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地“新生”记

天子地“新生”记

客家新闻网 曾荣华 记者曾祥坚

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崭新的太阳能路灯、美丽的农家小院……初冬时节天气渐冷,但赣州经开区凤岗镇天子地村却“热度”不减,村民们打扫房前屋后的卫生,货运车辆来来往往,处处都展现着产业新村的喜人景象。就在几年前,这还是个道路不通、风貌破败的小村落。

近日,记者走进赣州经开区凤岗镇天子地村,探寻小村脱胎换骨获“新生”背后的密码。

基础设施,从“破败”到“齐全”

卷坑通组路是天子地村卷坑等几个村民小组通往外界的唯一道路,就在今年10月前,这里还是一条两旁杂草丛生,只能通过一个人的泥巴路。

天子地“新生”记

图为新修的天子地村卷坑通组路。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民们每次出门总是苦不堪言,都希望能把道路硬化改造好。赣州综合保税区驻天子地村第一书记冯勇生上岗第一天,就把这事记在心里。后面多番了解才知道,这条40多年前就提出要改造的道路,却因为土地纠纷等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从今年6月份开始,扶贫工作队就和村干部一起,连续数月挨家挨户上门对村民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经常工作到晚上十一、二点,这才做通所有村民的工作。如今,这条通组路已经扩建成3.5米宽、800多米长的水泥路。卷坑组的老党员明心兰对此感触颇深:“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扶贫真是扶到了关键点上,现在出行方便也安全。”

帮助村里新(扩)建2座进村桥梁,扩宽了1条通村路,累计新修了9条通组路共计7500余米;修补加固1条河堤,防止了大雨天河水淹没农田,每年可为村民挽回经济损失近10万元;投入资金7万元,为天子小学更换全新课桌椅;完善村内垃圾处理、排水沟、路灯、路障等设施,新装12盏太阳能路灯......自2018年3月入驻天子地村后,赣州综合保税区扶贫工作队不断帮助村里改善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产业经济,从“软村”到“强村”

走进天子地村扶贫车间,只见车间内一派忙碌景象。今年2月,江西虔大食品有限公司与天子地村签订了扶贫车间租赁合同,采取“企业+车间+贫困户”方式运营使用天子地村扶贫车间,主要从事食品加工。

天子地“新生”记

图为天子地村扶贫车间内村民正在工作。

贫困户邱玉华就是扶贫车间工人,因一次意外丈夫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孩子上初中,为此她整天愁眉苦脸。扶贫车间开到家门口,邱玉华整天干劲儿十足,现在每月都有2000多元收入。目前,该村扶贫车间共吸纳劳动力30余人,其中贫困户8人,人均月增收2600元。

近年来,天子地村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积极融入凤岗北部农旅产业扶贫建设项目,实现土地流转1500余亩,吸纳了劳动力30余人就近就业,增加了务工收入。通过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过去三年累计发放农业产业奖补307户次计78.6775万元,建成14个户用扶贫电站,其中贫困户11户,每户年增收约6000元。

大力发展产业,不仅带动了村民,也富了村集体。预计2019年天子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将突破15万元。

乡风文明,从“后进”到“示范”

整齐的货架、琳琅满目的货物……在天子地村爱心超市里,村民肖承钱正拿着积分券挑选生活物品。

天子地村爱心超市是由赣州综合保税区出资6万余元筹办,村民们可通过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和乡风文明建设的方式赚取积分,然后凭“积分卡”到爱心超市兑换物品。

“以前村里河边、路边、塘边的环境卫生很差,现在通过整治变得干净整洁,看着舒服。”村民刘家铭笑着说道。

近年来,天子地村充分发挥好“红黑榜”的教化作用,积极开展“美丽家庭”“文明家庭”创评活动,鼓励村民争创“美丽示范农户庭院”,帮助村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同时,组建村民理事会,推动乡风文明行动走深走实,村民们自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前,该村有1人入选“赣州好人”,全村形成了“讲道德、学好人、做好人”的良好风尚。

天子地村第一书记冯勇生介绍,下一步将在加大村庄基础设施和村庄环境整治力度的基础上,重点打造适合村情的优势产业,为全村脱贫致富注入更强劲、持久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