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高贊問題:中國父母在教育上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知乎高贊問題:中國父母在教育上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作為一名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者和工作者,我接觸過很多孩子和家長,不少答案裡面提到的種種問題我也深有同感。但是,我想說一個好幾代中國家長都有的通病 —— 不給孩子留時間,在與孩子的相處中極度缺乏延遲滿足能力

例如:

  • 不停追問不開心的孩子到底怎麼了
  • 各種培訓和才藝都趕快趕早考證考級
  • 要孩子立刻修正錯誤但不給時間
  • 催著逼著孩子穿秋褲
  • 跟孩子發生衝突了立刻就要分出個勝負而不接受求同存異
  • 孩子的戀愛對象令人不滿意就要求他們立刻分手
  • 孩子不談戀愛心裡著急要求他們馬上就得成家
  • ……


很多家長,一個個慌得不行,養育孩子根本就沒有緩急節奏,甚至無視了一些人跟人相處時的基本原則,毫無 “靜待花開” 的態度,只有 “多快好省” 的躍進思想,期待每一個跟孩子有關的事兒都能即刻生效、立刻搞定。

我知道,孩子的事兒家長著急,這是上心的表現。有的不等待真的是關愛:怕摔了、怕病了、怕不舒服了,著急沒毛病。但是孩子身上的很多別的事兒,說實話,你急有什麼用呢?有那著急的心勁兒,你不如多點耐心按部就班來解決本質問題。

知乎高贊問題:中國父母在教育上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我最怕家長跑過來問我問題卻不願意深入討論:孩子玻璃心、孩子開口晚、孩子在幼兒園打人 —— 沒錯,這都是問題,但哪個問題不是需要時間來解決的?


樹上結個果子,從酸變甜還要幾個月呢,何況是個孩子?玻璃心可能是孩子習慣了以負面情緒尋求家長的關注,開口晚可能是日常的語言接觸量就不大,孩子有暴力行為可能是對於解決衝突的認識有偏差…… 這些情況映射出每個家庭長期存在的問題,不深入探討、詳細溝通、穩步推進,那怎麼解決?


但很多家長就是不願意等,他們需要立竿見影地讓孩子按照他們的期待發展,他們說:“老師你說的我知道,可你看家裡的情況就是這樣,我們以後一定注意,你現在給我點乾貨,支支招,讓他趕快自信起來,多說話別打人!”


說實話,治標不治本,治了也白治。就算你這個急性的問題解決了,那慢性的問題還存活著,沒幾天就要換個方式爆發。

也許各個家庭都有各自的養育風險,但在我看來,最普遍的養育風險,其實就是這個能給每個家庭的養育誤區持續推波助瀾的共性問題 —— 家長們的等不及

知乎高贊問題:中國父母在教育上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家長們的等不及,通常表現為三種形式:

a. 不給孩子轉變情緒和態度的時間

帶孩子逛商場,孩子看見了心儀的玩具,站著看看伸手摸摸再正常不過,但很多家長在此刻就已經要如臨大敵得開始拽孩子走。如果孩子表達了想要的意願,一些家長又會用種種手段來表達拒絕,倘若談不攏 —— 就像你肯定在商場見過的一樣 —— 就有可能發生震天哭喊、滿地打滾、憤怒斥責和強制帶離。

很多時候,家長不給孩子預留 “想一想”、“考慮考慮” 的時間來轉變態度,而要求孩子立刻一百八十度轉變思路,拋棄執念,立刻堅定不移地跟他們走。更多時候,家長們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有負面的情緒,我很少聽到有家長能說出 “如果你難受的話,那你可以在這兒哭一會兒” 這樣非常高水平的話。

大量的家長會要求孩子在悲傷、憤怒、嫉妒、消沉的時候立刻終止,三秒內轉變成積極陽光的小太陽。但你想想也知道,這怎麼可能呢?大人丟了一百塊還心情低落半天呢,孩子碰見了糟心事兒,憑什麼就不能在負面情緒裡沉浸一會兒?

家長的這些做法,對於孩子的情商其實是有相當的負面影響的。這會讓孩子失去與自身情緒好好相處的機會,對於情緒體驗的壓抑與被動的快速轉化也會降低孩子處理自身負面情緒的能力。

同時,這也有可能讓孩子掌握這種錯誤的人際交流方式。比如很多人談戀愛後,動不動就追問與逼迫自己的戀人,不給對方預留足夠的心理空間,進而會讓戀人降低了對於自己和這段親密關係的評價。

知乎高贊問題:中國父母在教育上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b. 限制孩子獲得應該具備的能力

家長們在孩子身上的付出總是追求即時與強烈的獲得感。既然花錢報了各種班學習了各種才藝,那各種演出甚至各種比賽,就都是用來展現能力的好平臺,幹嘛放著不用?

也正是因為這種想立刻看到直觀成果的心態,更多家長讓孩子們開始特別偏重學習高轉化率的才能,比如背古詩、學鋼琴、學舞蹈、學奧數......

這些技能都有比較強的成就獲得感,因為它們有更多的機會如表演、認證與賽事能用來展現成就。相比之下,很多軟實力因為沒法評級打分和 PK,自然就難得青睞。

審美的能力很重要,好奇心很重要,博物學儲備很重要,環保意識很重要,體育精神很重要…… 但因為這些軟實力難以構成直接反饋的硬通貨,它們在孩子成長中的比重也就相應的不夠高,也不夠刻意。

好在這個情況如今大有好轉,而且趨勢愈發健康,孩子的發展也越來越多樣化,當年那一代被揠苗助長的人也成長為新一代的家長,對於這些事兒有了更正確的認識。所以我想,這一點將成為我今天提到的問題裡最先得到解決的。

知乎高贊問題:中國父母在教育上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c. 不讓孩子掌握他們自己的生活節奏

因為家長過度主動、過度干預孩子的生活,很多孩子其實很難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學會掌握自己的生活節奏。

對不少孩子來說,什麼時間起床、吃飯、學習、社交、鍛鍊、娛樂、休息…… 其實一直在被安排,甚至被迫進入時間安排上的對抗,比如孩子想玩手機遊戲,家長不預留相關時間,那他只能在其他時間偷偷玩。

這會導致孩子的獨立性嚴重缺失,且一直沒有機會培養自己對於生活的主動掌控能力。

剛出生的寶寶只會哭,但是人都是慢慢會走會跑會說話的,隨著能力邊界的延展,家庭應該給孩子出讓更多的掌控力。很多孩子接受被動管理習慣了,待上了大學甚至走上工作崗位,才開始做些對自身主動管理的事情,其中的能力短板不言而喻。

知乎高贊問題:中國父母在教育上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我認為,“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是句特別扯淡的話,它預設了兩點:人活著就是跟別人死磕;人生是一條賽道誰跑得快誰贏。

問題是,這兩點都是錯的。

若活著就為了磕死別人,那生命也太過可悲;而人生若是一條標準的賽道,那生命也太過枯燥。

無論孩子和父母,大家的人生裡都不應該接受賽道的假設,所以你急什麼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