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依旧在,故人却何处寻去

山河故人

导演:贾樟柯,2015

山河依旧在,故人却何处寻去

一如贾科长过去的电影,《山河故人》聚焦于时代变迁中的个体,只是这一次,科长不满足于从一个横断面去刻画人物,而是添加了时间和空间的维度。效果我们已经看到了,短短两个小时出头的时长,要营造沧海桑田的时空感,其实还是颇有勉强之处。当你把影片相当部分用来反映时空维度的变迁时,不够时长与空间去充实的人物,竟尔显得单薄起来,这大概也是国内一些业内人士对这部影片及贾科长痛心疾首的原因所在。

时间是分明的三段式,通过三种画幅,间杂着空间、科技的变化来呈现。影片始于90年代,画风和一些熟悉的元素——如汾阳、迪斯科、煤矿工人、赵涛等——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贾科长的味道。

故事说简单也极其简单,两男一女,三个青梅竹马的小伙伴,成长到了三角关系无法再平衡、姑娘不得不二择一的年纪。而这两个男生是一组鲜明的对比,一个是真诚温和、想像得到结婚以后可以付出无限体贴的煤矿工人梁子,一个是跳脱不拘、此时此刻掏出炽热情感非你不可的煤矿主张晋生,被经济快速发展的离心力甩向截然不同时空处的两类人,可谓是贾科长信手拈来的隐喻。这两个形象,背后是两种人格,静与动,对应两种时命,贫与富,简单地迎合了世俗的分类标签:如果你不够捣腾、不够自我,是没有办法在全心全意向前扑进的社会中发财致富的;如果你安分守己、留人以余地,就会被先富人群越甩越远。

夹在中间的涛,无论在性格,还是在后面故事呈现的时命,都像是上述两种对比中过渡的光谱。

作为一个姑娘,不得不说,比起梁子的温和,张晋生的自我更让我印象深刻。他因为不爽赵涛与梁子过从甚密,强硬地买来CD送给赵涛,任性地对喜欢的姑娘说出「你很恶心」这样的话,可偏偏,涛就是在这出事件后,在那句蛮横的「你欺负我」里失去了自己。她看着人流匆匆而过,她一遍遍地往墙上撞头,做出了选择。这当然是爱情,是明知父亲不喜欢,依然会不知不觉开心地哼出小曲儿来的爱情。

可是站在感情迷附雾之外的涛父有自己的看法,张晋生的富裕并不足以打动父爱,老实本分的梁子才更值得女儿托付终身。可是女儿做出了相反的选择,涛父惟有无言站立在框铛框铛晃动的车厢里。

第一个故事,第一个时空的最后,涛生了个儿子,张晋生取名到乐,音译自Dollar,既彰显了其粗野无穷的赚钱野心,也显现了其一如既往的自我型人格。

进入故事的第二段,已是15年后。梁子在外地取妻生子,但生存环境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一旦生个大病,就失去了落足之地,不得不还乡借钱看病。贾科长借梁子一角,想描绘整整一代被时代先富之车抛下人群的画像:脆弱得无法承受命运发生任何过分的异动。煤矿工人一定程度上是这一人群的极致,因工患上恶疾的概率大于其他工种,又通常未被本就不健全的社保体系所覆盖。

得到涛的借款后,影片后面再未续上梁子的故事。他终究是要死去。在时间上,他的生命远远短于赵涛和张晋生,而就空间而言,他往外画了一条短短的线条,又回到原点。经过了整整15年的生命历程,他客居的家和家乡的家,都是一贫如洗。

15年后的涛离异独居、经营镇上的一间加油站,住在一个相形之下可堪称豪宅的家里。张晋生的空间线条则划得更长,已到达上海,通过15年「捣腾」成一个「资本家」。事实上,张晋生是贾科长有史以来空间线条划得最长的一个角色,在下一段故事,他已划出国别、划到澳大利亚。

站在光谱中间的涛,较梁子而言,是一个光鲜的、同样挤身富裕人群的董事长;和张晋生一比,却又不免失色起来。当二人离婚孩子被判给张时,她会很自然地解释说「上海的条件毕竟要好些」,但当她通过孩子的iPad更直观地见识到了张在上海创造的条件到底有多好时,她竟自卑了,对到乐慨叹「妈妈没本事,还是跟着爸爸好」。

影片并没有述极二人离婚的缘由,涛的慨叹可以说是对此的一种间接着墨。时代继续前进,经济发展的离心力始终在运作,人与人之间,是如此轻易地被甩向两个时空,再也不存在重新汇合的可能。

涛因父亲去世而叫到乐回来,葬礼结束后,赵涛选择用最慢的绿皮车送到乐回上海。此后,她的余生,就只剩下自己了。她与张晋生,与到乐,都再也没有汇合。在转火车的一个站台上,涛和小到乐坐在候车室,涛闭目养神,小到乐瞄了一眼妈妈,然后学着妈妈的样子,乖巧地闭上眼睛。影片镜头转移到二人身后,视野放大至整个候车室,叶倩文的《珍重》在影片中第二次响起。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

故事的第三段,时间是贾科长第一次挑战的未来,空间亦是贾科长第一次选择的海外风情。这也是科长所希望的「第一部商业片」,你很难不将这些第一次联系起来,并顺理成章地视之为妥协。

在故事的第三段,小到乐长大了,却没有如妈妈所愿想的「跟着爸爸好」。他被父亲的财富所包围,却感受不到父爱,久而久之对年长一辈、同样身处感情空白地带的中文老师Mia产生了情愫。亲情与爱情,就这样完成了互相的替代。我对忘年恋没有任何偏见,一定程度上甚至相信俄狄浦斯情结在人类情感中的普遍存在,只是故事表面上一切太过理所当然,根基却不甚牢固。张晋生虽偏执,但没有合乎逻辑的迹象表明他是一个会故意断了前妻与儿子联系的男人,仅仅是因为「打虎」?还有,故事第二段里有间接出现小到乐的继母,貌似当时感情也挺融洽,怎么后面可以直接把这个角色忽略了呢?非要解释也是可以的,比如贪财女子,到了海外自寻天地去了吧。又或者张晋生由始至终的自我型人格,终难留住任何一个伴侣。只是当影片需要读者自行去寻求「解释」时,里面的逻辑关系显然是太弱的。

影片后面,到乐隔海相望另一片看不见的大陆,对着海涛念妈妈的名字:涛。而同一时间却身处不同空间的赵涛,在家乡那个原点,独居在自己的豪宅里,独自做饺子,独自遛狗,独自起舞在漫天飞雪的过去。山河依旧,故人却何处寻去?惟有在记忆里,在终将随人故去的记忆里。在那里,故人如故,绕着圈儿跳舞。

虽然三段故事的衔接过于跳跃,无妨我用自己的想象,去充实人物的情感。《山河故人》,一部不是那么完美,却仍值得二刷的影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