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培养了无数良将,为什么在司马懿夺权时,没人反对?

东汉末年,曹操一辈子东征西讨,消灭大部分的割据势力,最后奠定了曹魏政权的基础,死后,文帝曹丕继位建立魏朝,可惜接连两个皇帝都英年早逝,明帝时期,被迫托孤于司马懿和宗室曹爽。儿子曹芳继位,年号正始,大将军曹爽借助宗室的身份打压异己、威胁士族的政治权益,又一直排挤四朝老臣,托孤元勋的司马懿,以皇帝的名义将司马懿明升暗降,司马懿被迫在家等待时机。

曹操培养了无数良将,为什么在司马懿夺权时,没人反对?

正始十年,几乎被曹爽逼到死地的司马懿终于抓住曹爽等人陪同皇帝前往高平陵祭祀明帝的机会,联合大部分士族控制京城洛阳,释放出被曹爽幽禁的郭太后,以郭太后的名义下诏让曹爽交出权力。比猪还蠢的曹爽无计可施,司马懿恩威并用最后迫使曹爽交出大权,此后司马懿掌握曹魏大权。整个兵变过程一气呵成,干净利落。

这一年,离曹魏的建立仅仅三十年,而当初曹操也差不多是用三十年的时间来打下曹魏的基础的,跟随他的谋臣武将不计其数,当时整个天下的人才有一大半都在曹魏的帐下,尤其曹操用人为才,不拘小节,很多出身贫寒的人都出人头地。换句话说,这一些人正因为曹操的提拔赏识才有了用武之地。

曹操培养了无数良将,为什么在司马懿夺权时,没人反对?

但是,很奇怪的是,当曹魏遭逢大变的时候,这一些人是没有出来报恩的,当时协助曹爽的仅仅司农桓范一人。其他的人几乎都站在了司马氏的阵营。也就是都赞成司马氏的。其实这一些不能怪曹操原来的部下亲信等。

第一,这一大批的武将良臣都已经年事已高。他们大部分都已经死了,比竟都差不多和曹操一个年级的,即使是曹丕代汉前的时候这一批的人受到宠信,当时风华正茂他们,三十年后早已经风蚀残年,怎么汉能出现再协助曹魏呢。

曹操培养了无数良将,为什么在司马懿夺权时,没人反对?

第二,司马懿高明的骗术骗过了所有人,因为他多年来的军功,又是四朝老臣,善于玩弄权术,再曹爽掌权时候装病骗得曹爽轻敌,借着曹爽结党营私,于是打着匡扶皇室的旗子拥护郭太后,让自知理亏的曹爽等人一开始就矮人一截,加上无能不得不接受现实。

曹操培养了无数良将,为什么在司马懿夺权时,没人反对?

  • 陈寿·《三国志·卷九·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初,爽以宣王年德并高,恒父事之,不敢专行。及晏等进用,咸共推戴,说爽以权重不宜委之於人。乃以晏、飏、谧为尚书,晏典选举,轨司隶校尉,胜河南尹,诸事希复由宣王。宣王遂称疾避爽。
  • 陈寿·《三国志·卷九·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九年冬,李胜出为荆州刺史,往诣宣王。宣王称疾困笃,示以羸形。胜不能觉,谓之信然。
曹操培养了无数良将,为什么在司马懿夺权时,没人反对?

第三,司马氏手上有郭太后的诏令,有当朝太后的命令,那么司马懿就不能算谋反,而且是看起来非常正义的,在综合当时曹爽的行径,目无皇室、结党营私,看起来更加的像奸臣,反而衬托司马懿是来安抚曹魏的。所以即使有一个半个看出来是司马懿打算夺权,也不敢出来与形势为敌。

曹操培养了无数良将,为什么在司马懿夺权时,没人反对?

第四,原来很多的功臣宿将都被曹丕打压,这时候已经没有多少影响力了曹丕篡汉时候为了取得士族的支持,制定了九品中正制度,把士族的权利制度化,后来曹爽为了收回权力,处处打压士族,于是使得掌握权力的士族联合起来对抗曹爽,曹爽成了孤家寡人。越成为孤家寡人,越没人敢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