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田裡養這個 一畝多收10萬元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吳江七都一名養殖戶積極探索水蛭人工養殖的致富之路,創新“稻蛭共養”的生態高效養殖模式,幫助農民增收致富。

水稻田裡養這個 一畝多收10萬元


在七都這個養殖基地裡,眼前這片水稻是周偉民最新的試驗產品。金燦燦的稻穀已成熟,而水下同樣也迎來水蛭的收穫。

水稻田裡養這個 一畝多收10萬元


吳江明星產業種養殖中心董事長周偉民介紹,水蛭在稻田裡鑽來鑽去,對水稻根系的發棵起到了作用。 水蛭排出來的糞 能夠給水稻增加有機肥, 水蛭在水稻田裡能吃水稻上的稻包蟲、青蟲, 減少了水稻的農藥化肥用量。

水稻田裡養這個 一畝多收10萬元


在經過一年嘗試後,周偉民發現,雖然能產生更高收益,但效益沒能到達最大化。今年,他又創新了盆景水稻與水蛭共養的模式,不僅使水蛭的捕捉“一網打盡”,同時還能提升水蛭的產量。

水稻田裡養這個 一畝多收10萬元


周偉民說現在一畝田能有2000多斤的稻穀產量,以往只有1200斤左右。一畝稻田裡可以容納8萬條成品水蛭,可以產生超過10萬元的經濟效益。

水稻田裡養這個 一畝多收10萬元


水稻水蛭雙豐收,讓周偉民欣喜不已,目前,他的“盆景式水蛭養殖系統及方法”已經申報了發明及實用專利。此前,周偉民的水蛭人工養殖技術已獲5項發明專利授權,並承擔2項國家星火項目,企業被評為“蘇州市級農業龍頭”,帶動蘇州及全國各地養殖戶一千多戶,提供創業和就業崗位超萬人。

水稻田裡養這個 一畝多收10萬元


蘇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張茂友介紹,他們準備將這個技術熟化、總結以後在面上進行規模化推廣, 為農業增效 、農民增收探索一個新途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