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金融服務與創新論壇”在京成功舉辦

“2019中國金融服務與創新論壇”在京成功舉辦

百餘家金融企業參與盛會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15日訊 今日,由中國經濟網主辦,中國平安·平安普惠協辦的“2019中國金融服務與創新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辦。本次論壇的主題為“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論壇旨在通過有針對性的議題設置和高層次的對話交流,組織金融行業相關部門、企業和專家學者,圍繞金融熱點話題進行深入探討,總結經驗、建言獻策,助力我國金融業健康穩定發展。

據悉,包括行業主管部門、學界智庫、銀行、保險、基金等行業公司高管及媒體人員共近三百人出席了此次論壇。

經濟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張小影、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會長任賢良、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一級巡視員陳晶、中央財經大學原副校長趙麗芬、中國消費者協會副秘書長董祝禮出席論壇並發表致辭。

張小影在致辭中表示,習近平總書記今年年初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業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有序推進金融改革發展,治理金融風險,金融業保持快速發展,金融改革開放有序推進。但同時,我國金融業的市場結構、經營理念、創新能力、服務水平還不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諸多矛盾和問題仍然比較突出。總書記強調,要深化對國際國內金融形勢的認識,正確把握金融的本質,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係,精準有效的處置重點領域的風險,深化金融改革開放、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堅決打好防範化解包括金融風險在內的重大風險攻堅戰,推動我國金融業健康發展。

一直以來,中國經濟網致力於提升金融領域報道的專業化水平,加強正面引導、突出服務性,為維護金融安全、防控金融風險營造了良好的輿論環境。

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要實現經濟高質量的發展,必須有實體經濟的有力支撐,必須有金融的高質量發展,經濟日報和中國經濟網願同大家一道在各自的領域為我國金融業的發展貢獻力量,為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的發展共同努力。

“2019中国金融服务与创新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經濟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張小影出席會議並致辭 中國經濟網記者王巖/攝

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會長任賢良在致辭中稱,要實現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金融的強有力支持,這其中,互聯網是一個重要推動力。但在互聯網為金融和經濟發展帶來極大推動的同時,網絡詐騙、網絡傳銷、網絡非法集資、P2P爆雷、校園貸等違法犯罪行為也屢見不鮮,給人民群眾帶來了極大的財產損失,同時也對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造成極大的危險,給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帶來新的挑戰。

正因此,在創新互聯網金融服務、防範互聯網金融風險方面,任賢良建議,首先要深入貫徹實施現有網絡安全法,在依法依規開展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同時,還要完善金融領域的相關立法,推動形成依法治網、管網的制度體系。同時,還要積極開發更便捷、安全的網絡金融服務技術和產品,讓互聯網金融服務更放心、更貼心、更舒心、更暖心。通過運用線上線下手段,不斷提高網民的金融素養,增強防範和識詐的能力與水平。

“2019中国金融服务与创新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會長任賢良中國經濟網王巖/攝

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一級巡視員陳晶也出席了本次論壇並發表致辭。

“2019中国金融服务与创新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一級巡視員陳晶 中國經濟網記者王巖/攝

中央財經大學原副校長趙麗芬表示,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是一個被廣泛關注的話題,在我國現階段和未來較長時間內,金融要支持經濟高質量的經濟發展,首先也是最重要的選擇是支持創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加大技術創新力度,促進產業升級,成為未來中國經濟持續健康增長,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趙麗芬強調,經濟增長模式轉型要求金融模式轉型,而大力發展以股權投資為主的直接投資是改善融資結構,促進創新,推動產業升級的關鍵舉措,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

“2019中国金融服务与创新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中央財經大學原副校長趙麗芬中國經濟網記者王巖/攝

中國消費者協會副秘書長董祝禮表示,這些年來我國金融業確實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金融消費市場不斷擴大,實實在在的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消費體驗和更多的消費選擇。但是在這些發展和服務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宣傳不真實、信息告知不全面、收費不合理等等問題。

董祝禮認為,在金融服務與創新當中有三個問題需要明確。第一個是服務和創新必須以保護消費者利益為根本;第二個是服務與創新要以法律法規作為保障;第三個是要以誠實信用作為橋樑。對於消費教育,董祝禮表示,沒有成熟的消費者就沒有成熟的市場,面對金融消費這樣的新模式、新風險,消費教育的基礎作用和預防作用顯得尤為重要。

董祝禮呼籲,推進金融消費教育工作離不開社會共同參與和支持,希望相關政府部門和行業組織在金融消費教育中進一步發揮主導和行業自律作用,進一步完善金融消費教育體系,建立消費者教育的長效機制,整合各類金融消費教育的資源,強化金融消費教育的落實。

“2019中国金融服务与创新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中國消費者協會副秘書長董祝禮中國經濟網記者王巖/攝

會上,中國經濟網和中國平安集團還聯合發出了“金融素養提升”倡議。根據記者瞭解,這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配合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網信辦、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以及中國社會網絡工作委員會、中國消費者協會等在金融消費者保護和投資者教育等方面的各項舉措下,雙方發出的此倡議。

具體內容包括了普及金融基礎知識,提升消費者金融素養;樹立正確金融消費理念,引導理性消費投資;防範非法金融活動,及時進行風險提示;營造風清氣正的金融互聯網生態,爭做金融好網民等方面。

中國經濟網、中國平安接下來將利用自身資源,發揮優勢,從自身做起,積極踐行以上倡議,並將聯合社會各界積極開展金融消費者素養提升計劃,利用數字化融媒體傳播手段,普及金融知識開展專項教育活動,引導消費者理性投資,充分承擔媒體和企業的社會責任,為金融消費者素養提升工作貢獻一份力量。

“2019中国金融服务与创新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中國經濟網和平安集團共同發佈“金融素養提升”倡議。圖為中國經濟網總裁王旭東(右二)、平安集團品牌宣傳部總經理陳遙(左二)、平安銀行品牌公關總監許瓊華(左一)、平安普惠金融研究院副院長程瑞(右一)合影

中國經濟網總裁王旭東表示:“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媒體,我們不能對網絡金融詐騙熟視無睹,置身事外,不能坐而論道,必須起而行之,所以我們和平安集團在這裡共同發起這個提升金融消費素養的倡議。將來我們會做的更多,為傳播正確的金融基礎知識,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努力。”

“2019中国金融服务与创新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中國經濟網總裁王旭東中國經濟網王巖/攝

此外,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一梅、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楊紅、平安集團品牌宣傳部總經理陳遙、長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韋洪波、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中財龍馬資本研究院院長雷傑、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等針對此次論壇主題發表了演講。

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一梅在主題演講中表示,公募基金始終走在金融業改革開放的前沿,已經成為老百姓最可靠的投資工具之一。李一梅認為,公募基金助力金融服務與創新,應該從公募基金的突出屬性和核心競爭力出發,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努力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財富目標。

“2019中国金融服务与创新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一梅中國經濟網王巖/攝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楊紅在演講中稱,在我國經濟轉型的背景下,中國保險業已經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快速期,只有做到簡潔、精準、精細、多樣、提升科技含量,才能更好的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楊紅認為,真正的好服務不能完全用智能服務去替代,必須在服務中有人文的關懷。這種人文關懷如何與智能服務進行結合,未來需要努力去探討。

“2019中国金融服务与创新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楊紅中國經濟網王巖/攝

平安集團品牌宣傳部總經理陳遙表示,服務國計民生是中國平安的初心與使命。平安踐行以消費者為中心、以客戶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充分發揮“金融+科技”、“金融+生態”的優勢,為兩億多客戶提供專業服務。同時,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利用自身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金融知識普及活動,助力金融消費者素養提升。平安以消費者為中心,不僅充分利用線下在全國各地眾多的門店和職場普及金融知識,同時注重線上傳播,強化線上化、數字化應用,調動客戶參與積極性。在加強內部從業人員的教育的同時,也注重加強針對性教育,更好地服務特殊消費者群體。

“2019中国金融服务与创新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平安集團品牌宣傳部總經理陳遙中國經濟網記者王巖/攝

長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韋洪波表示,最好的投資者體驗就是為其賺錢,但每個人對賺錢的理解是不一樣的,韋洪波在演講中強調“穩定的賺錢”這一概念。韋洪波認為,應該參照一定的業績基準,並長期持續的戰勝基準,讓大家慢慢的去賺錢。

對於中國的公募基金,韋洪波個人認為,這是中國核心資產最好的載體。怎麼去找到好的公募基金?長江證券目前在嘗試用新的方法、新的技術對基金公司、基金產品、基金經理進行跟蹤和研究。在韋洪波眼裡,在基金研究體系中,基金經理是核心,要構建以基金經理為核心的,包括基金公司、基金產品一個評估研究體系。

“2019中国金融服务与创新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長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首席金融科技官韋洪波中國經濟網王巖/攝

中央財政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銀行業未來需要服務下沉,創新經營管理模式,真正服務中小客戶消費金融。對商業銀行來講,需要建立健全的考核機制,並且要與互聯網、金融科技高度融合。郭天勇還表示,保持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對於金融業發展是非常重要的。監管政策、貨幣政策要保持連續性、平穩性。追求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需要平穩的、可預期的貨幣金融環境。

“2019中国金融服务与创新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中央財政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 中國經濟網 王巖/攝

另外,在下午的“金融消費者教育與保護”與“科技賦能金融服務提質增效”兩場分論壇中,多位監管部門官員、金融機構高管與專家也紛紛發表了主題演講,並圍繞話題在圓桌論壇環節進行了熱烈探討。

隨著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如何讓金融業更好的服務於客戶、服務於實體經濟,並在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為行業增添科技含量,從而更有效的控制風險成為每個金融從業人員應該思考的問題。此次“2019中國金融服務與創新論壇”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未來,金融業的高質量發展必然將助力中國經濟更穩、更好的前行。

記者獲悉,為樹立行業典型、激勵先進,中國經濟網此次還與中央財經大學龍馬資本研究院和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聯合發佈了“2019金融服務百強”和“2019金融創新百強”名單。高毅資產首席運營官、首席風控官朱可駿隨後發表了獲獎感言。

“2019金融服務百強”名單:

<table> <tbody>

1

中國工商銀行

51

太平財險

2

中國農業銀行

52

廊坊銀行

3

中國郵儲銀行

53

張家口銀行

4

中國建設銀行

54

甘肅銀行

5

華夏基金

55

江西銀行

6

平安人壽

56

九江銀行

7

平安產險

57

招商基金

8

交通銀行

58

崑崙健康保險

9

中國人壽

59

天風證券

10

中國銀行

60

富國基金

11

北京銀行

61

中國大地保險

12

興業銀行

62

國信證券

13

光大銀行

63

富德生命人壽

14

平安銀行

64

長江證券

15

陽光財險

65

天弘基金

16

江蘇銀行

66

匯添富基金

17

太平洋產險

67

拉卡拉

18

浙商銀行

68

申萬宏源

19

寧波銀行

69

洛陽銀行

20

華夏銀行

70

華安基金

21

眾安保險

71

興業證券

22

上海銀行

72

南方基金

23

中信銀行

73

鵬華基金

24

泰康人壽

74

中銀基金

25

哈爾濱銀行

75

國泰基金

26

盛京銀行

76

360金融

27

天津銀行

77

建信基金

28

華泰證券

78

華寶基金

29

招商銀行

79

中信證券

30

上海農商銀行

80

博時基金

31

浦發銀行

81

華泰保險

32

恆豐銀行

82

中國銀聯

33

人保財險

83

國金證券

34

徽商銀行

84

民生銀行

35

嘉實基金

85

浦銀安盛基金

36

太平人壽

86

長盛基金

37

中信建投證券

87

景順長城基金

38

蘇寧金融

88

上投摩根

39

東方證券

89

交銀施羅德基金

40

新華保險

90

農銀匯理基金

41

微眾銀行

91

廈門銀行

42

平安普惠

92

融通基金

43

銀華基金

93

大成基金

44

易方達基金

94

中歐基金

45

蘇州銀行

95

民生加銀基金

46

東吳證券

96

景林資產

47

廣發證券

97

高毅資產

48

工銀瑞信基金

98

光大保德信

49

螞蟻金服

99

日照銀行

50

前海人壽

100

銀河證券

/<tbody>/<table>

“2019金融創新百強”名單:

<table> <tbody>

1

中國農業銀行

51

徽商銀行

2

中國工商銀行

52

太平財險

3

中國建設銀行

53

工銀瑞信基金

4

北京銀行

54

中信建投證券

5

興業銀行

55

華安基金

6

中國郵儲銀行

56

國金證券

7

平安普惠

57

光大永明人壽

8

華夏基金

58

杭州銀行

9

中信銀行

59

九江銀行

10

螞蟻金服

60

中銀基金

11

平安銀行

61

貴陽銀行

12

上海銀行

62

國泰基金

13

光大銀行

63

恆豐銀行

14

寧波銀行

64

招商基金

15

中國人壽

65

拉卡拉

16

交通銀行

66

上海農商銀行

17

中國銀行

67

長江證券

18

太平人壽

68

博時基金

19

東吳證券

69

國泰君安

20

泰康人壽

70

哈爾濱銀行

21

眾安保險

71

平安基金

22

平安產險

72

江蘇銀行

23

廣發證券

73

廣發基金

24

網商銀行

74

西安銀行

25

華泰聯合證券

75

江西銀行

26

陽光人壽

76

蘇州銀行

27

中國銀聯

77

威海市商業銀行

28

嘉實基金

78

山西證券

29

招商銀行

79

君康人壽

30

國信證券

80

東方證券

31

天弘基金

81

廣發銀行

32

京東數科

82

南方基金

33

華夏銀行

83

成都銀行

34

太平洋壽險

84

寶盈基金

35

中華財險

85

諾安基金

36

平安證券

86

廊坊銀行

37

銀華基金

87

重慶農商銀行

38

微眾銀行

88

富國基金

39

天津銀行

89

鵬華基金

40

光大證券

90

甘肅銀行

41

鄭州銀行

91

華夏保險

42

易方達基金

92

華商基金

43

合眾人壽

93

招商證券

44

天風證券

94

建信基金

45

浦發銀行

95

國華人壽

46

度小滿金融

96

永贏基金

47

前海人壽

97

中信保誠基金

48

興業證券

98

長城基金

49

匯添富基金

99

青島銀行

50

中國大地保險

100

渤海銀行

/<tbody>/<tab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