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江蘇蘇北地區的集中居住?

秦磚漢瓦的世界觀


蘇北農村住房改善運動的一點思考:

今年以來,江蘇省多次召開推進江蘇北部地區農民村落整改優化提升會議,明確的要求就是要改善農民的居住環境,優化土地資源。從多次會議文件看出,上邊領導層的意思很明確,要提高農民幸福感,其實這確實是一個好的政策,但是江蘇北部屬於省內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比較落後,農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所以實施起這一工程其實困難重重,各市區各縣區甚至各鎮區的情況都不一樣。特別是今年下半年以來,有關部門和領導大力推進,大有“大幹快上”的形式,這暴露了很多的現實問題,有些地方也是很嚴重的!下面通過幾個鄉親反饋的情況談一談。

目前的蘇北很多地方是純粹為了節約土地,把臨近的幾個村子整體裁撤,然後集中在一個區域內,建設多層、小高層。比如我知道的豐縣、沛縣一些偏遠鄉村,他們不靠鎮上,道路也是不通,拆了幾個村子然後選擇一個靠道路的地方集體建設小高層住宅區。這樣看起來便於農民的出行而且環境也好點,但是有一些嚴重的問題,比如:很多多層不配備電梯,由於留在村裡的腿腳不方便你讓人家七老八十的天天上下樓,顯然不合理;還有一些配備了電梯的,但是我們住在城市裡的都知道,電梯是易耗品,需要經常的維護,一開始當然沒有問題,那麼三五年之後呢?誰來維修這個電梯呢?其次,我們都知道在城市購房是有維修基金的,但是這些小高層、多層建在農村也沒有維修基金,萬一幾年後居民樓防水出現問題,外牆真石漆脫落等問題,遇到了以後誰來修?別說農村,就是城市裡很多的商品房過了幾年外牆都有真石漆脫落現象,真石漆一旦脫落保溫層板大面積裸露在外,遇見下雨天導致保溫層吸水過重脫落,很容易造成高溫墜物的風險 ,此外建築物大面積受潮房子還可以住麼?

其實上述的問題是願意拆遷拿房子的農民遇到的問題,那麼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不願意拆遷的,這個群體現在在蘇北農村應該是佔有超過60%的,通過老家一些鄉親反饋的情況就可以看出,一個自然村總共142戶,其中籤字拆遷的有60多戶,這60多戶中還有一部分由於常年不在村裡居住,所以只願意拿錢,然後離開村裡去打拼的地方定居。綜合下來願意拆遷住新房的比較不超過30%,而不願意拆遷的原因主要是三個方面的考量:

一、補償太低了,我們知道江蘇南方的農村拆遷都是拿了房子還有一些額外的補助,特別是城郊的農村宅基地拆遷,那可是幾套房子+幾十萬現金(有同事家拆遷,由於城郊,拿了3套90多平的,賠了30多萬)。但是蘇北農村沒有辦法跟蘇南比,但三五百一平的補償也確實太低了,開發商新蓋的樓房要1500~2000元一平,就相當於我家要拆好多的面積才換回一套毛坯樓房,這誰幹呀?人家家裡不夠的還必須要再添幾萬塊才能換來一套。

二、拆了大院換多層幾十平小房子。農民一般都是帶院子的放一些農用器具和收穫的莊稼,有的大的院落還可以養養雞鴨鵝之類的家禽,如果拆了住樓房,這個面積太小,這個賬農民還是會算的

三、成活成本的增加。農民一般多看種莊稼或者打一些散工掙錢,收入不夠穩定,住了樓房後一方面種菜養花養家禽的地方沒有了,水費也需要每月交(住農家村落可以自己打井吃水),所以樣樣都要花錢,而之前很多都可以自給自足。

蘇北農村住房改善的政策是一個非常好的政策,相信很多的農民是支持這個政策的,但是江蘇蘇北蘇南發展的懸殊也是現實存在的,不能要求蘇北的拆遷安置跟蘇南一樣,畢竟蘇北經濟發展較落後,政府財政收入也吃緊。蘇北各市縣真心想改善農民居住條件,應該這麼做:

1、深入調研農民的真實想法、深入研究農村的具體問題

2、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做好路網的規劃建設,安裝路燈

3、加大扶持農民自建房的財政補貼,特別是同意拆遷統一安置的貧困農民

4、增加文化活動場所,比如提供健身、文娛活動室等等

真心希望基層領導多調研、多深入研究實際問題、多向上級反饋問題,反對形式主義!






洋小樣KJ


我們相信政府的頂層設計是為民服務的,是好的,也是我們老百姓願意看到的。從我自己家人的想法和我瞭解到的親戚四鄰居的意願來看,是很樂意集中居住的。

只是為什麼發展到實際的操作當中的時候,為什麼就有一部分老百姓要罵娘呢?甚至是咬牙切齒的。雖然這沒有什麼實際意義(改變不了任何東西)

我從我老家徐州睢寧實際的兩種例子來講下,

第一,高黨村。整個睢寧,徐州甚至是江蘇省的農村集中居住的典範,也是示範村。

政府給蓋好,很漂亮的二層小樓,並且整個村莊佈局設計的很好,配好現代農業,旅遊農業的項目。農戶不需要加錢,政府也不補錢,按照原有的宅基地面積,人員結構等因素,分配給你一套房子。

這樣的方式,老百姓很歡迎,只不過畢竟是示範村,恐怕全省每個地方也就這麼一個。

第二,慶安的鮑灘村,目前還沒有拆完,正在拆遷當中。這種方式估計代表著大部分的集中居住的方式了,也是老百姓意見比較大的一種。

首先分兩種,一是要錢不要房子的,這種比較簡單,房子拆掉,拿錢走人。自己解決住房問題。

著重聊聊第二種,要房子的。

首先房子大概要等二~三年,因為還剛剛動工,但是你原來的房子也不能住,必須拆掉,作為過渡,就在你原來宅基地門口給你搭個應該是市面上最差的泡沫夾心板房,估計也就五六公分厚,窗戶外圍也是垃圾回用料注塑的,對於農村住習慣的人來說,面積小到你懷疑人生,這樣的房子絕對是冬涼夏暖。

關鍵是這樣的房子,年輕人是受不了這種罪的,加上大部分都出去打工,或者在鎮上或縣城上班,所以不會住的。也就是說基本上也就是老年人在住。

可憐他們這一代人,經過了最窮的年代,三年大饑荒,好不容易熬過來了,迎來的改革開放,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基本上家家都蓋起了瓦房,而且兒女大多數結婚了,家裡也裝修的很漂亮,打掃得乾乾淨淨,又很寬敞。正是準備享福,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來了這麼一個集中居住,本來也是好事,可以享受更好的居住環境的時候。可是偏偏要用這種方式。為什麼不能還住在自己家裡,等到新房可以入住了在拆,偏偏再去受那幾年的罪。這有什麼幸福可言,這怎麼讓我們對黨的惠民政策熱烈擁護越來越濃烈?

實在是不能理解。說的更現實的,有的年齡大的,有可能都等不到住到更好的房子裡面,就離開人世了。就連辦辦白事,都只能在一片瓦礫中,這是為什麼?

關於賠償~本來住的確實寬敞,東西南北四口屋子基本上都有200多平米,有的少點,是三口屋子。也有150/160這樣子。

到新房大概也有100幾十個平米,這點沒啥。

關鍵是你原來從宅基地到裝修,豬舍,羊舍,甚至是廁所,果樹其他加起來大概在十大幾萬吧,買新房多少要加個大幾萬或是十多萬這樣吧,在加裝修,也就是說起碼要加個十幾二十幾萬才能去住。

這還好,花點錢就花點吧,聽說是四層的房子,兩戶一個單元,兩層一戶。

關鍵有的村莊直接給你搞個多層,甚至是高層,

怎麼住。農具放哪,家禽也養不了了,有的搬的十幾里路遠,地怎麼種?

是的,可以土地流轉,可以打工掙錢,可是有的人種慣了地,過慣了農村生活,非要讓他們上樓,對於有的老年人來講,就像是鳥籠子,住的能舒心嗎?

難道這就是改善農村居住環境的初衷嗎?

難道這就可以讓農村人過上幸福生活了嗎?

難道這就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嗎?

一句話,如果是這樣的,雖然我們無力改變,但是我們不歡迎!


十頁1983


蘇北的新農村建設的幾點建議:1、應先建後拆。現在有許多農民因為拆遷住進了簡易棚,一住就是幾年,這種苦有誰來考察過嗎?2、補償標準太低。3、5百元一平方,連裝修也不夠,許多農民因此要揹負沉重債務!3、建設的起點太低。新農村建設應以城鎮化為核心,圍繞城鎮集聚,方便群眾上學、購物、出行需求。而不應在原址重建,過不了幾年,這些村子又成了空心村。如果把這些問題解決了,大部分農民還是支持新農村建設的。


A社會需要正能量


我是蘇北睢寧縣的,睢寧各媒體天天都在宣傳高黨、官路等社區,作為新農村的樣板,可為什麼不去推廣他呢?

現在拆遷安置,都把農村人安置到鴿子籠一樣的高層樓房裡,根本就不適合農村人居住。拆遷補償太低,才五、六百元一平方,而鎮上的房價已過四千元一平方,老百姓房子拆了還要再拿出很多的錢才能重新購買到一套房子,這筆錢要老百姓去哪裡弄?

最好的辦法就是象高黨社區那樣,建好單家獨院的樓房,讓老百姓搬進去之後再拆老房子,以平方換平方,不夠的部分再掏錢購買,合情合理,既集中安置節約了土地,又讓老百姓安居樂業,享受到國家的好政策,在政治層面上也是中國新農村建設的成功。


未來185131104


我看了不少網友觀點,總覺得講的不夠深刻。

一,農村拆遷,倒是好事,因為國家對拆遷是有標準的,還比較高,連裝修都賠償部分。所謂拆遷,一般是造高速公路鐵路礙事才拆,或者建學校徵地,可以說都是無賜良機,沒有不發財的。再就是有人想開發這地方,那也是一平方抵一平方。集中到小區,農民都樂意!

二,土地整理,稱拆掛。大意就是你拆你的房,把地基整平能耕種,把這塊地作為指標轉讓給缺少用地指標的發達城市,倒如上海。他們只買指標,不要你整出來的地。因此,出的價格比買地便宜得多。

這裡有個剝削的人就出來了。誰?按理講,農民拆房整地變出來的那-個寶貝指標,應該由村集體上網拍賣。然而,連鄉政府都流口水,縣級才能勉強掛牌出讓,這裡水很深,據說一畝也能掛拍二十來萬塊,市裡要一點,縣裡留大頭,鄉村自不必說,最後,到拆房農戶手裡就少之又了,一平方米五百左右,即使樓房也就十萬塊。但是,一家拆遷之後,整出來的地絕對不是房子的面積,包括四周樹木用塊,小菜地,院子等,總計一畝還多。如此算下來,農戸收入佔掛拍價2/5左右就不錯了!平房只能佔1/5。

如果掛拍的錢全給農戶,還是夠到鄉鎮上買個小樓的。中央就是這樣講的,讓農民得實惠。怎奈蘇北地方政府都是債臺高築,嘴邊肥肉不咬上一口,他痴啊?!

值得一提的是,拆掛與拆遷不同,拆不拆由農戸自己選擇,村鄉幹部只是上門動員,有時也會幹些挖路,斷水的缺德事,當然,他們會說是不小心挖的。造成你不拆不行的結果!

可憐的老農民,不如城裡工人家拆遷發大財呵!官家知道你還有塊塊,怎麼辦都餓不死,但也不能讓你漲死了呀!


老林196311


我們先來了解了解蘇北的集中居住吧。

7月份,江蘇省委全會上,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說,蘇北地區農村群眾的住房水平普遍不高,如果不重視解決,等到中西部地區通過扶貧搬遷等實現脫貧後,蘇北有可能會成為全國居住環境最差的地方。

這是大的背景。

改善蘇北農村農民的居住環境,成為省委關注的一個重點問題。

以下是徐州加快農民群眾住房的成果:

一時間蘇北農村集中居住成了農民最熱的話題,百姓也有很多的疑惑,他們關心自己的宅基地利益,不斷的向有關部門諮詢:

總的來說:推進蘇北地區農民群眾按照鄉鎮化規律集中居住,利於鄉村振興,無可厚非。十九大把鄉村振興戰略做為國家戰略,實行農村集中居住,改善農村居住環境,我個人認為,這僅僅是一個方面,鄉村振興的路還有很長。

如果你也是蘇北農村的,你的家鄉實行集中居住了嗎?大家都來熱議一下吧!


solerfans


座標江蘇蘇北第一大城市的徐州某縣城。

目前農村拆遷有兩種,我家屬於第一種,我老婆家屬於第二種。

第一種就是商業開發。因為這個地被開發小區或者修公路等原因進行拆遷,我家屬於農村,但是地理位置不錯,臨縣城非常近,靠近護城河,過河就是縣城,我們家在河南邊,我們村和護城河之間是小公園,有游泳池等,河北邊是新建商業街吃喝玩都有。我們村被拆了蓋小區,規劃是30層,屬於縣城裡樓層最高的小區之一。我們的賠償方案就是按原有面積賠償,一平米3000左右,可以賠現金,也可以賠房子,房子就是選址回遷。我們家選了幾套房子剩下的要現金。整體來說,村裡人都比較滿意。

第二種就是集中居住。我老婆家離縣城很遠,在下面的鎮子上,他們那原來一家都很大,基本上家家住二層小樓,少部分三樓,整個院子前後得30多米,前面還有100平左右的空地,家家幾乎都有小汽車,她家附近幾個村都被拆了,就剩她們一個村了。原址已經被推平,聽說是劃為耕地了,具體種啥,是租給誰不清楚,有點常識的人應該知道,這種地不肥想種莊稼還得養幾年才行。被拆的村子全部被集中到一起,統一規劃成二層小樓,分成幾排幾列,整齊劃一。這個房子得老百姓自己掏錢買,居住面積和以前差不多,但活動面積幾乎沒有了,院子裡活動的地方也就20平米左右,肯定是沒有以前住的寬敞舒服了。

賠償方案更是沒法說,賠償的錢是肯定不夠買這個房子的,一家少的還得再掏2.3萬,多的得掏5.6萬。她家有個親戚原來住的是三層小樓,外面鋪的磁磚,高端大氣上檔次,門口院子也大的很,如果拆遷,錢虧的更多,居住環境也直線下降。

她們村子規劃還算可以,至少是獨家獨院,附近的鎮子還有規劃成5層小區的,不帶電梯。

所以,從外人來看,集中居住後,老百姓住上了所謂的小區房,實現了30年前的“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又幫國家騰出了那麼多的土地。

不過,現在農村人腰包裡有錢了,家家有小車,集中居住,連停車都是個問題,更別出有的家裡還有貨車,農用車了。

至少,現在老百姓住小區的意願很低了。




e巴掌說事


我是宿遷泗洪縣梅花鎮的,我來談談

好的方面看:

1去村莊,還耕地,村民土地增加,間接增收

2土地由塊接面,利於集中耕種,實現自動化

不好的方面看:

1沒有其他文章說的統建房,全部趕到鎮上買房,還是有一部分人買不起,搞得鎮上一車庫難求,基本上都住的是孤寡老人。

2土地集中後大批青壯.中壯勞動力在鎮上無合適工作就業機會,造成人員外流嚴重,進而影響本地的發展,畢竟社會經濟發展以人為本。

3住了大半輩子的村莊是整個村集體的老家,回憶的源頭,是外出漂泊的人夢牽魂繞的地方,這一切在拆了後就徹底沒有了。

4火車站附近的拆遷集中村,老趙莊,塘懷新村等,徽式建築整體佈局還算合理,但是經過兩三年的風吹雨打,外牆脫落,水泥路面壞,一片敗落。

總結,可能政府相關部門有大的發展戰略和宏圖,但是請你們要告知於民,讓我們老百姓心裡有個底,畢竟家裡好,誰會願意東奔西跑呢?


韓ys2018


以我們那為例,兩間大房三間小房,加上院子雜七雜八,拆遷費是9萬左右。還有一些家庭情況不好的,只有三間小房,頂多也就給三五萬。買建好的毛坯房24萬,裝修按最低層次來,也要五六萬,這就差不多30萬。如果有錢正好要買房子,那還好說。但如果沒錢不願意買房子的,憑什麼要賤賣貴買?搬遷以後,不許打井,不許燒土灶,不許養殖,沒有菜園,吃根蔥都要買!別說加錢買了,一套換一套精裝修我都不幹。我不要拆遷款,不管高低,我只想住在我的老房子裡!


不惑過客


這個嗎,我認為是好事,但是要看怎麼做,做好了就好是件好事,如果房屋設計必須要注意得適合我們農民朋友的生活方式,一家一宅,也就是獨家小院,房屋拆遷補償標準相對比較合理,雖然不能同城裡一樣高,最起碼要讓廣大人民群眾感到相對公平合理,儘量避免因為集中居住讓他們再次成為傾家蕩產的貧困戶,讓他們能夠看到享受到改革開放帶來的紅利享受黨的溫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