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2歲,花了10萬買藥”:這代年輕人,都在努力靠保健品續命

《我家那閨女》開播後,吳昕以其注重養生的生活方式引起了熱議。

在節目中,吳昕喜歡宅在家中,連泡腳都要化上妝,非常注重儀式感。除此,她還是一個保健品的狂熱粉絲。

吃飯後,要吃維生素,各種保健品通通來一打。

睡覺前,也不忘記吃魚油,葡萄籽,護眼精華。吃阿膠、喝青汁、甘草片……

“我22歲,花了10萬買藥”:這代年輕人,都在努力靠保健品續命


“我22歲,花了10萬買藥”:這代年輕人,都在努力靠保健品續命

可就是這麼一個熱愛養生的她,卻點著外賣吃著麻辣燙,直到凌晨一點鐘還不肯休息。

“我22歲,花了10萬買藥”:這代年輕人,都在努力靠保健品續命


“我22歲,花了10萬買藥”:這代年輕人,都在努力靠保健品續命

吳昕似乎真的印證了這一代年輕人的生活方式:

熬著最漫長的夜,塗著最壕的眼霜,吃著最貴的保養品。

當我們一邊勸著父母不要上了保健品的當,卻一邊在為剛買的葡萄籽付款。

當我們齊心協力把權健推倒後,卻沒想到年輕人早已成為了購買保健品的主力。

回想這些年,你吃過多少種保健品?你又為買保健品花費了多少錢呢?


年輕人比想象中,更喜愛保健品

閨蜜文文總是加班到深夜,這天她回家後轉發給我一篇關於揭露權健的文章,並叮囑我告訴父母千萬不要瞎吃保健品。

在被窩裡抱著手機打完兩把吃雞後,她必須要吃下一顆褪黑素,一盒美容藥丸,她才能夠安心入睡。

“你這個跟權健產品有什麼區別?”我曾疑惑地問過她。

文文神采奕奕地告訴我,“我這是進口的,不一樣!特別管用!”

根據我的不完全偷偷統計,閨蜜文文近期在各類保養品上的花費,就已經超過了數萬元。

在保養品上撒下的錢,絲毫不遜色於買包包和化妝品。

可文文才剛剛過了22歲的生日。難道一手拿著保溫杯泡枸杞,一手吃著保健品,已經成為現在年輕人的標配了嗎?

在DT財經的一份數據中表明,18年的雙11活動,保健食品被買到了進口品類首位。

“我22歲,花了10萬買藥”:這代年輕人,都在努力靠保健品續命

在天貓國際的線上消費金額中,年輕人是線上購買進口商品的主力軍。

也就是說,進口保健食品的優異成績,主要來源於80 、90後年輕人的奮力購買。

當我們在淘寶點開一個火熱保健品的購買首頁,能夠看到主頁寫著“女神篇:自信女王,由內到外。“

“職場之禮,給經常熬夜加班的他備上一份。”

保健品的宣傳定位無疑指向了愛美的女性和上班族。

在脈脈與丁香醫生髮布《職場人“大保健”》報告中,在滿分為10分下,白領給自己身體健康打分平均值不到5分,90%的白領正處於身體亞健康狀態。

很多白領為了提高身體素質,選擇了去購買保健品。

根據數據顯示,職場人最愛的五大保健品依次為:枸杞、維生素微量元素補劑、菊花茶、益生菌和葡萄籽。

“我22歲,花了10萬買藥”:這代年輕人,都在努力靠保健品續命

我們打開小紅書,輸入“保健品”,可以看到有36萬多份的經驗筆記。

在速途研究院發佈的《90後養生報告》中,女性群體要遠遠大於男性。

“我22歲,花了10萬買藥”:這代年輕人,都在努力靠保健品續命

毫不誇張的說,女性和上班族,已經默默地撐起了購買保健品的半邊天。

80後90後甚至00後,都開始意識到了健康的重要性,並提前開啟了養生之路。

“我22歲,花了10萬買藥”:這代年輕人,都在努力靠保健品續命

我們這群理性的年輕人,一邊認為著保健品的騙局與我們無關,一邊卻買著進口營養品、防脫洗髮水。

沒有保健品拿不下的年輕人,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深陷其中了。


瘋狂購買保健品的背後,是你的焦慮在作祟


《這個殺手不太冷》中瑪蒂爾達問道:人生總是那麼痛苦嗎?還是隻有小時候是這樣?

里昂回答:always,總是如此。

小時候的好處是,當傷心了可以毫無防備地哭出來;而成年後的眼淚,往往都是默不作聲的。

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揹負著數不清的壓力。

考試,高房價,就業難,熬夜工作……哪個人不曾在深夜裡失過眠?哪個人不曾在街頭買醉後大哭一場?

在智聯招聘發佈的《2018年白領生活狀況調研報告》中,城市白領們在日常生活中有52.9%的人感到強烈的孤獨感。

“我22歲,花了10萬買藥”:這代年輕人,都在努力靠保健品續命

而更可怕的是,有94.9%的白領都有焦慮情緒,焦慮與擔憂已經成為職場人如影隨形的日常。

“我22歲,花了10萬買藥”:這代年輕人,都在努力靠保健品續命

在選項中佔比最高的是,“薪水低,無法滿足品質生活的需要”、“個人職業發展規劃不清”。

“我22歲,花了10萬買藥”:這代年輕人,都在努力靠保健品續命

簡單來說大部分的焦慮來源於一個字,“窮”。

因為覺得掙得太少,所以要拼命努力工作。因為要拼命努力工作,所以就必須保持一個健康良好的身體。

可對於忙碌的職場人,下班後去一次健身房也成了奢侈。

因為忙,因為懶,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我們沒有充分的時間去鍛鍊身體。

當時間不夠用時,大部分年輕人就選擇了買保健品補充所需的營養。

長此以往,保健品已經成為了連接工作和健康最好的橋樑,成為了我們在面對焦慮時的一味安慰劑。

不僅我們對自己的未來擔憂著,似乎整個時代都在販賣著焦慮,以此為生。

去年著名主持人李詠因癌症去世,卻讓各種微商抓住了商機。

一邊賣中醫養生藥、賣營養品,一邊喊著:沒有了健康,一切無從談起。

網上有句話說得頗有道理,毀掉一個成年人有多簡單?生一場大病就知道了。

我們時時刻刻也在擔心著,我會不會也得癌症?會不會就此消失在這個世界?

擔心父母會不會有一天突然離開我們?

擔心身體不適,老闆會不會炒我魷魚?……

但即便再恐懼,每一個成年人還是學會了隱藏起負面情緒。在太陽昇起之後,把最光彩照人的一面展示出來。

那些無處釋放的負能量,漸漸變成了瘋狂購買保健品的底氣。

多少年輕人,希望靠幾粒藥就能夠變得無堅不摧,變得無所畏懼。

多少年輕人,拼命奔跑著,一路不肯停歇。因為他們怕一旦停下來,就再也追趕不上別人的腳步。

試著慢下來一次,真誠地告訴自己,你沒有任何疾病,你只是累了倦了,只是需要重整行裝,再繼續前行。


保健品並不是靈丹妙藥

看到這裡,很多人會有疑問,那保健品到底有沒有作用呢?我到底應該不應該吃呢?

我的回答是,正規的保健品會有一些作用,但它並不是靈丹妙藥,一定要謹慎服用!

前兩天人民網就轉發了一篇名為《保健品不是神藥只是食品》的文章,就指出了葡萄籽、膠原蛋白等營養品的作用並沒有宣傳中那麼神。

文中還說:如果飲食均衡,其實沒有太大必要使用保健食品。

如果要吃也最好去醫院營養科做下評估,購買保健食品時看準批號,選擇大品牌。

根據一項對20個行業的上班族調查顯示:60%的人“經常加班”,將近八成的人認為自己處於“過度疲勞”的狀態。

升學壓力,考試壓力,電腦輻射,超時工作等等原因,讓年輕人成為了“亞健康”最大的群體。

“我22歲,花了10萬買藥”:這代年輕人,都在努力靠保健品續命

肥胖,脫髮,頸椎病,胃病……它們都在無形中將魔抓伸向了我們。

在這個效率第一的社會中,即便生病了,我們也希望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好起來。

所以,那些苦於沒有時間去鍛鍊身體的年輕人,把很多希望寄託在了保健品上。

畢竟,吞幾顆藥丸的時間只有短短几秒,跟其他方式相比,簡直是省時又省力。

但大部分我們所謂的“亞健康”,其實都是一些慢性的的症狀。更多需要的是長期生活的調節,合理飲食,規律生活。

這就意味著,我們不可能靠一朝一夕就能治好病痛,也不可能靠吃保健品將其根除。

所以,別再給每一次的放縱找藉口,別再把保健品當做靈丹妙藥。

那些壞習慣、不良嗜好、負能量……能打敗他們的,只有更自律更強大的你。

好好生活,就是最好的保養品

在李安導演的電影《飲食男女》中,大多數人總是對其中父親做飯的場景念念不忘。

燒炒煎炸,油鹽醬醋,雞鴨魚肉……熟練的刀功之下,不一會就做出了一桌可口的佳餚。

“我22歲,花了10萬買藥”:這代年輕人,都在努力靠保健品續命

父親每週都會做一桌大餐,等待著自己的三個女兒回家,聚在一起吃個飯。

在一碗一筷中,我們見到了熱騰騰的煙火氣,也感受到了生活的簡單:身體健康,家人尚在,團團圓圓,這便是最大的快樂。

“我22歲,花了10萬買藥”:這代年輕人,都在努力靠保健品續命

所以,請學會愛惜自己的身體,學會好好照顧自己。

每天按時起床,好好吃一頓早飯,去感受清晨陽光的溫暖。

堅持定期運動,比如飯後去散散步,和朋友打打球,遊游泳。

戒掉那些壞習慣,少抽菸,少飲酒,少熬夜,始終保持精力充沛。

永遠對生活有所期待,多陪陪父母,珍惜與戀人在一起的美好時光。

不管在任何情況下,你都不要把健康當做兒戲。

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生活,就是愛自己的最好方式,這也是最貴的保養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