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來“吐槽吐槽”我的婆婆

“世上真有那麼一種關係,它介乎母女之間,也許比母女關係略略疏遠,有著適當的距離,有著適當的禮貌,也保留著讓彼此舒適的空間......”

我也來“吐槽吐槽”我的婆婆

說實話,我覺得我很幸運,因為我有一個好婆婆。

在婆媳關係妖魔化的今天,這份感情尤其不易。

婆婆的脾氣性格和我相似,火爆、易怒但還算明理,我最欣賞的是她身上那份不服輸、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不因為年齡而消逝。

婆婆的原生家庭其實特別不好,父親早逝,在掙工分的時代,失去頂樑柱不僅意味著沒有經濟來源,還意味著孩子們有可能活不下去。婆婆有早起的習慣,據她自己回憶說這個習慣是小時候外出偷柴禾養成的,不到十歲的她需要每天早上趁著鄉親們還沒起床,偷偷跑到林場拽點公家的麥秸稈回家燒火做飯。

婆婆現在體質虛寒怕冷,經常咳嗽不止,就是那時候落下的病根。

我也來“吐槽吐槽”我的婆婆

嫁給我公公之後,經濟環境並沒有改善。農村靠土地吃飯,婆婆孩子又多,土地上的產出僅夠餬口,三個孩子上學的費用就是一大筆支出。公公和婆婆思來想去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種菜。

種菜是個辛苦的活,不僅需要勤澆水,上肥料,還得摘菜、賣菜。等蔬菜成熟了,婆婆和公公每天凌晨3、4點起床摘菜,摘完菜後再把兩個孩子叫起來賣菜。上初中時,我和老公同桌,經常聽他講賣菜的事情,等他賣完菜路過我家的時候,絕大部分我都在睡覺。

不種蔬菜的時候,他們就種西瓜。

不要小看這個種菜、賣菜的經歷,它帶來的不僅僅是金錢,而是對孩子們的一段歷練和見識上的拓展。這是直接經驗,更是對孩子心性上的磨練。我老公到現在都感謝那段經歷,創業中有多次我以為我們山窮水盡了,老公總能想出辦法,而且在工作上,他比我更能堅持,也更明白變通的意義。他從不安於現狀,在我眼中,他總是變著法的折騰,雖然沒有折騰出來多少錢,但我看著他每天早上起床後總是神采奕奕,感覺生活有很多美好,心情總是會莫名的好起來。

我也來“吐槽吐槽”我的婆婆

現在想想,當初我不就是被他這種積極向上的精神打動了嗎。生活不曾把婆婆打倒,也沒有讓她得過且過,這種精神傳遞給了她的兒女。

這麼想想,我婆婆真的很偉大。這種偉大不在於對生活的反抗,而是她的眼光和思維已經跳出了當時她所處階層的侷限。

周圍都是安安份份種地的農民,偏你們去種菜,村民們不僅會說三道四,冷嘲熱諷,還會故意踩壞菜地,踩死菜苗。就像螃蟹要爬出竹簍,不用抓蟹人出手,其他的螃蟹就會把它拉下來,一起待在不見天日的底部,等待著成為別人盤中的大餐。

婆婆打破了這種慣性,在她之後,陸續有鄰居們跟隨她一起種菜。她的勇敢讓她家成為了村裡第一戶出了兩個大學生的家庭。

現在我們的孩子出生了,婆婆過上了含飴弄孫的日子,再回想那段經歷,那些嘲諷也只剩下了哈哈一笑。

我也來“吐槽吐槽”我的婆婆

生了孩子之後,婆婆過來幫我們看孩子,我又發現了她第二個優點——始終保持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和學習。

這一點十分難得,我媽跟我婆婆年歲相仿,她連微信都沒有開通,每次給她弄好,發了視頻還不會接,電話號碼一律寫在紙上,等我們每次回去再幫她存到手機上。婆婆很早就學會了拼音打字,自己存電話號碼,流行智能手機後,婆婆還學會了各種輸入法。

要知道,我媽是高中畢業,婆婆只上了小學二年級。

對學校的執念,婆婆比農村其他父母都重視學習,三個孩子的學業都很好。只有大姑姐在上初二時見到婆婆為了給她交學費出去借錢輟學,老公和他弟弟都十分爭氣,考上了大學,跳出了農門。

在我們畢業的時候,學歷已經不值錢了,但是農村的孩子要想跳出農門在城市安家,教育是唯一的也是最好的出路。這一點連我媽都沒意識到,我媽可是差一點就被推薦進了大學啊(我媽高中畢業的時候還沒有高考,上大學都是推薦制的,我姥爺選擇了送我舅舅和我姨上大學,媽媽就被留在了農村)。

我也來“吐槽吐槽”我的婆婆

婆婆意識到了而且堅持了下來,即使家中赤貧也要供孩子上學。婆婆外出借錢從不讓孩子們看見,所以老公和弟弟都沒有匱乏感。比起眼前賺錢的工作,他們更願意把眼光放到未來和成長,他們都是堅信未來會有錢的人,即使眼下一貧如洗。

自2005年開始,我們家那大量的勞動力陸續湧向工廠,教育是長線投資,還不見得能有回報,打工卻能實實在在每月都能看見好處,連我公公的兩個弟弟都勸他讓兩個兒子輟學打工,婆婆硬是頂住了壓力,為此還和我老公的爺爺大鬧一場。

我兒子出生後,婆婆偶爾回家幫公公幹點農活,想孫子想的不行,就自己想了一個辦法,跑到別人家連上WIFI,註冊了微信號,讓我加她,每天和我視頻。微信也給她帶來了新的關注點,大姑姐是遠嫁,一年只能回來一次,自從學會了視頻,她倒是多了一個看外孫女的途徑。

除此之外,每逢過年,婆婆還在親戚群中搶紅包搶的不亦樂乎。公公兄弟姐妹眾多,外甥外甥女也多,逢年過節,親戚群中你來我往好不熱鬧。

我也來“吐槽吐槽”我的婆婆

婆婆傳給子女的不僅僅是眼光,還有仁厚。

據公公說,婆婆的婆媳矛盾比村裡任何一個人都厲害,主要責任在於他的父母,也就是我老公的爺爺奶奶,中間的委屈和不公平,現在婆婆都選擇性遺忘了。

公公兄弟三人,誰都不願意贍養老人,只有婆婆不計前嫌的每天風裡來雨裡去給奶奶送飯,陪爺爺看病。家裡有客人時,總是打發老公請老人過來一起吃飯。我們結婚五年,五年的年夜飯都是爺爺奶奶高坐。連爺爺自己都說,最對不起的是我婆婆,沒想到最孝順的也是我婆婆。

婆婆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不管老人年輕的時候有多少不是,現在老了,看著他們沒人管,那麼可憐幹啥,不就是多做兩碗飯的事嘛。

說實話,如果異位而處,我未必能做到婆婆的十分之一,畢竟連公公都不願意贍養爺爺奶奶。

我也來“吐槽吐槽”我的婆婆

自從創業失敗後,我和老公的經濟壓力一直很大,昨天晚上我們又討論到這個話題,老公建議我寫寫婆婆,從她身上學學生活的智慧和經驗,從她身上汲取力量。

在相處的過程中,我和婆婆也有關係緊張的時刻,我們總會找時間坐下一起聊聊彼此的想法和原因,明白了對方的底線所在,相處起來就少了很多齟齬。

我欣賞婆婆的敦厚和積極向上,她理解我需要工作和交際,我們的關係正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

這麼一看,我還是真的挺幸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