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夕陽下的雙龍橋顯得神秘而迷人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圖文:劉國雄

到雲南建水遊玩,除了建水古城、小火車站,附近有幾個古蹟值得去看看的,其中之一是雙龍橋。

雙龍橋,我10年前來過,當時周圍就是農村,現在的變化太大了,乾淨整潔,保護得更好了。雙龍橋位於建水城西邊3公里,這裡有瀘江和塌衝河兩條河交匯,雙龍橋就建在交匯處。因為這兩條河蜿蜒曲折得像兩條龍一樣,所以被叫做雙龍橋,感覺是用橋來壓著雙龍的。

我們2019年年初三下午5點自駕車來到這裡,剛好是太陽西下的時候,夕陽映照在橋上,散發著神秘的光芒,河水特別清,橋和橋上的閣樓倒影在水中,清晰可辯,美得迷人。

雙龍橋始建於清乾隆年間,跟北京頤和園裡面的十七孔橋是同一時期建造的,著名的橋樑專家茅以升曾在《儀態萬千的我國古代橋樑》專著中,把建水雙龍橋列入全國最著名的10餘座古橋代表作之中,2006年,這座橋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雙龍橋開始建的時候只是在滬江上建了座三孔的石橋,後來因為滬江、塌衝河的河水氾濫,河床逐漸改道、變寬,三孔小石橋變成獨居河中,不能橫貫兩岸了,當地官民又於道光十九年(1839年)續建十四孔,與原建的三孔橋首尾相連、合為一體了,因為加起來有十七孔了,所以雙龍橋又稱為“十七孔橋”。

十七孔橋的橋洞為什麼要建十七個孔呢?那是因為看著橋正中的大孔,從橋的兩端數過來正好是“9”,而“9”被稱為極陽數,是過去封建帝王最喜歡的吉利數字,所以很多地方的橋都建成十七個孔。現在最著名的十七空橋是北京頤和園裡面的,橋長150米,特別之處在於橋上的石雕非常精美,每個橋欄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態各異的獅子,大小共計544只。

而雙龍橋的橋長148米,跟頤和園的比長度差不多,更特別的是橋上有飛簷式閣樓,原本是3座的,後來其中一邊的一座被毀了,剩下了兩座閣樓。位於中間大孔上的是主閣樓,高20米,是三層簷的方形主閣,屋簷層疊,簷角交錯。這閣樓高大壯觀,素有“滇南大觀樓”之稱。

為了更好的觀賞雙龍橋,我沒有直接過橋,而是沿路走到雙龍橋的正面拍攝,順著夕陽拍攝,再往前走到橋的另一邊上橋。在橋的這一邊看到有米軌鐵路,從建水坐小火車來這裡有一站停靠的,可以下來遊玩。

走上雙龍橋,只見橋身是用巨石砌成的,橋面的石頭已被打磨得光滑,特別有歷史厚重感。雙龍橋是雲南古橋樑中規模最大、藝術價值最高的一座多孔連拱橋,它承襲了我國橋樑建築風格的特點,融橋樑建築科學和造型藝術為一體,走在上面真是不捨得離開。特別是我在這裡正好碰上落日,景色特別迷人,所以我一直等到夕陽西下才離開。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斜陽西下,河邊小草都l亮了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拉近來看對岸,河中很多水草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雙龍橋掩映在柳樹中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浮光掠影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逆光拍攝,明暗分明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素有“滇南大觀樓”之稱雙龍橋上的主閣樓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這飛簷式閣樓有三層,可謂樓中有樓、簷外有簷,雕琢精美。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沿著河邊往左走,來到橋的順光一面,水天一色啊。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橋上的人在看風景,殊不知,他們也是我眼中的風景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河邊有人在賣一些“古董”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橋的正面已經有條路,擺攤的很多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這邊也適合拍照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夕陽下,長橋橫臥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倒影清晰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主閣閣在這邊看更顯壯觀,三層簷的方形主閣,屋簷層疊。簷角交錯。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走到這邊的橋頭,看到了米軌鐵路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米軌鐵路橋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鐵道口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從建水小火車站到這裡有一站停靠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走到橋邊,可以清楚的看到橋的造型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橋兩邊都有尖頭的石墩,據說是減輕水的衝擊力的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日落雙龍橋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橋頭古韻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我在橋頭看落日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橋上這顆古樹造型優美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河的另一邊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古樹古橋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雙龍橋上,看來時的路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這邊的橋墩一樣是尖頭的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主閣樓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落日美景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主閣樓廊道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文物保護單位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主閣樓裡好休息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以前,雙龍橋是人馬通道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橋頭小的樓閣為重簷攢尖樓閣,簷角高翹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落日光影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下了橋,發現太陽落山了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追著太陽走,看到橋邊有個湖,跑過去拍,沒到湖邊,先搶拍一張。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在湖邊看著夕陽落山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天都變紅了,很美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都建於清朝,建水的十七孔橋比頤和園的更獨特(紅河建水遊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