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独具特色留住乡愁,以后泗阳农村将大变样

泗阳在农房改善工作中,坚持因地制宜,依照各个乡村实际情况,打造多个独具特色的新型社区,让百姓居住更加舒适惬意。

因地制宜独具特色留住乡愁,以后泗阳农村将大变样

10月22日,记者一走进卢集镇薛嘴新型社区,就看到一派忙碌的建设景象。薛嘴村位于成子湖东岸、卢集镇最南端,是“十三五”期间省定经济薄弱村。薛嘴新型社区项目占地面积445亩,规划建设用地305亩,配套用地、菜园、人工湿地规划面积140亩,保留改造80户,规划建设户数426户。

卢集镇村建干事 王文锋(目前已经开工建设168套,12套主体封顶,114套建至一层以上,42套已经出正负零,河道水系整治我们已经疏通了500余米,园林绿化栽植了110株,永久道路铺设了1.6公里。)

村民薛胜双的儿子去年拆迁安置在新社区,没事的时候,老人总会来这里看看新房子的建设情况,薛胜双高兴地告诉记者,这两年村里变化太大,大伙住的是越来越好了。

因地制宜独具特色留住乡愁,以后泗阳农村将大变样

卢集镇薛嘴村村民 薛胜双(我们过去的薛嘴村村庄凌乱,但是现在的状况呢,有很大的改变,房型造型,很有层次,感觉非常幸福)

在新社区建设过程中,薛嘴村坚持以生态、宜居、活力的发展原则,紧盯“闲居湖畔 水上桃园”的目标定位,规划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幼儿园、家门口就业厂房、乡愁记忆广场等公共配套设施满足群众优质生活需求。同时,薛嘴村还充分整合现有资源,着力打造以林果采摘、滨湖旅游为特色的新型社区。

卢集镇村建干事 王文锋(结合薛嘴现有的规划大力发展桃果产业,形成330省道两侧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的良好转变,实现产村融合发展,我们借助比邻成子湖的区位优势,依托洪泽湖及村域内的水网景观体系,发展滨湖休闲旅游产业,以红砖记忆、滨湖休闲、非遗文创体验为主题特色,打造全村域主题田园风光,三产联动的创意滨湖田园乡村。)

因地制宜独具特色留住乡愁,以后泗阳农村将大变样

在薛嘴村红红火火打造滨湖特色乡村的同时,张家圩镇小史集村农房改善项目桃李芬芳小区也在火热建设中。桃李芬芳小区在规划设计中,注重红瓦红墙苏北特色村貌塑造,保留了古朴的乡愁,同时结合小史集菊花产业,加快推动特色产业、休闲农业、旅游业等发展,实现特色农业产业和农房改善融合发展,让老百姓的在住的好的同时,生活有保障。

张家圩镇城管环卫服务中心副主任 刘增:“突出产业支撑,因为小史集具有三年的金丝皇菊技术,大概目前有四千多亩,产业和农房改善相融合发展,同步规划了百姓礼堂、晒场、农机具棚,在我们小区东侧是公共农庄,一家一分地的小菜园。”

在农房改善项目推进中,泗阳不仅注重个性与特色,同时也在农房建设进度和质量上狠下功夫,努力为百姓打造高品质的农房。

因地制宜独具特色留住乡愁,以后泗阳农村将大变样

泗阳民康农村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薛嘴新型社区项目负责人 孙大千(由监理单位,民康公司驻点代表,乡镇代表全天候在岗进行质量监督,从材料进场后施工层层把关,严禁施工,単位偷工减料,打造精品工程,切实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住新房、住好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房改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环节。目前,全县25个农房改善项目正在有序地进行中,泗阳将继续紧扣“搬得出、稳得住、生活好、能致富”的总要求,扎实推进农房改建工作,努力让群众过上高品质的现代化生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泗阳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姚娣 陈原 编辑/杨艳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