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需要優秀人才,重點高校畢業生就能給小孩子上好課嗎?

醉憙歡


這個問題問得好,但也很複雜。為什麼呢?因為上課上得好與不好,要看以什麼為標準。不管是哪一種標準,重點高校的高材生有上得好的,也有上得不好的。同樣,非重點院校畢業的人才也有上得好的,有上得不好的。更有甚者,知識結構不是大專院校畢的,都有可能上得非常好的,但這一點主要是從應試教育的角度來衡量的。所以上得好與不好,這是一個比較複雜,值得探討的問題。但即便是這樣,任何事物現象它都有一個一般性和特殊性。所以,我們就從一般性來探討重點院校的高材生到底能給小孩子上課上得好不。

根據時下中國的中小學教育總趨勢和教育價值目標取向來看,應試教育是主打目標,然後是興趣陪養教育。但是,根據中國傳統意識和當下的高考終極目標為主導的教育價值取向,人們總是把一個老師教得好與不好還是界定在考試的分數高低上的。這是不用質疑的。但話又說回來,應試教育也不能說一無是處,如果能把所學的知識考得好,也是素質之一。比如最近在網上暴光的八十年前我國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先生的大學物理考試卷子,讓人看了覺簡直是驚世之作。他書寫流利整潔,排版美觀,答題無一錯處,全部用英文解答。像這樣的應試能力和應試素質,真的是非偉大科學家莫屬!其實,中國教育的詬病根源主要不在應試教育上,而主要在中國的教育管理體制上。所以,我們就從這一點看,重點院校的高材生,能否上得好孩子們的課。

大多數重點院校的高材生,知識結構強,理能力強,頭腦發達,思想前衛,在這一點上與傳統的成功意識不十分合拍。如果讓他們來給孩子們上課,他們的教育方試哪怕能使學生們考試考得好,可能與家長和一些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的思想不搭界。這是問題的根本所在。教學最好的境界就是,教師,家長,學生,教育部門領導等四方面的一致和譖,這樣才能學生教育得好,無論是應試教育還是其他素質教育,都需要一個良好的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所以,高材生們的理想主義和泛素質主義總是和領導與家長們的應試現實主義相矛盾。其實高材生們也想上得好,而且他們的方法也許既能提高孩子們的綜合素質,又能使孩子們考得好,但就是與傳統的管理觀念與道德審美相違背,也是間接的對傳統權威的挑戰和背離,所以,無論他們有多大的能耐,還是不能和現實相抗衡。這是他們上得不好的最主要根源。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重點院校的高材生們來到中小學上課,可以說是人才的浪費。當然不是說中小學生就不需要高材生來給他們上課,而是現實不允許。因而,一些家長和領導總愛埋怨在中小學上課的老師沒有重點院校的高材生教師,我們先不論當下的廣大中小學教師如何,我們就按目前教育管理模式和家長們急功近利的教育目的,以及中小學教師的物質待遇和精神待遇,筆者就想問:你們要得起嗎?你們有資格要嗎?你們留得住嗎?

好了,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不信者也不要怪罪。只是就事論事而已。


鄢光乾


不一定。

迄今為止,從事教育已經有接近20年,自己也有過20多年的受教經歷,還有家裡也有正在上學的孩子,這麼多年耳濡目染於教育領域的觀察和心得:好老師與其身份背景無多大關係,比如是否名牌大學畢業?學歷是碩士研究生還是博士研究生?個人履歷有多麼輝煌等等,我的觀點:好老師更多地是與責任心,職業素養、職業認同度,職業天賦和性格有關。

僅以大學為例,我們學院不少從本科,到碩士研究生,再到博士研究生,一路名牌大學出身的教師,講課水平差強人意,生評教倒數的不在少數。反倒是就學履歷不那麼輝煌的同事,職業路上步步為營,就職路上恪盡職守,對科研,對教學都傾注了巨大的熱情和心血,結果後來者居上,成為學院教學、科研的翹楚。

我身邊的好老師,大多都有一種特質:高度強迫症。這種高度強迫症也可以看做是一種責任心,職業素養和高職業認同度。這類老師對教學效果有著近乎苛刻的追求:追求上課抬頭率,追求課堂的活躍度和互動性,追求上課過程的完美度,追求課程對學生興趣的喚起等。為了達到這些教學效果,這些老師課堂下會花很多時間去精心打磨課件內容。這是真正能上好課的老師。

大學如此,中小學也如此。

我是在農村上的小學,中學,現在回想起來,能在我記憶中留下深刻印跡的老師不多,屈指可數。現在猶記得當年的一位初中物理老師,僅僅是中專畢業,但是講課深入淺出,生動活潑,他成功地喚起了我對物理學習的熱情。也正是由於物理成績助力,我當年成功考入縣重點高中。

我孩子的就學路上,我也一直在觀察著孩子的任課老師,發現好的老師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絕大多數老師僅僅是平庸的教書匠而已,職業心態無非就是:拿工資做事。至於說教學效果如何,孩子們接受程度如何?這些基本不在老師的考慮視野內。當然,不否認也有一些老師想上好課,但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能生動形象地把知識講出來,讓孩子們喜歡愛聽,也是需要天賦的。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教師這個職業。

回到這個問題,在我看來,重點高校畢業生當教師的主要優勢更在於他們的知識深度和廣度,但在以降低難度為趨勢的中國基礎教育階段,這種深度和廣度似乎面臨著“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尷尬。基於此,眾多中小學一窩蜂去趕重點大學高材生(其中不乏碩士,博士)的招聘風潮,其中的非理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以上,供參考。


孫衛華


每次開家長會的時候,包括中考考場外,作為家長,我在校門口也總會被一些培訓機構追著,塞到手中一堆的培訓廣告。人大附中分校的老師在孩子上初三的時候,就對家長和孩子說過課外班的事情。他們的觀點與人大附老師是一致的,不贊成上課外班。 對於人大附中和分校的孩子們來講,真的可以不用上課外班,因為他們有非常好的老師,有很系統的教學方法,有很好的學習氛圍和學習夥伴。 是否要上課外班,要因人而異。每個孩子所處的環境不同,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和領悟靈活運用能力不同,孩子所處的學習階段不同,對是否上課外班就要有不同的選擇。接受能力強的孩子,學校的按照教學進度教授的知識不足以餵飽他,這樣的孩子應該上課外班,進一步提高,可以多學一些更深更多地知識,可以參加競賽聯賽。 精力充沛的孩子,也可以上一些輔導班鞏固所學的知識,或者多學習一些知識,培養興趣和愛好。 大多數接受能力一般的孩子,可以專心學好學校授課內容,認真完成作業,留一些時間給自己消化,自主複習、舉一反三的鞏固知識的時間。 接受能力不好、成績稍差的孩子,可以上基礎課外班,再反覆聽輔導老師講一遍那些學校已經講過的知識,強化記憶與理解,鞏固學習的基礎知識。不過,那些上課難以集中注意力的孩子,選擇一對一的家教可能效果更好。 是否上課外班,也要看孩子處於那個學習階段。 上小學時,是孩子接受基礎知識教育和掌握基本學習方法的階段,而且孩子的對各類事物和知識有濃厚的興趣和較強的接受能力。根據孩子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最好能選擇性的上一些課外班,強化英語、數學和國學知識教育。仁華學校不就是一個課外培訓基地嗎?培養了很多優秀的孩子。小孩子也可以上一些書法、繪畫、音樂、跆拳道等方面課外班,培養一些愛好和特長。上初中和高中後,孩子應該逐步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有強力的自我意識,他們希望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如果孩子在人大附、四中等這樣的好學校,我不贊成上課外班。名校的老師肯定對教材的研究和中考、高考模式與試題的研究比培訓機構深得多,他們更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如果在這些好學校學習,孩子都沒有學好,那在培訓機構還能學到什麼呢?確實有單科成績不好的,建議找一對一的家教進行輔導。對於大多數孩子,家長還是多留一些自主的時間給孩子吧。不要讓孩子奔波在學校與培訓機構課外班上,孩子一直不停的被餵養灌輸,沒有自我消化的時間、沒有自主學習的時間,總是處於被教育、被灌輸、被測試的狀態,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我們要培養的是獨立自主、有創新能力、有自我管理能力的孩子,所以中學階段教會孩子自己學習,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在學習上能夠自我管理,對孩子成人後的工作大有脾益。 課外班的問題,已經爭論了很多年。現在很多培訓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還有一些培訓機構越多越大,知名度也越來越高,生源越來越多、收費越來越高,也說明是有市場需求的,當然這也與很多的培訓機構宣傳引導有很大關係。 孩子是否需要上課外班或者請家教,家長還是要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與老師溝通後進行選擇。


用戶3596880027329


如果評價體制不全面,只通過測試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來片面了的教育效果,教師越優秀效果越不樂觀。觀察了幾十年,在邊遠的鄉村,越有學識的越是教得不好,越是胸無點墨的才混得有模有樣。有一位曾經的小同事,她讀書一直出類拔萃,初中畢業上了中師,回到家鄉教書,一直受排擠。後來她自學了本科,考上研究生,博士畢業後到一所大學任教,幹得風生水起!相反,許多所謂優秀教師,連個自傳也要人幫忙寫!

原因很多,多得讓人弄不明白。但現實如此!


用戶7203834876550


舉個例子,我剛上大學的時候上英語課,一開始英語老師是全英文授課,絕大多數同學都聽不懂,她是教授,學歷夠高,我們聽不懂是她能力問題?明顯是我們的水平不夠,如果是上海北京這些大城市的學生呢?如果她從小學就開始教我們英語呢?我們的英語口語還會這麼差?

再進一步,如果我們是英語國家,那還會有這方面問題嗎。

我們的漢語也是如此,只要從小就開始接觸那長大後都不會有問題,如果到了初中才開始接觸,思維邏輯方式已經成型很難改變。越是大城市高學歷的越多,學生的英語就越好。

關於學歷和教學能力的爭論最常提起的就是陳景潤當初中數學老師的事,初中生邏輯思維已經成型很難改,自然聽不懂,如果是從小就跟著陳景潤學數學,還會聽不懂嗎?

目前名師還是師範生為主,那是以前當老師的基本都是師範生,標準和大綱也是他們為主。現在越來越多的名校畢業生進入重點中學,以後還會更多,當小學的老師也是重點大學畢業生時,學生從小學的就是比較高級的思維邏輯方式,會少走很多彎路。


一隻大鴿子


問題出得太絕對,把“重點高校畢業”作為“給小孩子上好課”的充分條件,顯然是邏輯不成立的。但是讓我作為家長選擇陌生老師的話,我一定優先選擇重點高校畢業生而不是普通高校畢業生,因為前者一定更善於學習。如果新畢業學生與有經驗的專業教師相比,那另當別論。

我很難相信,一個自己都學不好的人,能夠教會我孩子正確的學習方法,傳遞給孩子正確的學習觀念。

這讓我想到前幾天看到的“西瓜”上的一段視頻“HR姐姐坦言:為什麼我們要招985畢業生”,我的理由與其相似。

HR問了一個普通學校畢業生兩個問題:一是英語和計算機水平如何,學生回答過了四級,計算機國二,HR說985畢業生已經不用四六級衡量,會回答雅思和托福考了多少分,計算機水平可以獨立做APP;二是大學期間最成功的經歷,普通生說做過學生會主席(一聽好像也很牛),但HR說985的學生都在專業化方面做得很多,如尖端雜誌論文,國際交流,甚至已經創業了,很多在國際企業實習超過六個月,有專業工作經驗了。

聽上去是不是很震撼?"211"“985”的學生學習基礎本就好,而且真的是很拼的,學習能力也更強,自然更容易適應新的工作環境。

所以,如果同時畢業的學生做基礎教育工作,我相信重點學校畢業生能更快地適應,也更能教好孩子。別的不說,要教英語的話,你更相信一個四級水平的普通學校畢業生,還是雅思6分以上的重點高校畢業生?更別說數學了,自己數學概念都不甚清晰的老師如何培養出孩子的數學思維?


時光ME


大家好,我是角胡大叔,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題主所提問的這個問題有點太過絕對了,似乎也反諷著當下一些學校的人才吸納和家長學校對老師信賴的偏頗與不公平!我們一般所說的同一個圈子裡的人都是良莠不齊的,沒有最好的,只有更合適的。教師是否重點高校畢業並不是教好孩子的必要條件。可能在大多數人眼裡都會認為,重點高校畢業的就是牛人,就是比普通院校畢業的強。其實不然,重點高校畢業的人強在學習能力強,吸收消化能力強,但是換了角色就不一定了!

基礎教育需要優秀人才,這樣可以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這個是確實的。重點高校畢業生在就業時候文憑確實會比普通院校畢業生更佔優勢,但是具體還是要看個人能力的。對於學生來說,合適的教學方法才能使他們掌握吸收新知識,提高學習效率!不同的老師教學方法都不一樣,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特點,不一定普通院校畢業的老師就比不上重點高校畢業的老師!記得人民日報曾經也報道過一篇文章《基礎教育需要優秀人才,清北高校畢業生就能教好孩子嗎?》,重點高校的人才更善於學習,但是反過來去教就不一定了!

而且,在現在的教育體制下,很多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都會按照學生的成績進行分班。也就是所謂的“快慢班”,成績好的學生學習能力強,吸收快,那麼相應的教學進度就會快一些,教學方法也會更“激進”一些,而成績平平的學生,教學進度和教學方法都有所不同。所謂名師出高徒,重點高校畢業的老師,在這時候可能會更加突出一些,畢竟他們的學習方法相對會更高效一些。但是這也不是必然的。因為我們還要把“老教師”考慮進來,很多工作多年的老師,都慢慢摸索出一套好的教學方法,針對學生的成績提高很有一套。年輕教師,自然會優先考慮重點高校畢業的,無論是家長還是學校的想法都是一樣的。大叔認為基礎教育的難點在於落後地區的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與學相適應。比如說,鄉鎮農村的學校,可能普通院校畢業的教師教學方式會更加適合,因為鄉鎮農村的學生對於知識的吸收消化能力比城市學生會差一些。畢竟在起跑線上就已經差很多了。重點高校畢業的老師下到鄉鎮或者農村的學校,沿用高效率的教學方式,學生估計會比較難接受,一段時間後班上學生的成績可能會兩極分化嚴重。當然,這裡說的有點絕對。大叔認為,其實,無論是重點高校畢業的老師還是普通院校畢業的老師,都是教育工作者,使命都一樣,不同的地方就在於每個老師的教學方法不一樣,那種方法最適合學生,那位就是好老師!

朋友們,你們認為呢?


我是角胡大叔,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評論,我們一起交流一起進步!


<strong>

角胡大叔


個人觀點,學習成績好與授課能力強未必是直接相關的。重點大學畢業證明了過去的書本知識學習,甚至主要是自學能力。

但是要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則需要把自己會的用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方法講述出來,並且提供難度適宜的輔助訓練方法。

這還僅僅是授課部分,至於師德師風則更無法直接與名校畢業生掛鉤。

確切的說,應該是本身擁有較強學習能力,掌握應對學生的方式方法,懷著一顆赤誠的教育之心的畢業生,才能成為一名好老師。

希望能幫到你。


孫老師學業觀察


一般是這樣,但也不盡然。茶壺的煮餃子的道理人人都知道一一肚裡有倒不出來的情況也是有的。


用戶80587892566


我認為這樣挺好,既然能上重點大學,說明學習方法,思維方式都比一般人獨特,孩子的學習效果會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