。通過大力實施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過去三年累計發放農業產業獎補307戶次計78.6775萬元,建成14個戶用扶貧電站,其中貧困戶11戶,每戶年增收約6000元。

大力發展產業,不僅帶動了村民,也富了村集體。預計2019年天子地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將突破15萬元。

鄉風文明,從“後進”到“示範”

整齊的貨架、琳琅滿目的貨物……在天子地村愛心超市裡,村民肖承錢正拿著積分券挑選生活物品。

天子地村愛心超市是由贛州綜合保稅區出資6萬餘元籌辦,村民們可通過積極投身脫貧攻堅和鄉風文明建設的方式賺取積分,然後憑“積分卡”到愛心超市兌換物品。

“以前村裡河邊、路邊、塘邊的環境衛生很差,現在通過整治變得乾淨整潔,看著舒服。”村民劉家銘笑著說道。

近年來,天子地村充分發揮好“紅黑榜”的教化作用,積極開展“美麗家庭”“文明家庭”創評活動,鼓勵村民爭創“美麗示範農戶庭院”,幫助村民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同時,組建村民理事會,推動鄉風文明行動走深走實,村民們自發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目前,該村有1人入選“贛州好人”,全村形成了“講道德、學好人、做好人”的良好風尚。

天子地村第一書記馮勇生介紹,下一步將在加大村莊基礎設施和村莊環境整治力度的基礎上,重點打造適合村情的優勢產業,為全村脫貧致富注入更強勁、持久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