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收回了克里米亞,為什麼不收回阿拉斯加?

陳世美MO


國際關係中,向來都是實力說話。實力強,沒有理也顯得有道理;實力弱,有理也沒有人理你。俄羅斯收復克里米亞根本就是硬搶,擺明了欺負你。以俄羅斯的實力敢和美國叫板嗎?除非普京瘋了,否則他不敢招惹美國。



克里米亞和阿拉斯加曾經都是俄國的領土。後來因為不同的原因脫離了俄羅斯。我們先說阿拉斯加。當時沙皇俄國是一個橫跨歐亞美三大洲的大帝國,阿拉斯加原屬於沙俄領土。克里米亞戰爭中,俄國慘敗給英國。俄國國內,也正在進行改革,加上俄國佔領中國大片領土。阿拉斯加的地位就顯得非常尷尬。一方面阿拉斯加距離俄國統治中心太遠,且人口稀少,俄國在哪裡的統治力量非常薄弱。俄國佔領中國大片領土以後,阿拉斯加的地位下降。最關鍵的是,阿拉斯加距離英屬加拿大太近,英國隨時都有可能佔領這塊土地。於是俄國有了出賣這塊土地以解決財政危機的想法。俄國想到了美國,最終雙方敲定以720萬美元的價格完成阿拉斯加的買賣。俄國真正拿到手的資金遠遠沒有達到720萬,而且其中相當一部分還是美國的借款。就是這麼划算的買賣,美國國內卻對這筆買賣非常不滿。美國民眾認為以如此價格購買阿拉斯加這個不毛之地根本不值。國內普遍認為國務卿西華德肯定收了俄國人的好處,才會購買阿拉斯加。所以許多人戲稱阿拉斯加為西華德冰箱。



現在看來以區區720萬美元購買了171萬平方千米的土地,簡直賺翻了。不久美國便在阿拉斯加發現大量礦產資源。現在阿拉斯加居民的生活非常富足,是美國人均GDP最高的州之一。美國也因為阿拉斯加可以插手北冰洋地區事務。俄羅斯也只能幹看著美國在這一地區作威作福,拿美國毫無辦法。

克里米亞劃入俄國的時間更早,很早就是俄國領土。1954年,為了紀念俄羅斯和烏克蘭合併300週年,赫魯曉夫把克里米亞劃給了烏克蘭。我們不可能說赫魯曉夫出賣國家利益,畢竟當時俄烏是一家。赫魯曉夫的行為也就是國家內部行政區劃的調整。蘇聯解體用後,俄烏就克里米亞問題展開激烈爭奪。2014年在俄國操控下,組織克里米亞公民公投。結果超過96%的公民贊成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隨後普京宣佈克里米亞是俄羅斯領土的一部分。俄羅斯正式吞併克里米亞,也就是問題中所謂的收回克里米亞。



那麼為什麼俄羅斯能吞併克里米亞,卻對阿拉斯加提都不敢提呢。

首先,國家實力。蘇聯解體的時候,烏克蘭和俄羅斯分的了蘇聯大部分遺產。當時的烏克蘭也是一個世界性強國。擁有大量洲際導彈、戰略性核武器、航空母艦,蘇聯最大的造船廠也在烏克蘭。當時烏克蘭的核彈頭達到3000多枚,洲際導彈也有1000多枚,是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的軍事大國。這樣一手好牌被烏克蘭領導人活活打成死局。在美國和俄羅斯等國家的威逼利誘之下,烏克蘭竟然銷燬了全部核彈,成為無核國家。蘇聯留下的各種戰艦也賣的差不多了。烏克蘭的軍事實力大大削弱,烏克蘭國內的經濟也沒有任何起色。烏克蘭和俄羅斯相比已經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弱國。俄羅斯欺負烏克蘭的時候,根本不會有任何顧忌。俄羅斯不僅吞併了烏克蘭的克里米亞,還支持烏克蘭東部的叛亂。俄羅斯在軍事實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等多個方面全面落後於美國。美國整天沒有事還想欺負俄羅斯,俄羅斯又怎麼敢招惹美國。俄羅斯逃避美國還來不及,又怎麼可能敢覬覦美國的領土。除非普京決定日子不過了,否則不可能貿然收回阿拉斯加。俄羅斯對待烏克蘭和美國的兩種態度,歸根到底是國家實力。



第二,人口組成。克里米亞原來是俄國的重要領土,而且併入俄羅斯的時間非常長。克里米亞總人口250萬,俄羅斯人佔到60%,烏克蘭人只佔到20%。烏克蘭和俄羅斯沒有分家的時候,這些俄羅斯人覺得居住在烏克蘭沒有什麼。俄烏分家以後,這批俄羅斯人就迫切想回到俄羅斯。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他們必然會傾向俄羅斯。阿拉斯加則不一樣,俄羅斯人在阿拉斯加只佔極小一部分,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這群俄羅斯人已經融入美國文化一百多年,對美國的認同遠遠大於俄羅斯。



第三,經濟實力不同。美國人均GDP約為6萬美元,阿拉斯加人均GDP達到了7.1萬美元。俄羅斯人均GDP為10743美元。烏克蘭人均GDP為2640美元。三方的經濟實力上的差距一目瞭然。克里米亞的俄羅斯人自然願意回到經濟水平更好的俄羅斯。在烏克蘭政治上、軍事上受人壓迫,經濟上得不到好處,他們自然願意加入俄羅斯這個大家庭。美國的經濟實力要比俄羅斯好太多。人均GDP接近俄羅斯六倍,阿拉斯加的人均GDP接近俄羅斯的七倍。而且美國聯邦給阿拉斯加州的各項政策也非常優厚,阿拉斯加人民生活的非常幸福。他們為什麼要回到落後的俄羅斯,遭受那份罪。



第四,文化魅力不同。烏克蘭最近幾年一直在大力去俄化,說明俄羅斯文化對烏克蘭影響很大。不少烏克蘭人深受俄羅斯文化影響,更不用說烏克蘭境內的俄羅斯人了。這樣的文化背景,使得很多烏克蘭地區特別親俄,克里米亞地區更是如此。克里米亞在文化認同上傾向於俄羅斯,所以他們才願意加入俄羅斯。阿拉斯加則不一樣。俄羅斯文化沒有影響到這一帶,這一帶深受美國文化影響。美國文化現在活力要遠遠大於俄羅斯,只有美國文化向俄羅斯滲透的份,哪有俄羅斯文化向美國滲透的理。沒有文化基礎,這地區不可能認同俄羅斯。如果俄羅斯軍隊開來,他們肯定不是歡迎,而是武裝反抗。

綜合各方面因素,普京敢於吞併克里米亞,絕對不敢染指阿拉斯加。只要普京精神正常,他絕不會打阿拉斯加的主意,除非他活夠了。


依稀說史


俄羅斯收回克里米亞,但是卻不能收回阿拉斯加,原因很簡單,俄羅斯打的過烏克蘭,但是打不過美國,另外,克里米亞迴歸俄羅斯是全民公投的結果,並不完全是武裝入侵。

俄羅斯讓出阿拉斯加

克里米亞半島與阿拉斯加相隔大半個地球,但是兩個地區卻息息相關,1853年,關於克里米亞半島的控制權,英國、法國、奧斯曼帝國、撒丁王國與俄羅斯之間爆發戰爭,結果俄羅斯慘敗,英法牢牢控制了歐洲大陸,此戰也產生了一位偉大的女性:南丁格爾。護士節也因她而產生。

戰爭結束之後,俄羅斯意識到自己的實力遠不如英國,而此時的加拿大是英國殖民地,如果爆發戰爭,英軍很可能佔領阿拉斯加,進而奪取俄羅斯的遠東領土。

俄羅斯想到了新興的美國,如果把阿拉斯加賣給美國,美國就可以切斷加拿大英軍進攻俄羅斯遠東的道路,讓美國當自己的擋箭牌。

1867年,俄羅斯以720萬美元的價格把面積150萬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賣給美國,美國人覺得虧大了。

收不回的阿拉斯加與拿的回的克里米亞

無論俄羅斯是否情願,他們都是在出賣阿拉斯加的合同上簽字了,一百多年過去了,這裡已經成為美國領土。美國的強大國力使俄羅斯不敢採取任何方式奪回阿拉斯加,憑藉俄羅斯目前的實力,能保住地廣人稀的遠東就不錯了,阿拉斯加完全不敢想。



烏克蘭無論是軍事實力還是國力都遠遠不如俄羅斯,所以俄羅斯可以輕而易舉的奪回克里米亞半島,烏克蘭不僅拿不回克里米亞,甚至國內局勢仍然受俄羅斯影響。


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亞半島居民進行了公投,超過95%的局面投下了贊同票,不久之後被俄羅斯接納成為俄羅斯領土。雖然聯合國和美國認定為俄羅斯的侵略行為,但是加入俄羅斯畢竟得到多數克里米亞人的同意。如果在阿拉斯加舉行公投,恐怕沒人原因回到俄羅斯。

如果美國衰弱了,變得朝不保夕,俄羅斯很可能再次討論阿拉斯加的歸屬問題,正如普京所說:“俄羅斯領土沒有邊界!”


視野新觀


你問的問題就是錯誤的,克里米亞不是收回,是入侵,是佔領,當然了,俄羅斯說是公投,在刺刀下的公投相信沒幾個人信,就像1931年的東北,你投不投?不投就來一刺刀,所以,俄羅斯收回克里米亞是錯誤的,至於收回阿拉斯加?喲?您對俄羅斯的信心是誰給您的是核武器嗎?還是西伯利亞哈士奇?俄羅斯登錄阿拉斯加唯一的辦法估計就是等白令海峽凍上以後偷偷摸過去,用海軍登陸?不存在的,美軍一個艦隊就能把毛子全國的海軍給滅了,估計能剩點潛艇,美軍完全有實力讓俄羅斯海軍片板不得下海,除非用核彈,問題是核彈美軍也不怕啊,互轟唄,所以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格魯吉亞也就罷了,侵略美國?想多了


書生115


克里米亞馬馬虎虎可以用“收回”,想阿拉斯加落入自己口袋,那隻能用“搶”。

俄羅斯人如果看到這個問題估計肺都會氣炸,哪壺不開提哪壺啊,阿拉斯加可是俄羅斯永遠的痛,那是俄羅斯混得最慘的時候做的一筆敗家的買賣。

表面上看,克里米亞跟阿拉斯加的性質沒有區別,都是在法理上成為了別人口袋裡的東西。

克里米亞和阿拉斯加都是曾屬於俄羅斯的領土,是俄羅斯自己的家產。克里米亞是蘇聯這個家長送給烏克蘭的,阿拉斯加是自己的祖宗賣給美國的。兩者過程不同,但性質一樣。

人家不是偷的也不是搶的,都跟俄羅斯不再有任何關係。而且最起碼這在國際法上叫事實控制,是被認可的。如果收回是不合法的,那隻能動粗。

克里米亞誰也不能說不是俄羅斯領土,但那是老皇曆了。因為早在上世紀60年代,赫魯曉夫為了獎勵烏克蘭入夥蘇聯(也有很多其他原因)就把克里米亞送給了烏克蘭。

當時赫魯曉夫是蘇聯合法的家長,俄羅斯也承認這個家長。對於老子的這個做法,孩子當時也沒有抗議,等於認可了這個事實,所以是不能反悔的。

這跟中國農村分家是一樣的,兒子要聽爹的,爹把東西分給誰那是要無條件服從的,誰讓他是你爹呢?既然分了就沒有搶回來的道理。

蘇聯時期俄羅斯失去了克里米亞覺得吃虧了該要回來,但俄羅斯在那個時期不僅吃虧,而且沾光不小。

莫斯科作為蘇聯的首都,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享受了比別的共和國優厚百倍千倍的政策優惠,國家政策上向俄羅斯傾斜,技術上對俄羅斯優先,經濟上更是俄羅斯加大投入,所有的高科技產業都在俄羅斯境內,這筆賬該怎麼算?

而且克里米亞劃給烏克蘭根本不是赫魯曉夫出手大方獎賞烏克蘭,其中包藏禍心,掩藏著一個驚天大陰謀。這個陰謀就是赫魯曉夫把這些地方分給了烏克蘭之後,就可以加速各地區的俄羅斯民族跟當地少數民族的融合,加快同化少數民族的腳步,為建立一個大俄羅斯帝國做鋪墊,蘇聯對前加盟共和國哈薩克斯坦也是這樣做的。

蘇聯曾經大手一揮,劃給哈薩克斯坦27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那是斯大林為了改變哈薩克斯坦的人口結構,給人家挖了一個坑。斯大林刻意把哈薩克斯坦邊境上的俄羅斯人口占多數的幾個州硬塞哈薩克斯坦,不這樣就不能讓俄羅斯人融入當地共和國,因為全蘇聯的加盟共和國都是自治的,各共和國之間人口不能自由流動。

不管怎麼說,克里米亞都是烏克蘭事實上合法的領土,俄羅斯覺得有問題應該坐下來好好談;但在普京眼裡,領土問題不適合談判,只適合戰爭。

所以俄羅斯在2014年出兵佔領克里米亞,克里米亞隨後在刺刀下舉行了全民公投,決定克里米亞獨立,隨後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版圖。

阿拉斯加不同於俄羅斯從華夏手中強取豪奪的海參崴等其他地區,是俄羅斯和美國人心平氣和、兩情相願做的一筆買賣。美國沒有動用武力,也沒有請黑社會介入威脅俄羅斯,而且當時俄羅斯還上趕著追著美國人說好話才促成了這筆生意。

在當時來說,阿拉斯加這個不毛之地根本就沒有人看上眼,除了美國沒有第二個買家,俄羅斯能賣到700萬美元已經是佔了天大的便宜。當時多數美國人對這筆交易是噓聲一片,都說美國總統的眼睛長到了腳後跟,說阿拉斯加不值這個價,說美國政府花了700萬買了個水晶棺。

可是物是人非,誰也沒有料到水晶棺變成了聚寶盆。現在的阿拉斯加發現了油氣田,發現了很多礦藏,升值了。俄羅斯人肯定後悔,也想拿回去,可是辦不到了。

如果用文的收回,沒有道理可言,美國人絕不可能不答應,特朗普還琢磨忽悠丹麥的格陵蘭島呢;武力回收?又打不過人家。

現在的俄羅斯已經今非昔比,成了一艘風雨飄搖的破船,一個三流的軍事強國。要論常規軍力,俄羅斯加上影子也不是美國的對手,能夠咋咋呼呼的也就它是核彈頭了。

真要硬打的話,十個俄羅斯也不是美國的對手,一打仗肯定要死。

因此,俄羅斯領導人只能想,不能說,甚至連想都最好不要想,有這份精力,不如想想如何延長總統任期呢。


歷來現實


俄土戰爭。

俄軍耗費浩大。

沙皇為此愁白了頭。

一看到阿拉斯加這塊冰雪覆蓋的無用之地。

心中來氣。

本來就足襟見肘。

那有餘力保障阿拉斯加的安全。

一不小心會被其它列強奪走。

俄國🇷🇺豈不虧死了。

乘阿拉斯加還在手中,趕緊換點金銀,以解燃眉之急。

放眼天下,老美有此實力。

俄國好說歹說。

得到美國的首肯。

用阿拉斯加換取了數百萬美元。

沙俄喜孜孜。

從此阿拉斯加與沙俄絕緣。

克里米亞,是沙俄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大戰數回。

用鮮血奪取的寶地。

隨後沙俄大舉將俄羅斯族人,遷居克里米亞。

從此克里米亞的俄族人佔絕對優勢。

烏克蘭🇺🇦僥倖的獲取了克里米亞。

但不珍惜。

半島上俄族人苦不堪言。

於是俄國🇷🇺出手。

克里米亞重回俄羅斯懷抱。

故,由頭不同,結果自然不同。

#凌遠長著#


愛之育之


怎麼收回?硬搶嗎?你這是給普京大帝出難題啊!為了拿回克里米亞,俄羅斯已經快被西方整破產了,如果去搶阿拉斯加,那就等著看漫天的核彈竄天猴吧

克里米亞當初是俄羅斯送給烏克蘭的,而阿拉斯加則是俄羅斯主動賣給美國的,按理說這兩塊領土都不再屬於俄羅斯,如果俄羅斯想要回來這兩塊地方就是玩硬的。

克里米亞原本確實是俄羅斯領土,但是在1954年5月,為紀念烏克蘭與俄羅斯合併300週年,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下令將克里米亞州劃歸當時的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當時烏克蘭和俄羅斯同屬於一個國家,這種劃分不過是行政區劃的改變,俄羅斯方面也提出多大異議。但是在蘇聯解體後,曾經的行政界線就突然變成國界了,克里米亞理所當然的變成了烏克蘭的領土。(克里米亞地圖)

對於克里米亞問題,俄羅斯也曾與烏克蘭進行過交涉。1992年1月5月,俄議會宣佈1954年將克里米亞劃歸烏克蘭的決議不再具有法律效力,並要求烏克蘭與俄羅斯就克里米亞的地位問題重新展開討論。

俄羅斯的表態扔烏克蘭非常不滿對,烏政府立即宣佈俄議會的決定是對主權國家的侵犯,基輔完全不予承認。

此時的烏克蘭從蘇聯哪裡繼承了龐大的核武庫,核彈頭數量排名世界第三,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而且烏克蘭大明湖瑟吉歐還有航母、洲際導彈、戰略轟炸機等鎮國神器,實在是不好惹,俄羅斯也只能和烏克蘭有話好好說。

由於分歧巨大,雙方的談判也沒有什麼進展,到1997年5月,俄羅斯與烏克蘭正式簽署《俄烏友好合作和夥伴關係條約》,該條約要求俄烏互相尊重對方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俄羅斯在該條約中也正式承認了克里米亞主權屬於烏克蘭,至此克里米亞歸屬問題已無爭議。

此後烏克蘭政府對克里米亞展開了同化工作,一步步的降低克里米亞的自治權利,直到2013年年末烏克蘭爆發政壇危機,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被彈劾下臺,親西方人士上臺掌權。

烏克蘭徹底轉投西方的行為讓俄羅斯十分不滿,而由於克里米亞地區大多數人口都是俄羅斯族,因此克里米亞對烏克蘭中央政府的新外交政策也是非常牴觸。

此時普京瞅準烏克蘭內亂的實際,趁機出兵克里米亞,並在2014年3月16日舉行了克里米亞全民公投,成功的促使克里米亞獨立,之後又迅速的接納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完成了收復克里米亞的夙願。

在此本文不評價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是否合法,俄羅斯之所以敢這麼幹,就是看準了烏克蘭的虛弱。因為此時的烏克蘭早已不復當年,早1994年烏克蘭就與美國、英國、俄羅斯達成了《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烏克蘭在得到美英俄三國的安全保證後,銷燬了自己所有的核武器,退出了擁核國家行列。

此後又因為經濟困難,烏克蘭相機出售了航母和遠程戰略轟炸機,國防發展也趨於停滯,軍隊戰鬥力非常堪憂,堪稱“東歐病夫”。正是認準瞭如今的烏克蘭是軟柿子,普京才敢頂著巨大的國際壓力去佔領克里米亞。(在2017年,由於管理不善,烏克蘭東部的一處武器庫發生大爆炸,放了一次大煙花,這樣的軍隊還怎麼打仗)

而反觀阿拉斯加,這是當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主動賣給美國人的,俄羅斯人連錢都收了,你怎麼問美國佬再要回來?再加之現在的阿拉斯加壓根沒有俄羅斯居民,俄羅斯對於阿拉斯加一點說話的資格都沒有。

可以肯定的說,指望談判是要不會阿拉斯加了,因為交易已經完成了,沒有理由去索要。如果非常想要回來,那就只能動手了,硬搶。但問題是俄羅斯搶的過來嗎?(阿拉斯加不僅資源豐富,而且戰略意義重大,如果俄羅斯還保留著阿拉斯加,那麼俄羅斯在阿拉斯加的導彈基地就可以直接威脅美國本土)

在將阿拉斯加出售之後,蘇聯或俄羅斯政府從來就沒有正式的提出索要阿拉斯加的主張,今天的俄羅斯對於阿拉斯加屬於美國的現實沒有任何質疑,也不敢有啥質疑。別說普京大帝了,就算是斯大林沙皇也沒啥意見。

其實這事兒也不能全賴亞歷山大二世,他賣掉阿拉斯加也是無奈之舉。因為當時沙俄哥哥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敗於英法土聯軍,國力大損。在戰爭期間,英軍還從香港北上攻擊沙俄遠東的勘察加半島。

雖然俄軍打退了英軍的襲擊,但俄國政府還是非常憂慮了起來,因為俄羅斯在美洲的殖民地阿拉斯加緊緊挨著英屬加拿大。若英國排出遠征軍從加拿大進攻阿拉斯加,那麼俄國人不一定能守著住。為此亞歷山大二世就琢磨著將阿拉斯加出售,以免被英國人白白佔去。(亞歷山大二世)

在廣告打出去之後,歐洲各國的反響都非常冷淡,最後只有美國願意接盤,於是沙俄就以一個友情價將阿拉斯加賣給了美國。

這裡注意,沙俄是向來不賣領土的,但阿拉斯加當時並非沙俄的正式領土,這裡屬於俄羅斯的殖民地,也是俄羅斯有史以來唯一的一塊海外殖民地,因此亞歷山大二世在賣掉這裡的時候並不心疼。

如今往事如煙,俄羅斯再想要回阿拉斯加已是不可能了。


千佛山車神


你以為俄羅斯不想嗎?有多少人還在心理默默的記著海參崴?不是俄羅斯人不想收回阿拉斯加!而是俄羅斯目前還沒有能力收回阿拉斯加!



俄羅斯為什麼收回克里米亞?克里米亞雖然是俄羅斯的前身,沙俄通過幾十年的戰爭及付出了數十萬人傷亡的代價,從奧斯曼土耳其嘴中扣下來的戰略要地!



但這卻不是俄羅斯收回(侵佔)克里米亞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克里米亞對俄羅斯極為重要的地緣戰略位置決定的,克里米亞厄控著整個黑海地區,是俄羅斯前出地應該的基地和支撐,當然反過來被美國及其盟友控制,俄羅斯就會陷入被控制住控制住戰略安全!



當然對比的想一想,烏克蘭東部幾個鬧獨立的州,實際上與俄羅斯的淵源並沒有太深,但誰都知道俄羅斯真正控制這些地區,目的還是要為俄羅斯製造安全緩衝區!



如今的阿拉斯加,早就在美國的經營下成為與蘇俄對峙的最前沿,但與阿拉斯加隔著白令海峽的俄羅斯的西伯利亞,並非俄羅斯的核心腹地,也缺少美國窺視的戰略利益,因此在俄羅斯還只能防守自保的情況下,美國仍然具備極強的實力的情況下,採取默認的態度!


涇水書生


看了所有回答,我發現現代中國人蠢到幾乎全沒基礎的思維能力。

俄羅斯所做的一切事情涉及法律性的事情,都是在符合國際法的正義一側進行的。

即使是沙皇俄國也如此,讓他人挑不出來法理的毛病。

克里米亞問題的核心是國內性質的問題,其本質是由於蘇聯與烏克蘭是一體的,而產生行政邊界的內部劃分,其法理基礎是聯邦成員。

一旦烏克蘭獨立,基於一體性的內部邊界調整就失去法理性,進而法理上可以恢復原有邊界。

你蠢你笨你理解不了,沒事,我給你舉個例子。

2人結婚成一家,男的財產因為結婚可以交給女方用,例如房子,基礎是結婚,是一體,離婚了,只要男的提出來需要房子,這房子還是男的財產。因為二者女方使用男方財產的基礎消失了。

而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問題就類似,一體時候無所謂,劃歸誰都可以,這裡國際法管不著。

當分裂的時候,雙方有權進行索回其婚前財產,原來就是我的,你還給我。

要不要雙方隨便,因為烏克蘭當時與俄羅斯是獨聯體,屬於半聯邦體系,還不能說完全分離,因此沒有俄羅斯索回,這是法理支持的。

我還跟你艹著你的關係呢,就是一個屋裡各過各的,你做飯我吃飯要給你錢。

現實中夫妻二人錢款分離有的是,你當離婚?

但是,烏克蘭敵對俄羅斯,尤其要加入北約,就發生實質性法理離婚了。

這個時候俄羅斯有權繼承蘇聯財產,索回其先天財產,克里米亞。

俄羅斯動武也好,策動投票也好,基礎法理在這裡了,而具體手段只是法理之上的具體執行行為,跟法理無關。

法院半夜查封你財產就是錯的?法院趁你不在家查封財產就有問題?法院趁你沒防備把你財產從賬上划走就是錯的?法院把你上了手銬拴旁邊,看著查封你財產就是錯的?那是你蠢豬才如此認為。

只不過國際法沒有法院執行的概念,由各國自己採取行動。才有聯合國軍干涉,才有俄羅斯自己動武的行為。

所以說俄羅斯對克里米亞動手是有法理依據的,什麼說俄羅斯不講理,欺負人,那是你這頭蠢豬缺乏基本的人類智商,引起來的豬思賤狗想而引起來的。

至於阿拉斯加,國際法是明確是美國領土,毫無爭議,俄羅斯如果改變是不講理的,而俄羅斯是講理的。

把兩者放一起比較,本身就是愚蠢,其根本本質是截然相反,沒有一絲共同點的,一旦有人瞎比,什麼美國強,俄羅斯弱,什麼俄羅斯怕這怕哪,都是蠢豬在思考。


楓林沙洲


克里米亞歸入烏克蘭版圖之前,俄羅斯已對克里米亞有效統治達300年之久。只不過蘇聯時期重新規劃各加盟共和國管轄範圍時把克里米亞劃歸烏克蘭地區。那時的烏克蘭只不過是原蘇聯的加盟共和國。

蘇聯解體時,俄羅斯就對克里米亞歸烏克蘭共和國管轄頗有微詞,只不過那時俄烏關係沒有現在這麼緊張,俄羅斯無從下手。自波羅申科上臺執政烏克蘭起俄烏關係就陷入對立,普京趁此機會把克里米亞收入囊中,這樣克里米亞又重新回到俄羅斯懷抱。

克里米亞戰略地位太重要了,克里米亞和俄羅斯本土正好扼守亞速海和黑海的連接水道-刻赤海峽,2018年俄烏刻赤海峽爭端就發生在這裡。俄羅斯對於克里米亞是必須爭取之地。

1867年,俄羅斯以720萬美元的價格把阿拉斯加賣給美國,面積171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三個法國)。美俄之間這筆交易相當於周瑜打黃蓋-願打願挨。雖然美國購得阿拉斯加後發現了金礦,具說還有石油,但既然俄羅斯已把阿拉斯加賣了,上邊不管有什麼也與俄羅斯無關了。雖然俄羅斯也有悔意,但一切都晚了,誰叫俄羅斯賣阿拉斯加是因為當時正急等錢用,否則俄羅斯也不會輕易出賣領土。既然是正常交易,俄羅斯賣阿拉斯加就像潑出去的水永遠也收不回來了。


王春來342


這個問題有意思,其實阿拉斯加問題也涉及到克里米亞的歷史。

俄羅斯和土耳其歷史上是一對冤家,打了無數次戰爭,在19世紀中期就打了一場克里米亞戰爭,又被稱作第九次俄土戰爭。

這場戰爭的失敗讓當時的沙皇俄國對國際局勢產生了極大的危機感,非常擔心歐洲強國對俄羅斯海外利益進行進一步的掠奪。

而當時沙俄在海外的殖民地其實並不多,阿拉斯加的危險最大,因為在北美大陸的冰天雪地之上,與當時的英國殖民地加拿大緊密相連。

沙俄很擔心支持土耳其反對自己的英國人在北美髮動戰爭,獲得阿拉斯加,而俄羅斯根本沒能力跑到那麼遠和英國人爭奪,最終只能被迫放棄。

而戰後俄羅斯經濟蕭條,皇室也很缺錢,於是就想出了一個主意,趁著英國人還沒奪走阿拉斯加的時候,賣個好價錢,既可以防止英國人佔領後俄羅斯什麼也撈不到,又可以和買主討價還價掌握主動權。

最終美國人以720萬美元購買了這塊土地。

當時的720萬美元也是天價了,但美國人眼光顯然不錯。這個買賣划算。

如今的阿拉斯加不僅礦產豐富,而且位置重要,在北極成為香餑餑之後,阿拉斯加更凸顯了戰略意義。

正因為是沙皇100多年前賣掉的,普京才不可能像爭奪克里米亞一樣,將其奪回去。

畢竟克里米亞從俄羅斯到了烏克蘭的手裡,距今也不過50年而已。

另外,美國早已把阿拉斯加打造成了堅如磐石的美國領土,普京怎麼敢公然入侵美國?

如今的俄羅斯人雖然對歷史上的這樁買賣感到很失望很遺憾,但也無可奈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