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全解析:SCI、EI、SSCI、CSSCI、ISTP、CSCD

索引全解析:SCI、EI、SSCI、CSSCI、ISTP、CSCD

SCI

SCI是美國《科學引文索引》的英文簡稱,其全稱為:Science Citation Index,,創刊於1961年,它是根據現代情報學家加菲爾德(Engene Garfield) 1953年提出的引文思想而創立的。時至今日加菲爾德仍是SCI主編之一。SCI是由 ISI(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Inc.)美國科學情報所出版。現為雙月刊。ISI除了出版SCI外,還有聯機型據 SCISEARCH。ISTP(Index to Scientific &Technical Proceeding)也由其出版。

SCI是一部國際性的檢索刊物,包括有:自然科學、生物、醫學、農業、技術和行為科學等,主要側重基礎科學。所選用的刊物來源於94個類、40多個國家、SO多種文字,這些國家主要有美國、英國、荷蘭、德國、俄羅斯、法國、日本、加拿大等,也收錄一定數量的中國刊物。

SCI選擇期刊比較科學,它運用引文數據分析和同行評估相結合的方法,充分考慮了期刊的學術價值,在選用的 數千餘種期刊裡包含了國際上較為重要的期刊。它所擇取的80萬條論文,可以說是集各學科之精萃。因而,它成為國際公認的反映基礎學科研究水準的代表性工具。並將其收錄的科技論文數量的多寡,看做是一個國家的基礎科學研究水平及其科技實力指標一。

SCI檢索系統歷來成為世界學術界密切注視的中心,爭相角逐的焦點,世界公認的文獻統計源。

然而SCI就其本身而言,最重要的功能是幫助科技人員獲取最需要的文獻信息。這也是編輯該部索引的主要意圖。SCI最大的優點是引文功能,在這裡讀者能很快地瞭解到某一作者的某篇論文是否被他人引用過,通過引文次數可以瞭解某一學科的發展過程。另外,使用SCI還可以瞭解到科學技術發展的最新信息,如:有沒有關於某一課題的評論?某一理論有沒有被證實,某方面的工作有沒有被擴展,某一方法有沒有被改善,某一提法是否成立,某一概念是否具有創新性等等。因此SCI也具有反映科技論文質量和學術水平的功能。SCI的這些優點對科技工作者查閱最新文獻、跟蹤國際學術前沿、科研立項以及在具體的課題研究時及時瞭解國際動態都有很大幫助。

然而SCI原本只是一種強大的文獻檢索工具。它不同於按主題或分類途徑檢索文獻的常規做法,而是設置了獨特的“引文索引”,即將一篇文獻作為檢索詞,通過收錄其所引用的參考文獻和跟蹤其發表後被引用的情況來掌握該研究課題的來龍去脈,從而迅速發現與其相關的研究文獻。“越查越舊,越查越新,越查越深”這是科學引文索引建立的宗旨。

SCI是一個客觀的評價工具,但它只能作為評價工作中的一個角度,不能代表被評價對象的全部。

EI

《工程索引》(EngineeringIndex,EI),1884年創刊,由美國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nc.)出版的著名工程技術類綜合性檢索工具。報道工程技術各學科的期刊、會議論文、科技報告等文獻。EI每月出版1期,文摘1.3萬至1.4萬條;每期附有主題索引與作者索引;每年還另外出版年卷本和年度索引,年度索引還增加了作者單位索引。出版形式有印刷版(期刊形式)、電子版(磁帶)及縮微膠片。

EI選用世界上工程技術類幾十個國家和地區15個語種的3500餘種期刊和1000餘種會議錄、科技報告、標準、圖書等出版物。年報道文獻量16萬餘條。收錄文獻幾乎涉及工程技術各個領域。例如:動力、電工、電子、自動控制、礦冶、金屬工藝、機械製造、土建、水利等。它具有綜合性強、資料來源廣、地理覆蓋面廣、報道量大、報道質量高、權威性強等特點。

EI把它收錄的論文分為兩個檔次:

光盤版(EI Compendex) 雙月刊 2600種,網絡版(EI Compendex Web) 季度更新 5.600種,光盤版(帶文摘)(SCICDE) 周更新 5000種,其中網絡版(EI compendex Web)包括光盤版(EI compendex)和EI pageone兩部分。

1 、EI Compendex 標引文摘 (也稱核心數據)

它收錄論文的題錄、摘要,並以主題詞、分類號進行標引深加工。有沒有主題詞和分類號是判斷論文,是否被EI正式收錄的唯一標誌。

2 、EI Page One題錄 (也稱非核心數據)

主要以題錄形式報到。有的也帶有摘要,但未進行深加工,沒有主題詞和分類號。所以Page One 帶有文摘不一定算做正式進入EI。

EI 對稿件內容和學術水平的要求

1、 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的工程論文, 包括的學科有:

—— 機械工程、機電工程、船舶工程、製造技術等;

—— 礦業、冶金、材料工程、金屬材料、有色金屬、陶瓷、塑料及聚合物工程等;

—— 土木工程、建築工程、結構工程、海洋工程、水利工程等;

—— 電氣工程、電廠、電子工程、通訊、自動控制、計算機、計算技術、軟件、航空航天技術等;

—— 化學工程、石油化工、燃燒技術、生物技術、輕工紡織、食品工業;

—— 工程管理。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科技攻關項目、"八六三"高技術項目等。

3、 論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成果有創新。

EI不收錄純基礎理論方面的論文。

SSCI

SSCI是美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的一個簡稱。《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簡稱SSCI )為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建立的綜合性社科文獻數據庫,為SCI的姊妹篇,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來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社會科學論文的數量進行統計分析的大型檢索工具。1999 年SSCI全文收錄1809種世界最重要的社會科學期刊,內容覆蓋包括人類學、法律、經濟、歷史、地理、心理學 等55個領域。收錄文獻類型包括:研究論文,書評,專題討論,社論,人物自傳,書信等。選擇收(Selectively Covered)期刊為2684種(至2009年6月)。其中部分包括了生物與醫學相關內容。同時,還有部分期刊與SCI雜誌重疊。尤其是涉及到科學研究,心理學,疾病護理,醫院管理等領域。目前其收錄50個語種的1700多種重要的國際性期刊,累計約350萬條記錄。

CSSCI

英文全稱為“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縮寫為CSSCI。它是由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開發研製的數據庫,用來檢索中文社會科學領域的論文收錄和文獻被引用情況。 CSSCI 就是“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的簡稱,科學引文索引是從文獻之間相互引證的關係上,揭示科學文獻之間的內在聯繫。通過科學引文索引數據庫的檢索與查詢,可以揭示已知理論和知識的應用、提高、發展和修正的過程,從一個重要側面揭示學科研究與發展的基本走向;通過科學引文索引數據庫的統計與分析,可以從定量的視角評價地區、機構、學科以及學者的科學研究水平,為人文社會科學事業發展與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

CSSCI是國家、教育部重點課題攻關項目。CSSCI遵循文獻計量學規律,採取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從全國2700餘種中文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性期刊中精選出學術性強、編輯規範的期刊作為來源期刊。現已開發的CSSCI(1998-2007年)10年數據,來源文獻近80萬篇,引文文獻500餘萬篇。該項目成果填補了我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的空白,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科學引文索引是從文獻之間的引證關係上,揭示科學文獻之間的內在聯繫。通過引文的統計與分析,可以從一個重要側面揭示學科研究與發展的基本走向,評價科學研究質量,為人文社會科學事業發展與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由南京大學研製成功的“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是國家、教育部重點研究項目。2000年該項目完成了CSSCI引文數據庫的構建工作,相繼研製成功了CSSCI數據庫網絡版和光盤版。經過數年的努力,現已開發的CSSCI(1998—2004年)7年數據並在國際互聯網上和國內電訊網上向社會各界提供多種形式的查詢服務,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該項成果填補了我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的空白,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目前,教育部已將CSSCI數據作為全國高校機構與基地評估、成果評獎、項目立項、人才培養等方面的重要考核指標。CSSCI數據庫已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吉林大學、山東大學、南京大學等100多個單位購買使用,並將CSSCI作為地區、機構、學術、學科、職稱、項目、成果評價與評審的重要依據。

作為我國社會科學主要文獻信息統計查詢與評價的重要工具, CSSCI提供多種信息查詢、檢索途徑,可以為社會科學研究者提供國內社會科學研究前沿信息和學科發展的歷史軌跡;為社會科學管理者提供地區、機構、學科、學者等多種類型的統計分析數據,從而為制定科學研究發展規劃、科研政策提供科學合理的決策參考。

但是,同SCI一樣,CSSCI在本質上也只是一種強大的文獻檢索工具,並不是衡量論文或者期刊的唯一標準。

ISTP

《科技會議錄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簡稱ISTP)創刊於1978年,也是由ISI出版,1978年創刊,由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編輯出版。該索引收錄生命科學、物理與化學科學、農業、生物和環境科學、工程技術和應用科學等學科的會議文獻,包括一般性會議、座談會、研究會、討論會、發表會等。其中工程技術與應用科學類文獻約佔35%,其他涉及學科基本與SCI相同。2012年,ISTP與ISSHP合併,並統一更名為CPCI。

ISTP收錄論文的多少與科技人員參加的重要國際學術會議多少或提交、發表論文的多少有關。我國科技人員在國外舉辦的國際會議上發表的論文佔被收錄論文總數的64.44%。

ISTP 收錄會議文獻齊全,每年報道最新出版的 10000 多種會議錄中逾十七萬篇論文,約佔每年全球主要會議論文的 80 — 95% 。 ISTP 的會議論文資料豐富,有會議信息(主題、日期、地點、贊助商)、論文資料(題目、作者、地址)、出版信息(出版商、地址、 ISSN )。

ISTP 出版時差短,從 ISI 收到材料到索引出版,僅 6-8 周,比任何其他的索引都快。

ISTP 印刷版包括 12 期月刊和一年累計索引,每年索引 4700 種會議,總計 203000 篇會議論文。 ISTP 光盤版可一次性檢索五年來的會議文獻資料,每年首期包括過去四年 28000 次會議 960000 篇會議論文,每季更新,新增來自 2500 種最近出版的 53000 篇會議論文資料。

ISTP 檢索途徑多速度快,提供分類索引、著者 / 編者索引、會議主辦單位索引、會議地點索引、輪排主題索引、著者所在單位索引或團體著者索引。

當您需要一份會議論文但只知道這一會議何時或在何地召開,當您希望瞭解研究領域內最新的研究動態和趨勢但卻無法參加相關的會議,當您想了解某一位研究人員所發表的會議論文時,用 ISTP 可達到目的。

CSCD

CSCD是《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的簡稱,學科範圍: 數學,物理學,力學,化學,天文,地球科學,生物學,農林科學,醫藥衛生,工程技術,環境,管理科學。 來源期刊: 核心庫669種期刊,擴展庫378種期刊。光盤版《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光盤版《中國科學計量指標數據庫》,書版《中國科學計量指標:論文與引文統計》。

中國科學院核心CSCD與美國Thomson-Reuters Scientific合作,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是ISI Web of Knowledge(SCI)平臺上第一個非英文語種的數據庫,教育部學位中心2009年學科評估結果公佈,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為指定查詢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分為核心庫和擴展庫。核心庫的來源期刊經過嚴格的評選,是各學科領域中具有權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擴展庫的來源期刊也經過大範圍遴選,入選者是我國各學科領域較優秀的期刊。此外,中國科學引文索引數據庫(CSCD)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推選人指定查詢庫、自然基金委國家傑出青年基金指定查詢庫、第四屆中國青年科學家獎申報人指定查詢庫、自然基金委資助項目後期績效評估指定查詢庫、自然基金委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查詢庫。2009 年- 2010 年CSCD 共遴選了 1 123 種期刊,其中英文刊 67 種,中文刊 1 056 種;核心庫期刊 748 種,擴展庫期刊 375 種。

已積累從 1989 年到現在的論文記錄300 萬條,引文記錄近 1700萬條。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內容豐富、結構科學、數據準確。系統除具備一般的檢索功能外,還提供新型的索引關係——引文索引,使用該功能,用戶可迅速從數百萬條引文中查詢到某篇科技文獻被引用的詳細情況,還可以從一篇早期的重要文獻或著者姓名入手,檢索到一批近期發表的相關文獻,對交叉學科和新學科的發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還提供了數據鏈接機制,支持用戶獲取全文。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具有建庫歷史最為悠久、專業性強、數據準確規範、檢索方式多樣、完整、方便等特點,自提供使用以來,深受用戶好評,被譽為“中國的SCI ”。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是我國第一個引文數據庫。曾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1995年CSCD出版了我國的第一本印刷本《中國科學引文索引》,1998年出版了我國第一張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檢索光盤,1999年出版了基於CSCD和SCI數據,利用文獻計量學原理製作的《中國科學計量指標:論文與引文統計》,2003年CSCD上網服務,推出了網絡版,2005年CSCD出版了《中國科學計量指標:期刊引證報告》。2007年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與美國Thomson-Reuters Scientific合作,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將以ISI Web of Knowledge為平臺,實現與Web of Science的跨庫檢索,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是ISI Web of Knowledge平臺上第一個非英文語種的數據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